標籤:

為什麼我們熱衷於復仇?

梁兵 @ 2018.05.23 , 09:00

復仇主題貫穿人類整個文學史。古今中外,你幾秒內能脫口而出的名著都有復仇橋段。它也是人類犯罪的主要原因之一,超過20%的殺人案動機是個人恩怨。視野拉高些,貿易戰里有手段直接就叫報復性關稅;甚至可以說,沒有仇恨就沒有國家。

仇恨是人類世界的鼎足。但它的生成太過「理所當然」而少有人留意,這方面的機制一直到近年才逐漸釐清。

人們能輕易想像和理解報仇雪恨的快樂,不過你有沒有想過為什麼復仇會「爽」?換個嚴謹點的問法:為什麼我們的大腦里會有一個跟復仇行為適配的獎勵機制?

pic/9GAG

一趟在2017年公開的實驗中,研究員向志願者提供一種情緒抑製藥(安慰劑,其實只是維他命),效果是「降低復仇的快感」。結果在同樣經歷下,服藥這組的報復反應跟對照組的比起來要平和許多。

有些痛苦情緒得到宣洩時,會扣動大腦的快樂扳機:伏核nucleus accumbens,從而激活大腦開足功率分泌愉悅。正是對那快樂的期待催逼著人們立刻採取反擊,特別是侵害者還在眼前時。而在順利報復之後,人們的心情不久就恢復到尋常水平,來得快去得也快,有如性高潮。(原文實驗很長的,蟑螂點水譯了下)

我們的靈魂里特設了一個胃,只有仇敵的血能滿足。問題是,復仇行為經常會造成更多利益損失,為什麼它還沒有在進化過程中被淘洗乾淨?

站在個體角度上看,報復的風險通常很高。你的人際關係,你多年積累的資源就算全都換成籌碼孤注一擲,結果也可能只是嚇對方一跳。但是,「傷害他人會遭受報復」這一共識的潛在,讓我們動手損害別人時會有所忌憚,單單這一份忌憚,就讓人和人,國與國的關係變得沒那麼致命——雖然不能說是和平。如果你不希望自己的部落被打攪,那麼「有仇必報」會是很有用的名聲。

雖然在剛開始時數量大概差不多,但善於報仇的個體和族群會過得比軟心腸的要好,於是愉快復仇者的後代順理成章地逐漸成了壓倒性多數,乃至有了我們眼下這個躁動的世界。

每個人的復仇慾望在強度上都有點差別。比如06年有趟實驗是讓志願者們先參與遊戲,然後讓輸家欣賞卑鄙的贏家挨電,結果男性大腦的獎勵迴路明顯比女性的活躍:男人看到對手受苦會更開心(這也可能是男性更喜歡競技遊戲的原因之一)。而同性里按性格和經歷的不同,人們對仇恨的響應強度自然也有差別。

有些受害者甚至會選擇自殘,而不是向施暴者報復,這麼做似乎能讓他們重獲某種掌控自身的安定感。

研究顯示那些能壓住怒火的人,在處理仇恨時他們的側-前額葉皮層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會特別活躍,這是負責邏輯推理和控制衝動的分區。換句話說,雖然我們天生更喜歡在雪恨之路上一爽無前,但大腦里好歹還是選配了一個制動,就看你肯不肯下功夫。

話到最後提一句,我們主要聊的是復仇性和它在歷史上為人類整體帶來的好處,而不是想把這套東西合理化或簡單化。下次火大的時候,別輕易屈從於快感的誘惑,不要讓大腦肆意把持你的人生。

大腦:反了啊你,最後那段是什麼玩意兒?小編:FREEEEEEDOOOOOMMMMMM!

原文標題:《The hidden upsides of revenge》,By Melissa Hogenboom 本文譯自 BBC,由譯者 梁兵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推薦閱讀:

復仇起來各有高招
3D《狂暴飛車》今日公映 尼古拉斯踏上復仇路
「拖油瓶」皇帝為義父嫡母復仇紀實
[原創]有一種復仇,叫伍子胥歸來 【貓眼看人】
方孝孺誅連十族,原是蛇王轉世復仇

TAG:復仇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