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美該交一交底了

中美該交一交底了

曹辛 2012-02-16

對習近平副主席此次的訪美之旅,一種頗有代表性的民間說法,稱其有可能「定調未來十年中美關係」。從美國方面,為了習近平訪美的費心費力的準備,甚至從最近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崔天凱就重慶市副市長王立軍上周「滯留」美國駐成都領事館24小時一事公開回應,稱「這是一次孤立的事件」,「不會影響習近平副主席下周訪美」,這都在說明,這是一次被雙方非常看重的訪問。

對於中美關係,歷史上有過「冷戰對手」、「合作者」、「競爭者」、「戰略夥伴」等多種「定調」,但描述最為準確的,恐怕還是冷戰時期的「對手」,它以一種最冰冷的方式界定了當時兩國彼此之間的行為和打交道的方式,那時節不管誰領導這兩個國家,都很難對此產生錯誤理解。不像其他的定位,因為存在理解歧義,總是難免相互指責。所以,這次真的要定調,必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就是:中美兩國以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在這個世界上共處。

當前的中美關係容易陷入一種向下循環。比如,對於此次中國在對待伊朗、敘利亞的態度,經常有歐洲外交官表示不可理解:為什麼中國在安理會投票反對制裁敘利亞?為什麼中國不參加和不支持歐美對正在發展核武器的伊朗的石油禁運?

對於這個問題,中國的立場歷來清楚,那就是「不干涉內政」。在伊拉克問題上,中國倒是鬆了一下手。不過,看看現在伊拉克的局勢,相信歐美國家都會有人後悔,他們曾經寄希望於戰爭能夠建立完美的民主。

其實,即便以源於歐美的有關國際關係的歷史邏輯,也不難給出一個解釋——中國在當地有不能放棄的正當的能源和商業利益,而利比亞的實踐證明,歐美顯然是不保證、客觀上甚至是損害了中國當前和未來在那裡的相關利益的,不管別人死活,怎麼還能要別人來幫你? 以伊朗、敘利亞問題為例,歐美的動機甚至連中國普通民眾都表懷疑。歐美是不是想著首先顛覆敘利亞的執政者,繼而徹底孤立伊朗,然後再把伊朗變成第二個敘利亞或者利比亞?

不說利比亞、伊拉克今天的現實,是否足以說服中國縱容歐美再製造出一個犧牲品。在能源對中國如此重要的今天,美國若真想和中國合作,正確的做法應該是,確保中國當前和未來在當地的正當利益;不給當地造成嚴重動蕩和人民痛苦,即確保不再製造另一個伊拉克。在這兩個前提下,和中國認真商討,尋求解決辦法,這才是對待合作者的正常做法。美國的做法會讓普通中國人覺得美國真的把中國當成了合作者嗎?恐怕很難。

美國在亞太地區對中國和少數國家的領海糾紛積極滲入,在軍事上強化西太平洋軍事部署,還有美國議員種種咄咄逼人的表態,都令中國人憂心。儘管由於經濟不景氣,美國對此似乎說得多做得少,象徵意義大而實質行動少,但是其態度和意圖卻讓人生疑。誰都無法漠視這個世界上最強大國家的「威脅」,即便這種威脅可能不動聲色。

現在對全世界最大的威脅來自未來經濟的不確定性。美國與中國是當今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經濟體。這兩個國家同時也還存在不小的經濟上的麻煩。美國經濟多年不景,如奧巴馬所言,短期內難以恢復,而中國雖然是普遍蕭條中的一個例外,但自身的問題也多多。在世界事務中,美國不能離開中國的協作;中國在全球的順利崛起,也需要美國的配合。這種態勢決定了,中美兩國必須找到共處的途徑。

由美國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弗雷德·伯格斯滕在2008年首先提出、並在次年由訪華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向中國領導人當面提出的「G2」概念,中國方面也許仍心存疑慮。

但這一步做不到,並不意味著中美不可以先選擇某些領域,或者某些雙方利益攸關的區域,哪怕是一事一議,進行初步嘗試性合作。按照美國新自由制度主義對國際關係中合作與制度的推崇,沒有穩定的合作永遠不會有穩定的制度。

而要想實現穩定的合作,中美之間必須交一交心,亮一亮底。因此,能否確定中美兩國的共處模式,是習副主席此次訪美的最大看點。哪怕是有個初步的共識,也足以令人欣慰。中美兩國真的到了該把底牌說清楚的時候了。

推薦閱讀:

曉岸:奧巴馬首次訪華5年來中美實力發生巨變
中美日之戰爭如何打
標中美女 歷史人物之巾幗英雄秦良玉
中美舉行防務磋商 美方再次期望中方解釋航母用途
德媒:美國首次就南海問題正面攻擊中國|美國正面攻擊中國|中美香格里拉會交鋒

TAG:中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