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不好可變為成長的契機
NLP導讀:孩子每一次不不良情緒、不好的心態都可以成為成長得契機,關鍵在於父母懂不懂得正確引導,讓孩子坦然接受自己缺點的同時,也許會以後該怎麼面對相似的問題。
目前很多父母開始關注孩子的心理成長,隨著喜歡我博文的粉絲增多,越來越多的家長向我諮詢孩子不良情緒表現的問題。我發現這對於很多家長而言,是個陌生的領域,往往最初並不具備良好的自主處理的知識和能力,所以,我把這方面的一些個人見解、經驗積累寫成博文奉獻給大家,供參考。
一、孩子的不良情緒反應是促進成長的機遇。
舉幾個在我這裡諮詢的孩子的例子:
一個孩子遇到不順心的時候,會生悶氣,媽媽已經儘力去學習育兒的理念,孩子這樣的表現讓她感到很失敗,沮喪。
一個男孩遇到不順利、挫折容易煩躁。學圍棋,比賽輸了之後不想去上課,媽媽為這些事情很著急。
另一個孩子不愛洗澡,媽媽讓他洗澡的時候,他有時很反感,吵吵鬧鬧,反應激烈。媽媽避之不及.
......
其實,這些事情如果用我的那三種思維來分析一下,媽媽們就不必如此焦慮了。
因為壞事可以變好事。
如果孩子的性格、心理存在需要改進的地方,及早地表現出來比不表現出來要好。早暴露,早發現是一件好事,總比不知不覺中變成根深蒂固得好。尤其是父母已經關注這些問題,也掌握了一些方法,孩子每一次的不良情緒表現都是一個促使孩子心理成長的機遇。
所以,危機危機,是危也是機,利用好了,和孩子好好探討一下,確實也可能變成成長的機遇。
二、和孩子討論的時間點
我以前論述過,改變孩子的性格,改變這些不良的情緒表現,關鍵是形成合理的習慣性思維,以及養成好的情緒應對習慣。參考:學會三種思維,孩子坦然面對挫折,孩子情緒管理的策略。
形成合理的習慣性思維,可以在平常注意有意塑造,另外,遇到孩子不良情緒反應的時候,找合適的時間點和孩子交談,會起到好的效果。
什麼是最好的時間點呢?在孩子鬧情緒的時候,此時如果和他交談,可能聽不進去,或者反應激烈變成爭吵,效果不好。如果過去的時間較長,再和孩子提起,孩子可能說「不願意提起」了,或者不想討論。所以,最好的時間點是孩子情緒基本平息,還有點兒糾結,此時討論,印象深刻,比較理性,能聽得進去,也有討論的願望。
如果這個時間點錯過,過後也可以討論,有時也會有好的效果。有的父母慶幸孩子的情緒平息了,所以不願再提及此事,其實是在錯過改變孩子的大好良機。比如晚上因為洗澡問題和媽媽發了一通火的孩子,第二天醒來變得很乖,媽媽覺得事情過去了,就不再提,其實就是喪失了一個交談的機遇。
而情緒激烈的時候,最好以宣洩、安撫、轉移注意力為主,談話的效果較差。
三、討論的目的是什麼?
簡單說來,就是改變孩子對引起不良情緒反應的事情的看法,逐漸形成新的習慣性思維。
我以前性格、心理有不少需要改進的地方,那時堅持每天反省,重新思考認知中存在的問題,改變習慣性思維。同樣類型的事情經過多次,都做思考,逐漸地新的習慣性思維就形成了,原來的情緒反應習慣就改變了,性格心裡就改變了。
孩子的問題也是如此。比如在我這裡諮詢的一個孩子比較好強,對自己要求較高。結果每次遇到不順利的時候,就容易有不良情緒反應。比如作業做得不順利,就容易煩躁發火;圍棋比賽輸了,就不願意下圍棋了;考試不理想就很生氣,成了心頭的痛。我就建議媽媽在孩子情緒平靜地時候,好好和孩子分析這些事情,用我的三種思維去說服孩子,逐漸地這些思維成了孩子的習慣性思維,遇到同樣的問題,孩子就會慢慢淡定多了。
四、討論的前提和技巧
當然,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深入孩子內心的前提。可以想像,一個逆反的孩子難得能聽得進去父母的話。
談話也是有技巧的,共情的技術是需要的。
共情是一種心理諮詢的方法,其意義是:關懷一個人,必須能夠了解他及他的世界,就好像我就是他,我必須能夠好像用他的眼看他的世界及他自己一樣…….簡單來說,就是讓孩子感到你很能理解他,所以願意和你傾訴。因為遇到「知音」之後的傾訴,交流是最順暢的。
比如在我這裡諮詢的一個孩子對語文老師很反感,一次孩子因為語文老師只獎勵考一百分的同學冰激凌吃,其他同學干看著的事情大為生氣。我就建議媽媽先去理解孩子的憤怒是有道理的,然後再幫孩子理解老師的用心是不壞的,只是方法錯了。有了共情、共鳴,這樣的交談是孩子願意進行的。
五、一個例子
一個三年級的男孩,面對挫折、不順利時容易著急、煩躁,挫折感過強。媽媽在我這裡諮詢。前些天發生了這樣一件事:
媽媽:兒子今天拿到成績單,雖然老師給的全科都是優,可是語文他看到分數只有82分,他哭了一場,他覺得自己應該是94分的。我安慰了他,可是感覺他比較抵觸,還聲稱不想見別人,不想跟別人說起自己的分數,這時,我該怎麼如何做呢?
維尼:可以幫助他分析一下試卷,看看問題在哪裡,然後鼓勵一下:如果這些問題注意了,可能就考好了。不是水平真不行,只是考得不好,因為考試是有偶然因素的。當然,以後還需要努力,可能學的也有問題。
媽媽:他目前這種情緒我該如何開導呢?鼓勵他大大方方地承認這個分數,可是他不太能做到。他迴避。
維尼:首先幫他宣洩。哭過了,算是宣洩了一下。多和他談談此事,談的過程本身也是宣洩。可能需要過一兩天慢慢好起來,但是,你和他談的,不知不覺會發揮作用的。
媽媽:呵,我和他談什麼呢?我有點兒迷惘了。
維尼:用我那三種思維分析一遍:考試都是有偶然性的,一次考試沒什麼(沒什麼,很正常);也是好事(壞事變好事);考得不好就考得不好吧(順其自然)
媽媽:好的,我試試。
媽媽:今天早上我是跟他說:分數不代表什麼,但是反映了學習的過程中確實有需要改進的地方;這次考差了沒關係,今後調整學習狀態,會逐漸好起來的,這樣一來這次分數就成了好事了。還說,沒人能次次考好的。
維尼:這樣可以,他可能還覺得沒面子。
媽媽:是啊,他說我外甥今年是雙百分,我們一定會拿他和外甥比的。我說絕對不會的,可是他就是不信。他的確覺得很沒面子。
維尼:舉一些例子,有些孩子三年級之前學習成績很一般,以後也可以好起來,變成前幾名,這是我的朋友的真實事情。情緒可能不會一下子好起來,但是這樣說說,是逐漸有效的。這次事情,也是解決他的性格問題的一個機會。
媽媽:他讓我今年暑假多拿些題目給他做,我說這就是82分在起好的作用。
維尼:不錯,那三種思維,依次分析一下,還是管用的。
媽媽:他又說:「我不希望82分起到好的作用,也不希望起到壞的作用!」語氣里又充滿了抵觸。還說什麼「看到82分就想撕爛它!」
維尼:看來孩子的這方面的性格還真需要及早改變。早暴露,確實是好事。
媽媽:他這樣發泄的時候,我不做聲,他又說我不安慰他。
維尼:此時,你可以弄張紙,寫個82分,真讓他撕爛。撕幾次,也是一種發泄。
媽媽:呵,好喲。他真的會撕嗎?
維尼:你可以勸他撕
媽媽:好。
維尼:發泄出來,再慢慢講道理,去改變他的認知,形成新的習慣性思維,遇到這些事情,不是壞事,都是孩子心理成長的機會。
媽媽:還有,如果別人當著他的面問起分數,我是尊重他的意見不說呢,還是大大方方說起來。
維尼:尊重他的意見,含糊地說就行了。他的承受力暫時不夠,接受他目前的能力。
媽媽:這不會是在幫他迴避問題嗎?
維尼:我們覺得沒面子的事情,也可能是不願意說的,能力的提高需要一個過程。主要通過改變認知解決這個問題,能力不夠暫時迴避,是可以的。
維尼:另外,孩子遇到這種情況之後,如何安撫是一個問題,最重要的是預防。孩子期望考得好,可能是覺得一定會考得好。這樣,遇到意外時,尤其會覺得挫折。所以,告訴他:努力,對結果順其自然,這個成為他的核心思維就好多了。
媽媽:好,明白了。
過了幾天.......
媽媽:關於上次考試80分的後續。過了兩天後,我看到他的數學分數(之前只知道是優,不知道具體分數)是97分,回到家,把他拉到一邊悄悄告訴他,他樂得跳起來,大聲高呼「萬歲!」接著我把給合分數的名次告訴他。這下子,他可不高興了,說我又提起那個討厭的82分。又跟他探討了半天,分數的問題。
維尼:嗯,這個時機不錯。
媽媽:又過了兩天,他去學國際象棋,老師問起分,他比較坦然地說「數學97,英語94,語文82」,這算是邁過了這一坎嗎?
維尼:算是。其實這是孩子成長的一個機遇。經過這些自然遇到的挫折,每次都能這樣幫他分析,逐漸可能使他形成新的習慣性思維,性格就改變了,心理就成長了。
不用有意給孩子製造挫折,善於利用生活中遇到的挫折,孩子的心理就會茁壯成長,承受能力也會變強。
文革時,一女士被剃了一個陰陽頭,公眾批鬥,當眾羞辱,該女士當時是一位很有身份的人,雖說學佛多年,但還是難忍如此侮辱,當時死的念頭都有了。禪門大師賈題韜當時遞上一紙條,女士即豁然開朗,破涕為笑,並安然度過此劫。紙條就七個字:「此時正當修行時」。遇困境時,緊記此七字真言。
對於孩子而言,不良情緒的表現正是修行的時機,對於家長,何嘗不是呢?
推薦閱讀:
※警惕!別讓嫉妒在孩子的內心生根……
※六一,大人們為什麼要和小孩搶節日?
※孩子,當我離開的那天,請別為我哭泣!看完潸然淚下
※愛孩子不需要條件(8)
※父母的鼓勵決定了孩子的前行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