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勒交響曲最動人的是他流露的軟弱
提起作曲家馬勒的名字,有人會說「懸崖勒馬」或「馬勒戈壁」,前者是提醒不要聽太多馬勒,後者是說……馬勒也讓人生氣,因為吹捧他的文章不計其數且火力猛烈,比如「沒聽過馬勒不配談古典「」的話都出來了。馬勒的確是容易理解的,他的學生、家人留下了許多相關的講話、回憶,幫助我們通曉馬勒的生活與音樂之間的聯繫,更不用說八卦,他的美貌妻子如何與別的男性眉來眼去,還拍成了電影《風中的新娘》。馬勒生活得不算好,並不是說窮,而是他自知更大的責任,或者說個人前途,是作曲,而且越做越覺得有做不完。可惜他生前沒有一部交響曲獲得過公開的廣泛的承認。馬勒交響曲最動人的是他流露的軟弱,對聽眾可謂一擊而中。他的《第一交響曲》第一樂章本來是一種蘇醒、綻開的美好感覺,到了第8分鐘,漸漸地,這種蘇醒的美好變得非常失落,持續了將近2分鐘。這2分鐘為作品留下了陰影,也完成了人的定義——我們並不完美。第二樂章取材自連德勒舞曲,作曲家慣用手法,以歡快、抒情的舞曲,鬆弛聽眾的神經。第三樂章也是連德勒舞曲,但接續了第一樂章的失落氣氛,並加入滑稽的節奏,形成一個大大的苦笑的感覺。這是馬勒對於自身命運的習慣的處理方式。世界上好多民族也都如此,就像小說《活著》,接受命運的安排。從大約5分30秒處,音樂進入一個搖籃曲般安詳的情景,大約2分鐘後,再度回到失落的狀態。第四樂章緊接著第三樂章,沒有停頓,這個狂風暴雨般的樂章表達了馬勒迎難而上的理想,也是音樂戲劇性的一種要求,很輝煌。但從11分30秒到12分30秒依然有一個瞬間的悲痛。馬勒《第一交響曲》標題稱為「巨人」,曾有一個叫做「花之歌」的樂章被作者刪掉,這些和最後我們聽到的有關係,但是關係不大,馬勒給我們留下的是需要同情的抹不去的記憶。滕斯泰特指揮芝加哥交響樂團的馬勒《第一交響曲》現場錄音值得推薦
推薦閱讀:
※馬勒升C小調第五交響曲可以倒著聽
※「我的時代會到來的」丨如何欣賞馬勒交響曲?
※這是他所有交響曲中悲喜轉換最為明顯的一部作品丨伯恩斯坦指揮馬勒《第五交響曲》
※馬勒第二交響曲手稿即將在倫敦拍賣
※三部《命運》交響曲,三種生活態度丨聆聽貝多芬、柴可夫斯基、馬勒的《第五交響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