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清后妃系列·孝和睿皇后

【簡介】

孝和恭慈康豫安成仁正應天熙聖睿皇后。鑲黃旗滿洲鈕祜祿氏。原任一等承恩公禮部尚書恭阿拉之女。乾隆四十一年十月初十日生。在選秀中被高宗指為皇十五子嘉親王側福晉而入宮。乾隆五十八年六月二十六日午時,生嘉親王第七女。乾隆六十年六月二十二日寅時,生嘉親王第三子綿愷。乾隆六十年十月十三日,高宗上諭歸政,皇十五子嘉親王繼位,即為仁宗嘉慶帝。嘉慶元年正月初四日,以禮部尚書德明為正使,禮部右侍郎周興岱為副使,冊封為貴妃。嘉慶二年二月初七日未時,孝淑睿皇后崩,百日後,高宗上諭,擬冊立貴妃為皇后,先期晉封為皇貴妃,二十七月除服後冊立為皇后。嘉慶六年四月十五日,以文華殿大學士董誥為正使,內閣學士普恭為副使,冊立為皇后。嘉慶十年二月初九日子時,生皇四子綿忻。嘉慶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仁宗崩,宣宗即位,尊為皇太后,十二月初二日,尊上徽號為恭慈皇太后。道光二年,因宣宗冊立皇后擬加徽號,十一月二十七日加上康豫二字。道光八年,因評定新疆擬加徽號,十一月初八日加上安成二字。道光十四年,因宣宗繼立皇后擬加徽號,十月二十一日加上庄惠二字。道光十五年,因孝和睿皇后六旬萬壽擬加徽號,十月初九日加上壽禧二字。道光二十五年,因孝和睿皇后七旬萬壽擬加徽號,十月初六日加上崇祺二字。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申時崩逝。年七十四歲。咸豐三年二月二十六日,奉安昌西陵。咸豐十一年十月加上尊謚仁正二字。

圖為孝和睿皇后朝服像

【入宮背景】

根據目前資料顯示,孝和睿皇后應該是在乾隆五十四年或者五十七年的八旗選秀中,被高宗所選中,指婚給嘉親王為側福晉,以補上乾隆五十一年指婚的側福晉完顏氏,也就是後來的恕妃的位置。

清代宮廷內,皇子的側福晉大致有兩種來源,比較普遍的一種是使女受到寵幸而納為格格,進而因為生育子女而得封側福晉,這種側福晉一般是出身內務府三旗,是作為宮女成為皇子的使女的,因為是從使女里「納」得,所以沒有婚禮。另外一種側福晉則是八旗秀女,一般擁有相當的不錯的出身,在選秀中直接被皇帝指婚給某位皇子為側室,有相應的納彩和婚禮。

仁宗在潛邸時,於乾隆三十九年被指婚而大婚,嫡福晉也就是後來的孝淑睿皇后,在乾隆五十年小產之後,身體愈發虛弱。在這種背景之下,乾隆五十一年選秀女時,高宗將出身名門的完顏氏指婚給了仁宗作為側福晉,當年納彩並舉行了婚禮。但是這位側福晉完顏氏入宮沒多久便去世了,孝和睿皇后便是在這種背景之下,作為完顏氏,也就是後來恕妃的繼任而入宮的。

作為直接指婚的側福晉,出身鑲黃旗滿洲的孝和睿皇后的家世雖然並不能跟一等世家相比,但是好歹也是中等官宦人家,並且還屬於弘毅公府的支系,應該說,其家世甚至是超過了嫡室孝淑睿皇后的。故而也有推論認為,鑒於孝淑睿皇后當時的身體情況以及後來孝淑睿皇后去世之後高宗所下達的讓孝和睿皇后繼立的上諭,選孝和睿皇后入宮本身可能就有日後取代嫡室的意思。

【家族背景】

孝和睿皇后出身鈕祜祿氏弘毅公府,弘毅公府的大宗是清代旗人名門中的名門,但是孝和睿皇后這一支在弘毅公府里,卻是支庶的身份,只能說是個中等官宦人家而已。

孝和睿皇后的直系祖先,是額亦都的第六子達隆藹,根據《鈕弘毅公家譜》的說法,這位達隆藹「因疾未仕」,其子約拜,原任護軍統領,革退之後改任頭等侍衛,約拜承繼子錫特木布,原任二等侍衛,錫特木布的兒子公元,康熙年間以筆帖式入仕,任主事,雍正年間歷任郎中、廣東按察使、泰寧鎮總兵。這位公元即是孝和睿皇后的高祖父。

這裡可以看出,雖然有「弘毅公支庶」的身份,但是孝和睿皇后一支大多都是旗內或者侍衛體系,多數為武職,只能算中等官宦人家。

公元生有三子,其中第一子鍾錦和第二子公德未出仕,第三子公保,即是孝和睿皇后的祖父。

圖為舒穆祿氏大系

【家庭情況】

孝和睿皇后的祖父公寶,雍正十一年生人,乾隆二十年考取筆帖式入仕,乾隆二十三年補授工部筆帖式,乾隆二十八年,公保便因病告休,從此再未躋身仕途,但是相當長壽,曾經參與了乾隆六十年的千叟宴,最後在嘉慶六年去世。孝和睿皇后的這位祖父,雖然只是個小小筆帖式,卻見識到了自己孫女入宮、封貴妃,乃至於立後,也是相當特殊的。

公寶有三個兒子,第一子恭阿拉,即是孝和睿皇后的父親,第二子那木薩爾扎普,出繼給遠房了,第三子是明善。

恭阿拉,乾隆十八年生人,乾隆三十六年承襲堂叔的勛舊佐領而入仕,在乾隆年間,他做到了參領之職。仁宗登基後,於嘉慶四年,作為皇后的父親,恭阿拉升任副都統,並在之後得封承恩侯,接下來歷任總兵、步軍統領、都統、內大臣、兵部尚書等職,最終於嘉慶十七年病逝,在去世前晉封了承恩公。其得以重用,顯然是孝和睿皇后的緣故。恭阿拉之妻為葉赫那拉氏,正白旗滿洲一等男白明之女,生於乾隆十九年,卒於嘉慶九年,恭阿拉共生有三子三女,從家譜看來,應該都是葉赫那拉氏所出。

恭阿拉第一子寧武泰,生於乾隆四十年,是孝和睿皇后的哥哥,原任筆帖式,在嘉慶三年病故,沒有後代。第二子和世泰,生於乾隆四十六年,是孝和睿皇后的二弟,嘉慶三年以整儀衛出仕,歷任內務府總管大臣、三阿哥諳達、副都統、總兵。嘉慶十八年承襲了父親的爵位之後,則歷任理藩院尚書、都統。他的大兒子景恩,還娶了孝賢純皇后的本家侄子福隆安的孫女為妻。至於第三子吉倫泰,生於乾隆五十八年,出生時孝和睿皇后正在懷著皇七女呢,他被過繼給無嗣的叔父明善為嗣。順便一提,孝和睿皇后的這位叔父明善,是祖父公寶的老來子,乾隆四十年生人,只比孝和睿皇后年長一歲,原任員外郎,在嘉慶十九年病故。

另外,孝和睿皇后還有兩位妹妹,二妹生於乾隆四十七年,比孝和睿皇后小六歲,嫁給了肅王府的不入八分輔國公敬敘夫人,三妹生於乾隆五十四年,比孝和睿皇后小十三歲,嫁給了睿勤親王端恩當福晉,這兩位妹妹得以嫁給兩家鐵帽子王府,大概也是沾了姐姐孝和睿皇后的光。

圖為孝和睿皇后家系略圖

【入宮之後生活】

入宮之後的孝和睿皇后,作為高宗側室福晉,受到了相當的尊重和寵愛,仁宗繼位之後,直接封為貴妃,並且在孝淑睿皇后崩逝之後晉封皇貴妃,進而繼立為後,在冊立皇后時,冊文說她「早依光於桂邸,敬慎恆昭,嗣領秩於蘭宮,溫恭愈懋。問安侍膳,時襄溫清之文,獻繭稱絲,夙樹儉勤之本。」大概是相當稱職的。另外,孝和睿皇后入宮之初連生一女一子,之後,時隔十年,在嘉慶十年二十九歲時生下第二子,這種間隔很長時間的生育,在清代宮廷里並不算常見,而且當時仁宗已經五十五歲,從此或可推測仁宗和孝和睿皇后的關係應該是相當不錯的。

嘉慶二十五年,仁宗崩逝,四十五歲的孝和睿皇后開始自己的皇太后生涯。一般認為,孝和睿皇后雖然為宮中之婦人,但是頗有決斷力,在道光一朝對內外有著相當的影響。另一方面,宣宗對這位繼母也是相當的孝順,如宣宗自己上諭所說,「朕自聖母孝淑睿皇后慈馭上賓以來,深荷大行皇太后隆恩覆庇。」幾乎每天都要親自向孝和睿皇后問安。如《翁同龢日記》同治五年的四月十六日一條內記載,翁同龢聽醇賢親王奕譞講道光朝故事,「言宣廟晚年每披軍報,必不怡良久。一日問孝和睿皇后安,適英夷占定海,上強為慰藉,太后厲聲曰:祖宗創業,尺土一民皆艱難締造,何今日輕棄之耶。上長跪引咎。」可見一斑。

道光二十九年十二月初八日從綺春園回宮的孝和睿皇后身體不適,宣宗聞訊,趕忙前往問安。初九日、初十日,宣宗也都前往問安。十一日,孝和睿皇后病情急轉直下,宣宗趕忙前往孝和睿皇后身邊服侍,申時,孝和睿皇后崩逝,《實錄》記載宣宗「哀慟號呼,擗踴無數。」並且在孝和睿皇后的喪事中,「上(宣宗)凡值供奠行禮,哭必盡哀。」在孝和睿皇后崩逝的當年,她所生育的皇三子綿愷和皇四子綿忻都已經身故,只有宣宗這個養子盡孝。而在這一年的年初,已經六十八歲的宣宗身體就已經不大好,孝和睿皇后的喪事無疑對其的健康造成了進一步的損傷。《實錄》中指出,「先是,上自上年入春以來,聖躬數違和,仍日召對臣工、批答章奏,無少倦懈。王大臣有勸上節勞者,上頷之,然未嘗少自暇逸也。至是遭大行皇太后大故,擗踴摧傷,疾增劇。」最終,在孝和睿皇后崩逝一個月後,宣宗也隨之崩逝。


推薦閱讀:

楊鈺瑩被問「姐弟戀」翻臉 盤點甜歌皇后復出路[高清大圖](1/11)
中國歷史上的100位皇后/妃子
滿清首座皇后陵——孝東陵
光緒大婚:自私慈禧讓大齡侄女當皇后
她是孝昭皇后的妹妹,生子卻捲入奪嫡之爭

TAG:皇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