煉什麼葯需要用上真金白銀打造的器具? 宋代泉州灣沉船出土的藥材長什麼樣?·每日商報

當好東道主 辦好G20當好東道主 辦好G202016-05-06

胡慶余堂的金鏟銀鍋現為國家一級文物走進博物館 感受人文杭州走進博物館 感受人文杭州·7·商報訊 (見習記者 許成慧 通訊員 張永勝 攝影 葉建華) 清河坊一帶曾是古代都城杭州的「皇城根兒」,漫步在河坊街上,兩邊商鋪林立,「狀元館」、「榮寶齋」、「胡慶余堂」……這些「老字號」商鋪,老杭州們耳熟能詳。估計大多數杭州人都去過清河坊,但很多人並不知道,這裡還藏匿著一家國家級的中藥博物館。我們走訪的第七站,是位於清河坊大井巷95號的胡慶余堂中藥博物館。沿著河坊街由西往東走,沒過多久就可以看到「胡慶余堂國葯號」的店鋪了,每天來這裡求醫問診的人依然絡繹不絕,而博物館就藏身在最裡面一座兩層樓的四合院中。煉什麼葯需要用上真金白銀打造的器具? 宋代泉州灣沉船出土的藥材長什麼樣?清河坊胡慶余堂內藏著一座國家級中藥博物館用真金白銀打造的製藥工具從東面大井巷的正門進入,先步入一溜曲徑長廊,再徑直往前走跨過一個小小的金魚池,便可以看到一扇木門,木門的門楣上掛著塊「胡慶余堂中藥博物館」描金牌匾。進門右拐就是一個硃紅色木質樓梯,記者沿著樓梯來到博物館二樓。整棟樓都是木質結構,在二樓透過雕花的木窗可以看到院子天井內排放著大大小小的盆栽。與其說是博物館,倒更像是個過去大戶人家的私人宅院。「這裡以前是藥店的作坊,每個房間都是不一樣的工種,有做泛丸的、有吊蠟殼的、有切片的等等,我母親曾在這裡做包裝工,小時候我常過來玩。」博物館陳列室主任董國平告訴記者。董國平,在胡慶余堂工作35年多,18歲時他就在胡慶余堂做學徒,1991年博物館開館後就開始到這邊工作,大家都親切地叫他「董師傅」。青花彩瓷的乳缽、粉碎用的銅船、製作花露的瓷罐……董師傅向記者一一介紹了二樓陳列的中藥傳統製藥器具。「這套鍋鏟就是我們現在家裡用的迷你版呀!」記者被眼前的展品所吸引,小鍋直徑大概40厘米不到,微微泛著青灰色,鏟子則是耀眼的金色,鏟柄大概也就30厘米左右。「這可是真金白銀打造的,是我們館的寶貝呢!」董師傅說,這背後還流傳著一段故事。胡慶余堂曾經有一種鎮驚通竅的急救藥品叫「紫雪丹」,是根據南宋時傳下來的一張成方配製的。相傳當時藥店製成的這種藥品療效都不是非常明顯,有葯工向胡雪岩獻計,說可以用金銀材質的製藥器具試試。為了確保藥效,胡雪岩就專門聘請能工巧匠,耗黃金四兩、白銀近四斤,打制了銀鍋一隻,黃金鏟一把,用以鍛炒此葯。果然,藥效倍增。後來人們才意識到,此前的藥物療效打折,是因為在製作中其中一味「硃砂」易與銅或鐵發生化學反應,導致藥效不能發揮。後來,胡雪岩的產業倒閉,藥店幾經轉讓,「紫雪丹」就停產了。如今「紫雪丹」中的麝香和犀牛角等藥材更是國家禁用藥品。「紫雪丹」不制了,「金鏟銀鍋」也就陳列在胡慶余堂中藥博物館供人參觀。宋代泉州灣沉船出土的藥材中醫藥是民族的瑰寶,可以追溯到五千多年前的炎帝神農氏。就在這座面積不大的博物館內展示了上萬種中藥植物、動物、礦物的標本。「有一些『元老級』的展品,從我們開館這麼多年就一直待在館內。」董師傅說,比如一組宋代泉州灣沉船出土的藥材展品。順著董師傅的指引,記者仔細看了下裝在玻璃罐子內的「藥材」:大拇指粗細,40厘米左右長,顏色黑漆漆的,要不是每種下面都標註了名稱,基本上看不出來原本是什麼樣子的,更別說它是可以入葯了。「這些分別是降真香料木、檀香木和沉香,都是些比較珍貴的中藥香料木。聽負責博物館籌建工作的同事說,當時是由浙江省文物局協調從福建泉州沉船博物館調撥了來的這組展品,從船內出土的時候已經炭化了,所以和我們現在看到的香木料樣子是不一樣的。」董師傅解釋。據相關資料記載,1974年泉州灣後渚港海灘上發掘出一艘宋代遠洋海船,在船艙中發現一批珍貴的歷史文物和藥材。當時考古人員用手伸進淤泥中,撈出好幾捆用細繩紮成的「樹枝」,長約40厘米,頭尾都用刀切得很整齊,這些「樹枝」後來被證實為「香料藥材」。不過從沉船到出土,再次面世這批香料木已經靜靜地在海底沉沒700多年。此外,中藥博物館內還有年紀更長的河姆渡文化時期的四顆「酸棗」、良渚出土的象牙化石等中藥展品。難得一見的盆栽中藥博物館一樓四周,有兩面展廳展示的是植物、動物、礦物標本。另外兩面是手工作坊室和興趣室,在這裡每天的固定時間段可以看到老葯工師傅的手工切片、泛丸表演,也可以親手體驗下如何搗葯,切葯等藥材處理流程。四合院內的天井不大,也就十來平方左右。天井內放了幾十盆紅陶盆種的中草藥,比如銀杏、金銀花、車前草等等,這些藥材我們平時會常看到的,但是很少有人認識,董師傅都細心的在盆中標出了每種藥材的名稱和功效。「別看數量不算多,但是每一棵中草藥都是我和同事去杭州周邊山上採集回來種的。」董師傅告訴記者。董師傅說,這些盆栽的中草藥也是博物館的展示的一部分,不光遊客可以看,這也是新進員工實踐學習的內容之一,鮮活的中草藥和平時櫃檯內處理過的干藥材還是很不一樣的。每年基本上都在4、5月份左右去採藥,董師傅說這個時候氣溫也適宜,雨水也較多,太早的話山上的植物都還沒有發芽,太遲了又不利於植物移植成活。「大概七八年前吧,是在諸暨的一座山,就在半山腰我們發現了大毒的『鬧羊花』。真是可惜,因為主根挖斷了一截,後來沒有成活!」回憶起那次採藥經歷,董師傅有些遺憾:「之後每年我都會去找它,七八年了,到現在都沒有再見到過。」「『鬧羊花』名字就很有意思,大概是因為有大毒,牛羊牲畜誤食後會喪命。但是經過炮製後能祛風除濕、散瘀定痛,可以用來治療風濕麻痹、跌打損傷。另外,對皮膚頑癬都有幫助。」董師傅說。當年董師傅和幾個同事一起從杭州自駕去的,到諸暨那邊由當地的村民帶上山。爬到半山腰時已經快中午了,就在這時候一個年輕小夥子發現不遠處有株植物開著鵝黃色的花。「說也奇怪就這麼一株,非常顯眼!」董師傅說,當時走近一看,竟然是有毒的「鬧羊花」,大概有一米六左右高,上面開滿了花,乍一看和野生的杜鵑花差不多,就是花色是鵝黃色的。董師傅說:「當時我們五六個人立即動手挖了起來,由於在半山腰很陡,我們幾個人挖了將近一個多小時,下面的根系竟有一米多長,可惜的是主根的1/3還是在泥土中就被挖斷了。當時我還是抱著一線希望將它運回去種起來,但是最終還是沒有成活。」「很多名貴中草藥普通老百姓不太能看得到,要是能有這麼一棵『鬧羊花』放在我們天井裡,供大家認識學習,多好啊!」董師傅感嘆道。胡慶余堂中藥博物館博物館1987年籌建,1991年開館。古建築面積達四千多平方米,由陳列廳、手工作坊(興趣室)、營業大廳、胡慶余堂名醫館等四大組塊構成。館內展示了大量的重要傳統製藥器具及上萬種中藥植物、動物、礦物標本,堪稱中藥的海洋。其中有7000年前浙江河姆渡文化時期、宋代泉州灣沉船等出土的藥材等。看點一:中藥材標本陳列室;看點二:金鏟銀鍋——耗黃金四兩白銀近四斤,專門用於「紫雪丹」的製作,列為國家一級文物;看點三:《戒欺匾》是胡雪岩開藥店的宗旨,光緒四年(1878)親自寫就,寥寥百字,胡慶余堂歷久彌新的神奇答案盡在其中;看點四:在手工作坊室,身懷「絕活」的葯工,將作精彩的手工泛丸、吊蠟殼及藥材切片等現場演繹;看點五:胡慶余堂國葯號——當年全國最大的店招;看點六:胡慶余堂古建築——國內保存最完好的晚清工商型建築;票價:10元/人館址:杭州上城區大井巷95號開放時間:早上8:30-下午5:00
推薦閱讀:

「上谷ㄟ金曲」輸人不輸陣,閩南酒文化
我和泉州古早味有個約會
3在泉州和喜歡的姑娘在一起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泉州最小資在這裡
唐詩鑒賞辭典 自沙縣抵龍溪縣,值泉州軍過後,村落皆空,因有一絕 韓偓

TAG:白銀 | 沉船 | 泉州 | 藥材 | 器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