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長征中神秘的「明碼電報」

新華網 >時政

長征中神秘的「明碼電報」我要評論2016年09月25日 11:22:53來源:新華社

  • 評論0
  • 列印
  • 字大
  • 字小
  •   新華社北京9月25日電 題:長征中神秘的「明碼電報」

      原媛、鄭文浩、郭林雄

      戰爭時期,通信聯絡都需要按照既定的密碼錶進行加密收發,這是簡單的軍事常識。但在紅軍長征中,卻發生了中共中央與紅2、6軍團之間用不加密的明碼電報聯絡的事情。這份不同尋常的明碼電報的背後,反映了長征中紅軍險些分裂的一段歷史。

      1935年6月,紅2、6軍團與中共中央、中革軍委失去了通信聯絡。據紅2、6軍團總指揮部電台報務員龍振彪回憶:在軍事情況最嚴重的關頭,我們2、6軍團同中央的電波聯絡突然中斷了。6月22日,我們長時間收聽和呼叫中央台都沒有聽到對方(迴音),以後幾個月也如此。

      這到底是為什麼?

      原來,1935年6月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在四川懋功會師後,中共中央決定分左、右兩路北上。率左路軍行動的張國燾拒不執行命令,密電右路軍政委陳昌浩率軍南下,提出「徹底開展黨內鬥爭」,企圖分裂紅軍。在這危險時刻,為避免紅軍內部發生衝突,1935年9月9日,中共中央決定單獨率右路軍中的紅1、紅3軍和軍委縱隊先行北上。但是,因為朱德與紅軍總參謀長劉伯承隨張國燾和左路軍一起行動,紅軍總部及其通訊的電報密碼也為張國燾控制。沒有密碼,就導致了北上的中共中央與紅2、6軍團失去聯繫。

      根據中央政治局會議決定,軍委副主席周恩來只得用明碼發電以圖恢復與紅2、6軍團的聯繫。此時,蔣介石正調集兵力,企圖把紅2、6軍團消滅在龍山、永順、桑植地區。

      9月29日,賀龍、任弼時突然收到周恩來用明碼發給任弼時的電報:「弼兄,我們已到陝北,密留老四處。弟豪。」豪,即伍豪,周恩來的化名。老四,即紅四方面軍。周恩來的意思是中央紅軍已經抵達陝北,但密碼被紅四方面軍的張國燾控制。

      好不容易接到中央來電,賀龍和任弼時喜出望外,但卻不明白周恩來明碼電報中隱含的意思,同時又擔心這是敵人的花招。為慎重起見,當晚,賀龍和任弼時聯名用密碼電報致電周恩來:「你們現在何處?久失聯繫,請於來電對此間省委委員姓名說明,以證明我們的關係。」

      由於周恩來沒有密碼,賀、任二人的電報,又落到了張國燾手上。張國燾接到電報後,喜不自禁,第二天即回電:「29日來電收到。你們省委弼時書記,賀龍、夏曦、關嚮應、蕭克、王震等委員。一、四方面軍6月在懋功會合行動,中央任國燾為總政委,我們今後應互相密切聯絡。」電報落款為「朱、張」。

      張國燾回電隱瞞了紅一、紅四方面軍已分頭行動的事實,按照要求說明了紅2、6軍團領導,又顯示了自己「總政委」的領導地位。張國燾為了增強說服力,還特別以朱德、張國燾來署名。朱德是中革軍委主席、紅軍總司令,張國燾是中革軍委副主席、紅軍總政委。「朱張」名義發來的電報很容易讓人理解這是來自中央的電報。而此時紅2、6軍團領導人並不知道張國燾分裂黨、分裂紅軍、另立中央的真相,還以為是與中央恢復了聯繫。

      但張國燾的回電,卻讓紅2、6軍團明確了戰略轉移的方向。賀龍和任弼時於11月4日決定向紅四方面軍靠攏。11月19日,紅2、6軍團主力1.7萬餘人由湖南桑植縣劉家坪等地出發實施戰略轉移,開始了長征。

      1935年12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陝北瓦窯堡會議上通過的《中央關於軍事戰略方針問題的決議》中,把「完成與紅2、6軍團的通信聯絡」列為一項戰略性任務。

      1936年3月25日,張國燾以紅軍總部的名義,再次發報指示紅2、6軍團渡過金沙江,與其會合。依據這一指示,紅2、6軍團渡過金沙江,於7月1日在甘孜與紅四方面軍會師。會師後,賀龍、任弼時等才知道張國燾分裂黨、分裂紅軍、另立中央的錯誤行為。

      任弼時深知跟張國燾鬥爭必須依靠中央這個堅強後盾,但必須先把電台密碼要過來,恢復與中央直接聯絡。於是,任弼時找張國燾要密碼,但張還是那句老話:「雙方的情況我甚為明了,可由我處轉。」不願意交出密碼。朱德在一旁說:「你還有什麼權力在中央和二方面軍之間轉報?這樣誤時誤工,我看你就是有意阻撓。」張國燾無話可說,只好交出了密碼。

      根據中共中央發來的指示精神,7月5日,紅2、6軍團和紅32軍組成紅二方面軍。從此,中央恢復了對紅二方面軍的直接領導,推動了紅二、四方面軍實現共同北上的戰略行動。

      通信聯絡的長時間中斷和不得已條件下反常規使用明碼電報,反映了中共中央和中革軍委對紅2、6軍團這支革命隊伍的牽念與關心,也折射出賀龍、任弼時領導下的紅2、6軍團指戰員堅決擁護黨中央領導、維護紅軍團結的堅定信念與立場。

      1936年10月22日,歷經千難萬險的紅二方面軍終於與紅一方面軍在甘肅靜寧以北的將台堡(今屬寧夏)勝利會師,完成了偉大的長征。

    中央紅軍長征落腳地陝西吳起:永遠的精神豐碑

    我要評論

    2016年09月09日 18:22:11來源:新華社

    新華社西安9月9日電(記者陳晨、梁愛平)「鑼鼓響,秧歌起。黃河唱,長城喜……陝甘軍民傳喜訊,征師勝利到吳起……」初秋時節,陝西省延安市吳起縣的勝利山上,長安大學環境學院教師徐沛川動情吟唱起《長征組歌·到吳起鎮》,引來身邊多位遊客駐足聆聽。

      勝利山原名平台山,曾是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後「切尾巴」戰役的前沿指揮所。1935年10月21日,毛澤東在山頂的一棵杜梨樹下指揮這場戰鬥,切斷了一路圍追堵截中央紅軍的敵軍尾巴。硝煙散盡,昔日的戰場已成為群眾休閒遊覽之地,曾經蒼涼貧瘠的黃土高坡披上滿眼蒼翠,那棵杜梨樹依然矗立山頂,葉茂枝繁,見證人世滄桑。

      「站在這裡,我眼前似乎浮現出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時的艱苦卓絕,聽到了為革命信念而唱的嘹亮戰歌。長征這樣一部內容豐富的史書,應當一代代講下去。」徐沛川說。

      吳起是中央紅軍長征落腳之地。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勝利到達吳起,由此開啟了黨中央在延安光輝的13年歷程。儘管紅軍在吳起僅停留休整10餘天,但留下了豐富的文物遺存。經過多年的甄別、維護與修繕,這些見證歷史的遺址得到很好保護和利用,成為渴望了解長征歷史、緬懷長征精神的遊客心馳神往之地。

      250級台階,瑞金出發、雪山草地、勝利會師3組主題浮雕群,25米高的長征勝利紀念碑……吳起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裡,處處景觀都寫滿長征印記。來自陝西工業展覽館黨支部的22名黨員來到這裡開展黨日活動,他們在紀念碑前凝神佇立,舉目沉思。

      「拾階而上,就是一段重溫歷史的過程,在這裡,會更加明白"不忘初心』的意義。」黨員祝新鵬說,這份初心,就蘊含於在吳起看到的一張張老照片、聽到的一段段溫情往事中。革命戰爭年代的軍民魚水情,更令他感動莫名。

      吳起縣文物管理辦公室黨支部書記呂永前說,當年紅軍到達時正值深秋,許多戰士仍身著單衣、腳穿草鞋。而當時的吳起地廣人稀,人民生活也很艱苦。但為了迎接中央,群眾在當地黨組織和蘇維埃政府領導下,籌糧食、做軍鞋、縫製棉衣,救護傷員。

      「老百姓一看,紅軍紀律嚴明、愛護百姓,和其他的軍隊不一樣啊,就發自心底地歡迎他們!」吳起縣鐵邊城鎮張灣子村村民張瑞生語帶深情。中央紅軍到達陝北的首站就在鐵邊城,毛主席曾在他家的窯洞里住過一夜。從出生記事起,張瑞生就沒少聽父母講起當時的情形。

      目前,吳起共有新窯院革命舊址、長征勝利紀念館、張灣子毛主席舊居等多處長徵文物遺存。「長征勝利80周年掀起了長征主題游的高潮,許多人甚至從東北、西南遠道而來。今年截至目前,僅長征勝利紀念館就接待遊客6萬人次,相當於去年的兩倍。」吳起中央紅軍長征勝利紀念園管理辦公室主任李樹果說,「在這裡,很多人找到了精神共鳴。」


    推薦閱讀:

    王先勝:揭開易學界的神秘面紗——當代中國易學研究反思錄(五)
    埃及法老圖坦卡蒙神秘陵墓:110公斤純金打造棺槨
    古代盜墓團伙必備的四大神秘武器,第四件最牛,專門對付殭屍
    把一顆核彈投在珠峰上會發生什麼?
    太空的那些神秘事件

    TAG:神秘 | 電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