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家王東嶽:這是世界,無聲無色


人物名片:哲學家,獨立學者,「遞弱代償」原理提出者,潛心終南山山下修學20年,終得《物演通論》。


導言:

中國沒有哲學家,只有哲學學家?沒有任何知識是確定的,都只是假說?看見的世界都是假的?科學從哲學中來?人類能夠普行於世界,就是能夠虛構?沒有假設能力,文明無從談起?你看到的世界,都是你的世界,不是客觀世界?蒼蠅覺得大便是香的?哲學才是人類思想的拓展者,是新道路的嚮導?

關鍵詞:愛智 眾德 本質真存 精密邏輯

易經 追求終極 反思 科學前瞻

演講筆記——

前言:哲學就是「愛智」

西方哲學是一個非常大的課程,今天只有短短的6個小時,所以我今天不沒辦法把西方哲學全面推開,而是讓大家對基本思路有清晰的了解。西方哲學是一個完全不同的思維方式的體現,聽這節課的前提是一定要回顧中西思維方式的差別:由於西方使用拼音文字,導致字元本身的概念消失,因此必須在強邏輯結構中尋求概念,在抽象中展開知識體系,導致西方人進入邏輯強迫癥狀態。

之所以我說這節課是基礎,是因為我無法按照西方純邏輯的方式展開課程,否則大家是聽不下去的。我會不斷使用中國人適應的類比方式,深入淺出地講課,但有一個缺點,缺乏縝密性和嚴謹性。這是一件無可奈何的事情,但是大家對西方哲學和科學特殊的思維方式有所理解之後,以後再閱讀西方著作就沒有徹底撞牆的感覺。

哲學是近代明治維新時期日本人首先用中文翻譯過來的語言,翻譯得非常之好,中國的先哲們認為只有達到形而上的層面才能討論深刻問題,中國提倡「形而上學」概念,所用的概念都有「形而上學」意義,但是離哲學還是太遠了,「形而上學」概念不足以表達古希臘哲學的脈絡。

我們先對哲學做一個分類,我們平常使用的哲學是廣義哲學,任何種族、民族、人都有,廣義哲學十分普泛,真正意義上的哲學是古希臘哲學思脈,然後在近代被複興,我稱之為狹義的哲學,是上萬種文明中僅見的哲學,超越具體對象進行思考。

因為我們通常所說的哲學都是指廣義哲學,導致對哲學的基本含義都沒有了解,我們的哲學遍地開發,成為人人可以在舌尖上玩弄的含義。

錢鍾書

錢鍾書曾經開國玩笑,說中國沒有哲學家,只有哲學家學家,也就是尼采專家、海德格爾專家,沒有人建立自己的哲學系統。為什麼沒有這種功能和能力?哲學的前身叫做博物學,哲學發展到古希臘後期,亞里士多德提出分科之學。

笛卡爾

西方古典哲學以笛卡爾為代表,他本人就是著名的數學家、生理學家、機械學家,康德在大學講了20多年的自然課程,黑格爾對化學極感興趣,一直到近代的羅素也是數學家,西方的哲學家和科學家完全一回事,而中國的哲學家都是搞文學出身。在西方,哲學是精密邏輯,只有在自然科學中才能鋪展開來。

我們在國內接觸到的哲學,離古希臘狹義哲學相距甚遠。哲學家和哲學使用者是有重大區別的,正如科學家和工程師有巨大區別,真正意義上的科學家決不關心應用問題,工程師關心應用問題,因此工程師不是科學家。因此,我們現在頭腦中已經建立的哲學要先歸零,然後再討論西方主流哲學。下面進入哲學話題。

一古希臘哲學為什麼如此活躍?

叔本華說:「對一個人而言,假如他看見的眾人和萬物都不曾時時看上去僅僅是幻象或幻影的話,他就不會是一個擁有哲學才能的人。」「一般來說,世世代代的聰明人都說著同樣的話,而在任何時候,組成人類絕大部分的都是一些傻瓜。」

伏爾泰說:「正如我們發現這個世界之時一樣,我們將任憑它惡劣和愚蠢下去。」羅素說:「究竟有沒有智慧這樣一種東西,還是看來彷彿是智慧的東西,僅僅是極精鍊的愚蠢呢?」

亞里士多德

亞里士多德說:「古今來人們開始哲理探索,都應起於對自然萬物的驚異。」康德說:「哲學家的視野正在於追究所謂自明的東西。」

古希臘哲學是大號兒童在玩的遊戲,他們對世界保持好奇心和探索精神,這是哲學的基本精神。今天,我們建立學習的基礎是課程上確定的理論,因此我們的考試是有明確答案的,但是從哲學角度來講,沒有任何知識是確定的,沒有任何知識和真理有緣,都只是假說。如果你胸懷確定的知識,那就是假想。

我們中國人講究知行合一,學以致用,而西方哲學認為能用的學問是匠人的學問,真正的學問是不能用的學問,恰恰是無用的東西才是真正的學問,這和中國完全相反,中國認為能普行的學問才是好學問。

西方哲學和科學是少數人的,真正的大哲學家都是被當世或者後世很少理解的。牛頓發明了微積分,書出版的時候,各大高校得物理學家是讀不懂的,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的時候也是默默無聞,後來英國愛丁頓博士在非洲和南美洲觀察全日食,印證了愛因斯坦的計算,然後發表了這個觀察,愛因斯坦才爆得大名,愛丁頓說全世界只有2.5人能讀懂愛因斯坦,0.5是愛丁頓本人,1個是愛因斯坦,還有1個人不知道是誰。

我們今天上這個哲學課程是做思維訓練,因為這種學問是專門把你導入雲里霧裡的學問。

哲學,philosophy,是「愛(phileo)智(sophia)」的意思。中國文化如果用兩個字,就是「眾德」,就是人際關係之間的道德倫理運行規則,中國人對「眾德」這個文化體系十分熟悉。西方反過來,不討論人際關係,在面向自然的過程中,全部精力就是調動智慧,這就叫「愛智」,然後展開純抽象的邏輯,使智慧不斷地縱深,所以用「愛智」表達西方哲學是非常準確的表述。

古希臘的地圖:環地中海

古希臘哲學在最初調動了什麼思緒呢?為了討論古希臘哲學,首先要先看下古希臘的地理狀態。古希臘決不是今天的希臘,它的範圍包括土耳其西部、亞洲西部、巴爾幹半島、希臘、克里特島、愛琴海諸島、亞平寧半島(義大利半島的南端)、南歐(歐洲只有三個半島:亞平寧半島、巴爾幹半島、以莉婭半島(現在的西班牙和葡萄牙)。

就希臘本土而言,沒有一馬平川,由無數島嶼構成。古希臘的文明,我稱之為環地中海文明,地中海在古希臘、古埃及和巴比倫之間形成交通通道,締造了特殊的地緣政治,使得古希臘不是形成一個真正意義上的統合集權,而是各種城邦,這種碎片化的、各有特色的城邦聚落,使得古希臘文化以千姿百態的方式全面展開。

由於沒有大一統的壓制和統一思想的約束,古希臘思想非常活躍,形成充分交流。

中國的許多學者說古希臘哲學得益於東方文化,如古埃及和古巴比倫,但是把古埃及和古巴比倫歸於東方,我認為是有錯的,古埃及和古巴比倫是西方文化的組成部分,因為所謂的西方文明就是環地中海形成的。中國學者拚命把巴比倫和古埃及歸於東方,我想這也未免太小氣了。

鬆散化和碎片化的古希臘帶來了思想的便利。古希臘最早的哲學是以泰勒斯為中心的呂底亞學派,然後思想環繞各地小城邦傳播散開,最後集中到希臘。

二古希臘哲學精神的三大前提

在這樣的地理環境下,古希臘哲學在地中海得以發生。希臘哲學的思想精神有三個前提:知識觀念、本質真存、精密邏輯。

最近以色列有一個青年學家尤瓦爾·赫拉利,寫出《人類簡史》,他說人類的展開與其說是知識革命,不如說是無知革命,知識展開的前提不是有知識,而是自覺無知。

1、知識觀念

人類遠古時代所有的地方和文化,它的基本知識構型大多是「全部知道」,沒有任何疑問。在中國,科考都是重複孔子的東西,大家認為孔子把全世界的學問都窮盡了,孔子沒有研究的就沒必要研究,知識都有了。中世紀,基督教認為討論的任何問題都從《聖經》來,所有大學都是神學院的附庸,《聖經》中說過的問題都是解決的,人類此外沒有知識。在伊斯蘭和佛教,認為一切知識都在經書中說完了,在此以外沒有知識。這個思路統治人類數千年,至今還統治了大多數。

但是,古希臘的思想觀念第一特點就是「無知」,所有事情都是不確定的、都有待探討。

泰勒斯被成為古希臘第一聖哲,他說這個世界是一個虛像,我們要探索出來,泰勒斯的弟子阿那克希曼德後來也提出和老師不同的知識觀念,阿那克希曼德的弟子同樣如此。

蘇格拉底說我無知,然後請他對面的人提出看法,蘇格拉底接著用不斷推衍的方式證明對方是錯的,他是在揭開無知,這種探索精神構成了思想展開的尖銳毛尖。

在此,人類有兩種不同的觀念,一種是全部知道,一種全不知道。

2、本質真存

後來古希臘哲學又出現了一個思路:真存。中國人是唯物主義者,認為看到的東西就是真實的東西,沒有懷疑看到的東西都是假象,眼見為實,但是眼見的任何東西都和知識沒有關係,凡是知識就是看不見的東西。比如,通過眼球,你認為太陽違著地球轉。

人都是不自覺的唯物主義者,從來沒有想到感官是會欺騙你的,可是古希臘有一脈思想,認為凡看見的東西都是假的,背後有「真存」,締造和支配了流變的世界,即現象背後有本質。

這個思路特別重要的,中國有這個思路的人,只見老子,他提出了「道」,特別接近古希臘思想的初衷。

巴門尼德

古希臘哲學到了後期,巴門尼德把知識分為真理和意見,很多人只有意見,但是真理在意見的後面,就是「存在」,「存在」不是物質的總和,而是看見的世界都是假的,這個世界是不斷流變的,如果有一個東西是真實的存在,就是永恆的、絕對的、不可分割的存在,這才是「真存」。

古希臘人所說的「存在」絕不是唯物主義,不是眼睛可以看到的存在,這個思想一路延展,最後締造科學。

牛頓說力是什麼,他說的力跟我們感覺到的力是不一樣的。力的概念和我們直接感受毫無相關,而是純邏輯不斷推理出來的。

3、精密邏輯

古希臘人討論問題是在精密邏輯上運行,精密邏輯僅見於數學(幾何學)、物理學、哲學三門學科。相傳,泰勒斯曾經對幾何學的最基本問題建立過一些基礎性探討,比如「直徑是圓的等分」、「等邊三角形的等分就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兩角相等」。他居然能夠站在海岸邊上看到遠處的船,通過視角和角量的計算出自己跟船的距離,也可以計算金字塔的高度,這叫精密邏輯。

畢達哥拉斯

畢達哥拉斯是西方數論系統的創始人,但其實他是古希臘最重要的思想家,數論不是中國古代的數學,中國自古以來只有算數,沒有數論,就是因為僅僅限於使用,並不構成系統性的精密邏輯大觀,而畢達哥拉斯的數論是完整的數學邏輯體系。

祖沖之曾經把圓周率計算到比西方人精確到小位數十幾位,西方人算到這個程度要數百年之後,但是祖沖之只是為了使用,而不是建立完整的數論體系。

羅素說:「世界上所有問題都是數學邏輯問題。」這個觀點不是羅素的,就是來自於畢達哥拉斯,他提出「萬物皆數」,他研究算數的目的不是為了應用,而是為了尋求純邏輯系統,他認為數理邏輯是永恆不變的,而世界是幻變的,數是世界的本源,可見,畢達哥拉斯不是研究數學,而是研究世界的本源,追究世界之根,這種追究思路被稱之為哲學本體論(西方哲學從本體論發展起來,此後的笛卡爾代表的是認知論階段,上個世紀西方哲學進入隱喻論階段)。

柏拉圖

這個理念影響了柏拉圖,柏拉圖說這個世界永恆不變、不可分割的圓形,就是源於畢達哥拉斯的數論體系,他在學員牆上寫著一句話:「不懂數學者,不得入內。」這種獨特的思路展開了古希臘哲學的全面。

我們今天把歐幾里得視為科學,錯了,中國人說「多少」叫「幾何」,比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於是中國人認為歐幾里得探討的是數學,所以翻譯為幾何學,但是歐幾里得的書名是《形論》,他是為了給柏拉圖做論證,所以歐幾里得是哲學家,不是科學家,或者說,科學就是在哲學系統中發展而來的,這個看法,大家可能覺得很荒唐。

柏拉圖講:這是世界是理念。這個世界之所以有桌子,是先有了桌子的理念,所以存在的桌子是假象,或者只是思想的延伸。桌子會壞掉,它之所以永存,是背後有一個理念永存,所以木匠可以不斷地做出桌子。恰恰是這脈思想,引出科學的精密體系。他的說法是對的。

畢達哥拉斯建立了唯理論的概念,有人說他非常迷信,因為他們的學團同時叫教團,叫「奧菲斯」教派,主張靈魂不滅,認為世界是靈性的產物,甚至提出倫理學說,追憶往生。他堅信神秘主義文化,喜好音樂,認為音樂是天音,他用數學印證音律的關係,把音樂系統用數學計算完。

我們中國人會認為神學是被反對的,在西方,神學、哲學、科學完全是一碼事,前後啟動,畢達哥拉斯做數學是為了印證靈性,表達神靈對世界的構造方式,神學不但不是哲學和科學的敵人,反而是基礎,哲學和科學就是為神學作證。

舉個例子,牛頓根本不承認自己在做科學,他的書名是《自然科學的數學原理》,他虔誠信仰上帝,他認為力學等發現是找到了上帝運作宇宙的規律,他後面用了十幾年做鍊金術,他想要找到上帝製造世界的材料,最終以失敗告終。牛頓做他的科學竟然就是為了給神學作證。

西方從古希臘發育出來的哲學思路,還有一個重點:假設與證明。這個世界給我們的信息如果全部是假象,那麼這個世界的本體是什麼呢?我們必須假設,然後再去證明,這就是古希臘哲學最重要的思想通道。

中國思想從來不假設,最不能接受的是假設。恰恰古希臘今天的科學全部是以假設為思路的開端,然後再找證明,科學就是先建邏輯模型,就是先假設,再做實驗室證明。這個在人類智慧的啟動上,有什麼意義?

尤瓦爾·赫拉利在《人類簡史》中說一句話,說人類現代智人只是直立人中間的一族,他們能夠普行於世界,就是能夠虛構。人類這種猴子,就多了一個奇怪的虛構故事的能力,會說熊是自己的守護神,這就是一個虛構故事,於是變成了現代智人。

黃帝部落是有熊氏部落,認為熊是他們的保護神。人類的故事完全在虛構之上,文字就是人類的虛構,然後建立了全部概念,但是所有概念在世界上都不存在,文字是全部人類文明的文化載體。

人類經濟通過價值體現,但是自然界有價值嗎?一塊黃金和一塊花崗岩,在自然沒有價值高低,然而人類虛構了價值,有了黃金、紙幣,乃至卡裡面的信息。可見文明是什麼?文明完全是虛構故事上的結構,這種虛構的思維能力就叫做假設,沒有假設能力,文明無從談起。如果不能假設,何其可怕?

什麼叫證明?一個假設做出來,要獲得認可,就必須求證它。這個證明體系是精密邏輯展開的過程,一切證明都叫邏輯證明,天下沒有非邏輯證明。大家讀真正的科學文章是非常費解的,因為它是一個證明體系,不只是簡單地給出結論。中國文化說微言大義,西方人認為還得求證,不斷錘鍊,也是古希臘給西方文化的基礎鋪墊,也是東西方思想方式的不同。

柏拉圖《對話錄》

柏拉圖為什麼在古希臘特別重要?它是蘇格拉底的學生,後者是當時唯一關心社會道德的哲學家,其它都是自然哲學家,追求宇宙的本體思考。柏拉圖作為蘇格拉底的學生,他的《理想國》全是社會政治的討論,但是,他對西方的最大影響不是《理想國》,是《對話錄》,是和蘇格拉底的對話,討論的是精密邏輯,然後希望加以解釋世界。

後來,畢達哥拉斯的後繼者流落到雅典的時候,柏拉圖和他們有了接觸,使他對畢達哥拉斯大吃一驚,竟然有如此精密的邏輯系統,畢達哥拉斯對柏拉圖的影響是使柏拉圖轉了型,成為畢達哥拉斯的繼承者,用精密邏輯追蹤本質真存。

恩培多克勒提出「土水火氣」構成了宇宙,而柏拉圖用數學說明這四個因素,他深刻表達精密邏輯構建世界本真的思維方式。亞里士多德在古希臘快結束的時候,提出這個宇宙和世界由四大因構建:質料因、形式因、動力因、目的因。他認為世界的演繹是有目的的,是有一個神靈存在的,質料因是內在的組成,形式因是得以確認的狀態,中國人認為質料決定形式,即內容決定形式,但是亞里士多德說形式決定質料。

希臘最早的哲學學派創始人:泰勒斯

泰勒斯的米利都學派(也稱愛奧尼亞學派,希臘最早的哲學學派)認為世界的本真是要找到組成部分,也就是質料,他認為歸根結底的質料是「水」,阿那克希曼德說是「無定形」,阿那克西美尼說是「氣」,赫拉克利特說是「火」,阿那克薩戈拉說是「種子」,留基伯與德謨克利特說是「原子」。

畢達哥拉斯說是形式決定質料,形式不只是外在的形狀,而是邏輯形式,世界最後不過都是邏輯形式排布的世界,邏輯形式是世界一切知識的根源,他認為「數」就是世界的邏輯形式,這也開了南義大利的艾利亞學派,而亞里士多德是「形式邏輯」的最後總結者。

在我們中國人看來,這些都是典型的亂力怪神,但恰恰是這些展開了西方哲學的基礎。如果你想調動自己的思想蠻力,就得去發揮邏輯形式。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也在古希臘萌芽,為後來歐洲中世紀後的文藝復興奠定了問題基礎和思想通道。這份貢獻非常大,畢達哥拉斯居然在低信息量上,在數學邏輯上幾乎窮盡,歐幾里得居然把平面幾何的定律全部建構完,鍛造了托勒密地心說,直到近代,幾何最後的突破是在在曲面上獲得的。

古希臘達到了極高高度,整個科學基礎在那個時代鍛造出來。阿基米德把浮力、槓桿原理全部提出,為伽利略和牛頓鋪墊了完好的基礎。2600年前的中國在探討什麼問題呢?仁義禮智信,而西方卻在開展對世界本源的追問,這在全世界其它任何地方都沒有發生。如果你不能在這個起點對哲科思脈做理解,對西方哲學的理解從何談起?

中國最早的自然哲學追問:《易經》

自然哲學是古希臘哲學早期的統稱。中國最早的自然哲學追問是什麼?《易經》,它決不是算卦。

為什麼《易經》導不出西方哲學思脈?

A

《易經》沒有無知的知識觀念,它認為用八卦可以排出宇宙大觀

B

《易經》沒有宇宙本真的設定,它認為它排出的就是宇宙真存

C

《易經》沒有精密邏輯,它完全是表面上演繹出宇宙的規律

《易經》有自然哲學的追問,是中國自然哲學的全部基礎,但是因為缺少古希臘哲學的三大要素,以及假設和證明,導致導出完全不同的內涵,最後淪落為算卦。

因為《易經》立即投入應用以把握未來,它以為無所不知,而缺少探討未來的路徑。

從一定意義上來說,亞里士多德沒有柏拉圖重要,他雖然是集大成者,但是他有兩大失誤,第一,他丟失了精密邏輯,放棄了數理;第二,把古希臘哲學分科,以至於知識無所不包,以至於後來者的所有討論都要跟他對話。

一旦知識進入全知遮蔽,人類文明進入停滯。任何證明都是邏輯證明,才是有效證明。

由此可以看出,純邏輯遊戲是太獨特的思脈。西方後來黑暗的一千年,即中世紀,就是因為基督教認為世界全知,最後封閉。

培根,英國思想家和科學家

近代西方出來了培根,他在原來的體系裡面重新打開全知的封閉,他提出四種假象。

他說我們的知識之所以是意見,不是真理,是因為我們總是容易陷入這四種假象:種族假象、洞穴假象、市場假象、劇場假象。

1

什麼叫種族假象?

我們把「種族假象」換成「物種假象」,比較好理解。比如人類,我們建立世界表象,主要靠視覺,可是蝙蝠沒有眼睛,它通過超聲波來建立世界表象,蝙蝠建立的表象和人類的會一樣嗎?肯定不一樣,因此你說的世界是你的感知定義的世界,世界展現不同的假象。

2

什麼叫洞穴假象?

這個概念最早由柏拉圖提出的,就是井底之蛙的概念,每個人的感知量是有限的,所以結論肯定是偏狹的,而不是完整的。

3

什麼叫市場假象?

在一個市場上,對同一個東西,人們處於不同的角度,得出不同解讀,叫市場假象。

4

什麼是劇場假象?

就是你認為看這個世界是唯物的,這個世界就確實是唯物的,你拿出的每一個證明都是有效的。如果你看世界是唯心的,這個世界就確實是唯心的,你拿出的每一個證明都是唯心的。劇院觀眾看劇本,會覺得故事的進展是客觀的,但是對於劇作家來說,結論早就有的了。

培根這個說法非常形象,儘管不嚴謹,但是說這個世界全是假象,實在是太有道理了。

三古希臘哲學的三大基本狀態

關於西方哲學的基本狀態,我們做一個大觀的定義,可以轉換成另外三個話題和三種狀態:

第一,追求終極;

什麼叫追求終極?每個人思考問題的形式是就事論事,比如,茶杯燒出一個瓷器是多因素作用的,陶土的質量、陶工的造型、油彩的繪畫、爐窯的燒化等等。感冒,並不完全是感冒病毒,跟天氣、氣溫、穿衣、疲勞程度、免疫強弱都有關係。可是多因素分析發生了一個問題,就是對對象的探討永遠得不出真確的答案。

科學為什麼要建立實驗室?

科學為什麼要建立實驗室?就是為了把多因素的其它因素屏蔽在實驗室之外,把其中一個因素進行屏蔽化探討,然後一個又一個因素輪流屏蔽分析,然後得出答案。但是還是沒有答案,多因素的變數永遠探討不完,因此多因素分析永遠是錯的。

多變數分析不足以揭示問題的根本原因,但是,這種追求「第一因」的思維,就是追求終極,是對本質真存的追問。人類最原始時代的神學,居然就是一個終極追問:一神教。

人類的思維在理性層面上必須找見終極原因,才能解釋眼下的事物,神學就是信息量極低情況下的終極追問。中國宗教就沒有終極追問的模式。

當追問到頂端的時候,有一個問題,你追問的是什麼?畢達哥拉斯追求的是數理終極,歐幾里得的幾何學建立在世界上不存在的點線面基礎上,然後設立五條公設,再推出五條公理(比如:兩點之間可以做一條直線、任一直線可以任意延伸),居然推延出幾何十三卷,把幾何學表述完畢後,後人竟然加不入一條定理,這就是「追問終極」,叫「終極邏輯」。

11維空間

在追求世界基點和極點上把世界說清,永恆不變,世界得到最充分的解釋,這叫追求終極。世界上多少人會探討這樣的問題?這種思想深度和思維力的發掘,令人震撼。愛德華·維頓提出宇宙空間有11 度空間,即11維,發展了「超弦理論」。可見,世界不是客觀的,宇宙論不是客觀的,是我們的精密邏輯模型,世界是這個模型的展開。它何等神奇?但不過是追究終極的產物。

第二,反思;

為什麼叫反思?就是感知的有效性和無效性問題。「反思」這個詞在近代哲學被提出,但是被中國人亂用,我們把它用成了「反省」,變成了對過去問題的檢討,「反思」是一個哲學專用詞。

反思是用「思想」反過來思想「思想」,用思想拷問思想。

我們一般人運用自己智慧的方式是直接把自己的感知能力覆蓋在對象上,認為我們的感知通道是真空的,因此才能真實地感知到對象。這裡發生一個問題,如果我們的感知不是真空,而是有規定性的,你所探討的對象怎麼不會是你感知的投射呢?

如果你連感知是什麼都不知道,你如何捕捉對象?你哪有資格評估對象?我們把這個問題的追問叫做「唯心主義」,「唯心主義」是「唯物主義」的高級階段,感知本身是需要探究的,是有自己獨特規定性的。

普通人天生都是唯物主義者,因為我們從來沒有懷疑過我們的感知原來有問題。所有的動物一定都是唯物主義,狼看到羊,絕對不會追問羊是觀念的還是物質,唯物主義停留在動物性上。用思想反問思想,這叫「反思」。

視覺是欺騙人的?

用直觀的科學語言,我們的感官有視覺、聽覺、味覺、嗅覺、觸覺,從而獲得外部信息,人類獲得外部信息總量的80%來自於視覺。視覺是什麼?不是真空,只是感光器官,一個對象如果不發光、不反光,這個對象對視覺就不存在。

光在視覺中呈現為明亮,明亮是一個錯覺。光是什麼?是光量子,量子是能量在宇宙中的最小單元,光不會產生能量,是通過視網膜後到眼中樞後錯覺為明亮。這個世界是沒有顏色的,所謂顏色是不同波長在視覺中樞的錯覺,如果我們的眼睛只是一個光譜儀,這個世界還有顏色嗎?顏色是波長的錯覺。

聽覺仍然是一場欺騙?

我們的聽覺佔據信息來源的17%左右,我們的聽覺仍然是一場欺騙,這個世界是沒有聲音的。我們所說的聲音是外部機械震動波傳到聽中樞,然後錯覺扭曲為轟然作響的聲音。如果我們的耳朵直接就是震頻儀,還有聲音嗎?

這就是無聲無色無明的世界,所以你所說的世界,都是你的世界,而不是客觀世界,你的感知形式決定你的世界表象。

我們的感知不是為求真設定的,是為求存設定的。如果我們感知的不是聲音,而是震動頻率,你腦子要長得比房子還大,然後對振頻做出計算。比如五花蛇,你可以直接判斷離開,如果只是體會為震頻,你計算幾十分鐘都計算不完,你早就被蛇咬死了。

我們的錯誤感知恰恰有效保護了我們的生存,只有敏捷,哪怕是扭曲的方式獲得外界信息,快速整理成思辨效果,就成了必須。

我們的感知和精神不是為求真設定,而是求存設定,因此我們永遠得不出客觀世界是什麼,我們所說的世界永遠是感知的世界。

人沒有味覺能力

我們的味覺是什麼?絕大多數人是因為食物裡面有各種客觀的味素。錯了!味覺完全是主觀設定,水果是甜的,因為有葡萄糖,是碳水化合物,能提供基本原料,大腦皮層只能接受葡萄糖為能量,這就發生大腦新皮層尋找富糖物質。因為它能提供能量,所以感覺甜。

你吃糧食不到一萬年,雖然裡面也富含葡萄糖,但是生理機能還沒進化出來感知能力。味覺,完全是求存給出的主觀設定。為什麼大便是臭的?不是因為客觀是臭的,但如果你的主觀不這樣去設定,你就會去吃它,但是大便裡面沒有多少營養的。

蒼蠅就覺得大便是香的,因為裡面有它要的營養。

今天對我們人類導致最大傷害的是人造化學品,自然界本不存在這些東西,它無色無味,今天對我們構成巨大而隱形的危險,我們沒有先對它構成感知。我們的感知,不是客觀真存的反應,全是主觀設定形式的展開,這個體系叫表象和世界。你所說的世界,是你的主觀世界,你永遠不知道客觀世界是什麼。

我們的感覺通道不是真空的,而是有獨自規定性的,因此「唯物反映論」不成立,因此唯心主義哲學表達人類認知的更高度。

為什麼「唯心主義」有合理之處,是唯物主義的縱深和深化呢?不是說唯心主義一定是正確的,唯心主義沒有回答心從哪裡來,也還沒達到終極結果。反思和唯心主義探問的合理性,必須理解。

有人說,我們的邏輯體系是對感知扭曲的糾正,也就是我們的理性有可能對感性糾正,這又搞錯了,我們的理性是什麼?

人類使用理性邏輯,只有三種方式:純邏輯、歸納法、演繹法。

A

什麼叫純邏輯?

數學、物理學,不需要實際對象就可以進行邏輯思考。但是有一個問題,不知道邏輯的結果和外部的客觀世界是什麼關係,又怎麼知道外部世界是沿著你的邏輯運行的?

人類做了大量的數學模型,有了無數的分科,但是如果沒有應用點,就只是純數學知識。純邏輯也不是沒有缺陷,它的缺陷其實被後人反覆研究,並多次發現。

B

什麼叫歸納法?

非洲有天鵝,是白色,美洲、亞洲也如此,於是我們得出:「凡天鵝為白色。」這就是歸納法。

可是歸納法有一個問題,它只能證偽,不能證明,因為對象不能窮盡,因此你得不出真理,在澳洲就偶然發現了黑天鵝,於是天鵝皆為白色就不成立,也許還有綠天鵝。

歸納法是有嚴重缺陷的,所以經驗論無效,加上世界是流變的,越加無法窮盡對象,一切結論都是暫時的借用結論,隨時等待的是顛覆和崩潰。

C

什麼叫演繹法?

演繹法曾經被古希臘最後一位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確認為唯一的邏輯,他給邏輯的定義是「必然的導出」,也就是三段論:「如果天鵝是白色的,美洲有天鵝,所以美洲的天鵝是白色的。」

可是演繹法被亞里士多德確認的時候,他可能沒有發現裡面有巨大的麻煩,因為前提是歸納法導出的,也就是你怎麼知道你推出來的是可靠的?

我們使用理性的時候,無非是這三種方式,可是它們全都有缺陷。理性的素材全部來自感性,如果素材不真,你憑什麼說建立的大廈是真的?

早在康德時代,邏輯使用到盡頭就會出現問題,康德認為是理性矛盾。上個世紀出現了數學家歌德爾,是愛因斯坦的好朋友,他在純數學的演算中提出不完全性定律:「任何一個系統凡是自洽的,必是不完全。」

請看演繹法,它是自洽的,「如果天鵝是白色的,美洲有天鵝,所以美洲的天鵝是白色的。」這是自洽系統,但是系統的基礎是有漏洞的。

人類的邏輯是有天然缺陷的,萊布尼茨和羅素的哲學之所以發生問題,是因為萊布尼茨提出任何哲學可以用數學解析,羅素因此被激發,和懷特寫了數理邏輯,企圖證明從人類最精明的數學邏輯找出數學格律,就可以規範所有數學,以至於羅素他們認為人類過去討論的諸多哲學問題是偽問題,因為語言不精密導致。

歌德爾不完全定律

歌德爾定律的出現說明羅素的系統是有問題的,因為沒有一個完整可靠、永恆可用的邏輯,一切最嚴密的邏輯依然是漏洞百出。我們所得到的信息全部是主觀設定的東西,你憑什麼說你所說的世界是客觀世界?

人類所說的世界觀和宇宙觀永遠只是一個主觀邏輯,這就是人類知識的本質,從感性到理性,沒有一樣確定和客觀世界形成本真溝通,憑什麼說唯物主義成立?憑什麼說唯心主義沒有深入探討?

一切問題都是非確定性的假說,一切知識都是你有待重塑的對象。

永遠讓自己處於無知和懷疑狀態的精神,叫做科學精神,這個精神建立在不確定的狀態下。

這個世界是你的構造,而不是外部世界的反映,這就是哲學在第二個層面上表達的深度:「反思」。

第三,科學前瞻。

哲學是科學之母,哲學和自然科學完全融為一體,從畢達哥拉斯的數論和歐幾里得的幾何學,都是當今科學的基礎工具。在古希臘時代,整個科學基礎全部發生。

為什麼說哲學是科學前瞻?哲學是在科學還沒有展現為精確性和確定性加以展示的時候,先提出問題,並給出初步的、非確定性、非精確性答案的追求。

古希臘哲學界出現兩個重要人物,一個留基伯,一個德謨克利特,留基伯的思想大多因德謨克利特得到傳演,他們提出了「原子論」。古希臘的原子論是什麼含義?

世界萬物都是由同一種質料構成的,這個根蒂性的質料是原子,直到後來被盧瑟福做出模型。在古希臘,原子不是一個具體模型,但是原子論的概念成為當今原子物理學、粒子物理學的探討,2000多年前提出的一個問題,居然構成了2000年後物理學最高端的探討話題,並越來越具體化。

《夸克和美洲豹》

很多人認為瓷杯、木頭桌面、實地板、肉身的質料都不同,夸克的發現者亞瑟寫了《夸克和美洲豹》,說萬物由夸克和電子形成。既然萬物是同一種物質構成,但是為什麼有差別呢?到現在沒有最終的答案。

那就奇怪了,為什麼2000多年前的古希臘就提出了原子思考?也就是哲學表現了極度的前瞻性。哲學是人類思想的拓展者,是新道路的嚮導。

在東方思維方式中,《易經》也是自然科學的追問,每個卦是具象的符號,代表不同的自然現象,構成宇宙直觀的圖景,當它圖解完之後,已經無所不知了,沒有留出無知的入口,甚至通過卦卜未來,把未知的入口也堵了。它沒有深度追問,也沒有形成精密邏輯,展開和證明自己,因此它雖然有自然科學的追問,但是沒有形成科學和哲學思路。

東西方在不同的思路上,表達不同的認知通道和認知結果,各有利弊,各有高下。當追究終極、不停深問的時候,中國的文化表達為「述而不作」,絕不探究、創新,只闡述過去。

在中國是微言大義,用極少的語言頒布真理。在托勒密(非地心說的托勒密,是亞歷山大的將軍托勒密)的時代,托勒密(提出日心說的托勒密)是古希臘後期科學家和哲學家,但是他確實古希臘後的人,為什麼被稱之為古希臘時刻的科學家和哲學家?

亞歷山大大帝

亞歷山大大帝帶領馬其頓大軍滅掉古希臘和古埃及,打掉巴比倫,形成了橫跨歐亞菲的希臘化時代。因為亞歷山大大帝走到哪裡,就把古希臘思想傳到哪裡,然後把世界各種不同的生物標本寄給他的老師亞里士多德。

亞歷山大大帝32歲就死了,帝國崩裂,三個將軍分別管理一個區域,其中托勒密掌管了古希臘地區,史稱托勒密王朝,他把對古希臘哲學的各地思想家聚合到古埃及,建立了亞歷山大港,建立了亞歷山大圖書館,保留了古希臘全部文獻,世界上帶著古希臘思緒的學者雲集於此。提出日心說的托勒密在亞歷山大圖書館學習,完成了地心說,因此我們仍然把他稱之為古希臘哲學家。

阿拉伯文是古希臘思想傳薪者的角色,阿拉伯人那時把古希臘文件翻譯成阿拉伯文,所以後來伊斯蘭帝國進入伊比利亞(今天的西班牙),12世紀基督教光復西班牙,然後翻譯阿拉伯文回歐洲,文藝復興從此開始,古希臘思緒得以承接,發揚廣大,締造全面的工商業文明和科學時代。

相對於科學前瞻,中國文化全部進入社稷關懷,中國人全成了人文關懷家,把對自然哲學的關注被拋棄了,《易經》被全面扭曲。古希臘主張凡是能應用的學問都是解決的、交付給匠人的學問,哲學是和實用沒有任何關聯的學究研究。中國一直強調學以致用,荀子說:「學止於行而至矣。」《中庸》:「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中國沒有狹義哲學的思想基礎,因此哲學發展便沒有了通道。


推薦閱讀:

(4)終生未娶的哲學家
在浴室里每個人都是哲學家
尼采:所謂的哲學家
佛學:迷信還是智慧——解讀《僧侶與哲學家》(中)
羅素:明星式哲學家悲劇性的一生

TAG:世界 | 哲學 | 哲學家 | 王東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