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故鄉雲水地(6-7):四沖瑤人節 | 旱衝過山瑤

---

四沖瑤人節

四沖在大發鄉。大發是個瑤族自治鄉,原名叫大扒,位於平樂縣城西南部,距離縣城十八公里,因鄉政府原址背後所倚之山似耙而得名。這裡設鄉始於民國,1951 年成立大扒區,1958 年撤銷區後,同年12 月改名大扒公社,1962 年改稱大扒區公所,1969 年4 月複名大扒公社,1984 年10 月改為大扒瑤族鄉。1997 年,大扒瑤族鄉更名為大發瑤族鄉,意為發家致富。但我一直固執地認為,大扒就是大扒,「大扒」和「大發」,「大發」不像瑤族鄉,「大扒」就是瑤族鄉,「大扒」雖然現在已經叫作了「大發」,但「大扒」就是比「大發」更有瑤族鄉的神韻,對吧?

大發瑤族自治鄉是平樂縣境內唯一的少數民族鄉鎮,分別與平樂鎮、橋亭鄉、青龍鄉三個鄉鎮相連,與荔浦和昭平兩縣西鄰,貫穿全境的桂江把瑤鄉分為東西兩岸。四沖距鄉里約四公里,坐落在桂江河畔,村子被大山包圍著,與桂江之間有一個深邃的落江峽谷。這裡的村民大部分是瑤族,祖祖輩輩過著游耕生活。瑤族先民和其他少數民族先民一樣本來無姓,後受漢族文化的影響方始有姓,但瑤族的姓不同於漢族某姓可追根溯源,而是由評王所賜。相傳瑤族始祖盤瓠與評王的三公主成婚後入南山,不覺多年生下六男六女,評王知道後大喜,遂賜六男六女為王瑤子孫,賜封十二姓:盤、沈、包、黃、李、鄧、周、趙、胡、唐、雷、馮。明清時部分瑤民由湖南千家洞遷徙到平樂,散居在大發鄉的唐沖、旱沖、馬騮沖、銅亮沖等十二條沖(屯),每條沖的瑤民分別傳承本民族一到兩種民俗文化,四沖就是其中之一。

四沖有建於明清年間的盤王廟,至今仍保留著三進式的明清建築風格。關於盤王,在瑤族的《評皇券牒》中大致是這樣述說的——遠古時候評王養有一條龍犬,其毛五色,姓盤名瓠。有一年鄰國高王犯界,評王遣將征伐無果,於是張榜招募驍將,誰能取高王首級,賞金萬兩,封邑萬戶,以女相許。豈料滿朝文武無人應招,唯有盤瓠為報主恩,毅然揭下皇榜。評王大喜,遂賜宴餞行。盤瓠食罷,拜辭而去,身游大海,七日七夜,徑到高王國中。時高王在朝,認得盤瓠,心中竊喜,笑曰:「評王有此龍犬,不能畜之,今來投我國,其國必敗矣。吾聞昔日有言,異物進朝而國必盛。朕能畜此犬,乃興邦之禎祥。」左右群臣皆欣悅。於是退朝,引盤瓠入內宮,置食美味侍之,情如珠玉;每坐朝時,常令待側,不離須臾。某日,高王游賞百花林行宮,濕興濃花大醉不省人事,時值高王一人,盤瓠心思報主恩,立即咬殺高王,取得首級,復游大海,回歸殿下,評王與眾臣視之,確認是高王首級,大喜。此時群臣進言,盤瓠是畜,不可妻以女,也無封爵之道。三公主聞之曰:「王者重言,伯者重信,不可以女子微軀,而負明約於天下,國之禍也。」評王從之,敕令眾宮女梳妝插戴,如花似玉,宮女體態齊齊出朝,不得舉出。盤瓠向前用嘴咬住三公主裙腳不放,評王見盤瓠有此靈性,就將三公主嫁之為妻,擇日入宮排宴成親,並吩咐群臣,收盤瓠一身,斑衣一件,以遮其體,綉巾一條,以縛其腰,繡花帕一幅,以束其額,繡花褲一條,以藏其股,繡花布一雙,以裹其脛,許以天下青山白雲之地安居。成婚後,在三公主的幫助下,經「三天三夜金籠氣蒸」,盤瓠從龍犬變成了一個美男子,後與公主育有六男六女。評王聞之悅,敕封盤瓠為始祖盤古王,六男六女皆王瑤子孫,並賜以十二姓,酬賞各補官爵,派住南京十寶殿。盤王立功後雖然受到恩寵,但沒有去享受榮華富貴,而是帶著妻兒,走進「草木茂盛,無人行跡」的深山,教孩子們學會狩獵、耕織、刺繡,學會謀生本領。一天盤王帶著六個兒子上山打獵,在追趕一隻受傷的大公羊時跌下懸崖喪生,屍首掛在半山崖的梧桐樹丫上。孩子們找到父王的屍首背回家裡,全家悲痛欲絕。母親叫孩子們剝下羊皮蒙在梧桐樹筒上,製成長鼓,擊鼓泄憤,以邊打邊舞邊訴說的方式來追悼父王。「拜盤王」從此興起,代代相傳。

瑤鄉處處有傳說,當然,遠古傳說不等於史實。《評皇券牒》又稱《評王券牒》《平王券牒》《過山榜》,是瑤族民間長期流傳和珍藏的一種漢文文書,主要敘述瑤族的起源,龍犬盤瓠的傳說,瑤族十二姓的由來,瑤族的活動範圍、遷徙路線,瑤民在開發山區的種種權利和義務等等。這個遠古傳說應該是瑤族先民們對上古洪荒時代歷史的一種誇張的記述,是經過口口相傳後再整理、加工而成的,與史實應該有很大的出入。我倒是認為,其實瑤胞們一直以來過著深居大山、刀耕火種、居無定所的生活,每到一處便開山拓荒,以便播種,靠天收成,他們把希望寄託於先祖盤王的庇護,祈求盤王保佑風調雨順,一年四季好收成,所以為他建大廟、塑大像,祭拜流傳至今。

農曆正月十五是四沖瑤族群眾最重要的節日「瑤人節」,至今已有近五百年的歷史。這一天清晨,瑤民從四面八方湧來,在盤王廟裡點上香燭,擺上供品,長鼓祭盤王開始了。只見一瑤族長者帶領一群身著瑤服盛裝的男子,舞動著長鼓,先彎後蹲再轉,依次進入盤王廟,然後舞者迅速圍攏,分散,轉圈,又分散,再圍攏,隨著一大聲吶喊,瞬間一片歡騰。還有趕來捧場的左左右右前前後後跳躍著的十多頭獅子,此刻一起和著長鼓鼓聲上下騰躍翻飛,整個場面氣氛既肅穆又熱烈,舞者全心全力,觀者頂禮膜拜,看客人山人海。數年前我也曾湊熱鬧來到過這裡的親戚家,後來還寫下了一首名為《節日》的詩——

早晨的長鼓向著陽光敲擊

黃昏的長鼓向著陽光敲擊

大山深處的舞場在天地間引頸吟喚

陽光里泛起坐化於千年之外的金黃

但你,祈禱豐年的瑤妹

從深遠的山林款款踢踏而出

你動聽的名字叩響七聲旋律

你如簧的舞步踏動七彩雲衣

石榴花兒開了。花朵升起來了

花朵在盤旋。花朵散發出熱烈的光暈

花朵大如鐘磬。太陽又在

重複最後一次的滑翔

花朵以一個個美麗的輪轉

融入山寨金色的天幕

每一片飛揚的衣袂都為你歡樂了

婀娜旋舞的嬌媚

原是山林中搖曳的希望之花嗎?

長鼓一齊在陽光中敲擊

我們的雙手也一齊在陽光中敲擊

太陽在花瓣紛呈里馳去

等到夜幕悄然降臨,酒足飯飽的人們正在翹首以盼,忽然鑼鼓驟起,鞭炮聲聲,震耳欲聾,瑤胞們舞著三條矯健的「小龍」在幾支舞獅隊的迎接下由遠到近,最後停在盤王廟前,神聖的草龍舞祭盤王慶典開始。草龍是用稻草編織,並在龍牙上插上香,故而也叫香龍,草龍舞因而也叫香龍舞,在四沖流傳已三百多年。瑤胞們祖祖輩輩口傳心授至今,步伐以丁步、貓步、撩腳步、跑堂步等為主,舞龍的人按著這矯健的步伐舞動起香龍,動作蒼勁樸實,一招一式都保持最初的原始風貌,有著非常獨特的魅力。伴隨著鏗鏘的鑼鼓聲,瑤胞舞著香龍,以此祈福,同胞在龍身上敬香表示祝福和吉祥如意。這裡流傳著這樣一段順口溜:「龍王送你一炷香,合家歡樂又吉祥。你敬龍王一支香,長命百歲保健康。誰給龍王把香插,保他年年有財發。」舞龍人走出各種各樣的舞步方陣,插在草龍身上的無數炷香火抖動著,閃耀著,隨著草龍頭左右上下翻滾遊動,瀰漫著的鞭炮的硝煙追隨穿梭,一陣煙花禮炮伴隨著尖利的鳴叫衝上夜空,炸響的瞬間又化作五彩繽紛的禮花四散墜落,夜色中的瑤家在滿天的璀璨中若隱若現……

一個民族的古文明,是這個民族真正的童年,多少令人神往的傳說一直留在這個民族後代子孫斷續的記憶里,他們執迷地試圖通過歲月的殘片去找尋那一縷文明之光,那些曾經發生過的飽滿或瘠瘦,也許在某一天的某一個角落,會讓人忽然驚覺時光的遙遠。按照祖輩數百年傳承下來的舞步敲打著長鼓舞動起草龍,立刻讓人感覺到一種別樣的原生態民族風情撲面而來——唱山歌、舞獅子、搶花炮、舞草龍、長鼓祭盤王等等諸多活動,這是瑤族同胞數百年民俗的燦爛和傳承,是瑤族文化的一枝奇葩,也是這個民族所擁有的久遠而神秘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有著一種無形的強大的氣場。幸福生活是來之不易的,而祈求能夠有一個豐衣足食、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我想這不光是瑤族同胞,也是我們任何一個民族的每一個人心中共同的憧憬和願望吧?於是此刻突然不再奢望其他,只覺著歲月安好,這便值得。

---

旱衝過山瑤

平樂縣大發瑤族鄉的大山深處有個叫旱沖的瑤寨,這裡生活著瑤族最獨特的一個分支——過山瑤。過山瑤亦有「中國的山地吉普賽人」之稱,就像族名一樣,為了選擇肥沃的山地刀耕火種,他們經年累月地從一個深山嶺頭遷徙到另一個深山嶺頭,過著艱辛貧苦的「過一山吃一山」的游耕生活。後來在政府不斷地動員和幫助下,他們終於定居下來,而旱沖的瑤胞就是在1996 年被發現的最後一群「過山瑤」。在這個村子裡,每年農曆正月十五的盤王節,瑤民們都殺雞宰豬,宴請賓朋,誦經作法,祭祀盤王,跳盤王舞,唱盤王歌……過山瑤的語言、服飾、紡織蠟染、刺繡編織以及生活禮儀、婚嫁喪葬、節慶祭奠、歌舞等習俗,無不透射出最純最濃的瑤家民族特色,並且都得以完整傳承下來,所以說旱衝過山瑤是瑤族民俗的「活化石」,應該是一點都不為過的。

瑤族同胞將神話、傳說、故事、寓言、童話等統稱為「古」,每個瑤寨都有三五個很會講「古」的能人,甚至有的老者,一個人就會講幾十個「古」。旱沖的瑤胞也十分喜歡講「古」和聽「古」,每當逢年過節或冬日農閑時,到了晚上,喜歡聽「古」的人就會帶些米酒、煙葉和木柴,聚集到會講「古」的人家裡,圍坐在火塘邊聆聽。這時,講「古」者邊喝酒邊講述,繪聲繪色,滔滔不絕,聽得大家著了迷,有時直到雞啼天光才散去。有個「古」是這樣講的——在湖南永州江永有個地方叫千家峒,是瑤家先民繁衍生息、安居樂業的聚居地之一,那裡四周環山,白雲皚皚,綠樹成蔭,百鳥爭鳴,山花點點簇簇叢叢,四季不敗,無數清澈的小溪匯成河流。峒中有四塊大田,土質肥沃,千戶瑤家共耕種,田裡長的穀粒有花生米大,大家生活很富足。有一年糧官來到千家峒,瑤家好客,大家熱情款待,輪流宴請糧官。糧官久不回話官府,官府以為糧官被害,便派兵馬前來攻打,千家峒一時變成血火之地,吊腳樓被焚毀,古老的長鼓被焚毀,古樸纏綿的瑤歌被焚毀,寧靜平和的生活被焚毀……瑤佬吹起牛角,把十二姓瑤人召集在一起,告訴大家,千家峒的歷史結束了,鳥有鳥道,獸有獸道,各自逃命去吧。走前他們祭了盤王廟,把牛角鋸成十二截,每姓各拿一截,相約五百年後,千家峒的子孫重新回來相聚。從那以後,千家峒就成了瑤民子子孫孫心中一個難以解開的結,一個永遠難以抑止的痛。旱沖的過山瑤,也是這其中的一員啊!

那麼如今的旱沖,這塊山連著山,水連著水,高低起伏、層巒疊嶂,滿目都是茂密的森林、綠竹,風景如畫物產豐饒的寶地,算得上是千家峒一個小小的縮影了嗎?桂江水清澈見底,大瑤山蒼翠蔥蘢,半天雲里山嶺頭,倚山而建瑤家樓——旱沖的瑤家民居,牆是就地取材,用當地特有的紅土干打壘築起來的,屋頂是紅木青瓦,結實的三合土地面打掃得乾乾淨淨。一進門是堂屋,很寬敞,這是瑤家人辦紅白喜事和會客擺酒席的地方,左邊是灶房,一個角上砌兩眼大灶,另一個角用木板隔出一塊地方,裡面放著一個齊胸高的大黃木桶和兩個大水瓢,這是洗澡的地方,右邊是瑤家人卧房,所有門窗都是用結實的瑤山雜木做的,厚重灰黃中透著一種結實和清涼。從這些坐落在半山腰的房屋往外細看,則是叢林蔭翳,青翠欲滴,山峰迷茫,雲霧繚繞,瑤寨人稀,煙雨縹渺。

旱沖和千家峒一樣也有瀑布,名為馬尾水。沿著九曲迴腸的陡峭小徑,緩慢走一段隱隱約約的通天般的山路,「青石溪邊踏葉行」,身旁是高山深谷,谷底是奔騰的山泉,或潺潺歡歌,或隆隆轟鳴,路的兩邊是茂盛而翠綠的灌木,真有那「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的感覺。山路曲徑通幽,時不時有山風拂過,濕潤的林木氣息隨之撲面而來,樹梢上的小水珠也乘機掉落到面頰,不知名的野花隨風搖曳,淺黃嫩綠,疏密有致,暗香浮動。不久就聽到轟隆隆的水鳴聲,別著急,離到達瀑布還有兩三里。擦一擦汗水,繼續前行,爬上陡坡再經過一片樹林,前面豁然開朗,感覺到有密密麻麻的細雨淋在身上時,再抬頭上看,便見一波巨大的泉水從山巔傾瀉下來,彷彿自天而降——飛瀑急瀉,有如天來,懸練百丈,珠玉跌落,轟鳴如雷,水花四濺,細霧騰空。此景恰如中唐詩人徐凝詩云:「虛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暫息。千古長如白練飛,一條界破青山色。」愜意玩耍和休憩一番之後,在回程的山路上再想想,為看這氣勢磅礴的瀑布而一路走來,實在乃是從「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斷天涯路」的迷惘,到「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痴迷,再到「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感受,確實一步一重天,回首天外天啊!

當然,除了這些「雲霧山間繞,孤峰聳碧天」的旖旎風光,讓人不能忘懷的更有瑤家自釀自泡的楊梅酒、灶塘上方熏著的臘肉、深山叢林中吃蟲子長大的土雞以及淳樸憨厚熱情善良的山民,還有,還有,就是那天在綿綿潮水般涌動著的晨霧中,遠遠見到的那瑤妹吧——

最燦爛的,是那隨山風

飛舞著的頭帕

一里兩里山路

像早晨林間穿行的一曲過山謠

在光腳丫下悠然遠去

臂彎挎一籃棒槌的回聲

從明凈的山泉中你走來

翠竹葉般的眼睛裡寧馨盤旋

蠟染和織錦賦予你粲然的面孔

看你美麗成熟透的山楂

又酸又甜味道十足

我彷彿喝盡了山裡醇醇的糯米酒

和瑤家煙波浩渺的愛情

銀項圈閃耀出長鼓之舞

尋出山寨前的一塊空地坪

驟起的牛角

扭動的水腰

讓大山也成了波動的海

山丫妹子斑斕多姿

我想起苞谷剛烤熟時

流盼在火塘邊的那潭芳香

開著撩人的花苞

是瑤妹

不論綉到哪個漢子的荷包

都能鮮亮整個瑤寨

鮮亮所有的山居秋水

推薦閱讀:

他鄉·人生·故鄉
身在他鄉夢在故鄉【情感美文】
炊煙遠去是故鄉
月是故鄉明 散文
家鄉·故鄉

TAG:故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