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事史要——戰略追擊掃殘軍

戰略追擊掃殘軍

  本章導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時,全國大部分地區已獲得解放,人民解放軍總兵力已發展到400餘萬人,國民黨的正規軍已大部被殲滅。但是,西南和中南、西北、華東部分地區及東南沿海部分島嶼,尚被國民黨殘餘軍隊所佔據。他們在美帝國主義支持下,負隅頑抗,妄圖東山再起,捲土重來。朱德總司令在開國大典上宣讀了人民解放軍總部命令,要求全軍指戰員:堅決執行中央人民政府和毛澤東主席的一切命令,迅速肅清國民黨反動軍隊的殘餘,解放一切尚未解放的國土。遵照命令,為了完成祖國大陸的統一,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對盤踞在中國大陸地區的國民黨殘餘軍隊,採取大迂迴大包圍的作戰方針,繼續實施了戰略追擊和圍殲戰,完成了解放全國大陸的任務。  一、毛澤東恢弘的戰略部署  1949年夏,渡江戰役以後,國民黨還剩下在大陸的兩個主要戰略集團:胡宗南集團和白崇禧集團,正準備分別向西南各省和華南邊遠省份撤退。此時,國民黨還佔據西北和南方16個省,總兵力約150萬人,分布於新疆至台灣的廣大地區和漫長戰線。但是,殘存的這100多萬軍隊,已失去了統一組織抵抗的能力,無法在戰略上組成有效的防禦體系。這時,蔣介石仍夢想,利用準備退往西南的胡宗南集團和退踞湘桂地區的白崇禧集團,憑藉該地區之地形險要、物產豐富、迴旋餘地大等有利因素,以雲貴為後方,割據西南,建都重慶,等待國際  事變,伺機捲土重來。蔣介石還作了第二種打算,那就是一旦上述美夢破產,則退往雲貴,或利用漫長的海岸線、國境線逃亡國外。為實現其美夢,蔣介石的作戰方針是,在戰略上盡量收縮兵力,不到萬不得已時決不和解放軍決戰。  退踞中南地區的國民黨軍共約40餘萬人,有湘西、湘南的白崇禧集團約20萬人,廣東的余漢謀集團約12萬人,鄂西、湘西北的宋希濂集團約10萬人。盤踞西南地區的國民黨軍,有川陝甘邊區綏靖公署胡宗南部隊,總計37個軍約45萬人,此外尚有地方保安部隊和大批土雜武裝。蔣介石打算依靠這些力量,依託以四川為中心的西南區,與解放軍「持久作戰」,以便爭取時間,組建新軍,然後與駐台灣的國民黨軍相配合,實施反攻。蔣的另一手是,待迫不得已時,則向康、滇退卻,或逃竄國外。  為粉碎蔣介石企圖盤踞西南,藉以等待時機,東山再起的迷夢,殲滅國民黨殘餘部隊,解放尚未解放的國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前夕,中央軍委和毛澤東即制定了作戰方針和進行了戰略部署。毛澤東在《目前形勢和黨在一九四九年的任務》中指出:「國民黨在其統治區域內是處在極大的混亂和崩潰狀態中,我們已經完全有把握在全國範圍內戰勝國民黨。」他從這一科學推斷出發,並根據蔣介石收縮兵力,力避與我決戰,向邊遠省份逃跑的企圖,於1949年5月23日指出:「胡宗南全軍正在向四川撤退,並有向昆明撤退消息。蔣介石、何應欽及桂系正在做建都重慶割據西南的夢,而欲消滅胡軍及川康諸敵,非從南面進軍斷其退路不可。」7月16日,毛澤東指出了殲滅白崇禧集團等中南的國民黨軍的作戰方針:「白部本錢小,極機靈,非萬不得已決不會和我作戰。」「判斷白崇禧準備和我作戰之地點不外湘南、廣西、雲南三地,而以廣西的可能性為最大。」「第一步應準備在湘南即衡州以南和他作戰,第二步準備在廣西作戰,第三步在雲南作戰。」中央軍委和毛澤東根據人民解放軍渡江戰役勝利以後,敵弱我強、我攻敵逃的特點,決定對中南、西南的國民黨軍採取大迂迴、大包圍的作戰方針,即以大迂迴動作插至敵後方,先完成包圍,然後再回打。在戰役上,選擇國民黨軍薄弱的中南地區,先殲滅白崇禧集團,斷其海上逃路,然後殲滅胡宗南等部。另對西北和華東沿海島嶼及閩南地區的國民黨軍,則採取多路追擊、分割圍殲的作戰方針。  為實現其上述作戰方針,毛澤東主席對渡江戰役後的進軍問題即提出了完善的戰略部署:以第一野戰軍向西北進軍,負責殲滅馬步芳、馬鴻逵等部及胡宗南集團一部,解放並經營陝、甘、寧、青、新五省,其中一部(10月,中央軍委確定為第18兵團)則準備入川;以第二野戰軍在協同第三野戰軍佔領寧、滬、杭等地後,主力集結於皖南、贛東、浙西地區,待帝國主義武裝干涉的可能性減少後,向西南進軍,在第一野戰軍一部的配合下,殲滅由秦嶺退入四川的胡宗南集團主力及西南地區軍閥部隊,解放並經營川、黔、康三省(7月16日,中央軍委又進一步確定第二野戰軍的任務是解放並經營川、黔、滇、康四省);以第三野戰軍向閩、浙進軍,負責經營魯、蘇、皖、浙、閩等省,同時準備解放台灣;以第四野戰軍向中南進軍,殲滅白崇禧集團和余漢謀部,解放並經營豫、鄂、湘、贛、粵、桂等省。  為了防備帝國主義可能武裝干涉,中央軍委於5月28日發出指示:「我們應當預籌對策,以期有備無患。」指示中進一步指出:「對策的主要方面是,我各野戰軍,按照預定計劃前進,殲滅國民黨殘餘力量,使帝國主義在中國大陸上完全喪失他們的走狗。第二方面是力求經濟上的自足自給,準備著海上被封鎖時,我們仍然有辦法。在這方面團結民族資產階級及知識分子,站在我們方面極為重要。第三方面是在華北、華東部署充分兵力,以防美國海軍協同國民黨海陸軍,向我後方的襲擊擾亂。」  為了不給國民黨殘餘軍隊以喘息機會,渡江戰役後,人民解放軍各野戰軍,根據中央軍委的進軍方針與預定部署,即分別向東南、中南、西南、西北進軍,日夜兼程,以摧枯拉朽的磅礴氣勢,開始了「自有中國歷史以來未曾有過的大進軍」①,繼續實施戰略追擊。  二、林彪揮師馳中南  按照黨中央、中央軍委的部署,第四野戰軍在第二野戰軍的配合下,繼續向中南進軍,追殲國民黨華中軍政長官公署白崇禧集團和華南軍政長官公署余漢謀部。為迅速殲滅中南之敵,軍委決定集中第四野戰軍主力第12、第13、第14、第15兵團和第二野戰軍第4、第5兵團共6個兵團50多萬人,由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第二政委鄧子恢統一指揮,組織東、西、中3路大軍向國民黨「湘粵聯合防線」展開突擊,形成對白崇禧集團的遠距離包圍。進軍中南的3路大軍克服各種困難,按計划進占戰役集結位置,作戰裝備就緒後,各兵團向中南國民黨  軍隊發起強大的攻勢。  向中南進軍的部隊遵照軍委的決定,於1949年9、10月間舉行了衡寶戰役。這次戰役自1949年9月13日開始,至10月16日勝利結束,歷時33天,殲滅白崇禧集團4個精銳師和宋希濂集團一部共4.7萬餘人。解放了湘南、湘西廣大地區,為進軍廣西全殲白崇禧部和進軍大西南創造了有利條件。在中、西路軍發起衡寶戰役的同時,東路軍自贛南揮戈南下,發起了廣東戰役。這次戰役從10月2日開始至11月4日結束,歷時34天,共殲滅國民黨軍6.2萬餘人,其中生俘4.2萬餘人,包括將級軍官17人,給余漢謀集團以殲滅性打擊,解放了廣東大陸,為解放廣西和海南島創造了條件。進軍中南的部隊在衡寶、廣東戰役結束後,在華南地方武裝的配合下,於1949年11月6日至12月14日,舉行了廣西戰役。歷時39天的廣西戰役獲重大戰績,共殲敵17.29萬人,其中俘虜16萬餘人(包括將級軍官78人)。廣西戰役殲滅白崇禧集團及余漢謀集團余部,解放了廣西省全境及廣東雷州半島。  海南島戰役,從1950年3月初開始,至5月初結束。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一部在瓊崖縱隊的積極配合和人民群眾的大力支持下,進行渡海登陸作戰,解放了海南島。此役共殲滅國民黨軍5個師9個團,計33148人,其中俘虜26469人。這次戰役開創了陸軍乘木帆船大規模渡海登陸作戰,摧毀敵立體防禦的先例,在人民解放軍戰爭史上和世界現代戰爭史上都是一個奇蹟。  1950年5月,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一部、廣東軍區江防部隊和部分炮兵部隊,在第15兵團副司令員兼廣東江防部隊司令員洪學智的指揮下,對盤踞在萬山群島的國民黨軍發起進攻。這次戰役從5月25日開始到8月4日結束,歷時71天。共殲滅國民黨軍700餘人,其中俘虜192人。萬山群島戰役是軍隊在50年代初期,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國民黨軍的又一光輝戰例。  三、王震率兵進駐新疆  1949年3月黨的七屆二中全會期間,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領導人,給第1兵團司令員兼政委王震布置任務,做好進軍新疆的準備工作。9月中旬,第一野戰軍遵照軍委決定,命令第1兵團第2、第6軍執行進軍新疆的任務。  當時,中央和軍委考慮陶峙岳、包爾漢起義後,新疆有5300餘公里的邊防線亟待接防,有7萬多人的起義部隊需改編。於是決定進疆部隊火速挺進新疆。10月初,彭德懷到酒泉與王  震一起擬定了進軍新疆的方案,決定進疆部隊主力於10月開始進軍,第二年3月底以前完成接防和改編起義部隊的工作。  進疆部隊在王震等首長的指揮下,經過充分準備,於10月間,以空運、車運和徒步的方式同時向新疆開進。戰車第5團作為陸地進軍的先遣隊,7月31日從天津出發,9月到西北戰場參戰,10月上旬西出玉門關,10月20日進駐迪化(今烏魯木齊),行程4000餘公里。第1兵團在大力籌措陸地運輸的同時,積極組織空中運輸。由蘇聯民航派遣30架(實際為40架)運輸機,從酒泉運送1.4萬名進疆部隊指戰員到達迪化市。10月10日先遣人員乘坐第一架運輸機抵達迪化,建立空運指揮機構,11月6日王震率第1兵團指揮部從酒泉飛抵迪化。這次空運累計出動飛機700餘架次,沒發生任何事故,蘇聯民航機組人員為軍隊進疆做出了貢獻。徒步行軍的部隊於10月上旬先後從酒泉、張掖等地出發,向新疆開進,廣大指戰員吃大苦,耐大勞,戰勝各種艱難險阻,行程1000多公里,勝利抵達東疆各要地和天山山脈東部邊沿城鎮。  正當軍隊向新疆急速開進時,在哈密、鄯善、吐魯番、焉耆等地的國民黨起義部隊中,極少數特務和反動分子發動騷亂,破壞治安,危害各族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為保衛新疆和平解放的勝利成果,保障進軍任務的圓滿完成,進疆部隊採取果斷措施,及時平息了騷亂。  在新疆民族軍的接應下,進疆部隊至1950年3月底,勝利完成了進軍新疆的任務。  四、劉鄧大軍挺進西南  遵照中央軍委的決策和部署,第二野戰軍及第一野戰軍、第四野戰軍一部,在第二野戰軍司令員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和西北軍區司令員賀龍指揮下,於1949年11月開始,向西南進軍。  進軍川黔作戰的第一仗,一舉突破宋希濂「川湘鄂邊防線」,打開了進軍四川的門戶。同時,直插貴陽,打亂了國民黨軍的整個防禦部署。之後,主力部隊繼續北上,進擊川南,  於11月30日解放了重慶。各部隊乘勝前進,12月27日取得了成都戰役的勝利。蔣介石妄圖背靠康滇、盤踞川西負隅頑抗的計劃徹底破產。1950年初在滇南戰役中,連續征戰50餘天,追擊前進1800餘公里,打破了以湯堯為首的國民黨當局妄圖建立「反共基地」的美夢。1950年3月,西昌戰役殲滅國民黨軍殘部1萬餘人,解放了西昌地區18座縣城,清除了國民黨軍在大陸的最後據點。  至此進軍西南,經過突入川黔的作戰和成都、滇南、西昌等戰役,殲滅了國民黨軍10個兵團部、49個軍部、133個師,連同地方武裝約90萬人(其中起義40餘萬人、投誠10餘萬人),解放了四川、雲南、貴州和西康大部(西康省1995年撤銷併入四川),以及與西南諸省毗鄰的湖南、湖北、陝西、甘肅4省的50餘座縣城。進軍西南的勝利,粉碎了蔣介石妄圖以西南為基地待機反攻的迷夢,為和平解放西藏奠定了基礎。  遵照中央和軍委的決定,西南軍區第18軍、第14軍一部和大批築路工程部隊、後勤運輸部隊以及西北軍區一部,在各族人民群眾的支持下,從1950年1月開始,進行艱苦緊張的進軍西藏準備工作。同年10月,進藏部隊通過昌都戰役,打開了和平進軍西藏的道路。1951年3月,西藏地方政府接受中央人民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的主張,並派出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的代表團前往北京,同以李維漢為首的中央政府代表團談判。4月29日至5月23日,雙方在北京簽署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1951年8、9月間,進藏部隊依據《協議》,從四川、青海、雲南、新疆多路向西藏和平進軍,經過四五個月的長途跋涉,克服重重困難,於12月1日前,進駐西藏地區,勝利完成了解放西藏的歷史使命。12月20日,中央政府代表張經武一行、西藏地方政府談判代表團和進藏部隊,在拉薩舉行大會,慶祝西藏和平解放。軍隊進軍西藏的勝利,是新中國成立後,繼續完成全國解放事業的歷史性壯舉,也是我黨民族政策的一個重大勝利,保證了中國領土的完整和國家的統一,粉碎了國內外敵人妄圖侵略西藏、分裂祖國的陰謀。  五、解放閩浙沿海島嶼  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司令員葉飛、政委韋國清奉命率部於1949年8月下旬取得福州戰役勝利後,又於9月中旬發起漳廈戰役,這是在福建漳州、廈門、金門地區舉行的一次進攻戰役。戰役從9月19日起到10月28日結束,參戰部隊經過浴血奮戰,殲滅國民黨軍近5萬人,解放了閩南大陸和廈門、大嶝、小嶝等沿海島嶼。  1949年8月中旬,第三野戰軍第7兵團發起舟山戰役,到1950年5月中旬解放了整個島嶼。  此次戰役從1949年7月開始準備,到第二年5月結束,共殲滅國民黨軍近萬人。7月上旬,第三野戰軍又以淞滬警備區一部兵力解放了舟山群島以北的嵊泗列島、崎嶇列島。  在此期間,還解放了渤海灣之長山列島、閩南之東山島,殲敵3500餘人。閩南大陸和華東沿海一些島嶼的解放,對於鞏固海防和保衛華東地區的經濟建設具有重大意義。  新中國成立至1951年12月,人民解放軍繼續發展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完成了追殲國民黨殘軍、統一祖國大陸的任務,解放了福建、新疆、廣東、廣西、四川、西康、貴州、雲南、西藏等省區和海南、舟山、萬山等島嶼,共殲滅國民黨軍200餘萬人。至此,除台灣、澎湖、金門、馬祖等少數島嶼外,全國均告解放。  六、戰略戰術創新  戰略戰術是指導戰爭、戰役和戰鬥的方法與原則。能否實行正確的戰略戰術,是決定戰爭、戰役和戰鬥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以毛澤東為代表中國共產黨人,在指導中國22年的革命戰爭中,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分析研究中國革命戰爭的特點和規律,總結人民革命武裝鬥爭的實踐經驗,吸取古今中外戰略戰術的精華,創造了一整套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新中國成立後,人民解放軍對殘存在大陸的上國民黨軍實施戰略追擊,採取大迂迴、大包圍、大殲滅的作戰方針,創造性地運用和發展了包圍、迂迴、打殲滅戰的理論。  戰略追擊中大迂迴、大包圍戰略戰術  1949年初,國民黨軍的精銳部隊基本瓦解,殘存在長江以南的各個集團,已窮途末路,惶恐不安,其整個軍事機器完全喪失統一指揮和組織抵抗的能力。在這種形勢下,毛澤東、朱德立即發布了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從此,人民解放軍以空前的規模向中南、西南和西北地區全面進軍。解放軍百萬大軍強渡長江之後,潰退到中南、西南的國民黨正規軍,主力只剩下白崇禧、胡宗南兩個集團。這兩個集團竭力避免與解放軍決戰,企圖保住老本,盤踞一方,期待轉機,捲土重來。於是,他們倉促布防,企圖以空間換取時間,實現他們的如意算盤。如此之著不成,他們則準備退往雲貴,或分別從海上、陸上逃走。對於這樣的作戰對象,如果採取從後面突擊和尾後猛追的打法,就不僅不能將其全殲,而且有可能使其迅速逃走。為此,毛澤東指出:「胡宗南全軍正向四川撤退,並有向昆明撤退消息。蔣介石、何應欽及桂系正在做建都重慶割據西南的夢,而欲消滅胡軍及川康諸敵,非從南面進軍斷其退路不可。」毛澤東在指揮解放軍向華南進軍時指出:白崇禧「非萬不得已還決不會和我作戰」,對白部的作戰方法,「應采遠距離包圍迂迴方法」,「即完全不理白部的臨時部署而遠遠地超過他,佔領他的後方,迫其最後不得不和我作戰」。爾後毛澤東又進一步明確地提出:「對白崇禧及西南各敵均取大迂迴動作,插至敵後,先完成包圍,然後再回打之方針。」這些部署和決斷,形成了戰略追擊的完整作戰方針。  第二,第四野戰軍創造性地運用遵照上述方針,採取大迂迴、大包圍的戰略戰術,首先搶佔敵後方,迫敵最後在內線和解放軍決戰,將敵殲滅。第四野戰軍和第二野戰軍一部,對白部採取了遠距離迂迴方法和分3路進擊的作戰布勢:西路兵團經湘北的常德、湘西的沅陵下芷江,封閉白部逃向雲貴的通道,協同東路兵團對其實施迂迴、包圍;東路兵團由贛南出粵北的韶關,進而奪取廣州,從南面切斷其以雷州半島從海上逃跑的道路,爾後進入廣西境內,與主力兵團一道,圍殲白崇禧集團;北路兵團先示形於對方,牽制白部,待東、西兩部兵團進入廣西境內,構成鉗擊態勢時,即沿湘桂鐵路向白部發起進攻,配合主力作戰。經過衡寶、廣東兩戰役,相繼切斷白崇禧集團西向雲貴、南向中越邊境和海上逃跑的道路,達成了對白崇禧集團的大包圍。與此同時,西南地區外圍的解放軍部隊作了一系列佯動,第一野戰軍第十八兵團亦於北線抑留胡宗南集團於秦嶺地區。在此情況下,第二野戰軍主力從南西由蘇、皖、贛入湘西,爾後以大迂迴動作,分別進佔川東、川南,切斷胡宗南集團退往雲南的道路,並割裂了白、胡兩大集團的聯繫,迫使胡宗南集團在茫然中爭相撤退四川腹地。接著,第二野戰軍又迂迴到成都以西,堵死了胡宗南集團向西退入西康的道路,與向南推進的北線兵團一起,達成了對胡宗南集團四面合圍戰役態勢。這樣,兩大作戰方向上各個戰役兵團的作戰行動,組成為始終圍繞總的戰略意圖的一個有機整體,使國民黨軍隊最後殘存的兩大集團,完全失去戰場行動自由,不可解脫地步入被圍殲的境地。經過相繼發動的廣西、成都戰役,解放軍殲滅了國民黨賴以在大陸作最後掙扎的全部軍事力量。共殲滅120餘萬人,實現了中央軍委的全部戰略意圖。  對國民黨軍的戰略追擊階段,中共中央、中央軍委深刻地分析了敵情,做出了科學的判斷,從實際情況出發,採取戰略上的大迂迴動作,達成了對國民黨軍大包圍、大殲滅的目的。這就首次把迂迴、包圍,由戰術、戰役的範圍,擴大到了戰略的範圍,並創造性地把近距離的迂迴包圍,發展到跨越數千里地域的遠距離包圍。這是毛澤東的殲滅戰思想在新條件下的發展。戰略追擊的大迂迴、大包圍、大殲滅的作戰方針,是作戰指導原則的一個重大發展。  渡海攻島作戰中戰略戰術  在沿海渡海登陸作戰中,靈活機動地運用近戰、夜戰的方法和集中兵力打小殲滅戰的戰術原則,贏得了登陸海南島等攻島作戰的偉大勝利,使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得到了創造性的運用和發展。  人民解放軍在分別向西北、中南和西南大舉進軍的同時,進行了解放沿海島嶼的渡海登陸作戰。參戰部隊針對國民黨軍所佔島嶼設防與守備的不同情況,從自己的武器裝備、運載能力等具體條件出發,把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殲滅敵人的作戰原則和利用夜暗進行近戰殲敵的作戰方法,創造性地運用於渡海登陸作戰中,先後進行了漳廈戰役、海南島戰役、舟山群島戰役、萬山群島戰役,取得了以單一陸軍實施渡海登陸的經驗。  最初解放沿海島嶼的渡海作戰,是在只有單一陸軍的條件下實施的。當時,既缺乏現代渡海工具和空中、海上掩護以及遠程炮火支援的能力,又不熟悉海情水性,沒有渡海作戰的技能和經驗。而占島的國民黨軍既擁有海、空軍的絕對優勢,又依恃島上堅固陣地工事,建立了完整的島嶼防禦體系。對這一新的作戰對象,不能照搬過去大陸攻堅戰術,而必須根據新的情況和作戰規律,解決運載工具,在敵人火力下航渡和建立穩固的灘頭陣地等關鍵問題。為此,擔負渡海登陸作戰的部隊,把立足現有裝備、積極充分準備、穩紮穩打和採取偷渡  與強渡相結合的手段作為其行動方針。根據島嶼的距離、灘頭條件和布防情況等,進行艱苦緊張的臨戰準備。即做好渡海物資器材和戰術技術準備,進行摸索演練,研究制定編隊、渡海和登島作戰的詳細方案。  在充分準備的基礎上,以偷渡與強渡相結合的手段和近戰夜戰的方法,實施渡海登陸作戰。以船作為基本戰術單位,航渡時依建製成後三角隊形,在兩翼配置火力船隊護航掩護渡海登島。根據多數島嶼幅員狹小,地形起伏,守軍多點守備,有較堅固的防禦陣地,不便用大部隊機動作戰的特點,登島部隊採取先擊弱敵、後打強敵、逐點圍殲的戰法,以連、營或團的基本戰術單位,大膽向守軍側後穿插,或分進合擊,打小殲滅戰。當遇到守軍的支撐點火力和堅固工事時,則充分發揮連排的獨立作戰能力和隨伴火炮與炸藥、手榴彈的威力,把以往大陸作戰中運用自如的分割、包圍和打、炸、阻等戰術手段,緊密地結合起來,使守軍既不能進行有效的抵抗,又孤立無援,被各個擊破。解放廈門島、海南島、舟山群島等沿海島嶼的實踐證明,這種打小殲滅戰的方法,對於海島作戰十分有效。在歷次渡海登陸作戰中,使用自己改裝的「土炮艇」組成護航隊,運用近戰殲敵的打法,以土製洋,以小勝大,曾經擊沉擊傷國民黨軍艦艇多艘,發揮了巨大威力。以木船為航渡工具而實施攻島作戰,這是解放軍戰爭史上作戰的又一重大勝利,在世界近代戰爭史上也是一奇蹟。

推薦閱讀:

奠定楚國霸業的戰略決戰
戰略管理體系的設計要求
伊朗欲在中國儲備戰略石油 意分裂安理會
種子音樂與新浪微博戰略聯盟 共傳綠能量
RED調整產品策略,除了重大「簡化」和高達20%到50%的「降價」之外還有什麼信息?

TAG:軍事 | 戰略 | 軍事史 | 華人 | 中華 | 人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