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施政報告「首秀」的三個「最」
香港大公文匯全媒體新聞中心製圖
文/李俊
【10.11港青快線】林鄭月娥的首份施政報告出爐,以「一起同行擁抱希望分享快樂」為題,為香港市民描繪了一幅提升未來發展競爭力、提升生活素質的施政藍圖。當中不乏一些「驚喜」措施,也有不少「破格」之舉,可以看出林鄭「有決心、敢創新」的「好打得」施政風格,她要盡一切努力為市民開創香港更好的未來,相信可以贏得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
香港大公文匯全媒體新聞中心製圖
報告涉及範籌極多,既有短期的政策,也有長遠的規劃,而涉及具體政策更是名副其實的「無微不至」。綜合而言,此份報告有三個「最」值得一談﹕
報告篇幅乃歷屆最長
林鄭月娥的首份施政報告長達49000字,篇幅在四位行政長官中為最長(大公文匯全媒體記者麥鈞傑攝)
香港回歸二十年,共產生了四位行政長官,雖然每位特首都有各自不同的風格,施政側重也不盡相同,但若單從篇幅而言,林鄭的首份報告是最長的。過去三位特首,篇幅短如董建華只有12900多字,長如梁振英達31900字,但都不及林鄭月娥的49000字可比。這份報告亦將大大拉高回歸以來施政報告的「平均字數」。當然,篇幅只是一個形式,內容才是最為關鍵。林鄭報告之所以長,「首份」固然是一個原因,但更重要的是要涉及的新政策多,要闡述的新思維也多,沒有理由為了簡短而「削足適履」。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報告「長」,證明用功也「深」。
政策受惠的市民最多
除了「長」,還要談「多」。過去每份報告都會推出不同政策以惠及各階層市民,但林鄭的這份報告,直接受惠的市民必然是最多的。最直接原因是,她推出了「免入息審查的公共交通費用補貼計劃」,每月交通開支超過400元的市民上限可「報銷」300元,料有多達200萬名市民受惠,涉及約6億元公帑。當然,有人或許會說,過去曾有過「每人派6000元」的往例,但那是財政預算案,在施政報告讓200萬人直接受惠還是首次。
林鄭推行一系列民生政策,讓市民直接受惠(資料圖片)
除了交通津貼,其他的政策如「綠表置居計劃」及「白居二」恆常化、設「港人首置上車盤」、30億元推行「樓宇更新大行動」、20億用於資助舊式商住樓宇提升消防要求、增加「在職家庭津貼」、設立120億元「宿舍發展基金」、為中小學提供「空調設備津貼」、為大學研究資金額外預留100億元、「科技專才培育計劃」5億元等等。光是「利得稅兩級稅制」一項,涉及少收公帑58億元;而增加3%的公務員,更是歷年所罕見。梁振英擔任特首時在2016年曾有過涉及500億元的惠民措施,但相較而言,林鄭的這份報告更為具體,「小市民」、「小企業」受惠的更為直接,也應當是更多的。
政策調整的幅度最大
林鄭一直強調「敢創新」,實際上整份施政報告也體現了這一點,她雖沒有提出增設新的政策局建議,但對政府的一些架構卻做了較大幅的調整。例如,改組「中央政策組」為「政策創新與統籌辦事處」;把原屬政務司司長辦公室的效率促進組撥歸創科局;將「法援署」由民政事務局撥歸政務司司長辦公室;成立「行政長官創新及策略發展顧問團」取代「經濟發展委員會」「策略發展委員會」;新設並親自主持「創新及科技督導委員會」;舉行年度「行政長官高峰會」;金融發展局成獨立於政府的「擔保公司」等等。這些調整,未必與市民直接相關,但卻是回應了社會各界的諸多訴求,對促進政府的內部運作,有十分正面的作用。
林鄭一直強調「敢創新」,新設並親自主持「創新及科技督導委員會」(資料圖片)
總而言之,這份報告體現了林鄭的施政風格,至於是否能令所有市民滿意,則有待日後具體政策落實的效果來檢視。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特區立法會發表她上任後的第一份施政報告,就房屋、財稅、創新科技、香港與內地合作等方面闡述施政計劃(中新社)
香港大公文匯傳媒集團全媒體新聞中心
推薦閱讀:
※京哈高速救狗事件續:志願者質疑檢疫報告不實
※巴黎夜殤 · 關於敘利亞難民的調研報告 丨 中法評 · 重磅首發
※@重磅發布 《中國智庫網路影響力評價報告》暨「網路時代智庫如何提升影響力」高端對話
※2009-2012年中國戶外用品行業調查研究及預測趨勢專題調研分析報告
※年度報告顏值不夠?4招來點設計力(法律行業專用!)
TAG:報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