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養生有何手法技巧

編者按:按摩中按摩手法可是占著很重要的位置,按摩手法技巧可是會直接影響到按摩的結果,如果技巧掌握的好可以加大按摩的功效哦!按摩手法技巧都有哪些?  一、手法技巧  臨床實踐證明:點穴按摩推拿或者腳部按摩,並不是所有的手法都能治病。不良的手法非但不能治病,而且還會對病人產生損傷作用而帶來痛苦。  腳部按摩手法,各門各派都不一樣,怎樣才能讓患者既能達到治病的作用,又能讓患者感覺到是一種享受,按摩過後有一種舒服感呢?我們通過長期的臨床實踐,不斷摸索、總結、改進,創立了一套獨特的快頻率的腳部按摩手法。  操作時,術者食指或中指關節或者按摩棒在腳底反射區上作一松一緊不停地按摩,鬆動時指關節或按摩棒成60—70度,不離開皮膚緊:即按壓,按摩棒或指關節成垂直(90度)時再用力按壓反射區。  當患者感覺到有觸痛感時,又馬上鬆開,這樣一松一緊一松一緊快頻率的刺激反射區,受術者既感覺到有觸痛感,又覺得很舒服,又不會對肌肉產生損傷。  腳背部按摩,術者用食指或中指指腹在反射區不間斷的作上下揉按,揉按往上時指腹用力,往下時不用力,力度不足時,可把另一個指頭重疊在施術的指背上。  揉按時指腹不能移動和離開皮膚,如移動或離開皮膚,容易使皮膚破裂造成損傷,這一點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  這種快頻率的按摩手法,滲透力很強,又有節奏感,得氣快,對刺激末梢神經,激發人體經氣十分有利;受術者容易按受,也感覺到是一種痛快。  《醫總金鑒?正骨心法要旨》中說:「法之所施,令患者不知其苦,方稱為手法也」。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努力提高手法技巧。在操作過程中,必須做到持久、有力、均勻、柔和、深透。  持久,就是在按摩反射區時,應持續刺激一定的時間,有力,在按摩中具有適度的力度,而且力度能持久;均勻,在施術中的頻率、幅度、用力大小均勻;柔和,所用力度變化過程要自然緩和、從容不迫。  深透,就是手法的作用力,要根據不同反射區緩慢逐步滲透到深層;而這種滲透性(深透力)不是簡單增加壓力所能達到的,而必須依靠高度技巧才能達到。  在刺激某些反射區時,在施術中應先輕後重,緩緩加力,步步深入,當深透到深層時,有的患者會感到局部產生有股或酸或脹、或熱的氣流傳導至相應器官部位或全身各部。此時患者會有非常舒適的感覺。用患者的話說就是「痛快」。  腳部按摩施術過程要始終做到先輕後重,先柔後剛、剛柔相濟,輕而不浮、重而不滯,如棉裹鐵,透達深層,解除病痛而患者不知其苦。  降低組織傳導的阻抗,增加生物信息傳遞輸入,達到對病變的臟器起到調整作用,提高治療效果。這就是手法講求技巧的重要性所在。  需要說明的一點,初學者需從慢動作學起,一步一步地學(如同軍人學習正步走一樣),待熟練、有力後,就能熟能生巧,巧能生華。快頻率的手法,從外表上看,好象是按摩棒在腳底反射區轉動,而實際不是在轉動,轉動就容易損傷皮膚。  腳部按摩同樣需要練臂力和腕力,練功方法參照《點穴按摩》中的練功方法練習。  二、腳部按摩的力度  在運用腳部反射區按摩治療疾病過程中,治療效果的滿意與否,除了反射區準確外,用力的大小是很關鍵的問題。  如果對腳部按摩的力度過小則沒有效果,只能起到保健作用,力度過大則不為患者所接受,如何掌握力度,減輕患者病痛之苦,取得顯著的療效,這是初學者需要知道的問題。  腳部按摩治病的作用,就是對反射區進行良性刺激,而達到調整臟腑器官組織生理、病理機能的作用,調動和利用人體自身潛能,開發醫學寶庫,產生自然治癒力,以達到康復。所以對反射區的刺激需適當的力度,應稍有疼痛感,才會產生療效,否則療效不明顯。  尤其對胃腸、淋巴腺、膝、腎、生殖腺和前列腺等反射區進行按摩時,刺激量需強一點療效才明顯。而嚴重心臟病患者的心臟反射區,肝病患者的肝反射區及淋巴腺和坐骨神經反射區,其按摩力度就宜輕,只要患者有痛感就行了。  對腳部按摩施用的力度並不是一致的,對男性,身體比較強壯,體形較胖者,和長期接受過腳部按摩的人,力度可適當加大,必須要有痛感。對兒童、老年人、女性及心臟病、重病、體質虛弱者,力度就應適當小一些,稍有點疼痛的感覺就可以了。  對那些初次來接受腳部按摩的人,一定要力度適宜。力度過重,病人容易產生一種畏懼感,下次不敢再來接受按摩。另外不同的反射區的敏感度也不同,因此,對敏感性強的反射區,力度不能過大,如眼睛、耳朵、十二指腸、額竇等穴位。  而對一些敏感性弱的反射區,要適當加大力度,如腎、腎上腺、小腸、垂體、生殖腺等反射區。靠這種力度適宜刺激反射區所產生的疼痛感而使疾病痊癒,使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總之,按摩腳部反射區力度的大小很重要,要因人因病因反射區而異,靈活掌握,不能機械化。按摩腳部反射區的力度是一種技巧和內力,均勻柔和具有滲透性,不是一種蠻力和暴發力。  這種力,是臂力與腕力相結合,經過長期鍛煉和臨床實踐熟能生巧而來的。按摩腳部反射區的這種力也同經絡穴位推拿按摩的力相似,要柔中有剛,剛中有柔,按摩完病人有一種舒服的感覺。  腳部按摩是以一定的外力作用於人體感受器,觸發神經反射系統和經絡循行系統的調整作用。手法作為一種外力,其作用有兩重性:一是對神經、經絡的刺激作用,二是對機體組織的破壞作用。  手法的力度是在一定限度內,前一作用才能隨著力量增加而增加,反而引起後一作用的急劇增加。  因此,手法力度大小必須符合人體軟組織的力學與生理特性,使手法作用於人體形成良性刺激,既能最大地發揮經絡神經的調整作用,又避免對人體組織產生明顯損傷。如果用力過猛,形成惡性刺激,就會產生超限抑制信號而降低手法作用,而且造成組織損傷。  腳部按摩這種力度怎麼掌握呢?在為患者進行按摩時,要詢問病人和觀察病人的表情,每按摩一個反射區都要問一下患者的感覺,力度是否合適,如果未按准反射區,病人是沒有疼痛感的。  所以說要邊按摩邊觀察和詢問病人,便於掌握適當的力度以及反射區的準確性。按摩初下手時力度應輕,根據病人的承受度再逐漸加力,直到病人既有觸痛感,能承受為宜,如按摩力度過重,通過神經反射,病人會不由自主把腿縮回去,因為病人承受不了。  過輕,又達不到治療效果。腳部按摩的力度和手法要滲透力強,頻率快,節奏性強,這樣能快速有效地刺激末梢神經,激發人體經氣,患者容易接受,感覺到是一種享受,在享受中得到輕鬆的治療。  最後按摩完的時候,力度應輕柔。力度的大小和手法要在臨床之中去摸索,實踐出真知。  按摩手法治療中的基本技巧  手法操作上要加強「力量是基礎,技巧是關鍵」的理念  在臨床操作中,讓病人付出盡量小的代價而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是醫生一直不懈追求的,強化微創、無創觀念,就像要強化無菌觀念一樣,儘可能的選擇療效好的、安全舒適無創的診療方法。  從常見的推拿意外可以看出,除診斷因素外,暴力手法、被動運動類手法及手法操作幅度過大致傷佔了相當大的比例。這些手法的治療方式大多以西醫解剖學原理為依據,所以手法時只知道一味的用力,卻忽視了中醫的氣血經絡學說的指導。  因此,手法操作自始至終要加強「微創」治療觀念,體現在手法上就是加強「力量是基礎,技巧是關鍵」的理念,以理筋手法為主,注重經絡氣血津液系統調節作用。  也就是說推拿手法是一種「力」的運用技巧,手法的力是要有控制的,事手法既深沉有力,且緩和柔穩,達到力量和技巧的完美結合  而得氣感是使患者感覺「痛得很舒服」,願意再次被刺激,為有效刺激,良性刺激。得氣與否,有多種感應,可以從患者和醫者兩個方面來判斷。  當得氣時,患者會感覺到酸、脹、麻、沉、熱,同時感覺到非常舒適,部分病人亦有不同程度的感應傳導及擴散等循經感應現象。同時,醫者會感到手下有厚實或沉穩或指下有物的感覺。  如未得氣,則醫者感到手下虛無,感到找不到陽性反應物,患者也沒有什麼感覺。《標幽賦》說:「氣之志也,如魚吞鉤餌之沉浮;氣未至也,如閑出幽堂之深邃。」一般而言,得氣迅速且明顯,則療效較好;若無得氣,則有可能無效。  因此在手法治療過程中,若得氣較慢甚至不得氣,就要分析其中的原因。如屬穴位不準,手法方向角度有偏差,沒有刺激到有效的作用點或未達到一定的深度,可重新調整手法的部位、角度和深度。  再次加力時,往往就會得氣;若因患病較久,正氣虛弱致經氣不足。  總結:看完文章都知道按摩手法技巧都有哪些了吧,按摩師們一定要把按摩手法技巧的重要性認識到,這樣你的按摩技術才能慢慢的變的更加爐火純青!
推薦閱讀:

手到病除的養生法(二)
氣虛體質的表現及養生
忽而立夏,美好一xia
【節氣養生】今日冬至,你必須知道的養生知識!
常見7大重要的艾灸養生穴位,收藏帖

TAG:養生 | 按摩 | 技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