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抗倭大將:一戰克平壤二戰重創倭軍三戰復朝鮮,威名遠播三國

明朝有一位抗倭大將,指揮了萬曆三大征的兩大征,入朝抗倭一戰一日攻克平壤,再戰重創日軍,三戰置倭寇於絕境,掠地千里,橫掃半島,打殘侵朝倭軍,四個月收復平壤、開城、王京三都,光復朝鮮,威名遠播明日朝三國。這位大將是誰呢?就是明朝抗倭名將李如松!

李如松(1549年-1598年),字子茂,號仰城,遼東鐵嶺衛(今遼寧鐵嶺)人,明朝名將李成梁長子。少年時從父李成梁熟悉軍事,徐渭曾教授其兵法。後由武進士承父蔭,被授為部指揮同知,充寧遠伯勛衛,又升任山西總兵官,指揮了明朝著名的"萬曆三大征"中的兩大征,鞏固了中華疆土,維護了明朝在東亞的主導地位。

萬曆二十年(1592年),寧夏鎮原副總兵哱拜父子與蒙古河套部落勾結髮動叛亂,連克數城,"全陝震動",前去平叛的軍隊都打了敗仗,李如松臨危受命,出任提督陝西討逆軍務總兵官,決開黃河,水淹寧夏城,而後乘勢攻城,一舉平息寧夏叛亂。此為萬曆第一大征。

萬曆二十年(1592年)十二月,李如松平叛回朝後便率軍進入朝鮮抗倭,此為萬曆第二大征。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七日,李如松率東征大軍兵臨平壤城下,而後對盤踞在平壤的日將小西行長部發起總攻。經過一上午激戰,全殲日軍2000餘名。李如松傳令全軍:午時之前攻不下平壤,前鋒營將領一律斬首,攻下城池,先登城者賞銀5000兩,臨陣怯戰者殺無赦!《明史》載:"如松馬斃於炮,易馬馳,墮塹,躍而上,麾兵益進。將士無不一當百,遂克之"。李如松親監陣前,戰馬被炸死又換一匹,掉到溝里跳出來,繼續指揮戰鬥。中午時分,戚家軍化裝成朝鮮軍和遼東鐵騎攻上城南的蘆門,砍倒日軍軍旗,插上明軍旗幟,隨後七星門被明軍大炮轟塌,明軍騎兵如潮水般突入城內.。小西行長殘軍退入城內各土堡中死守,李如松下令採取圍三闕一戰術,誘使日軍突圍,日軍中計,"突圍"至大同江邊,爭先恐後過江。早已隱蔽待命的明軍火炮突然開火,明軍騎兵也躍馬而出,小西行長丟下大隊人馬,僅率輕騎一路狂奔,沿途被明軍、朝鮮軍、朝鮮義軍連番追殺,最後總算在開城日軍接應下撤回黃海道。

此一戰,李如松創造了敵我雙方1:15的陣亡比例,以少量傷亡重創日軍。據《日本戰史》記載,平壤之役後,小西行長部陣亡11300餘名,僅餘6600人,完全喪失了戰鬥力。而明軍僅陣亡796人,傷1492人。李如松憑此一戰,威名遠播明日朝三國。

平壤戰役勝利後,整個朝鮮半島的日軍得知大明帝國出戰,皆棄城爭相南逃,豐臣秀吉妄圖以朝鮮為跳板攻佔大明繼而建立其所謂"大東亞帝國"的迷夢,被明軍鐵蹄和大炮擊的粉碎!李如松率軍入朝參戰僅僅一個多月,便收復失地五百餘里,而後大軍繼續向南開進,兵鋒直指王京漢城。

萬曆二十一年(1593年)正月,明軍一支偵察部隊約3000騎兵在漢城郊區迎曙驛與日軍北上誘敵部隊加藤光泰部遭遇並爆發激戰,明軍大勝,斬首若干。隨後日軍大馬援軍趕到,碧蹄館大戰就此打響。此雙方均傷亡兩千餘人,戰鬥極為殘酷,最後日軍誤認為明軍主力會發起總攻,遂倉惶撤回王京。李如松命其弟李如梅率敢死隊700勇士深夜奇襲龍山大倉,將十三座大倉、數十萬石糧食燒的乾乾淨淨,將十幾萬日軍置入絕境。不久,日軍被迫與明朝、朝鮮達成停戰協議。四月十八日,日軍撤出京城,五月二日,日軍大部分退到了釜山一帶,交還了俘虜的朝鮮二王子。李如松於四月十九日率東征軍開進京城,五月十五日收復慶州。至此,除全羅和慶尚二道部分沿海地區為日軍所佔領外,其餘各地全部收復。明軍留下一萬人駐守朝鮮,其餘大部於七月底回國。東征大軍在入朝參戰的短短四個月的時間裡,掠地千里,橫掃半島,收復平壤、開城、王京三都。

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李如松升任遼東總兵官。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四月,韃靼土蠻犯遼東,李如松率輕騎追擊搗巢,與數萬韃靼騎兵遭遇,李如松率所部三千餘人浴血奮戰,陣亡於撫順渾河一帶。

李如松一生用兵,深諳兵法,奇正相輔,一往無前,悍勇有貔虎之威,狡計有梟狐之謀,平壤攻堅戰石破天驚、碧蹄館遭遇戰打得氣壯山河、龍山奇襲戰一劍封喉。

《明史》稱讚道:"將門有將,得無愧乎"。年年歲歲光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體會品質生活領略精品文玩之美,交流知識談論人生。


推薦閱讀:

九十年代的平壤是什麼樣子?
去朝鮮除平壤以外的地方是怎樣一種體驗?
八十年代的平壤是什麼樣子?
朝鮮親歷|在朝鮮的集貿市場買海鮮,拎到朝鮮燒烤店裡生食

TAG:三國 | 朝鮮 | 明朝 | 一戰 | 平壤 | 二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