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九龍城寨》百年歷史追憶(推薦)

香港《九龍城寨》百年歷史追憶(推薦) 九龍城寨早由宋明始,原名為「官富場」的一個近海鹽場。香港本是盛產鹽的地方,在明清時「官富場」更是廣東十三大鹽場之一。其實早由五代始,香港更是產珍盛地,品質僅次於廣西的極品合浦珍珠。可見香港的資源豐富。自明朝始行衛所制,在廣東省共設十五衛,下轄一千餘千戶所,並在香港境內建立官富巡檢司,位置也正是九龍城一帶的位置,駐守在〔官富寨〕。1915年的九龍城寨

九龍寨城1939.

九龍寨城南門2

居民的生活情況

南門入口

城內古炮

城內炮台2

城寨內之賭坊

城寨內街

城寨正門

城寨鄰景

城寨龍津橋

城寨邊界

城牆一景

炮台一景

清兵攝於城外

通往城寨馬路

獅子山下的城寨

嘉慶年間城寨舊貌

龍津

1990年,九龍城寨最後一位居民遷出.這個佔地只有3公頃,卻共有350棟樓宇,住有10000多個家庭,共三四萬人生活和工作的地方,終於變成一個死城。這城寨在150年前建成的時候,是一個真正的『城』,有矮矮的城牆,有城門。到了1990年,城門城牆早拆了,卻被一棟棟十多層高的大廈代替,大廈一棟接一棟,中間沒有隙縫,連接起來,便成了高高的城牆。城寨變了城堡,城牆不只高,也很厚。從上世紀60年代起,九龍城寨像一個不停向高空和內部生長的城市。350棟大廈擠在一起,從高處望,像個月餅中間挖了一個窟窿。那裡就是城裡最古老的建築———老人院和龍津義學,孤零零地被高高厚厚的大廈包圍。  這是香港人茹國烈用歷史視角對九龍城寨的解剖與描述。6英畝大的地方,居住了約4萬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90萬人,堪稱世界之最。在今天我們看到深圳的城中村的握手樓與川流的人群而驚嘆時,可以想像一下當年九龍城寨的人的生存境遇。所以九龍城寨不僅是空間結構上的迷宮,而且是社會結構與生活形態上的迷宮。  《世界日報》主筆、香港大學前教授黃康顯,分別在上世紀50年代、60年代、70年代、80年代等不同的時間段進入過九龍城寨。在他的印象中,那一直是一個最窮的人住的地方,五六十年代都沒有什麼變化,但裡面治安並不差。那邊好像沒有法律,但有約束力,這個約束力,便來自街坊會、黑社會及其它一些地方團體。城寨有自發組織起來的治安隊。九龍城寨街坊會,原名為「九龍城寨街坊福利事業促進委員會」,成立於1963年5月1日。這個組織至今仍然存在。  黃康顯認為,九龍城寨提供最便宜的飲食、最便宜的服務、最低的消費,它能讓低下的人過好生活。居住在裡面的人與「香港人」不一樣,要求很低,但也很快樂。對於大多數人,那是一個只有現在,只有今天,沒有明天的地方,所以「自求多福」。為什麼要拆城寨?黃康顯歸納了兩條理由,因為Z.f覺得它一是代表舊社會,二是代表了右派與傳統勢力。  然而與紐約哈林的貧民區比較,九龍城寨仍然是比較有空間的。它的治安比哈林區好很多,中國人注重教育的傳統在九龍城寨裡面有著延續。城寨里的人會將自己的孩子送到城外上學讀書,這意味著它比哈林「逃出生天」的機會大。  冬天,是城寨死人最多的時候。那些吸毒的人,在這個季節耗盡了體內最後一絲力氣,呈現給這個高密度的城池一具黑皮骷髏。牧師們從城外趕來,為亡靈做最後的禱告。  潘國靈在他的小說《遊園驚夢》中,就虛構了一對曾經生活在九龍城寨的父女在城寨拆除後來游城寨公園時的心境,那種無從追尋的失落感溢於紙上。「寫的時候,城寨已變了公園。一次到訪,發覺公園只有出土文物、碑石、柱礎之類,一幅昔日居民的照片也沒有。換言之,『人』在潔凈化了的公園被消除了。歷史沒有記取小人物的聲音。所以,這篇小說雖以城寨為背景,寫的其實是歷史的建構、小人物被淹沒的問題,透過一對父女提出對權力的質疑。  「另外,也想說到空間記憶和卷標的問題,城寨其實並不只是『黃賭毒』,它有非常旺盛的生命力,在擠迫環境下生存,牙醫、豬紅、砵仔糕、魚蛋工場等都非常蓬勃,在『無Z.f(政府)狀態』下自力更新,是全世界城市中都少有的案例。」潘國靈試圖以自己的小說來糾正一種意識的偏差,一種黑暗與暴力對歷史真實性的遮蔽。他說:「這篇小說質疑的就是那種『公園保留了城寨靈魂、記錄了城寨歷史』的那套官方論述,借城寨公園內的官方記錄與小人物記憶的穿插並置,鋪陳出一種『小歷史與大歷史』的敘述,對文字書寫的歷史敘述提出質疑。」  茹國烈奇異地想像九龍城寨被時間遷移到了另一個地方,到了水下,到了海底,他相信城寨還存在著。或許對於大眾,也可以把這種假想當做一種對已逝事物與情感的懺悔,一種精神自救的途徑與方式,不管你身處香港面對九龍城寨公園,還是置身於任何一個流逝的空間……     牙醫任何一個對九龍城寨有記憶的人,都會談到牙醫。密集的牙醫診所有如鑲在九龍城寨街巷的一個牙套,一排話語的齒輪,成為城寨外面的人對城寨最深刻的標籤式記憶。這些牙醫都沒有牌照,因為城寨不用交稅,牙科醫生們以及偽牙科醫生們便在這裡安扎,成為九龍城寨的記憶景觀。   JINV色情也是九龍城寨歷史或偽歷史上一個十分媚俗的標誌。香港攝影師梁廣福給記者講過一個城寨JINV的故事。她自從13歲進入城寨,被賣做JINV,只出過城寨一次,被老闆帶著去尖沙嘴、去廟街買衫,路過半島酒店,在車上看了一眼那閃爍的霓虹,那是她對城寨外的香港最後的記憶。攝影師遇見她時,她已60多歲,仍然是一名JINV。  追龍追龍是吸毒最形象的比喻。那些香港電影中的白粉仔的原形,大多來自九龍城寨有關毒品自由貿易區的想像。追龍,據說在城寨是一件很普及的非義務教育。值得今天良善的人們警惕。城寨外望

清拆前之黃昏景色

城寨鳥瞰(近)

城寨鳥瞰(遠)

80年代清拆前舊貌

城寨內點心工場

城寨內食物製造工場

城寨內望城裡最古老的建築———老人院和龍津義學

城寨內之診所及街喉

城寨內街道招牌

與九龍城寨相關的經典電影 《城寨出來者》   導演:藍乃才1982年  作為電影文本,它其實提供了一個思考的角度,那些通過各種途徑從城寨里走出來的人,他們的命運與仍然留在城寨里(其實是留在歷史裡與從歷史裡出走的人)的對比。九龍城寨的徹底消失,使這部電影隨即被譽為不能重拍的經典。  《省港旗兵》  導演:麥當雄1984年  在麥當雄的《省港旗兵》中,來自內地的犯罪分子躲藏在這裡,下決心要在九龍城寨干一票的重要原因就是三不管。影片主要以城寨空間上的迂迴擠迫感、以手提攝影機拍攝的九龍城寨巷戰追逐,充分發揮緊張刺激的警匪動作片氣氛。  《重案組》  導演:黃志強、成龍1993年  據說小偷或搶劫犯被警察追捕時,他只要逃入九龍城寨,就沒有警察再敢往裡面追了。因為那裡面迷宮般的街巷同樣是警察的畏途。而「*****親」的故事也是從城寨里產生出標準版本。1993年,城寨在拆毀前,讓成龍及《重案組》劇組進入實景拍攝,對於電影拍攝者這是惟一的准許。城寨成為警匪故事的應許之地,這也是城寨的「罪」被無限放大的原因之一。  《功夫》  導演:周星馳2005年  《功夫》里的「豬龍城寨」其實指的就是「九龍城寨」,我們可以以電影里的包租公與包租婆及裡面的生活場景作為一種想像的參照,當然,周星馳的草根人生及他的童年據說也可以找到城寨里生活的影子,所以他對城寨的想像或表現也並非空穴來風。  《龍城歲月》及《以和為貴》  導演:杜琪峰2005年  據說杜琪峰曾經8歲時在九龍城寨生活過,他以九龍城寨作為香港的象徵,來寫幾十年的風雲變幻,試圖展現一部香港黑社會的興衰史似乎也並非偶然。香港黑社會元老為自身利益而明爭暗鬥,警方始終密切關注。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神話傳說,女媧補天,不周山究竟在哪裡,補天之石又留在何處?
【推薦】鬆弛(放鬆)療法
網站推薦
推薦饕餮的一篇絕妙雜文
跟著18首古詩去賞花[推薦]

TAG:香港 | 歷史 | 推薦 | 龍城 | 九龍城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