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國民黨少校黃植誠駕機起義之後在大陸的生活
2013年05月27日 15:18來源:中國網 作者:佚名
分享到: | 更多 |
.cmt em{padding-right:3px;vertical-align:middle;}#cmtTitle em{padding-right:3px;vertical-align:middle;}
485人參與 3條評論
核心提示:黃植誠曾對我說過,他對未來的妻子,既不攀門第,也不單追求外貌;人品端正才是首要條件。
(圖為:黃植誠)
本文摘自:中國網,作者:佚名,原題:《從台灣飛過來的年輕人》
說到台胞的熱情有禮,我最早深入接觸過的台灣同胞、駕機起義來到大陸的台灣空軍少校黃植誠,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那是在1981年,我和幾位同行在北京採訪過他以後,又陪同他到祖國各地參觀和訪問廣西老家。那時候的他,還不到30歲,風度翩翩,雖一介武夫,卻有著比較豐富的中國文史知識,與大陸記者們交談時,落落大方,常常能引經據典,順手拈來,一聽就知道他在台灣受到過很好的教育。無論走到哪裡,他與當地官員都能用非常標準的普通話(台灣人稱為「國語」)交談,常常使聽到他說話的人覺得難以置信:「你們台灣人也講普通話?」
我們常說,海峽兩岸文字相同,語言相通。這主要是因為歷史上兩岸同胞就有著密切的聯繫,另外也得益於國民黨到台灣後的大力推廣和提倡。1945年,國民政府派陳儀為行政長官,綜理治台事務。由於當時在台灣盛行的是日語和台灣話,很多官員幾乎都無法與一般百姓進行溝通。1946年,陳儀成立台灣省國語推行委員會,隸屬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由魏建功任主任委員、何容任副主任委員,全面負責台灣的「國語」(也就北京話)推行業務。同年10月,陳儀下令廢除報紙、雜誌的日文版,並禁止台灣作家用日文寫作。整體而言,國民政府在台灣以學校教育為主軸推行「國語」的政策是始終如一的。有不少人除了本土方言之外,還能通過學校教育學會的第二語言——「國語」來進行溝通交際。因此,在這幾十年間,台灣產生了一般人所說的「台灣國語」。上世紀80年代,我就聽從台灣回來的梁容若老先生談起過當年在台灣學校中推行「國語」的情形。他說,為了在台灣推廣「國語」,蔣介石請他本人和另外幾位從大陸過去的學者編了一套國文教材,又請發音最標準的一位播音員灌製成唱片(那時候還沒有錄音帶,更沒有軟盤和CD-ROOM),嚴令台灣從幼兒園到各級學校照此教授。不出幾年,台灣青年中就普及了「國語」,由此代代相傳。所以,對黃植誠普通話講得好,我一點也不覺得奇怪。
他不但普通話講得比許多地方官員好得多,而且能唱很多歌。那時候,鄧麗君的歌已經傳到大陸,深受人們喜愛,但最初卻不被主流所提倡。我那時曾大膽預言,說鄧麗君的歌和她的唱法,將對大陸流行歌壇產生重大影響。我那時雖然也喜歡聽鄧麗君的歌,但不會唱,而黃植誠則不然,他能唱好多首,而且能模仿其風格。他在各地唱得最多的是《小城故事》,而且會改詞,到了某地就把歌中的「小城」換成當地地名,如到了大連就唱「大連故事多,充滿歡和樂……請你的朋友一起來,大連來做客」。如此等等,讓當地主人感到親切,每次都贏得一陣熱烈掌聲。他經常唱的還有《綠島小夜曲》。那時候,黃還沒有結婚,隻身來到大陸,得了那麼一大筆獎金,人又長得帥氣,還那麼知書達禮,多才多藝,常讓我們這些記者中的好事者禁不住想給他介紹一個女朋友。有一次,在某地賓館裡見一服務員長得十分可愛,就拉來和黃見面,兩人交談時,黃就當著姑娘的面唱過這首歌,而且是那麼地情深意切,特別是那句「這綠島的夜已經這樣沉靜,姑娘呀,你為什麼還是默默無語?」唱得低回委婉,非常動人。但是,這位美麗的姑娘沒有被打動(黃植誠還是回到北京後才找到了女朋友並且和她結了婚,她的名字叫馬紅)。
|
1 2 |
推薦閱讀:
※中日爭端,普通國民贏,國家才算贏
※葉劍英與中國民主革命的兩次歷史性轉折
※申建林: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協商」與「選舉」之辯
※改造國民性:一個不容迴避的問題
※他的母親是丫鬟,而他官至國民政府主席,蔣介石差點成了他的情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