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我們向前看的朋友啊,並非所有痛苦都能過去

| 本文首發於24樓影院(movie24luo)。

隨著奧斯卡日益臨近,三大衝冠力作慢慢都解開了面紗。

《月光男孩》我們之前已經聊過了(點擊藍字,可以閱讀《將情愛拍得這麼動人,年初第一神片來了》)。

《愛樂之城》14號情人節上映,到時候樓主會及時給出影評。

今天來聊聊樓主最喜歡的《海邊的曼徹斯特》。

在聖丹斯電影節首映時,《海邊的曼徹斯特》還只是一部不為人熟知的小眾電影。之後,口碑一路飆升,到現在,大眾評分網站IMDB和爛番茄網都給出了高分:

並且在評分苛刻的在影評人網站也拿到了96分。

同時鎖定了6項奧斯卡提名,而且都是重量十足的獎項,分別是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原創劇本。

風評很好,但實際如何?以下是樓主的測評(涉及輕微劇透)。


如果只是聽故事大概,《海邊的曼徹斯特》並沒有什麼驚艷的元素。

在波士頓做清潔維修工的Lee,突然接到電話,他的哥哥因心臟病離世,他必須趕回他的家鄉:美國馬薩諸塞州的曼徹斯特,處理他的後事。

死亡是導演(同時也是這部片的編劇)肯尼斯·羅納根的作品裡常見的元素。在他的前兩部作品《You Can Count on Me》、《Margaret》里,主人公都生活在死亡的陰影和羈絆下。

只是Lee早已活在一種更巨大的悲傷中。在電影的中段,導演通過不斷對過去回憶的閃回,向我們揭示了Lee黑暗、駭人的往事。

電影的核心也在於此:一個人如何承受不可承受之悲痛?當生活被巨大的悲劇撕裂之後,你將如何修復?

這個許多偉大的電影嘗試回答的問題,在這部電影里,答案藏在Lee的眉蹙之間。

Lee的扮演者卡西·阿弗萊克,的確貢獻了近年來非常難得的動人的演技。他要展現出內心每時每刻都在承受著煎熬,同時又必須在外人面前表現得隱忍、剋制、正常——他依然能夠每天正常的工作,掃雪、通馬桶、修電路:

只是他對向他表示好感的住戶麻木無感,也對覺得他服務態度不好而投訴他的事情不關心。他準時完成自己的工作,沒有更少,也不能更多。

被撕裂的生活沒有被修復,只是活下來這件事情推著生活繼續而已。

在電影里,當Lee因為哥哥去世而又被迫回到那個悲劇發生的空間時,所有與那個糟糕回憶有關的事情同時發生:他偶遇自己的前妻、以前的朋友因為那件事後再也不願與他有過多的來往....

但同時,他還要處理哥哥屍體如何安放(天氣太冷無法動土,屍體無法下葬)、不願搬家的侄子怎麼安置等等問題。

被撕裂的生活無法被修復,只是這些日常瑣事推著生活繼續而已。

在電影的最後,Lee向自己的侄子坦誠,他無法留在這裡,因為他無法打敗過去。

是的,那些勸我們向前看的朋友們,「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和過去和解」,也不是所有困難都能過去。

但承認無法和解,不是一種解脫,而是痛苦的自我覺醒。那個說著「i can not beat it」的Lee既是在逃避,也是在面對。

按照羅曼羅蘭的標準——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發現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熱愛它——Lee顯然不是英雄。他知道破碎的心不能修復的真相,恐怕再也無法熱愛生活,他更脆弱,也更平凡,更真實。

感謝導演和演員們,有耐心去究索人性的複雜,富有同情與熱情的講述了一個真實的平凡故事。


最後,樓主有一點補充。

這部電影在剛上映時默默無聞,如今卻風頭最盛,恐怕也與當下美國的政治環境有關係。

電影故事的主角,Lee和他身邊的親友,正屬於這一次支持川普的白人勞工階級。他們被認為是在美國全球化進程中失落感最強的一群人。

(醫生和身為藍領的Lee尷尬相處的時刻)

在過去三十年里,他們的收入基本停滯,與精英階層的收入差距日益拉大,與之同時,多種身份族群的訴求呼聲日益高企(同性戀婚姻合法、友好的移民政策等等),而曾經掌握話語權的他們卻被忽視。這種失落感在電影里也很明顯。

Lee在波士頓只能住在地下室,並且拿著最低標準工資。小鎮里的漁民也多在為生計犯愁。

《海邊的曼徹斯特》成為了一面鏡子,照出了失語的一群人。

更重要的是,它講述這群人故事的方式——有耐心的、同情的、真實的,以及對人性複雜性的理解與尊重,徹底的站在了已經席捲了美國一年的、粗暴的、扭曲的、煽動的川普式風格的對面。用《紐約書評》的話說,看這部電影是一次療傷,它在某種程度上緩解了那種因為政治理念的差異而各說各話、甚至醜化對方的對立心態。畢竟多少時候,你看得到他人背後的悲傷,而多少時候,你又把他們隱藏了起來。

(「A站」可看)

相關推薦

1、《十佳不十佳無所謂,好看電影不應該被遺漏》;

2、《以下這些電影,今年絕對不能錯過》。


推薦閱讀:

給痛苦一個流淌的出口
2013經典愛情語錄:快樂和痛苦,愛和恨,總是不停糾纏。
長牙的的歡喜與痛苦
如果感到人生總是充滿痛苦和消耗,要放棄嗎?
關於孤獨與痛苦,你知道多少?

TAG:痛苦 | 朋友 | 過去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