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十景——中國版畫欣賞之七

1、雲台夜色

「雲台」居庸關關城中心一座精美的白色石台。台上建有三尊藏式佛塔,台下有券門,券門兩側有多種浮雕圖案,是極具代表性的元代雕刻藝術精品。雲台上還雕有漢、梵、藏、蒙古、西夏等多種石刻經文《陀羅尼經咒》 和《造塔功德記》。券頂布滿曼陀羅花及小佛像,雕刻極為精緻。為研究我國古代文字提供了重要的參考實物。 居庸關以險要著稱,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氣勢。遼、金、元、明、清歷代都將這裡作為防守重鎮,乃兵家必爭之地。當年李自成的起義軍,就是闖開了這道雄關,才長驅直入北京城的。歷代文人留下許多贊詠的詩篇。金章宗年間,被欽定為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後又由清代乾隆皇帝在此御筆親題「居庸疊翠」。

2、飲馬古北

古北口位於密雲東北燕山山脈,蟠龍、卧虎兩山南面的淺山丘陵區。地勢險要,自古為京都鎖鑰重地。在京北燕山屏立、峰巒疊嶂中,潮河南來,峽谷洞開,所以有北京東北門戶之稱。是清帝去東北祭祖、狩獵、巡視必經之處,曾設驛道建營城,康熙曾在這避暑,乾隆曾在這閱兵。

明洪武年間初建古北口關城,其城建築于山頂之上,隨山勢升降,蜿蜒曲折,呈現為不規則的多角形,被比喻為鳥窩式。明朝詩人唐順之寫詩說「諸城皆在山之坳,此城冠山為鳥巢。到此令人思猛士,天高萬里鳴弓綃。」 享譽中外的司馬台長城,就是古北口長城的一段,是「長城之最、天下絕險」的代表性地段,其驚、險、奇、特,被長城專家贊為長城之最。目前深入谷底的一段已被司馬台水庫淹沒。

3、雄關如鐵

  嘉峪關城建於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花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演繹出了定城磚、冰道運石、山羊馱磚、擊石燕鳴等動人故事。嘉峪關由內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線成重疊並守之勢,壁壘森嚴,與長城連為一體,形成五里一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軍事防禦體系,現關城以內城為主,建在一座平坦高地上,平面近方而略呈梯形。城牆土築,高11.7米,牆頂有磚砌雉蝶。關城只開東、西二門,東為「光化門」,意為紫氣東升,光華普照;西為「柔遠門」,意為以懷柔而致遠,安定西陲。城門上原也有城樓,懸「天下第一雄關」巨匾。  整個嘉峪關城垣圍護,城樓碉樓林立,南望祁連皚皚白雪,北可遙見龍首山,四周都是茫茫戈壁,形勢險要,氣象肅穆威壯,十分動人。

4、天下雄關

嘉峪關位於甘肅省戈壁灘上嘉峪關鎮西南隅,坐落在祁連山脈文殊山與合黎山脈黑山間的峽谷地帶嘉峪塬上,是萬里長城西端的終點,自古為河西第一隘口,早在漢隋兩代已建有墩台,由於地勢險要,建築雄偉,自古以來稱為「天下雄關」,是扼守河西走廊的第一要隘,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一站,留下了許多古迹和珍貴的文物:古拙粗獷的黑山石刻畫像、反映魏晉時勞動人民的生產活動的新城魏晉壁畫磚畫墓、以及我國第一座全面、系統展示長城文化的專題性博物館——長城博物館等。  5、天下第一關

山海關位於河北秦皇島,是華北與東北交通必經的關隘。1381年(明洪武十四年),大將徐達在此修築長城,建關城設衛。關城北倚峰巒疊翠的燕山山脈,南臨波濤洶湧的渤海灣,因此得名。關城平面呈方形,周長4公里,高14公尺,厚7公尺。有城門四座,東門最為壯觀,名鎮東,內懸「天下第一關」匾額。素有「京師屏翰、遼左咽喉」之稱。既有「榆關八景」中的「山寺雨晴,瑞蓮捧日」及奇妙的「棲賢佛光」,又有孟姜女廟,演繹著中國四大民間傳說之一——姜女尋夫的動人故事。

6、九塞之首

山西代縣境內的雁門關,曾是中華疆土的重要門戶。蜿蜒于山巔的內長城,猶如玉帶聯珠,將雁門山、饅頭山、草垛山聯成一體。它北依雁北高原,南屏忻定盆地,著名的雁門古塞就建築在峻拔的雁門山脊。 雁門關,居「天下九塞」之首,從趙武靈王起,歷代都把此地看作戰略要地。雁門關之稱,始自唐初。因突厥屢有內犯,唐駐軍於雁門山,設關城戍卒防守。門額石匾橫刻「雁門關」三字。洞門兩側鑲嵌磚鐫楷書檢聯:「三關衝要無雙地,丸塞尊崇第一關。」東門外北側建有「靖邊寺」祀趙將李牧。西門外右側建有關帝廟。 雁門山,古稱勾注山。自建雁門關後,更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它「外壯大同之藩衛,內固太原之鎖鑰,根抵三關,咽喉全晉」。相傳每年春來,南雁北飛,口銜蘆葉,飛到雁門盤旋半晌,直到葉落方可過關。難怪在《山海經》中會找到「雁門山者,雁飛出其間」的說法。「得雁門而得天下,失雁門而失中原」, 徽欽二帝的最後嘆息、楊家一門忠烈都發生在雁門關。漢元帝時,王昭君就是從雁門關出塞和親的。從此以後,這一帶出現了「遙城晏閉,牛馬布野,三世無犬吠之警,黎庶無干戈之役」的安定局面。一部雁門關軍事史,堪稱半部華夏5000年重大國防軍事篇;一條雁門關商埠路,承載著中原和塞外的和平發展史。

7、古城遺迹

寧夏,自古是我國邊防前線和邊塞要地,素有「關中屏障,河隴咽喉」之稱。歷代修築長城總長度達1500公里,因此有了「天然長城博物館」之稱。寧夏境內的長城多為土夯或石砌而成。 明長城在寧夏長度約800多里,主要有靈武橫城至鹽池縣東的「河東牆」;中衛到廣武沿黃河北岸的「城西南牆」;青銅峽大壩至三關口的「西北門牆」等。戰國秦長城遺址在固原縣城北,遺迹至今清晰可見。而風沙侵襲沙土掩埋,使得保護長城遺址的難度增大。

8、大漠風沙日色昏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侯騎,都護在燕然。王維這首融入許多中國人「集體記憶」的「大漠詩」,黃河出甘肅後,在寧夏中衛沙坡頭一帶形成一個大轉彎,水勢平緩,旖旎出無限風光。這裡向來是騰格里沙漠的前緣,沙漠對於黃河已經形成了擠壓態勢,可以清晰地看到北部陽光下金燦燦的沙漠。便可看到大漠之廓大以及黃河之浩浩湯湯。

9、八達嶺冬雪

八達嶺長城位於北京延慶縣,是開放最早的一段長城,被評為中國旅遊勝地四十佳之首和北京旅遊的「世界之最」,並成為世界文化遺產。城牆全長3741米,八達嶺長城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所以此段長城修築工程非常宏大,城牆高大堅固,敵樓密集。建於明代弘治十八年(1505年),嘉靖、萬曆年間曾加以修葺。 在八達嶺火車站附近,有一座氣勢雄渾,建築堅固的大城堡,這就是「北門鎖鑰」關城的前哨指揮部--岔道城。據《居庸志略》載:「八達嶺為居庸之禁扼,岔道又為八達嶺之藩籬」。當時設有「把總」3名,駐兵800員,在八達嶺長城中起著十分重要的軍事防禦作用。

10、春回八達嶺

八達嶺地區海拔848米,屬於季風性氣候,四季分明。區內水質優良,風景優美。八達嶺長城築有東西兩座關城,東為「居庸外鎮」城門,西為「北門鎖鑰」城門。兩門相距43.9米,瓮城面積達5000平方米,處于海拔600米處。現存關城為明代弘治十八年(1505)建築,是萬里長城中最著名的關隘之一。八達嶺四季如畫,春天山花爛漫,夏日霧裹蒼巒,秋季丹林濃染,冬來玉龍騰晶。更有雄關夕照,殘陽如血,紫塞凝暉,古垣飛虹,世間奇景,美不勝收。雄關漫漫,傳遞亘古的激情;滿目滄桑,盡現壯美的情懷。

以上版畫作者: 陳聿強 陸 放

推薦閱讀:

印刷的魅力:藝術印刷表面的註解 By Ruth Pelze-Montada
趙宗藻版畫——含蓄婉約(上)
從一幅版畫摳出幾個滿清大員的真面目
當代版畫藝術的糾結與出路反思
喬本文 ☆ 銅版畫的漸漸式微

TAG:中國 | 長城 | 版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