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勢與政策論文—中國的周邊形勢

形勢與政策論文—中國的周邊形勢發布時間:2011-04-16 23:54:36作者:360讀者網關燈閱讀   360讀者網—>形勢與政策論文版塊所有內容均來自網路,經過網站重新排版發布,確保瀏覽質量。  本篇形勢與政策論文僅作為範文供大家參考,希望大家根據這篇形勢與政策論文範文寫出自己的形勢與政策論文!  周邊地區在中國外交的總體布局中處於「首要」地位,中國的周邊包括六大「板塊」,分別是中亞、南亞、東南亞、東北亞,以及西亞與南太平洋的部分地區。可將這六塊地區統稱為中國的「大周邊」。當前中國周邊地區的多個國家政局動蕩不定,多個地緣方向滋生亂局,周邊不穩趨於常態化、持久化、複雜化與聯動化。周邊形勢動蕩既有自身矛盾錯綜複雜的「內因」,也有大國角逐與干涉的「外因」。周邊動蕩加劇對中國構成諸多嚴峻挑戰,中國應加快制定「大周邊戰略」.通過積極、有效、妥善應對周邊不穩,不僅為自身持續與完全崛起營造更加有利的周邊環境,而且也為周邊的和平穩定與世界的和平發展做出應有的重要貢獻。  中國的周邊國家大部分屬於發展中國家,少數屬於發達國家,按其政治體制、所處社會發展階段與「穩定程度」,也可大致分成「成熟民主國家」、 「轉型國家」與「問題國家」三大類,周邊國家政局動蕩可依此分為三種情形。第一類是所謂「成熟民主國家」的政局演變。如日本、韓國、印度、澳大利亞等,其主要屬於「政黨政治」與「選舉政治」的範疇.包括主要政黨圍繞選舉與執政權所展開的權力鬥爭,在野黨對執政黨的監督.立法機構對行政機構的權力制衡等。其政局波動具有周期性、規則性、暫時性與可控性,確定性相對較大,對中國的影響主要體現為對華政策與雙邊關係的調整變化。第二類是從所謂「威權體制」轉向「民主體制」的「轉型國家」的「轉型陣痛」。中國周邊國家政局動蕩多數屬於此類,其政局動蕩具有中期性、常態性,不確定性與風險較大,對中國的影響主要是雙邊關係變化與地緣政治經濟利益易受衝擊。此類國家大多處於新舊體制轉軌期,由於民主體制不健全、舊體制「慣性」強大、軍方與權貴等既得利益集團尾大不掉、既有社會矛盾繼續存在等,導致政府腐敗嚴重、當局缺乏權威性與政局動蕩.甚至不時發生政變等倒退現象。其中屢見不鮮的是外來移植的「民主」產生「水土不服」乃至扭曲變形,各方對選舉結果產生爭議乃至激烈「碰撞」,選輸的不「服輸」,以至「選舉鬧劇」不時上演、 「選舉綜合症」頻繁發作。例如,中亞的哈薩、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五個「斯坦」國家均系從「前蘇聯」解體而來,體制上不同程度帶有「前蘇聯」的痕迹,哈、塔、烏三國政權「新老代際問題」突出,土國新總統尚在摸索之中。而吉爾吉斯斯坦自從2005年在西方大國策動下爆發「顏色革命」以來,雖然「複製」了西方「民主」,但前總統巴基耶夫實際上依舊推行家族式統治,導致民怨沸騰、最終重蹈其前任阿卡耶夫總統的覆轍。三是「三股勢力」 (國際恐怖主義、宗教極端主義、民族分離主義)與部族民族矛盾作祟。以「基地」組織為首的國際恐怖主義繼續活躍於西亞、南亞,東南亞與中亞,伊拉克、阿富汗與巴基斯坦成為全球恐怖活動的「重災區」。阿富汗「塔利班」捲土重來,巴基斯坦」塔利班」正在向南亞以外地區流竄,印度反恐頻繁拉響「警報」,印度尼西亞破獲多起恐怖陰謀;印度東北部與緬甸等存在嚴重的民族分離主義,民族分離主義武裝組織不時製造暴力事件,阿富汗、巴基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部族與民族矛盾突出。  大國爭奪激烈等其他因素,催生與加劇了周邊動蕩。  其他大國也在中國周邊加緊角逐:俄羅斯外交進一步「向東看」,通過「歐亞經濟共同體」與「集體安全條約組織」重拾對中亞的傳統影響,力爭加入「東亞首腦會議」,憑藉國力回升加大對東北亞、東南亞與南亞的投入;日本民主黨政權更加強調亞洲.極力爭奪東亞區域合作「主導權」,重點「經營」東南亞,同時加大對南亞與中亞的投入,印度崛起勢頭強勁,全方位拓展地緣利益,力圖首先「坐大」南亞次大陸與印度洋,與此同時「北上」阿富汗與中亞、 「東進」東南亞、 「西入」西亞。  三是周邊資源與能源爭奪加劇。美國在優先掌控伊拉克能源的同時.加大力度攫取阿富汗「萬億美元級」礦產資源,同時覬覦南海油氣資源。俄、美、日、印度加緊角逐中亞、東南亞油氣資源,各方圍繞陸地能源輸送管道建設與海上戰略通道安全展開複雜博弈。  四是周邊「海權」角逐升溫,海洋形勢日趨複雜。各方圍繞「海洋權益」與「制海權」展開較量.加緊角逐「海洋國土」、海上戰略通道、海洋資源等,致使島礁歸屬、專屬經濟區與外大陸架劃分等海洋爭端更趨複雜。同時,中國「海洋崛起」導致區域海洋格局重新「洗牌」,美國、日本等老牌海洋強國心有不甘.美國更是極力維護「海洋霸權」。特別是在近期,中國周邊地區多個海域軍事演習「扎堆」,周邊海軍競賽浮出水面。從西太平洋到印度洋的「黃金海道」,國家間權力角逐與海盜等非國家行為體「活躍」並存交織,海洋安全前景堪憂。其中,黃海因韓國「天安號」事件與美韓軍演而驟然「緊繃」:東海因中曰專屬經濟區劃分分歧與爭端而形勢複雜.日本極力強化對中國「釣魚島」的「事實佔領」,並對中國海軍穿越琉球群島公海海域的正常之舉一再反應「過敏」,不時大肆炒作中國軍艦「突破西太平洋第一島鏈」,不斷炮製「中國海軍威脅論」:在南海.中國與東南亞某些國家的雙邊島礁爭議日趨複雜化,越南與菲律賓等國企圖藉助美國等域外大國對華施壓,并力圖將中越、中菲之間的雙邊爭議「變質」為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多邊爭議」,而美國則想方設法「插手」南海問題,企圖以此增加對華制衡「籌碼」;在印度洋,索馬利亞海盜「作戰半徑」不斷擴大,不時劫掠各國商船,致使遠洋運輸面臨越來越大的安全壓力。  五是中國周邊地區重大自然災害頻繁發生,嚴重危害周邊各國。包括上半年的大地震(印度尼西亞、中國青海玉樹等)、大早災(中國西南五省及中南半島),夏季的大洪水、颱風、海嘯,以及極端惡劣天氣、重大疫情等,致使周邊安全環境更趨嚴峻,周邊亂局雪上加霜。  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周邊外交要以「大周邊戰略」為方針,遠近結合、穩步拓展。  對當前周邊地區動蕩加劇的態勢,進行密切關注與持續跟蹤。對周邊亂局既要分門別類,又要統籌應對,積極促進周邊總體和平穩定與發展,切實維護自身地緣戰略利益。  一是大力強化「周邊是首要」與「維穩」、 「維權」並舉的意識,集中精力.加大投入、專註周邊,科學研判.及時反應、積極引導。要樹立「和平發展、重在周邊」與「和諧世界、始自周邊」的戰略意識,整合處理周邊事務的體制機制、形成合力,對周邊重點國家政局演變前景及其原因深入調研、突出預警性。  二是適時制定「大周邊戰略」,拓展中國周邊的內涵與外延, 「做深、做實」周邊工作。在堅持「四片經營」的基礎上.統籌東北亞、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與南太「六大塊」,打破不同區塊之間的分割.形成聯動機制。穩步推進區域經濟與安全合作,整合與創新周邊地區多邊合作機制,建構和諧、有序、安全、繁榮的周邊新秩序。  三是周邊地緣戰略堅持「東西兼顧」、 「陸海並舉」和「傳統與非傳統安全統籌」方針。妥善兼顧地緣「西線」與「東線」,同步開拓「陸權」與 「海權」.統籌應對傳統與非傳統安全挑戰。  四是針對周邊國家政局動蕩的「三種情形」,對症下藥,強化危機管控,維護正當權益。針對所謂「成熟民主國家」的政局突變,防止其衝擊與中國的雙邊關係;針對所謂「轉型國家」的政局異動,防止其對華政策出現嚴重倒退;針對所謂「問題國家」的政局「混沌」.妥善維護中國的地緣戰略利益,有效防範海外利益重大風險。  五是有效應對大國地緣角逐,夯實地緣戰略依託。與主要大國增加溝通、協調與戰略互信,積極應對其對華滲透、擠壓與圍堵,致力於共同促進有關國家與周邊穩定。在反恐、防擴散、搶險救災、發展援助、 「維和」行動等方面自主承擔力所能及的「大國責任」,維護中國」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形象。
推薦閱讀:

京城周邊隱藏著15處堪比西湖的景色,只有1%的人知道
天津周邊最好玩的8家莊園,周末必須要去享受一把!
日向周邊6國提供軍援
天津 依山傍水的五星度假聖地,吃住玩高品質,周邊全是景兒
3天小長假,去常州周邊的這些隱世美景吧!

TAG:論文 | 中國 | 政策 | 周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