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萊塢大片中國之路20年變遷
當你坐在電影院里,一邊嚼著爆米花一邊看著《蜘蛛俠》、《鋼鐵俠》、《蝙蝠俠》、《變形金剛》、《阿凡達》等影片不亦樂乎的時候,可曾想過這些國外電影是如何登上國內銀幕的?你可知道中國引進的第一部好萊塢大片叫什麼?它背後又有怎樣的一段故事?本期《貴圈》,將為大家梳理好萊塢大片的20年來華征途,看它們到底都經歷了何等變遷……【原文】
《亡命天涯》開引進先河 20年數量三級跳好萊塢大片的中國之路充滿了宿命色彩:從1994年引進的第一部大片《亡命天涯》開始,它們用了整整20年的時間,在中國市場上演繹了一出「亡命天涯」的戲碼。儘管這期間,引進片配額從最初的每年10部增加到每年20部,如今又增加至34部。但隨著華語片的奮起直追,和政府一系列保護政策的施行,讓好萊塢大片得意於顯赫戰績的同時,也為歷經的磕磕絆絆黯然神傷。
1994《亡命天涯》開時代先河 上映初期曾遭抵制早在1949年之前,美國的華納兄弟公司就已經在中國不少城市發行過《卡薩布蘭卡》和《亂世佳人》,不過當時新中國尚未成立,大片引進也未成規模。而在新中國成立後到90年代初期,由於政策原因,國內觀眾僅能在電影院看到中影以2萬美元買斷的品質不佳的老片子,而那些時下最熱的美國新片卻一直缺席。
《亡命天涯》是第一部分賬大片
90年代初,國內電影市場一派死灰之勢,總觀影人次從1979年的293億下降至1990年代的3億左右。為了刺激票房增長,重新激活觀眾觀影熱情,1994年1月廣電部下發文件,批准中影公司(即今天的中國電影集團)從1995年起,每年引進10部「基本反映世界優秀文明成果和表現當代電影成就」的影片在國內上映。也正因為這個決定,為闊別中國銀幕多年的好萊塢大片再度打開了來華大門。
1994年11月12日,中國首部以票房分賬方式引進的好萊塢大片《亡命天涯》在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和鄭州等六大城市進行了為期一周的首輪放映。不過,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亡命天涯》的發行工作並不順利。據一位在中影工作多年的資深人士介紹,之所以選擇這六個城市首輪放映,是因為這六個地區的發行老總剛好都是改革派,阻力相對較小。值得一提的是,當時實力強勁的北京市電影公司對該片上映持強烈反對態度,甚至拒絕接手發行工作。無奈之下,中影只得繞道與海淀區電影公司合作。
《亡命天涯》的引進,在電影業內掀起了一輪立場鮮明的爭論,部分業界人士認為這種「引虎下山」的舉動會摧毀本就脆弱的民族電影。在一片聯合抵制聲中,《亡命天涯》被迫在北京地區提前下線,但該片在全國範圍內卻創造了2500萬元的票房奇蹟,並引爆了觀看大片的熱潮。
有著電影界「活化石」之稱的資深電影人高軍對騰訊娛樂記者講道,引進10部大片的消息在當時的中國引起了極大反響,儘管業界反對的聲音不絕於耳,但「人民的眼睛永遠是雪亮」的。《亡命天涯》上映期間,不少門庭冷落的影院重新開始排隊,甚至還出現了最早的「黃牛黨」,把15元一張的票價炒到50-60元一張;而看慣了主旋律影片的中國觀眾,被這突如其來的開放和銀幕上的一切驚呆了,沉浸在一片喜悅之中。
2001年加入WTO 每年變成20部傑克和露絲的愛情讓無數姑娘小伙哭瞎雙眼
有了《亡命天涯》的票房成功,之後的大片引進似乎變得順風順水。1995年,《真實的謊言》、《獅子王》、《阿甘正傳》等7部大片轟炸中國市場。隨後,《拯救大兵瑞恩》、《偷天陷阱》、《完美風暴》、《珍珠港》、《泰坦尼克號》等超級巨制接踵而來,好萊塢大片在我國進入了黃金時代。尤其是1998年上映的《泰坦尼克號》,其3.6億元的票房紀錄一直雄霸冠軍11年之久。如今很多的80後仍能詳細描述該片上映時的情景,幾乎所有人都在談論「傑克和肉絲」的愛情,所有情書中都會加上一句「You jump,I jump」的台詞,所有的姑娘小伙都為銀幕上出現的裸體美人臉紅心跳……
但出於保護民族電影的需要,中國的引進份額一直沒有放開,一直維持在10部左右。直至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電影市場被迫進一步開放,引進大片由原來的每年10部增加至20部。
2012年擴容至34部 2017可能全面放開進入2000年以後,中國電影市場一改之前的萎靡不振狀態,開始小有起色。2002年,張藝謀的《英雄》掀開了中國本土超級巨制的序幕,至此國產大片開始「與狼共舞」、「與虎同室」。2004年,為防止單一的美國影片佔據內地電影市場,國家廣電總局出台新規定:在每年20部分賬影片配額中,必須保證引進6部非美國影片,美國影片不能超過14部。
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後,中國電影市場開始進入高速發展階段,逐漸超過日本成為全球第二大市場,美國迫切希望進一步打開這塊寶地,讓「好萊虎」在這裡大快朵頤。
《亡命天涯》的引進曾被指責稱是引狼入室
2012年2月17日,中美雙方在洛杉磯簽訂的《中美雙方就解決WTO電影相關問題的諒解備忘錄》(以下簡稱《備忘錄》)。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引進分賬片的數額從20部增加至34部,而新增的14個名額全部為美國大片,並以IMAX和3D電影為主。更重要的是,引進大片在中國的分賬比例從13%提升至25%,「好萊虎」變得前所未有地強壯。
不過,現在還沒有走到最危險的時候。記者從電影局獲悉,《備忘錄》的有效期是五年,將於2017年2月17日到期,屆時雙方將啟動第二輪談判,中國電影市場有可能被迫進一步放開甚至是全面放開。
票房從千萬到百億 20年增460倍 卡梅隆封神1994年中國的引進大片政策確定之初,當時的年票房不足10億,而2014年,有望達到280億左右,20年間大約翻了28倍;但相比之下引進大片從無到有,票房增長超過460倍。
從1994年《亡命天涯》開始,引進片20年來票房猛增。圖為相關統計數據票房增長超過460倍 卡梅隆「稱神」
1994年公映的《亡命天涯》儘管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抵制,但票房還是達到了2500萬人民幣,這在當時看來簡直就是奇蹟。要知道那個時候北京還沒有實行商品房購買制度,每月工資也只有幾百塊錢。
而到2014年,中國電影的總票房有望達到280億左右,引進片的總票房如果仍然按照去年的41.35%計算,也將達到115.78億,相比1994年的2500萬,票房增長超過460倍,快得令人咋舌。
卡梅隆3部影片均在內地創下票房紀錄
從數量上看,截止到目前,已有超過500部外國影片在中國市場上公映——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美國影片。同時,這些引進片的累計票房已超過460億人民幣。
而縱觀引進片20來年的歷程,除了第一部引進片《亡命天涯》,還有以下幾個標誌性的事件令人難以忘卻:1995年,詹姆斯·卡梅隆執導的《真實的謊言》過億,成為中國市場上第一部票房過億的好萊塢大片。1998年,同樣是他執導的《泰坦尼克號》票房達到3.6億,直到2009年才被《變形金剛2》超過;2012年,該片的3D版在國內重映,又瘋狂席捲近10億人民幣,前後兩個版本累計票房約為13億。2010年,還是卡梅隆執導的《阿凡達》,在國內公映時再度創下奇蹟,累計票房高達13.8億人民幣,至今仍穩坐中國電影市場單片票房和引進片票房冠軍寶座,無人超越。
一連三次都是詹姆斯·卡梅隆創下歷史紀錄,這根本不是「稱霸」,簡直就是「稱神」,他因此也被中國觀眾稱為「卡神」。
如今一張3DImax電影票已經賣到180元一張票價翻了10多倍 不少觀眾「傷不起」
據中影集團一位老電影人講述(由於其本人已經退休不願透露姓名),1994年中國電影的平均票價為6元左右,但《亡命天涯》最高票價卻賣到了15元。之後,好萊塢大片的票價逐年上漲,至2010年《阿凡達》公映時,其IMAX版在一線城市一度賣到180元一張。
目前,中國電影的平均票價約為37元,好萊塢大片一般都在80元以上,IMAX版基本在120至180元之間。20年間,引進大片的普通票價從10元到80元,漲幅為7倍;最高票價則從15元到了180元,漲幅為11倍。
儘管近年中國居民收入已有了大幅增長,但如果按180元的票價計算,一個三口之家看場電影得540元,加上打車和吃飯,怎麼也要700-800元,不少觀眾為此高呼「傷不起」。
當然,經常看電影的觀眾會發現,通過團購或者辦會員卡,或者買早場、晚場票,平均票價一般可以降低40%左右,消費可以大幅降低,「門道」總是有的,就看你願不願意鑽。
從晚1年到超前放映 中國觀眾要「先看」《亡命天涯》1993年在美國公映,1994年底才來到中國,晚了一年多。
《蜘蛛俠3》在中國上映時間比美國早2天
2003年之前,中國電影市場上放映的引進大片都是「老片」,時間要比美國本土晚1年左右。至於有些片子,則可以晚上兩三年甚至更長時間。2003底,好萊塢科幻巨制《黑客帝國3》在中國與全球同步上映,這是中國觀眾第一次與美國觀眾同步看到好萊塢大片,開啟全新歷史。2004年,第二部全球同步公映的電影《後天》敲定5月28日凌晨上映,但由於時差關係,中國觀眾先於美國觀眾12個小時看到該片。2007年的《蜘蛛俠3》,中國的公映時間則比美國本土早了2天;2008年的《鋼鐵俠》,中國則比美國本土早了3天。
至今,好萊塢大片在中國同步公映已成為家常便飯,比如正在國內熱映的《X戰警:逆轉未來》就是與美國同步公映,至今票房已超過6.5億人民幣;今年夏天的《變形金剛4》,中國也將與美國同步公映,中國觀眾「吃剩飯」的時代逐漸遠去。
好萊塢六大公司進駐中國 20年發展難成規模好萊塢電影在全球所向披靡——印度是個例外,中國作為目前全球第二大電影市場、將來的第一大市場,是好萊塢電影人必須要征服的地方。因此從20年前進入中國之初開始,他們就絞盡腦汁,打算在這塊土地上建立起自己的「勢力範圍」。
好萊塢「六大」均在中國立足歷史資料顯示,早在1993年中國的引進大片政策開始前一年,華納兄弟公司就已經在上海設立了辦事處;1995年,派拉蒙落足上海;同年,索尼哥倫比亞落足北京;1996年,迪斯尼落足北京;2006年,20世紀福克斯在廣州設立辦事處;2013年,環球公司落足上海,並同時推進北京通州的環球影城項目。
這些logo你是不是很眼熟,能一一對應么?自1993年起,好萊塢「六大」製片公司均在華設立辦事機構。
至此,好萊塢六大公司都在中國有了「據點」,派設專員專門負責中國地區的相關事務,可謂真正深入了中國腹地。
只做「配合工作」難以建立生產體系儘管好萊塢「六大」已經在中國紮根十幾二十年,它們旗下的無數大片都在中國賺得盆缽滿。但實事求是地說,「六大」在國內的地位與它們在美國本土的地位相差甚遠,也並未能在這裡建立成熟的生產體系。索尼哥倫比亞雖然曾與內地的華誼兄弟公司有過深度合作——聯合推出過《大腕》、《天地英雄》、《功夫》等多部大片,但並未能成為中國土地上的影業巨頭,始終只是個「門外漢」。
對此,美國電影研究專家蔣勇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分析說,好萊塢「六大」儘管在中國設立了辦事處:「但本質上他們只是做一些配合工作,可能最主要是為了接洽方便,協助中影、華夏與好萊塢六大公司進行溝通與合作。」在目前的政策環境下,他們不可能在中國建立起完整的生產體系。因此,一些好萊塢電影在國內上映時,通常都會找國內公司協助處理宣發工作。」
「淘金夢」困難重重合拍是條出路迪斯尼上海公司的辦公室到處都是電影周邊
顯而易見,好萊塢「六大」在中國的辦事處或分部要想單靠一己之力「淘金」,其路之難,難於上青天。因為目前的中國,已經形成以中國電影集團、華夏電影公司為首的國企,以及以華誼兄弟、光線影業、樂視影業、博納影業、小馬奔騰為首的民營公司組建起來的聯合陣營,這些公司儘管在量級上與好萊塢「六大」差距很大,但其優勢是它們已經牢牢佔據了本土市場。而五年之後,中國就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影市場,上述已經在內地站穩腳跟的影視公司大有發展潛力。
相比之下,好萊塢「六大」想要成為這塊土地上的「主力軍」,除了把好萊塢大片推廣到中國,與中國公司加強合作就顯得更加重要。其中索尼哥倫比亞在這方面做出了表率,它們不但在早年投資了馮小剛的《大腕》、何平的《天地英雄》和周星馳的《功夫》,還在今年投資了姜文的《一步之遙》,逐漸和中國本土電影人「打成一片」。
批片成進軍中國額外通道 中影華夏平分發行權除了分賬大片,近年中國每年還會引進大約30部批片,這也成為部分海外片尤其是美國片進入中國的又一個重要通道。
批片成為美國片進軍中國市場的額外通道《敢死隊》版權費為50萬美元,票房破2億
所謂批片,就是被中國買斷了版權、不進行海外分賬的影片。比如中方花幾百萬美元從美國片商手裡買了《敢死隊》的版權,那它在中國無論賣幾億還是幾十億都與美國片方無關,同時中方就算一分票房都沒收回也不能找人家退錢,這聽起來多少有點像賭博。
有關批片引進的具體年份,已無從查證,但批片的大行其道,確實是最近幾年的事情。諸如《敢死隊》、《生化危機:戰神再生》、《金蟬脫殼》、《鋼鐵俠3》等豪華巨制都是以批片的身份進入中國市場並獲得過億甚至是數億票房,同時它們又不佔分賬大片的名額,批片因此成為好萊塢大片進軍中國市場的一個額外通道。
中影、華夏平分發行權中國的引進大片政策確立之後,其相關的引進和發行工作一直由中國電影集團一家負責。2012年之前,海外片在中國的分賬比例僅為13%,比如《泰坦尼克哈》在中國賣了3.6億,實際上美國片商只從中國拿走了不足5000萬。
一直到2003年8月,中國第二家擁有引進影片全國發行權的機構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才正式掛牌成立,不過它只有發行權,引進權仍獨歸中影。
至此,中影和華夏強強聯手,再也沒有第三家公司能夠插足。近年,雖然不少民營公司都開始涉足海外片的發行和推廣工作,但引進海外片的權力仍然牢牢掌握在中影集團手裡。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告訴記者,民營公司在拿到貨真價實的批片後,還得到中影集團去爭取「指標」,這其中的事「一言難盡」。
第三家公司獲引進片牌照?境外電影的引進權就像一塊大肥肉
2014年,多次有海外媒體報道「中國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將獲得引進及發行境外電視節目和境外電影的正式牌照,將成為繼中影和華夏後擁有引進發行權的第三家公司,引起業界震驚。
不過事實證明,這件事情成了「羅生門」。記者多次採訪廣電總局的多位負責人,得到的答案無一例外都是「還沒聽說過這件事情」、「我們也是剛從網上看到這個消息」、「局裡還沒聽說過這個決定」,總之就是給予了直接否定。但中國文化藝術有限公司這邊,其相關負責人卻言之鑿鑿,好像這是板上釘釘的事情;雙方也不肯服軟,直到今天仍沒有確切答案。
此前已有多家媒體報道,中國文化藝術有限公司的相關負責人退休前疑為中宣部高級官員,也就是說有相當厚實的政府關係,因此從中影和華夏嘴裡搶走一塊肥肉也不是完全沒有可能。
好萊虎一路亡命天涯 20年征途且行且珍惜中美兩國電影之間的巨大差距,最終讓中國電影人發現引進好萊塢大片是「引狼入室」,展開各種狙擊在所難免——站在保護民族文化和國產電影的立場,這種做法也無可厚非。
2012年8月27日,雙俠同日上映終極PK屢遇檔期壁壘 「自己打自己」是常事
《亡命天涯》初闖中國就遭遇抵制不必多說,1999年,引進大片還曾被電影主管部門人為地停映5個月,因此當年引進影片只有9部,成為引進大片數量最少的一年。
除了數量上的限制,好萊塢遭遇的最大問題是檔期壁壘,就是它們在中國市場上的放映時間「身不由己」,經常「自己打自己」。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12年8月27日,《超凡蜘蛛俠》和《蝙蝠俠:黑暗騎士崛起》兩部好萊塢暑期巨制竟然被挪到同一天上映,最終兩敗俱傷——票房加起來還不足7億,不如一部3D版《泰坦尼克號》。
同年9月初,《普羅米修斯》和《敢死隊2》又前後腳上映,中間只相隔了兩天,加上剛剛公映的「雙俠」,四部好萊塢大片在10天之內公映,成為引進片歷史上不堪回首的慘劇。
遇多方阻力 一路「亡命天涯」《鋼鐵俠3》在上映前5天才定檔
來自於本土電影人的各種阻力,讓好萊塢大片一直在中國市場上「亡命天涯」。
去年《鋼鐵俠3》把「五一」黃金檔讓給了《致青春》;《速度與激情6》從5月底推遲到7月;《瘋狂原始人》突遭下片給《天機·富春山居圖》讓3D廳。相比「讓檔」,推遲檔期更讓人無所適從。《侏羅紀公園3D》、《速度與激情6》原定去年6月2日和6月20日,上映前3個星期兩部片分別推遲到7月12日和8月20日。《被解救的姜戈》更遭遇停映再上映的「慘劇」。
運氣更不佳的,甚至只能臨近上映才能確定檔期,去年3月25日上映的《巨人捕手傑克》在3月12日才得到檔期消息,《鋼鐵俠3》更是在上映前5天才被通知正式檔期。檔期都不知道,營銷也只能無語凝噎。
此外,非假期上映或者上映時間嚴重滯後等原因也在一定程度上成功狙擊了來勢洶洶的「好萊虎」。
國產片崛起,部分「好萊虎」水土不服就在好萊塢大片一路「亡命天涯」的同時,一大批國產片積蓄能量並全面崛起,成為市場的中堅力量,這是國產片保護政策的最大功績——儘管它遭遇到了無數罵聲。
改變從2011年的中小成本影片《失戀33天》開始,當時該片以1500萬投資,獨挑《猩球崛起》、《鐵甲鋼拳》和《驚天戰神》三部好萊塢大片,以3.6億票房完勝收場。2012年底的《人再囧途之泰囧》,2013年的《西遊·降魔篇》、《北京遇上西雅圖》和《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2014年的《西遊記之大鬧天宮》、《爸爸去哪兒》、《北京愛情故事》,則把《007:大破天幕危機》、《霍比特人》、《巨人捕手傑克》、《生化危機5》、《虎膽龍威5》等無數好萊塢大片踩在了腳下。時代變了,國產片不再弱勢。
而好萊塢片這邊,除了像《變形金剛》、《阿凡達》這樣的商業巨制,不少水準較高的影片因水土不服,都難以在中國市場上獲得認可。比如《國王的演講》、《悲慘世界》這類影片,能拿到數千萬票房已算幸運。
當好萊虎遇上中國龍 「龍虎爭霸」全面開演近年,3D版《泰坦尼克號》、《環太平洋》、《驚天危機》、《重返地球》等諸多好萊塢大片都本土票房失利,卻在中國賺得盆滿缽滿,如3D版《泰坦尼克號》美國本土不足6000萬美元,中國票房卻高達1.5億美金,中國市場忽然間成了部分美國大片的「救命稻草」。
范冰冰、周迅、李冰冰參演好萊塢大片
與好萊塢大片爭相入華相應的是,好萊塢電影人開始以各式各樣的方式來「討好」中國觀眾。許多從未在中國露面的好萊塢大腕兒們也組團來華跑宣傳,其方式也五花八門。如小羅伯特·唐尼(《鋼鐵俠3》)吃冰糖葫蘆,湯姆·克魯斯(《遺落戰境》)爬長城秀中文,安德魯·加菲爾德(《超凡蜘蛛俠2》)大玩乒乓球。而《了不起的蓋茨比》導演巴茲·魯曼在北京宣傳,也能適時調侃下霧霾,《驚天危機》導演羅蘭·艾默里奇甚至專門跑到北京秀水街買了幾件內衣。
伴隨著好萊塢大腕的「入鄉隨俗」,越來越多的好萊塢大片開始加進「中國元素」。《敢死隊2》、《環形使者》、《雲圖》分別引入余男、許晴以及周迅等中國演員,《鋼鐵俠3》和《《X戰警:逆轉未來》都力邀范冰冰加盟,《變形金剛4》中不但有李冰冰和韓庚,還在中國香港和重慶取景。
總結陳詞:2017年,中國的引進片份額有望進一步甚至是全面放開;根據增長趨勢,2018年前後,中國就將超過美國本土成為世界第一大電影市場。
一邊是好萊塢迫切希望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一邊是本土電影人希望壯大自身實力保護民族電影,當「好萊虎」遇上「中國龍」,這註定將是一場「持久戰」。如果最後的結果不是你死我活——近年的日本和中國市場證明了這種情況可以存在,雙方只能攜手前行,加強合作成為必然。
推薦閱讀:
※西方圖片上中國形象變遷[組圖]
※朋友的變遷
※由誰繼承皇位?淺談清帝即位的變遷
※[轉載]上個世紀新中國百年《結婚證》的歷史變遷
※近百年的歷史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