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周易繫辭正解上篇9

周易繫辭正解上篇9(2009-08-28 19:23:22)

轉載

標籤: 雜談

第九章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此節古本在第十一章之首,宋儒以為錯簡,移置於此。通過研究,原是古人特意分置,別有要義,因此十數,不厭其煩天一地二,天三地四,以至於天九地十者,此乃易數之綱,其用分兩途,一為極數知來謂之占的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之用,一為「參天兩地而倚數、「參伍以變,錯綜其數」的預測判斷用數法。與普通河圖洛書之說不同,故別置他處以避混為一談之嫌。此亦失傳之秘,大道無私,矢心自悟。此與世傳河圖一與六合,二與七合,三與八合,四與九合,五與十合之五行系統大不相同。天地數則是「『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依次相成,而非如河圖間五而合之不同。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此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此節是天地數之「參伍錯綜」與「河圖數」生成數之分析完全不同,這是很鮮明的。「河圖數」之應用,只在落實於陰陽五行上即完了,根本不管天數與地數之總合,與天地數之總合。也不管卦象與數之間的統一問題,這是其基本的區別。這裡「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一句,似乎有其奧秘,它是說明「伍位」,而不是「五數」,既為「相得」而又「各有合」,得是得「數」,還是「得位?」即是講的「五位相得」,那就應該是得「位」,而得「數」當又是另一問題,何謂「得位?」不就是奇數居奇位,偶數居偶位嗎!而又說「各有合」,而不是相加之總數所用之「和。」今列圖說明如下:五位相得者,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奇數得奇位,偶數得偶位,自然之次也。五位相合者,一三五七九,二四六八十,奇數與奇數並列,偶數與偶數並列,即五奇數列在一起,五偶數列在一起,故又進一步指出天數(奇數)二十有五,地數三十,說明從排列中統計之得數如此。具體應用時,以「參天兩地而倚數」之法落實,見後詳述。「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以所以成變化而行鬼神也」者,讚頌天地數乃易數之宗,極盡天地之奧秘,鬼神亦莫能外也。王弼曰:「演天地之數所賴者五十也」可知,天地之數五十有五,乃大衍數之根。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大衍之數五十,各有解說,將簡單明確的道理反而說得莫名其妙。其實大,即是大數,即是「天地之數五十有五」的大數,棄其尾數,只用「五十」,古人善用「去尾法」,在大衍數中已有體現。「衍」字從「行」從「水」,水有三態,液固氣三變,大衍數三變成一爻,因以用「衍」,何故「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其一如何,正文未交待。韓伯康引王弼曰:「演天地之數所賴者,五十也,其用四十有九,則其一不用也,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數而數以之成,斯易之太極也。四十有九,數之極也,夫無不可以無明,必因於有,故常於有無之極而必明其所由之宗也。」據朱熹筮儀,此一者,即「取其一策,反於櫝中」者,也即王弼「不用而用以之通,非數而數以之成」之說。實為每筮一卦必備天地之數五十五策,每筮一爻用大衍之數五十策,反一策於櫝中而不用,非無用也,不作分卦揲扐之用,也不重用,而是反於櫝中作記已筮一爻記數之用。筮一爻則反一策於櫝中,筮全六爻,則櫝中六策全,天地之數亦用盡,不能多筮一爻,多則櫝中無策可反,不能少筮一爻,少則天地數未盡,不能多也不能少,其設計之精密簡要,足見古人之智慧。分而為二以象兩,掛一以象三。即將大衍之數五十策取起,反一策於櫝中後,將這四十九策隨手分為兩起,叫做:「分而為二」,王夫之說:「分而無心」,其實並非是「分而無心」,而是「有意分開」,只不是主觀定數,隨其自然的偶得而已。大衍數攝取信息之機,就在於這個「分」字中。筮策,物也,以數而明之,意念,神也,以動作而體現之,心物相合,即「天生神物,聖人則之。」所謂:「制而用之謂之法」,以數契心物而有大衍數分掛揲扐之用。以四十九策,隨手分開,分而為二,必然二者不可能均稱,再掛一以象三,既取象於天地人三才,又為二數均稱設計了後補條件(吳保德發現:掛一是記「變」),簡單的筮法,頗具微妙的內容。揲之以四,以象四時,歸奇於扐以象閏。一分為二之後,又揲之以四,即四策一揲四策一揲地先將左手之策揲完,最後一揲不論已足四策,或不足四策,或一策,或二策,或三策,或四策,總之是最後一揲皆取出歸於扐。扐,為左手無名指間。奇即尾揲,或稱「餘數」,是四除之餘,則尾揲四策者則不應歸扐,因無餘數可言。揲之以四,以象四時,四時即春夏秋冬也。尾揲即四時之餘為閏月之意。五歲再閏,故再扐而後掛。前文是左手揲之以四而後歸奇於扐以象閏,是已置第一閏之象。右手再揲之以四歸奇於扐仍象閏,既然左手歸扐象初閏,自然右手歸扐為「再閏」,這是鮮明的比喻,那「五歲」二字是再閏的必然時間,已經落實在「再閏」之中,就不必再牽強附會了。「再扐而後掛」中,「後掛」指什麼事?諸書頗欠明白的解釋,「掛」字前面用了「掛一」,這個「掛」字即是掛起來,即是將「掛一」之策,「歸奇於扐之策」,歸在另一處,與揲之以四之正策分別擱置,叫做「後掛。」以上只是第一變結束,將余策掛起來,即拿開,留下正策,再進行第二變,要三變才得出一爻,要十八變才能得出一卦。《繫辭》原文僅有一變之說明,其餘兩變仍是「分掛揲扐」之式的重複而已!另詳拙著《周易大衍之數釋疑》。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當期之日。大衍筮法,每三變得一爻,其結果只有四種。一,為老陰之數六,即三變結果得正策六揲,每揲四策,共二十四策。二,為老陽之數九,即三變結果得正策九揲,每揲四策,共三十六策。四,為少陽之數七,即三變結果得正策八揲,每揲四策,共三十二策。一般符號,老陽為「O」,表示陽爻動爻。老陰為「×」,表示陰爻動爻。少陽為「—」,表示陽爻靜爻。少陰為「- -」,表示陰爻靜爻。因此,乾卦六爻,每爻36×6=216策。坤卦六爻,每爻24×6=144策。乾坤兩卦相加,共360策,「當期之日。」由是可知,360策即指周天360度。而「當期之日」的「日」字應作「太陽」解。期,即等待,是說周天360度等待太陽去運行,走過空間360度,需要365.242216日,一般粗略計為365.25日,實際每一回歸年日數為三百六十五日五時四十八分四十六妙。若以360策作一年360日解,則差數五時十八分四十六秒,疑非原意。二篇之策,萬有一千五百二十,當萬物之數也。二篇,指,《易經》上下篇,六十四卦,陽爻192×36,得6912策,陰爻192×24等於4608策,共計11520策,代表萬物之數。這是根據大衍筮法老陰老陽之策計算列出的。明顯的是,少陰少陽之數不見於《繫辭》中。是故四營而成易,十有八變而成卦。四營有兩說:一說為筮法中「分、掛、揲、扐」為四營,一說為筮法記爻六、七、八、九,為四營。因「分、掛、揲、扐」僅一變之過程,尚未成爻,還有兩次「合策」動作結合「分、掛、揲、扐」才成一爻,焉能僅以此「分、掛、揲、扐」即能成「易」。若以筮法六、七、八、九為「四營而成易」之解亦非合理,因不可能每次皆涉及此四數。唯揲之以四作「四營」解為合理。營者魂也,揲之以四是大衍數法之核心方式。(詳見拙著《周易大衍數釋疑》)一爻通過三變,六爻通過十八變,大衍筮法,實際是用「大衍之數五十,極盡天地之數五十五,而成功一個六爻卦體,包括有動爻,或無動爻,以及動任何爻在內,這就是一個太極。」太極是象數之淵,並非空洞名詞,包括六十四卦之總變化,極盡4096卦在內,實為占筮家高度提煉總結出來的這個「太極」一詞。八卦而小成。「八卦而小成」之句,是在「十有八變而成卦」之後寫出的。可當知先有六爻卦體之後,然後才能「八卦而小成。」由是當知「小成」與「大衍」相對。即用大衍筮成一個六爻卦體,然後用「小成圖」將濃縮的六爻卦體展開放大,盪成八卦,即是「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由是推知,《周易》是先有六十四卦,後有八卦,八卦是在解易時從整體分割而成,是解釋六十四卦所得出的概率。如果《周易》是先有八卦,然後發展而為六十四卦,當由簡至繁,先寫八卦在前,後寫六十四卦,然何不見八卦的單影?由是可知古人是以整體立論的,一有全有,不可能是兩截合成,只能是一體分截。如人之身,也是一有全有,不可能生腳生頭生手生藏腑來合成。只能先有整體,然後解剖分析一樣,故易之整體之整體即是「太極」,而「小成圖」又是太極之展開。今以圖示之「履之晉」如下:前面是「履之晉」的小成圖,是將本卦與之卦,按先為陽後為陰,上為陽下為陰,左為陽右為陰,前為陽後為陰的空間程序展開而成。是為「天盤」,與其「地盤」重合,其下自有「地盤」,隱去未予寫出。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此讚頌「小成圖」,觸類引伸,可以盡天下之能事,並非一般可比。顯道神德行,是故可與酬酢,可與祐神矣。此更進一步讚頌此法,可以顯示「道神德行」,可以應用酬酢,可以助長神妙。是「祐神」而不是「神祐。」由是可知,「八卦而小成」的功能作用真是非同凡響!子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此讚譽天地盤演易,天象主變,地形主化,天地盤結合主變化,剛柔相推而生變化,則知變化之道也。神也者,妙萬物而為言也。大衍數一章,很重要,透露了古代易學筮法之用。馬王堆出土文物《帛書周易》卻缺此一章,但是,其中天一地二至天九地十一節全存,爻題九六與通行本無異,由是可知,《帛書周易》是拋棄大衍筮法,用天地數成卦也中小成起卦法,以帛書周易卦序排列為證。(另詳拙著《周易大衍數釋疑》) 周易繫辭正解上篇10(2009-08-28 19:24:19)

轉載

標籤: 參天兩地下卦上卦繫辭卜筮雜談

第十章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以言者尚其辭,以動者尚其變,以制器者尚其象,以卜筮者尚其占。易學的應用,有聖人之道四個方面,以言者尚其辭者,文史易也;動者尚其變者,哲學易也;制器者尚其象者,科學易也;卜筮者尚其占者,預測易也。只此辭變象佔四者而已。「制器者尚其象」,似為據象以制器,其說疑有未妥?應是制器者以卦象來描述,並非據卦象來制器,不然則是按圖紙施工也。是以君子將有為也,將有行也,問焉而以言,其受命也如響,無有遠近幽深,遂知來物,非天下之至精,其孰能與於此。易為君子謀,勿為小人謀,故君子有所欲為而有所欲行者,皆為有利於人君之事,「問焉而以言」,問之即答,且應驗也如斯響應。不分遠近明暗,皆知來物,所謂「神以知來」,如果不能造詣到極精通之程度,那是不可能有此功能的。參伍以變,錯綜其數,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極其數,遂定天下之象,非天下之至變,其孰能與於此。「參伍以變錯綜其數」,有奧秘。是言易數之用,而非卦數之說。「錯綜其數」則有具體方法,實為「參天兩地而倚數」之法,故有「通其變,遂成天地之文」之詞。天地之文即「參天兩地而倚數」之法,也即是「錯綜其數」而得出的所測數量,「參天兩地」與「天地之數」密切相關,而有「三分法」與「兩分法」要相結合應用之妙。非河洛之數法,前章已言「參伍以變」,此章再述「錯綜其數」之法,以明「參天兩地倚數」之說。「參天」者,參,三也,三為奇數,為天,故曰「參天。」三者,上中下也。「兩地」者,兩,二也,二為偶數,為地,故曰「兩地。」「兩地」者,升降也。參天者,三分法也,兩地者,兩分法也。參天:上為艮,兌,乾也。中為坎,離。下為震,巽,坤也。兩地:上為乾,震,艮,離也。下為坤,巽,兌,坎也。卦有闔辟往來,得失配偶,數有升降得合。參天兩地,錯綜其數,易數見也,今舉例如下:例一:復,「七日來複」。復:上卦坤,下卦震。以上卦坤定參伍之位,坤卦降,且與下卦震陽得配而向心,定置「參伍得降」之位。六七八九十,五數是也。互坤為陰,兩地之屬,下卦震,震主升居上,故其數「七」,故曰:「七日來複利有攸往。」例二:臨,「至於八月有凶」。上卦坤主降,參伍之數逆,上下陰陽失配故合逆之數。互坤為陰,兩地主之,兌主降,故主兩地下位,其數「八」,故曰:「至於八月有凶。」例三:晉,「晝日三接」。外卦離,離主升,參伍上升順行之位,下卦坤,坤陰失配,陰陽順合之位,故主一三五七九。互坎為降,兩地之位,下卦坤,坤主降,故主兩地下降之數「三」也。例四:損,「二簋可用享」。損,外卦艮,艮主升,參伍之數順,下卦兌,陰陽得配,主順得之位,故用一二三四五為坐標。互卦坤主降,兩地之位,兌主降,兩地之下位,其數二也。故曰:「二簋。」例五:蒙,「再三瀆」。蒙,上卦艮,艮主升,下卦坎,為陽,主陰陽失配,上下皆陽,取參伍順數,相合一列為坐標,一三五七九是也。上互坤,坤為陰,主兩地之位,下卦坎主降,為兩地下位之數,參天兩地而得得數為三,故曰「再三瀆。」例六:蠱,「先甲三日,後甲三日」。此例敘述方法不同,取數運用,亦稍有變化,蠱上卦艮,艮主升,參伍之位亦取升,他卦取下卦相配,此取上互震陽,則為同性,故取參伍順升相合之列為坐標,取下互競陰定參兩之懷,巽卦下降,定兩地下位為所倚之目為「三」,取先三後三以契,巽為進退之義。先三後三共七日也。此易數「參天兩地而倚數」之法明也。至於爻辭中所用之數亦類此,不過當取動爻要相參變化,不贅述,另詳《易數探源》。以上為「參伍以變,錯綜其數」的內容。「極其數」即是極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而得出一個六爻卦,故謂之「以定天下之象。」「象」即卦象,卦象從大衍數極盡天地之數而來。又謂之「太極。」因為六十四卦的變化,可總變出4096卦,皆從此太極中來,是象數應用問題,其中變化無窮,非天下之至變,是無能作到的。這都是讚頌象數之妙與變化之奇。易無思也,無為也,寂然不動,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與於此。此謂占筮者不要有雜念、妄念,慾念,然後才能在靜如止水中方可感而遂通,這是易道功夫,當從「君子以黃中通理,正位居體」做起,可以體驗到「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矣。」夫易,聖人之所以極深而研幾也。易,是聖人深入研究的微妙學問,非一般人所能趣、所能知、所能久於其道也。唯深也,故能通天下之志,唯幾也,故能成天下之務。唯神也,故不疾而速,不行而至。此節提出:三至、三唯,三能。三至三唯三能第一節至精唯深能通第二節至變唯幾能成第三節至神唯神能至子曰:「易有聖人之道四焉」,此之謂也。此總論易有聖人之道四焉,各皆備三至三唯三能也。 周易繫辭正解上篇11(2009-08-28 19:25:13)

轉載

標籤: 四象吉凶卦象下卦德夫雜談

第十一章子曰:「夫易何為者也?夫易,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此節闡明易學之用為「開物成務,冒天下之道,如斯而已者也。」即是為了揭開事物的發展變化規律為任務,能統攝天下任何事物的道理而已。是故聖人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業,以斷天下之疑。此讚譽聖人之能力如此。是故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知,六爻之義易與貢,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吉凶與民同患,神以知來,知以藏往,其孰能與於此哉!古之聰明睿知,神武而不殺者夫。蓍,蓍草,大衍筮法所用筮具。德,功能作用。圓而神,即靈活奧妙,變化無窮。卦,卦爻符號。設卦觀象,卦成則性定。方,寓靜止不變。知,智慧奧秘。六爻之義有易提供,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觀象玩占而知吉凶,與民同患難,藏往知來,不為私利,誰能如此呢?是古之聰明睿知不用武力征服,而使人賓服,威力非同凡響,是真正體驗了《易》之用而其戰無不勝的效果。是以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興神物,以前民有,聖人以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此乃觀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是取「天人合一」之理。「是興神物以前民用」,是聖人通過仰觀俯察發明「神」與「物」相結合——作為預測方法供人所用。蓍草、龜殼,皆物也,人心、動作,皆神也。筮與卜皆是通過人的思維和動作過程後得出結論,作為預測決策、趨吉避凶應用。「以前民用」之「前」,即「預先」之用也,特別指出「聖人設此齋戒,以神明其德夫。」「齋戒」是對自身心靈的洗滌和純潔功夫。與前文「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是一致的。是故闔戶謂之坤,辟戶謂之乾,一闔一避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見乃謂之象,形乃謂之器,制而用之謂之法,利有出入,民咸用之謂之神。此節是易學中的關鍵內容,有其精闢的實用價值。緊接著闡述易的目的意義和方法後,即明確在論述「闔辟往來」四象。極為形象地取門戶為喻,闔戶謂之坤,如關門之式,由大至小,由通至塞,由上至下,坤陰之象。辟戶謂之乾,如開門之式,由小至大,由塞至通,由下至上,乾陽之象。一闔一辟,或關或開叫變,從中或出或入,往來不窮叫通。由門內向門外走叫「往」,由門外向門內走叫「來」,所謂「通變之謂事」,也就是包括了「闔辟往來」四象內容,「見乃謂之象」,即是有具體卦象可以認識。「形乃謂之器」,即是有此四種定體形狀可見。實際上這是易學判斷的四大綱要,即是吉凶悔吝的四項基本成因用卦象反映之結構是:乾坎艮震為陽,陽主升,獨坎下降。巽離坤兌為陰,陰主降,獨離上升。上下卦相重,即有闔辟往來四象。闔者,下卦升,上卦降,向心之式。辟者,下卦降,上卦升,離心之式。往者,下卦升,上卦升,外引之式。來者,下卦降,上卦降,內引之式。今乾坤二卦為例,圖之如下:泰卦卦象坤上乾下,組成向心之式,且陰陽相配,吉之象也。否卦卦象,上乾下坤,組成離心之式,凶之象也。乾卦卦象,上乾下乾,組成外引之式,悔之象也。坤卦卦象,外坤內坤,組成內引之式,吝之象也。闔戶謂之坤,坤性下降,降為來,故闔與來同類為陰也。辟戶謂之乾,乾性上升,升為往,故辟與往同類為陽也。「見乃謂之象」,在天成象,象為卦象,指天盤象為卦也。「形乃謂之器」,在地成形,指地盤位為宮也。「制而用之謂之法」,即是根據天地盤之機,採用趨吉避凶之措施,「利用出入,民咸謂之謂之神」,其中奧秘,還待探討,一般性問題,不得謂之「神。」由是可知,大有其奧秘作用在其中。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是故」二字,是承前文而申述其原因或理由。「易有太極」,「太極」二字乃易學象數之淵,象數具則易理在其中。「太極」之「太」與「大衍」之大本是一個字,即是用大衍之數五十,極盡天地之數五十有五,得出一個六爻為整體的卦象,自然是不在話下的包括了有動爻或無動爻,或動任何爻在內,叫做「太極」,也即是包括了整個筮法過程和內容,因而叫「易有太極。」又曰:「是生兩儀」,可知不是為了表示「陰陽」屬性問題,只是表示兩者形象而已,即兩體容儀。實際上「兩儀」即是表示大衍數所筮出來的本卦與之卦,故二者有時可有陰有陽,有時可皆陰皆陽,而沒有一定的屬性可固定,因而只叫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原為在天成象,「象」是動態的,即是上下卦相重,而有「闔辟往來」四種狀態,即是「四象。」具體應用時,又將「四象」落實在地盤之上落入「在地成形」、「形乃謂之器」上,即是上下左右,四正之位,地盤四正離為上,為辟,為夏,坎為下,為闔,為冬。震為左為升,為往,為春,兌為右為降,為來,為秋。本卦上卦排上位,離九宮。本卦下卦排下位,坎一宮。之卦上卦排左震三宮,之卦下卦排右兌七宮。四正四位,四象形器之位也。「四象生八卦」,既排成四正卦,再排四互卦,正卦排四正,互卦排四隅,而八卦成列矣。「形乃謂之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其為「天地盤」乎!「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是用「八卦定吉凶」,而不同於五行生剋定吉凶之法,今假設為「蠱之同人」排成小成圖:↑↑蠱↓同人↑「蠱之同人」,總體是一「太極」,分而視之,蠱與同人為「兩儀」,艮巽乾離為四象,蠱之上互震下互兌,同人之上互乾下互離,合之共八卦,按陰陽程序展開,排成小成圖,象水波浪一樣,層層展開,八卦「相盪」而成,非常形象。「八卦定吉凶」,是根據八卦屬性升降運動的原理,構成「闔辟往來」吉凶悔吝,以作預測判斷和行為決策之用,為事業之成功和壯大採取趨吉避凶的措施,所以叫做「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是故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是故」二字承接前文而發揮,「法象莫大乎天地」,即取法「天地」而創立「天地盤」模式。天盤即是用八卦相盪而成的小成圖,重合在九宮八卦的地盤之上,地盤是用文王后天九宮八卦組成。天地盤常結合在一起,地盤常略去不寫出,因為永遠不變,易於熟記。「變通莫大乎四時」,「變通」與「四時」都是類同於「闔辟往來」之中,相配於春夏秋冬謂之四時。「一闔一辟謂之變」,「往來不窮謂之通」,因而「變通」重在「四時」,「四時」詳於「闔辟往來」之中。「懸象著明,莫大乎日月」,「日月」者「陰陽之義」,是「闔戶謂之坤,坤為陰」、「辟戶謂之乾,乾為陽。」來以類坤,往以類乾,「日往則月來」,「月往則日來。」日月之動態為往來,「闔辟往來」四象,皆由往來二式合成。「闔戶謂之坤」,坤主降,凡向心與內引之式屬陰,「辟戶謂之乾」,凡離心與外引之式屬陽,「陰陽之義配日月」也。崇高莫大乎富貴。備物致用,立成器以為天下利,莫大乎聖人。富與貴算是崇高的,但備物致用,創造設立一種有利於天下的器物,要算聖人的功績。「立成器」即是指形而下者謂之器的「天地盤」道具。探賾索隱,鉤深致遠,以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舋舋者,莫大乎蓍龜。探索複雜深奧幽隱精微之事,以定長遠之吉凶,謀求事業之不斷發展壯大,令人力量無窮,這就需要易學功夫,和著龜的作用。是故天生神物,聖人則之;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是故」二字承接前文而發。「神」與「物」是指兩種不同的東西。有人作一種東西來解,謂指「龜與蓍草。」前有「是興神物」,與此「天生神物類同」,皆是指「神」與「物」,故用「聖人則之。」蓋因蓍法是用「心」與「物」相結合而攝取信息,心為神,筮具則「物也」,用心指揮動作而筮之成卦,即心物合一之法則,與天通與人通與事通也。「神」與「物」皆天然所生,聖人則之耳。「天地變化,聖人效之,天垂象見吉凶,聖人象之」,即聖人效法天地變化設立了「天地盤」,天盤中卦象,聖人象之以斷吉凶,說明天盤卦象之重要性。「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此言為「河出圖」,並不是「出河圖」,此言的是「洛出書」,並不是「出洛書。」後世用十數圖形名「河圖」,九數之圖形名「洛書」,與原文大不相類,孔子亦曰:「河不出圖,吾已矣乎」,並不是說:「不出河圖,吾已矣乎。」同時,河圖洛書皆是數目圖形,只可名圖,焉能名書,很明顯,圖指圖形,書指文字,聖人取法圖形作卦畫符號,取法文字寫易卦爻辭,即取法圖形與文字作《易經》。世說十數之圖形與九數之洛書,皆屬數學範疇,難為圖書之證。只可作數學之用。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繫辭焉,所以告也;定之以吉凶,所以斷也。此節總結「易有四象,所以示也」,確是易中的關鍵內容,據「四象」斷吉凶,系易辭,使學易者得有所用,觀象玩辭,觀變玩占,得有所著落也。 周易繫辭正解上篇12(2009-08-28 19:28:52)

轉載

標籤: 繫辭聖人乾坤正解周易雜談

所體現,由此可知並非是「無所屬」,而是宋儒分章未妥之故。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聖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偽。可知《易》是以「象」為主,「象」即是指卦象,「設卦以盡情偽」,何為情?陰陽得配為有情。何為偽?陰陽失配為偽。將此情偽繫辭成文以盡言,變而通之以盡利。變通,涉及「闔辟往來」錯綜之變化,為其利而用之,再進而鼓之舞之以盡其不可思議的功能。此言設卦觀象,繫辭焉而明吉凶,在於鼓舞奮進,給人以力量,促進事業成功與發展。乾坤,其易之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毀,則無以見易,易不可見,則乾坤或幾乎息矣!乾坤即「天地盤」,「天地盤」蓄易之蘊,易之一切皆在其中。所以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所以「乾坤毀則無以見易」了,而乾坤之幾也因之息滅了。此讚頌「天地盤」之重要性如此。是故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化而裁之謂之變,推而行之謂之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是故」二字,承接前文「天地盤」而發。形而上者謂之道,指「天地盤」中應用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指「天地盤」固定坐標與形式。「化而裁之謂之變」,指天地盤之間闔辟往來之機之變化。「推而行之謂之通」,指「天地盤」剛柔相推而天地相通。「舉而措之天下之民謂之事業」,即將其闔辟往來變通結論,舉薦於民而施行,這就是事業。如天氣預報,防旱澇等是。由此可見,層層展述,節節連貫,脈絡顯然,並非雜湊,而是有條理的文章。是故夫象,聖人有以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謂之象。「象」指卦象,「聖人立象以盡意」,用「大象」,「小象」、「物象」、「意象」來描述事物,解決語言文字傳達的難度。大象,是以一個六爻體整體觀之。小象,是三爻單卦之象,或者爻象。物象,就是形象,或者狀態。意象,是指思維中之象,喜怒衰樂思恐驚等精神動態之狀。常用為會意者,《彖傳》每將一個六爻整體,進行「三極」分裂為上下卦,用此兩卦會意作出易辭。爻辭取象,常用「三極」之法取象繫辭。「三極」即以三為極,取三爻成卦,內卦與上下卦互卦是也。此節與第八章之文同,有行文所需而重複也。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繫辭焉以斷其吉凶,是故謂之爻。天下動態萬變,必有規律,聖人設卦布爻模擬變動,觀其會通,按社會制度斷其吉凶,寫成爻辭,以明爻的作用。此節與第八章之文相同,仍是重複。極天下之賾者存乎卦,鼓天下之動者存乎辭。「賾」音則,精微、深奧也。《周易》六十四卦,包羅萬象,極盡天下精微深奧之內容,鼓舞人之行動,促進事業的成功與發展,在於易辭之作用。化而裁之存乎變,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化裁推行,在於變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默而成之,言下頓悟,靈竅自開,苟無其德,亦難想見。霍斐然著
推薦閱讀:

帝王學殘卷之籌謀術(上篇)
別人練琴八小時,你也練琴八小時,區別在哪裡?(上篇)
我所接觸的商業銀行國際業務(上篇)
繼上篇,民間對於《重喪日》的另外一些說法

TAG:周易 | 上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