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拯救不了不講規則的人

生活中,人們總是習慣於以自我的名義去挑戰萬物的本性;時空里,萬物更是執著於以其獨特的能量來制約著人們的挑戰。

天地有情理,萬物有次序。世事有更替,生活有規則。泱泱眾生,人至始至終生活在道理中;浩浩沃野,人也至始至終的行走在規則里。人生與規則,就這麼自然而然的在時空里相互依存著,又相互制衡著。

而道德作為衡量人們行為和思想的標準,作為丈量人性自由空間的尺度,從一定意義上就是在鑒別著人類靈魂的純度和精度,從一定程度上是在衡量著文明與野性之間的標準和範疇,從一定情節上是彌補著人性盲點與規則之間的誤差和缺陷。

孔子說:「以約失之者鮮矣。」 意思是:一個人能夠對自己的行為加以約束,他犯錯誤的機會還是很少的。

張居正說:「天下之事,不難於立法,而難於法之必行;不難於聽言,而難於言之必效。」天下的事情並不是難於怎麼去建立法規條例,而是難於既是有數不盡的規則行文,也不是人人都能去依法律己;要去聽別人的規勸也並不是什麼難事,而難的是聽過別人的金語良言後卻無法真正的去踐行。

沒有規則,不成方圓。規則是指導人們思維活動和行為習慣的準則。人可以由規則知道什麼是生活,可以由良心知道什麼是正義。但是,毀於自由的人性,比毀於失意的人性總是要多;而喪於正義的人性比喪於良心的人性則更要多。規則就是這樣,一旦失守,淪陷的不僅僅是人生,而且還有人性所折射出的道德,和被道德所包裹著的人格。

其實,規則也並不是一條筆直的線條,非要讓人不偏不離的走到盡頭,世間的事情都是一個自我調節的過程。而規則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它也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和人類的發展而在不斷的創新和完善。更多時候,人們還必須得衝出那些不合理性的規則條框,必須得超越那些長期束縛人們意識和思想的陳規陋俗。

只有這樣,人自己才能與靈魂一起獲得一個全新的開始。當然,也會有人在不經意間會突破規則的理念,衝擊道德的底線,去做全無理性的自我,去做全無理性的傻事。

有人的地方,就有世界;有世界的地方,就有規則。規則是事情本身作用於人的感覺時所折射的意義。假如,一個人做事不去遵守規則,假如一個人做人徹底放棄規則,那這件事情的結果一定是殘酷的,也一定是險惡的。

就像那些酒後在道路上飆車的,置自己和別人生命於不顧的英雄們;就像那些見機倒地,特為訛詐去攙扶他們的好心人的人們;就像那些本來有能力孝順老人,卻因故推來推去不願意伺候他們的兒女們;就像那些有錢有勢、炙手可熱,卻時時去蹂藺別人的人格,時時去草菅別人生命的人們……

規則作為一種思想意識和社會制度,本身是有缺陷和不足的。所以,更多的時候人類的生活情節都是靠道德來彌補的。而道德作為一種社會意識的形態,是一種依靠社會輿論、傳統習俗和人類內定力量而存在的一種行為準則,是以環境而定,以經濟基礎而定。因而,道德也少不了它的局限和促狹。就像這世上沒有完美的人生一樣,規則也不是萬能的法寶,道德更不是至極的高點。

天地萬物間,世態百樣情。不管人生在哪個高度,不管生活在哪個層次,而人,總歸是不能離開規則而獨善其身,生活也總是不能離開規則而自創其性。做人,如果執意違背原則,執意拋開理性,既是慧能的道德也拯救不了自己。


推薦閱讀:

在中國經濟水平低下、物質生活貧窮,但知識淵博、精神生活豐富的人,是怎樣一種存在?
性文化:奴隸社會的性道德_
2-道德真經疏義卷之一
對廢除死刑的幾大誤解
如何看待網紅張大奕自製口紅事件?

TAG:道德 | 拯救 | 規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