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世與輪迴
早前與友閑聊,扯到追求來世幸福與生死輪迴的話題。關於來世與輪迴之說,部分世人會有所保留,但作為一種佛學知見,讓大家了解和分享,相信亦無大礙。深信有來世者,會把來世納入人生規劃的範圍,其信念背景,顯然正是輪迴。傳統上,常有「前世唔修」一語,以哀嘆眼前禍患之事。看來,信輪迴者,多半同時或者首先就相信因果報應。行善者未必信因果、輪迴(表意識不信而下意識相信者應不少),作惡者通常最多承認報應之可能性(例如受到法律制裁,或遭人報復等等),卻否認其必然性,故他們會在有生之年,只要有把握滿足一己之欲,即「放心」作惡而不悔,足證其堅拒來世(輪迴)之說,不作白不作矣。不過,在佛家視野,眾生皆有平等不二之佛性,無論多麼罪大惡極之人,經過多生多世的慘烈報應之後,總有一天也會深信因果輪迴,改惡從善,大澈大悟的;如能於今世及早回頭,勤修種種功德,也能減輕報應(包括今世和來世)之苦。輪迴,指的是生命形態和周期的交替。從事物「剎那生滅」的觀點,人每一刻都在輪迴。瞬間之前和之後的某甲,生命狀況已經不盡相同,甚至可以判若兩人,之前的某甲,實際上已經死了。換一角度來說,對於少年某甲來說,已不存在的嬰兒某甲,就是他的前身,余此可類推。因此,「下一世」和「下一刻」,實無本質差異。佛家認為,世事無常,無常即苦。輪迴,恰恰體現生死流轉之無常本性,所以輪迴本身就是苦的全部呈現。要脫離苦海,就必須中止輪迴;在輪迴中追求來世幸福,無異於火中取栗,局限極大,無甚結果。何況,既然追求「我」的幸福,便不離「諸法有我」,「我執」情結仍在,遇事未必真正放得開,稍一不慎,也會作惡,招來報應,終不是頭。然則,何以佛家又傾力勸勉人們止惡行善?蓋緣佛家以慈悲為職志,不忍眾生在輪迴中受苦,採用先治標,後治本的方法而全面救拔之。治標,就是讓眾生了解「禍福無門,唯人自招」此一因果鐵律,從而止惡行善,減禍增福,縱然身陷輪迴之中,也得以稍作喘息。治本,就是讓眾生藉由常懷善心,常作善行,漸次提升深層的精神境界,從而進一步開發出「能舍」、「放下」、「無我」的智慧,走上告別輪迴,離苦得樂之路。這亦說明何以佛家確立的行為準則,首重持戒,尤其守持最基本的道德律: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若不持戒,或持得不好,幸福云云,悟道云云,免問矣。降賊(作惡受報)不如擒賊(行善積福),擒賊則要擒王(走出輪迴)。佛家為幸福追求者設計的這條指引,可供眾生根據自身情況靈活實踐,至於方法,一如日常處事,即從較易入手的切入點做起,而個中關鍵,則在於調伏自己的心,讓它平靜下來供你使喚,否則,易會變得不易,難會變得更難。不過,逃命的跑速肯定遠快於平日,只要脫離輪迴苦海的願望足夠深切,一切都不會太難,也不會太遲。作者: 李炳時
推薦閱讀:
※科學時代的輪迴錄 | 生死書(智能手機版)
※輪迴之迷
※佛說十法界與外道同樣可以不入輪迴的理論探討
※真美慧子的【因果輪迴】
TAG:輪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