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奏《高山流水》的古琴是怎麼傳承下來的?| 趙曉霞
古琴音色清晰純美,含蓄而悠長,古琴的這些特點都體現在了中央音樂學院古琴專業副教授趙曉霞身上。從她的一顰一笑中,便能感受到到古琴的美和濃郁的仙氣。在SELF講壇女性專場中,她講述了古琴藝術的前世今生,還給我們帶來了一場視聽盛宴。
趙曉霞
古琴藝術家
中央音樂學院古琴專業副教授
以下內容為趙曉霞演講實錄:
大家下午好!我是趙曉霞。今天很高興能夠跟大家一起聆聽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古琴藝術。
剛剛我演奏的這首琴曲,可能有一些喜歡中國傳統音樂的朋友已經聽出來了,它就是非常著名的古琴曲《梅花三弄》的片斷。這首曲子借用對梅花潔白高潔的象徵,表達對具有高尚情操的人的一種表達。
這個樂器叫作古琴,我們常說的「琴棋書畫」四藝之首,這個「琴」其實就是古琴,不是古箏。很多朋友平常跟我們的聊天中,會問:「老師彈的這個是古箏吧?」我們每次都會跟大家非常細緻地解釋,這是古琴。
那麼琴和箏到底有什麼區別呢?給大家簡單介紹幾個區分的標誌。首先,如果我們看到一個樂器比較大,那它就是箏,相對比較小,就像現在看到的,就是琴;另外,古箏的琴弦比較多,它有21根,古琴的琴弦比較少,有7根。古琴的七弦,也象徵著中國的五行,就是金、木、水、火、土,以及周文王與周武王添加的文武二弦。
除了形狀與弦數的不同,古箏的琴面有架起來的琴碼,古琴上面沒有。從音色上來區分,古箏的音色華麗、優美,象徵著富麗堂皇,如果用花來比喻,非常像牡丹;古琴的音色低沉、悠遠,非常像幽蘭。
歷史上有很多的帝王將相、士大夫以上的文人,他們都非常的喜歡、推崇琴。在中國的儒士道,歷代的文化當中,古琴歷來都是文人雅士、士大夫以上的階層非常喜歡的音樂方式。
為什麼說古琴非常的重要呢?因為我們知道文字的傳承發展是有相當長的歷史。我們平常說的音樂的「樂」字,「樂」字的繁體字的寫法,上半部分是「絲」,下半部分是「木」。所以,「有絲覆於木上」,這樣的一種樂器結構說的就是琴。所以我們可以推算出,從「樂」字的發明到古琴的發展,它已經經歷了非常長的時間,所以古琴可考的歷史至少三千年。
古琴除了有很多歷代重要的地位之外,古琴藝術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傳承方式——有自己獨特的樂譜。上圖中像中國漢字一樣的,就是古琴的文字譜,這首曲子就是《碣石調幽蘭》,這也是現存世界上最古老的樂譜。這個譜子的原版現在在日本的京都,記錄的是古琴演奏的一種方式。
到了唐代,有一位叫曹柔的人,他發明了一種簡字譜。這個譜子上面其實有很多字,我們是認識的,比如「大」表示左手的大指,「七」表示七弦,「二」表示二弦。
這個古琴的譜子看起來好像是看不懂,實際上它是演奏法的一個技法的標記,告訴你右手用哪個手指,左手是哪根弦,如何去演奏。所以有很多還沒有上學的小朋友,也可以學會古琴的琴譜。還有許多外國的朋友,他們不懂中國的文字,也仍然可以從簡字譜中去學習琴譜。
除了有這些記譜的傳承之外,歷代還有很多優良的老琴被傳承下來。我們看到上面的圖片有不同樣式的展示,上面是神農式,中間是伏羲式,下面是仲尼式,樣式都非常古樸、優美、典雅。所以,古琴藝術也是由歷代的文人和鑿琴工人們的傳承,才把琴的歷史和形質保存下來。
說到與古琴的結緣,我自己也感覺非常有緣份。其實我小的時候學過小提琴、電子琴,在我9歲的時候,見到了四川的一個古琴的名家俞伯蓀老先生,第一次在俞老先生家裡聽到了古琴。
當時俞老先生讓我把耳朵貼在琴桌面上,大家知道古琴的音量其實並不是很大,但是當一個9歲的小女孩兒把她的耳朵,俯身下來貼在琴桌面的時候,古琴的振動,它的音域就深深烙在了我的心裡。我也非常幸運,能夠這麼多年一直在學習、傳承古琴藝術。
相對於我們小時候那種冷門的環境不同,現在的古琴藝術也迎來了它的春天。在2003年的時候,古琴藝術被聯合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列入了人類口頭語非物質文化遺產,古琴藝術變成我們人類共同的文化財富。
所以,我們經常在全世界範圍內,跟世界各地的朋友去分享我們的中國文化、古琴藝術的時候,實際上我自身的文化自豪感是非常強烈的。因為音樂是沒有國界的,我們通過不同的形式,在表達我們中國最傳統、最古老、最厚重的藝術財富的時候,全世界的人們都是我們的知音。
說到知音,我們常常聽說一句話叫作「高山流水遇知音」,這個故事我相信很多朋友都聽過,《高山流水》是中國的第一名曲。上個世紀的1977年,古琴一個大藝術家叫管平湖,管平湖先生錄製的《流水》,這首琴曲就被美國宇航局的「旅行者」飛船所選錄,代表的是人類的聲音。所以中國古琴的《流水》這首曲子,就被刻唱了金唱片,現在還在外太空不斷的循環,它還在尋找人類共同的知音。
這首曲子表達的就是伯牙與子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相傳,伯牙非常善彈琴,子期能聽懂琴中所描述的故事。伯牙在彈《高山》的時候,子期就聽出「巍巍乎若高山」。伯牙在彈《流水》的時候,子期就能聽出從涓涓細流到山河湖海、汪洋大海的這種氣度和胸懷,「蕩蕩乎若流水」。所以,子期與伯牙就結為了知己。後來子期去世了,伯牙就「摔琴謝知音」,伯牙說:「子期已死,世上無知音。」這個非常美好的傳承著千古友情的故事,就被傳承下來了。
所以,我也非常感恩有這樣的緣分,可以跟大家一起來分享我最喜歡的這首琴曲《流水》,希望古琴所代表的這樣的一種聲音,以及古琴藝術在中國古代音樂史、文化史、美學史上等佔據的重要地位,能夠傳承給大家。
希望大家聽到古琴藝術之後,能夠喜歡這樣的一種文化的聲音,它的地位、價值,就相當於文化當中的長城、秦兵馬俑這樣的一種歷史重要性。
所以,接下來我想把這個中國古琴的第一名曲《流水》送給在座的每一位知音。
推薦閱讀:
※古琴匠聊聊學習和學琴(下)
※如何彈好古琴
※教琴30餘年分文未收:金陵名家劉正春
※褙子怎麼穿好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正陽琴社元旦雅集小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