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專業人士眼中的胎教及早期幼兒教育
有關胎教的故事書籍、音樂數不勝數,還有很多以胎教為主要內容的孕婦培訓課程雨後春筍般開辦了起來。到底要從什麼時候開始胎教、花多少精力、如何進行都是很多孕婦迷茫的事情。小葉建議給胎兒一個良好的外界環境即可,如果孕婦喜歡彈奏樂器或者跳舞,順帶手的,娃就接受了藝術熏陶;如果孕婦喜歡閱讀,即使不讀出聲,胎兒也能感受到閱讀的沉靜力量;如果孕婦喜歡做飯烘焙,食物的香氣一樣會讓胎兒感到生活中的平淡幸福。
此前的一篇帖子就引用過《產經》的句子(歡迎翻閱舊帖),「凡妊身之時,端心正坐,清虛如一,坐必端席,立不斜住,行必中道,卧無橫變,舉目不視斜色,起耳不聽邪聲,口不妄言,無喜怒憂恚,思慮和順,卒生聖子,產無橫難也。而諸生子有痴疵、醜惡者,其名皆在其母,豈不可不審詳哉。可見最好的胎教就是母親本身善良溫和,其他的智體美方面就看各位母親的造化了。我們很難想像一個音樂世家的孩子五音不全,也很難相信父母都有體育特長的家庭孩子身體不協調,更不能理解一個雙語的家庭里孩子只會說一門語言。
胎教和幼兒教育都不是故意做出什麼給孩子看,而是你本身的樣子能給孩子什麼,是你點點滴滴的生活對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小葉一直堅信,想讓孩子得到好的教育,家長絕對要以身作則,你給孩子聽英文歌看英文故事書,不如自己學英語,你懷孕看美劇的時候就是給他練聽力磨耳朵;你希望孩子身體健康少生病,不如自己調節好全家的作息時間和飲食規律,培養全家人的運動習慣;你望子成龍強迫他讀書學習,不如自己在家看書寫字,他有樣學樣地也會知道念書,這些就是所謂的「You are what you eat」。
除此以外再談談早教中心及託兒所的重要性。孩子很多脾氣秉性、性格愛好都是深受其父母的影響,生出來就有的,肯定有好有壞,一個溫和的孩子可能會膽小,一個耍脾氣的孩子可能很勇敢,這些都和大人一樣,是需要在群體里不斷磨合、調整,儘早更好地融入、適應社會。早教中心及託兒所這類場所能帶給你的最大收穫就是教會孩子如何與人打交道,如何守規矩,如何在群體中生存,其次才是拓寬眼界,學習知識等其他方面內容。
經常有人問,到底有沒有必要帶孩子去早教中心上課,眾所周知早教中心費用不低,一節課的費用和大人出去上課是一樣的,這筆錢花在小朋友身上究竟值不值。在這個問題上兩派對立很明顯,選擇要去上課的不一定是有錢人,體驗了以後覺得沒有用處的也不全是因為出不起這份錢。小葉觀察了很多家庭、多次參與早教課程、廣泛與教師及家長討論,得出的結論如下:如果你經濟條件許可,同時有足夠的時間能夠保證陪孩子去早教中心,報名是絕對明智且有意義的。
如果父母沒有時間陪孩子去上課,小葉勸你別報名。和月嫂一樣,你花錢是去學習如何教育孩子如何引導孩子,而不是讓別人給你帶孩子或者給孩子找個玩的地方,那還不如找個阿姨或者找個單純的兒童樂園辦個季卡什麼的。你學到遊戲方式、運動鍛煉方式、學習形式都可以回家陪孩子繼續。
早教對於三歲以下孩子的父母和孩子非常有用,專業的老師會教你如何對幼兒開展教育,幫助他們更好地認識自己的身體、鍛煉身體的協調能力,很多早教中心都可以免費體驗一節課程,你會發現原來自己在家逗娃就是傻逗,也會發現孩子對於新鮮事物,比如各類樂器,表現得出乎你意料的好奇與喜歡。我們都希望孩子能夠看得更多、感受得更多,給他一個平台,他會學到更多。
託兒所也是一樣,很多人開玩笑說,你家小朋友一歲半就可以自己吃飯不愧是科班兒出來的,的確如此,在託兒所里他會看、會模仿,吃完飯知道要把餐具放到指定的位置去,玩具知道要按照老師說的都收好,中午知道找到自己的小床躺好睡覺。他會在每天早上和弟弟告別,捧著弟弟的臉親親,然後說拜拜,背著小書包出門。所以每當有人說,一歲三個月就送孩子去託兒所真是太可憐了,小葉總是忍不住反問,難道父母去上班了,讓孩子每天在家和老人待著看電視和ipad,沒有同齡的夥伴可以玩耍、有手有腳卻不會自己穿衣吃飯,這樣不可憐嗎?孩子遠比我們想像的能幹,正如我們也都比自己預料的堅強。
小葉很感激能夠遇到一個好的早教中心,一個好的幼兒園(託兒所),一些很認真很用心的老師。分享給大家,巴寶園(西城陶然亭公園附近),可以直接搜索公眾號,更可以直接聯繫luna老師,微信:dinglu77;奇樂睿(西城白雲橋附近)古老師,微信:guxin84,有需要都可以交流。
願教育小白們更加省心,願小朋友們開心成長。
PS:近期更新速度下降,上個月已經從半月叨變成了整月叨,提出自我批評,歡迎大家監督並提出想討論的話題,這期是不是太嚴肅了?(嚴肅臉)
推薦閱讀:
※幼兒園水果主題牆飾
※幼兒識字 家長輔導(3)
※如何告訴幼兒園孩子什麼是「一帶一路」?
※博文智星,一個孩子開心父母舒心的幼兒教育基地
※【教育篇】幼兒教育,究竟應給孩子留下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