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肥胖,國醫大師李振華有獨門妙方!
肥胖病是指體重超過標準體重20%以上,並多伴有頭暈乏力,體倦懶動,或行動不便,動則氣短喘促,汗出心悸等癥狀的病證。在現代社會中,由於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和生活方式的變化,肥胖病有明顯增加趨勢,而成為一種常見疾病。其病理主要由於脾虛氣弱,痰濕聚集,或兼水濕內停,血瘀氣滯。治療重在益氣健脾,扶正固本,增強機體代謝功能,佐以滲濕祛痰及行氣活瘀導滯等法,每每收效。
一、益氣溫中,健脾利濕治肥胖
病例1張某,女,52歲。於1993年3月2日來診。
主訴:身體發胖、倦怠多年。
病史:年輕時經常胃痛,腹脹,食慾欠佳,身體偏瘦,40多歲開始身體發胖,但飲食並不多,四肢沉重無力,多夢,記憶力減退。曾服藥治療無效,經常便溏、腹脹,夏天懼熱,冬天怕冷,白帶多。現身體逐日增胖,已達80kg,面黃少華,體倦懶動,動則氣喘,不欲言語,時自汗出,畏風怕冷,食欲不振,胃脘滿脹,頭重頭痛,經常感冒,面部及四肢浮腫,下午較甚,勞則加劇,心悸多夢。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舌質淡紅,苔薄白微膩,脈細弱無力。
中醫診斷:①肥胖;②水腫。
治法:益氣溫中,健脾利濕。
處方:四君子湯加味:党參12g,黃芪30g,白朮10g,茯苓15g,澤瀉12g,桂枝6g,白芍12g,砂仁6g,厚朴10g,杏仁15g,節菖蒲10g,細辛5g,炙甘草6g。10劑,水煎服。
醫囑:①加強鍛煉;②忌食生冷油膩及不宜消化的食物。
二診:1993年3月14日。諸症有所減輕,身體較前有力,睡眠仍多夢。舌體大,邊有齒痕,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弱。上方去杏仁,加炒棗仁15g,夜交藤20g,雞血藤30g。6劑,水煎服。
三診:1993年3月21日。自汗已止,頭重頭痛消失,食量有所增加,睡眠較前好轉,心悸及面部、四肢浮腫減輕,體重開始下降。舌體較大,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二診方加丹參30g,薏苡仁30g。10劑,水煎服。
四診:1993年4月2日。諸症基本消失,自感精力較前好轉,身體有力,舌質淡紅,苔薄白,脈細。
處方:党參15g,黃芪30g,白朮10g,茯苓15g,澤瀉12g,桂枝6g,砂仁8g,厚朴10g,丹參20g,雞血藤30g,莪術10g,炙甘草6g。12劑,水煎服。
五診:1993年4月15日。體重明顯減輕,比治療前下降7.5kg。上方繼服15劑。
六診:1993年5月2日。體重又降5kg,每天騎自行車上班,回家忙家務,絲毫不覺疲勞,顏面亦顯得較前年輕,囑其注意飲食,不妄作勞,加強體育鍛煉,貴在堅持。以香砂養胃丸善後。
【按語】
本證系素體脾胃虛弱,失其運化,導致水谷精微輸布和水液排泄失常,以致體重逐步增加且體力日差,日久脾虛及肺(土不生金)致使脾肺俱虛,故見肥胖無力、浮腫懶動等症。又因營血氣虛,心神失養,故見心慌心悸、失眠多夢等症。方中党參、黃芪、白朮、茯苓、澤瀉、炙甘草補肺益氣,健脾利濕;桂枝、白芍溫中補虛,協調肝脾;砂仁、厚朴行氣化濕;配党參、白朮、茯苓健脾和胃;節菖蒲、炒棗仁養心安神;細辛扶陽通腎,治體虛頭重頭痛。故本方有扶正固本,增強脾胃運化功能的作用。
二、溫中健脾,祛痰利濕治肥胖
病例2王某,女,49歲。於1993年3月14日來診。
主訴:身體發胖3年余。
病史:45歲以後,身體逐漸發胖,四肢沉重無力,夜眠多夢,白天精神恍惚,記憶力明顯減退,腹脹便秘,夏季畏熱多汗,頭昏頭沉,冬季畏寒怕冷,四肢經常欠溫。平時飲食不多,但體重一直增加,四肢無力,大便時溏時秘,無一定規律。現體重75kg,喜坐懶動。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舌質淡紅,苔白膩,脈濡緩。
中醫診斷:肥胖病(脾虛失運)。
治法:溫中健脾,祛痰利濕。
處方:白朮9g,茯苓15g,澤瀉12g,玉米須30g,桂枝6g,旱半夏9g,砂仁6g,厚朴9g,木香6g,山楂15g,雞內金10g,甘草3g,芡實15g。10劑,水煎服。
醫囑:① 加強體育鍛煉,參加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② 飲食有節,忌食生冷油膩之品。
二診:1993年3月25日。飲食有所增加,大便基本成形,身體感覺較前有力。舌體胖大,邊有齒痕,舌質淡紅,苔薄白稍膩,脈象濡緩。上方去芡實。10劑,水煎服。
三診:1993年4月10日。各種癥狀基本消失,能食能睡,精神飽滿,身體感覺較前輕快,但體重無明顯變化。舌體略大,舌質淡紅,苔薄白,脈沉緩。
處方:党參10g,白朮10g,茯苓15g,陳皮10g,旱半夏10g,桂枝6g,砂仁8g,三棱10g,莪術10g,木香6g,山楂15g,雞內金10g,丹參20g,甘草3g。12劑,水煎服。
四診:1993年5月20日。體重已下降7kg,由於身心舒暢,未再用藥。近因咳嗽發燒而來診治,舌淡,苔薄白,脈浮。證屬外感風寒。治當祛風散寒,宣肺止咳。
處方:荊防敗毒散加減:荊芥10g,防風10g,前胡10g,柴胡10g,杏仁10g,川芎10g,陳皮10g,甘草6g,生薑3片作藥引。3劑,水煎服。
【按語】
本例屬素體脾虛,脾失健運,水谷精微排泄輸布失常,脂肪代謝障礙,水濕不化而致肥胖;治法重在溫中健脾,增強其健運能力。方中白朮、茯苓、澤瀉、玉米須健脾利濕;桂枝振奮脾陽,通陽利濕;旱半夏、砂仁、廣木香、厚朴理氣燥濕,化痰醒脾;山楂、三棱、莪術、丹參、雞內金消肉積,化瘀滯;甘草調和諸葯。全方共奏溫中健脾,祛痰利濕,消瘀祛脂以收功。
三、滋陰活血,祛濕清熱治肥胖
病例3李某,女,29歲。於1980年4月23日來診。
主訴:肥胖2年余,伴頭暈頭痛,咽喉乾澀,五心煩熱,身倦乏力。舌質暗紅,苔薄黃,脈沉細。
體檢:對稱性肥胖,體重82kg,身高1.72m,血壓130/90mmHg,心肺(-),下肢輕度凹陷性浮腫。
中醫診斷:肥胖,水腫(肝腎陰虛,濕熱血瘀)。
治法:滋陰活血,祛濕清熱。
處方:蒸首烏20g,枸杞子15g,丹參20g,牡丹皮10g,赤芍15g,莪術10g,桃仁9g,鬱金10g,山楂15g,雞內金10g,草決明15g,荷葉30g,澤瀉12g,琥珀粉3g(分2次沖服)。
二診:1980年5月30日。上方略有加減調服35劑後,體重下降至76.5kg,頭暈頭痛、咽喉乾澀、五心煩熱等症消失,面色紅潤,四肢有力。上方去雞內金、草決明、荷葉、琥珀粉,加茯苓20g、薏苡仁30g、節菖蒲10g,連服20劑以鞏固療效。
【按語】
據癥狀分析,本案除有浮腫肥胖症外,兼有明顯的頭暈頭痛、咽喉乾澀、舌質暗紅、苔薄黃、脈沉細等症。其病理既有水濕停滯,又有陰虛內熱,濕阻氣機,血行不暢,故治宜滋陰活血,祛濕清熱。由於本案病理比較複雜,在用藥上注意滋陰而不助濕,利濕而不傷陰,清熱而不傷脾,活血兼以行氣諸法,而收良效。
四、健脾豁痰祛濕,疏肝清熱理氣治肥胖
病例4楊某,女,45歲。於1982年4月12日來診。
主訴:形體逐漸肥胖1年余。
病史:患者自述於去年3月份以來體重持續增加,形體逐漸呈均勻性肥胖,現已達68.5kg。伴煩躁易怒,整日無緣故發火,眩暈耳鳴,神疲乏力,肢體睏倦,胸悶脘脹,飲食二便如常,經多種檢查未發現異常而來就診。舌質紅,舌體胖大,脈沉緩而滑。
中醫診斷:肥胖(脾虛肝熱,痰濕內蘊,聚生膏脂,堆積體內)。
治則:健脾豁痰祛濕,疏肝清熱理氣。
處方:白朮10g,茯苓30g,澤瀉18g,旱半夏10g,橘紅10g,白蔻仁8g,荷葉30g,香附10g,節菖蒲10g,鬱金10g,梔子10g,蓮子心5g,龍骨10g,甘草3g。水煎服。
二診:以上方加減調治30餘劑,諸症消失,體重減為61.5kg。
1991年4月16日患者帶其女兒前來診治肥胖病,自述體重未再增加,一切如常。
【按語】
由於飲食結構不合理、活動量小、情志失暢等多種因素,導致肥胖者日益增多,因本病易並發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痛風等多種疾病,因此防治本病具有非常重要的臨床意義。中醫學對肥胖早有論述,如認為「肥人多痰而經阻氣不通也」、「肥人多痰多濕,多氣虛」、「唯是濕痰頗多」等。臨床觀察認為其成因與體質、年齡、飲食習慣、勞逸、情緒、遺傳等因素有關。本例初因情志不暢,而致肝氣鬱結,膽失疏泄,不能正常泌輸精汁,凈濁化脂,則濁脂內聚而肥胖;又因肝木過旺克土,致脾胃升降功能失職,水谷精微運化輸布失常,滋生水濕痰濁膏脂,停留堆積體內,亦致肥胖。總之,本證是以肝鬱脾虛為本,痰濁、水濕、鬱熱為標的本虛標實證。有鑒於此,方中以白朮、茯苓、甘草、澤瀉健脾利水滲濕;梔子、荷葉、蓮子心清熱利濕,清心除煩;旱半夏、橘紅、白蔻仁、節菖蒲燥濕化痰,和胃行氣;香附、鬱金疏肝理氣,活血通絡;龍骨平肝安神。諸葯為伍,標本同治,契合病機,故取效甚捷。其中荷葉升發脾胃之氣,有降脂、利濕之功,古有「服之過多,令人瘦劣」之說,故荷葉在臨床中被廣泛運用於減肥。同時需說明的是:減肥絕非朝夕之功,必須堅持服藥,在減肥過程中,配合節制飲食,適當運動,調暢情志等,則可事半功倍。
⊙新媒體編輯:王丹
推薦閱讀:
※仔細放大欣賞,「大師水彩」畫面太美,隔著屏幕都想伸手去摸!
※風水「大師」顛倒坐與向
※達摩大師《血脈論》淺讀之三
※季羨林:心目中的大師就是饒宗頤
※風水大師李計忠談2012龍年十二生肖運勢運勢解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