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徐曉《半生為人》札記 & 暢談人生

讀徐曉《半生為人》札記

書邊小札郭新民偶然買到了女作家徐曉的書,書名和書都讓人覺得沉甸甸的———《半生為人》,精裝,中信出版社出版。徐曉說:「不記得是誰說過,一個誠實的人,才有可能是可愛的同時也是幸福的人。同樣,一篇真實的文章,才有可能是有價值的同時也是優美的文章。我認為,與其說文章有好與不好之分,不如說有真與不真之別。即使是虛構,其情感的真實與否也是至關重要的。」現在這個社會,寫真實的人和事,表達真實的情感,已經成為一種奢求。這難道不可悲嗎?盛夏,藉助早晨和夜晚,斷斷續續地讀完了這本書。我感受到了真實,感受了心靈的跳動,感受到了生活所帶來的震撼。讀一位女作家的書竟用「震撼」來形容?好像有點過,但這本書確實讓我越讀越放不下,讀到心動處,竟然濕潤了眼眶。我有多少年沒有為書而流淚了?高爾泰這樣有著不平凡閱歷的人肯為徐曉作序,顯然這本書也打動了他。高爾泰對待自己以往的遭遇早已心靜如水,卻為徐曉的人生境遇感慨萬端,可見徐曉的生活頗有與眾不同之處。眼下央視正在播出梁曉聲編劇的知青題材電視劇《知青》,網上許多人指責此劇美化了知青生活,跟從前梁的知青題材作品中銳利的批判精神截然不同。讀徐曉的《半生為人》,從中卻找到了答案。徐曉曾因所謂的反革命案被捕入獄,她完全可以通過回憶文章把這段歷史寫得蕩氣迴腸,引人同情。然而我發現,像高爾泰淡化自己的冤案一樣,徐曉回首這段歷史時,心情出奇地平靜,寫人寫事,波瀾不驚。徐曉說:「有朋友曾說,我的寫作美化了生活。」對此,她冷靜地回應說:「最終我把血腥和粗暴的細節刪除了,也把荒誕和滑稽的故事刪除了,唯獨沒有刪除的是從那個故事中走出來的人,因為那其中雖然凄婉,卻飄散著絲絲縷縷的溫情。我願意把這傳達給我的兒子,傳達給我的朋友。因為我深深地懂得,這對人有多麼重要。」我想起了很多類似的作品中散發出的濃濃的怨懟之氣,但我更能理解徐曉作品之所以淡化那個時代血腥和荒誕的意思所在。我想,如實地反映那個乖張時代的作品太多了,跟梁曉聲一樣,徐曉只是想通過自己的作品給後人留下些深刻的東西,留下些更能反映人性本質的東西而已。作客新浪聊天室 徐曉:半生為人點亮網Dianliang.com消息:《半生為人》作者徐曉5月11日15時作客新浪聊天室暢談人生,本書責編解璽璋老師、本書特邀編輯郝宏麗老師作為本次聊天特約嘉賓,與我們一起揭開了七八十年代的別樣生活,討論了生活體驗、物質與精神追求以及散文創作等話題。主持人 : 各位新浪網友大家下午好!非常高興你們光臨新浪嘉賓聊天室,又到了周三下午三點到四點的作家在線時間,我是主持人小馬,坐在我身邊的是新浪讀書編輯小畢。現在大家通過視頻看到的這位女士,就是《半生為人》的作者徐曉老師,徐老師,歡迎您。徐曉 : 網友們好!主持人 : 坐在徐老師左邊的是同心出版社的副總編、本書的責編解璽璋老師。解璽璋 : 大家好!主持人 : 坐在右邊的是中國工人出版社的編輯,也是這本書的特邀編輯郝宏麗老師。郝宏麗 : 大家好。主持人 : 今天喜愛讀書的朋友們又有了和作家交流的時間了,這本書(《半生為人》)我和小畢都非常的喜歡,很多網友也有同感,在此代表他們向您表示問候。徐曉 : 謝謝。網友:人說人如其人,我只有靜靜閱讀和品位,那裡不只是文字,那裡有心靈,來自心靈的聲音只有自己才能體會。網友:這該是女人送給男人的書,丈夫送給妻子的書,但是在送出之前一定要認真讀過,謝謝您給我們這麼好的書。網友:向您致敬,一直關注您這本書,希望您平安。主持人 : 這位網友叫江濤。網友:這是一個值得去愛的女人,她美麗,忠貞,有才華。主持人 : 書出版了以後,您收到的反饋有哪些?徐曉 : 書出版了以後,每天都有簡訊和E—MAIL給我。可能每天來往的朋友只看到我工作和生活的一面,對我內心不是特別了解,看了這本書以後,他們覺得看到了我的另一面。另外更多人感覺到沉重,幾乎每個人都說這本書拿起來就放不下,一直看到天亮,我讓大家付出了很多眼淚。但是同時他們也感覺到眼淚過後是一種欣慰,體驗到一種真實的情感,所以我自己也很感動。我在媒體上看到過的一些朋友的評論:徐曉還是寫作吧,能得到這樣的回應是很幸福的。我也有這樣的感覺,這就是人與人的共鳴,確實是非常難得和美好。主持人 : 這種共鳴,我想代表網友問問您主要是來自哪個年齡段的讀者,有特定的群體嗎?徐曉 : 本來我覺得這本書寫的不僅僅是個人的感情——寫的是一個群體,而這個群體是有一點代表性的,是中國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在那個時候具有代表性的群體,所以我想可能對那個年代了解的人才會對我的書比較感興趣。可是出版後,我發現有很多比我年輕很多的人,包括我兒子16、17歲,他給他的同學看,他的同學也都有比較大的反應。有的人是疑問,有的人是好奇,有的人被感動——這些是我這些天體會到的,精神的東西是不分年齡的,不同性別和年齡的人都會對此有追求。主持人 : 不同的年齡段有不同的反應,可能我看這本書、小畢看這本書、和謝老師看這本書、網友們看這本書的角度和反響都會不一樣,在此聽一聽責編對這本書的評價?解璽璋 : 剛才徐曉也說了,我們一開始預測這個書的主要讀者是同代人,我和徐曉是一個年齡段的人,雖然當時的事情我們不大記得了,但是在那個年代的氣氛下,大家都有相同的感受和經歷,是不是只有我們這一些人才對這段歷史感興趣呢?結果這個書出來之後,很多年輕的朋友也喜歡這本書,我接觸到的一些20、30歲的年輕詩人們,書中那個時代對他們來講可能有點神聖感。那一代人對詩歌的理解,對這些年輕的詩人還是有啟發的。可是當大家靜下來想的時候,在文革剛剛結束的時代,大家覺得是理想主義和浪漫主義更流行的時代,他們對詩歌在社會上的位置可能更羨慕。比如說現在的詩歌創作,有這樣一句話:寫詩比讀詩的人多。那個時代我們會為一首詩激動很多天,甚至會激動很久很久,對人的需求和精神上的影響跟現在不太一樣,但我覺得現在這樣大的社會氛圍,對今天寫詩的年輕人也有很多令他們感動的地方。剛才徐曉也說了,精神和感情這個東西有的時候是不分年齡段的,因為我讀過這個書以後,它的真情和真切的東西打動了我。為什麼要寫散文?可能現在的散文比較流行,報刊雜誌上這種散文非常多,但我覺得這些年來散文有種不太好的趨勢,大而不當,你看它洋洋洒洒,很長,寫的都是跟這個人無關的東西,上下五千年都在寫,沒有把精神貫徹下來,怎麼寫都是一個知識性的東西,不是一個情感性的東西。在我看來散文最重要的東西是情感,這個情感最能檢驗這個散文是真還是假,情感寫得好是對散文創作的最高評價。我讀到徐曉的散文時,感覺到她貫徹了自己的情感,比我們年齡小或者大的人都可能為這個真情感動。網友(LY999) : 我是解老師的FANS,經常讀解老師的評論,知道您是著名的評論家,您在做這個圖書選題的時候,是怎麼樣的經過,能跟我們介紹一下嗎?解璽璋 : 徐曉書的部分內容都曾經發在雜誌上,我陸續看過一些。我們兩個人關係不是很密切,但是很多年前就認識了。因為我自己對「朦朧詩派」比較感興趣,對所謂的「白洋淀詩派」也比較感興趣。我們當時準備做一個紀錄片,也採訪過很多人,徐曉也幫我們聯繫人,曾經拍過DV,但是沒有談過出書的事。徐曉 : 可能我自己比較消極。解璽璋 : 我跟郝宏麗也是多年的好朋友,她拿這個選題來跟我們商量,問能不能在我們社做,我們一拍即合。主持人 : 剛才解老師說這本書最大的優勢是以情動人,徐曉老師剛才也提到了。表達這麼深的情感就是一種積澱,我想知道這種積澱和感動給郝老師的感覺是什麼樣的?郝宏麗 : 我是第一個看這個書的,作為一個女性來講,首先感動我的是情感。我看過很多書,但這個書是拿起來放不下的。我比解老師和徐曉老師小一些,我們也屬於同時代的人。我那時候很小,也經歷過一些事情。首先就回想到以前有一種衝動,裡面寫了先鋒詩人這個群體的事情,還有那個年代一些朋友之間、同事之間、愛人之間的美好感情。看了以後,馬上會回想到那個年代,我們當年是怎麼樣,好像是重溫了當年年輕時候的那種朝氣,那種青春,那種熱情。再想到現在這個時候,現在這個社會可能真情相對少一些,這個書給我這種衝動要更多一些。再一個,徐曉老師經歷過一些坎坷,我們也接觸過很多這個年代走過的人,很多人再回過頭來回憶以前的事,可能心態不是太平和,是帶著一種情緒,但是徐曉老師沒有那樣,她是很寬容的態度。她後面寫了大概這麼幾句話,我記得不太真切了:為了的孩子,我不能把我對過去負面的東西給孩子,因為孩子還要成長。她是很寬容的態度,我覺得這一點是非常打動我的。主持人 : 我想這種寬容和對生活的態度,讀者都應該從書中體會出來了。從另一方面,有很多讀者問到了這樣的問題,過去的生活究竟是什麼樣的?很多人不了解,說你在美化過去的生活,我也聽到你曾經想把這本書命名為《美化,直至死》,兩位編輯怎麼看?郝宏麗 : 看你怎麼理解了。我經常跟朋友聊天的時候說到這個問題,很多人對自己經歷的坎坷抱怨憤恨。其實人的經歷沒有多少年,你到死的時候,回味起來,我這一生最後得到了什麼,其實就是這種豐富的經歷。要從這個角度講,人哪怕是經歷苦難也是上帝對你的恩賜。從這個角度講,徐曉老師是對生活的美化,我是從這個角度理解的,這也是人生的一種美麗,它哪怕是一種苦難。徐曉 : 我想美化的意思並不是說粉飾。比如說悲劇,悲劇是美的,但是悲慘的故事是不美的。我們聽了很多悲慘的故事,我覺得講一個和講一萬個是一樣的,怎麼才能把悲慘的故事變成一種美的和崇高的,你要用心靈去體驗這種悲慘的事情,這樣就有了悲劇感,這個時候才有美感。當然有的朋友跟我講,非常羨慕你們,你們那樣的生活才是值得過的生活,其實不能那樣說,那樣的生活也不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比如坐牢,你讓我選擇,我肯定不會去坐牢——因為你坐牢所以寫了好文章,那我寧願不要好文章,我也不要去坐牢,但是它不是你可以選擇的。但有一點是可以選擇的,你可以選擇怎麼樣面對已經經歷了的生活。我覺得崇高和美是這樣出來的,包括平庸和平凡。平凡與否並不取決於你的經歷是否奇特,平凡的人生也可以是不平庸的人生。重要的不在於你真正經歷了什麼,在於你去感受什麼。主持人 : 有不少網友在向徐老師致意。網友:真實的生活就是這樣的,因為我是生活在她身邊的人。網友:和你聊也是一樣的美。主持人 : 網友們很有意思,也許是徐老師的朋友。網友:也許那個時代就是那個樣子,是我無法理解那樣的人生觀,所以有些問題不能得到解答。主持人 : 得不到解釋,自己不能完滿把它解決掉,所以才有疑問出來。我倒是想問徐老師一個問題,很多在經歷過某種特定的階段之後,會有一種回過頭去看的感覺,為什麼會產生這樣的情況?您自己想過嗎?徐曉 : 我想首先是寫作者的態度,這種態度是隱藏在文章背後的,但是在文章中也是一定能夠感受和傳達出來的。雖然我們生活中常常感受到那種生活的艱難和不公平,但是僅僅憤世嫉俗是不能使人生活下去的。你要在內心裏面給自己一個位置,一個精神上的位置。我們不可能每天都過著一種很超脫的生活,每天面對的都是柴米油鹽,別人面對的一切我都要面對的,我跟所有的人是一樣的。但是要給自己的內心留一個空間,讓你有一個能夠面對自己的時間,這個特別重要。你面對自己的時候,不要迴避問題,用這種態度寫作的時候可以相對比較平和。另外還有一個時間,就是時間的距離,我相信在20年前,我那個時候20多歲,寫我剛剛經歷過的生活,我肯定不是現在這種心態,我自己可能寫的是一把鼻涕一把淚。現在反過來看,說那種話有一點輕薄,任何經歷都是一種財富,但是事實上任何經歷都可以不被糟蹋,都可以成為你的財富。主持人 : 我們通過徐老師的話可以理解,為什麼比較年輕的作者寫出很多表達憤怒的東西,因為他們正好處於這個年齡段。網友在在線討論的時候,也是根據現在的社會狀況而提出的一些問題。網友:不追求物質是不可能的。小畢 : 估計跟咱倆的年齡差不多,有自己內心的想法:我為什麼沒有車,為什麼沒有房?主持人 : 可能這位網友的話有點極端,你再過20年回頭看現在,總結的東西可能更多一點,剛才徐老師說了自己的感受。問一下解老師,這種情況,你覺得該怎麼理解?解璽璋 : 每個人的記憶都是有選擇的,你記住什麼、不記住什麼這是一個層面,然後在你動筆表達的時候又是一個層面,你寫什麼、不寫什麼、怎麼寫,因為每個人對自己記憶的處理,也是不同的。比如說徐曉美化了那個時代,應該這麼來理解,她講到一些事,有些雖然我們當時不認識,也沒有溝通,但是這些事都是存在的。你有那個時期的感受,甚至我覺得我跟徐曉,我們倆在精神上有一點是相通的,那個時候雖然有很多苦難,有很多很壓抑的東西。她剛才講到我們怎麼對待它,我們當時的那種感受是什麼,我覺得徐曉剛講到的真實,正是當時她自己的那種感受,因為那個時代,每個人的感受是不一樣的,她這裡面包含了她對生活的一種懷念,同時她也寫出了那個時代的年輕、不甘於這種生活狀態的反抗和不滿,我覺得這個東西是真實的。它跟我們後來看到的所謂的「青春無悔」是不一樣的,這裡面雖然是回憶的形式,但是在回憶當中還灌輸了自己對那個時代的反思。這個反思不是很突出,但是在行文中可以看到,她那個東西不完全是對那個時代的寫實,或者說記錄,她是站在今天的立場上,帶著今天的心情來表達那個時代。而我還有一個感覺,我自己理解徐曉,看她這本書。比如說那個時代的很多年輕人,不可迴避都對俄國的一些革命者、對他們生活有一種嚮往,有的時候看的熱淚盈眶,淚流滿面的,這是為什麼?因為當時的社會物質確實很貧乏,不管是計劃經濟的體制也好,其它什麼也好,都造成了你在社會上生活很艱難,問題就是這樣一種艱難回饋到我們自己內心的時候,每個人的感覺又是不一樣的。一個帶有革命色彩的青年,本身就是帶有詩情和浪漫氣質的人,我一直覺得革命對青年人來說是詩情化的,你看俄國革命的歷史和法國革命的歷史都是這樣的,怎麼樣判斷這個革命是一回事,自己怎麼想又是一回事。徐曉並不是美化那個時代,她只不過通過自己的視角把那個時代表現出來了。徐曉 : 那個時代挺複雜的。小畢 : 用現在的感覺回到那個時代,應該是這樣的。徐曉 : 我都是在現實的處境中回顧過去的,是記憶里最後留下的。實際上記憶最後很多會變成沒有,很多東西就褪色了,沒有了,只有留下來的東西才可貴。小畢 : 就像解老師說的要經過處理的。徐曉 : 對,他自然要進行篩選。小畢 : 郝老師您對徐老師的感受是認可的嗎?郝宏麗 : 我基本上是認可的。主持人 : 基本上認可?有不認可的嗎?郝宏麗 : 我是這樣覺得,那個年代有那樣的情況,我們要身臨其中的話,現在就不會覺得不理解。那個年代的人,確確實實是,剛才老解說的那個情況,確實像他說的那個情況,物質條件非常差,但是人那個時候都有一種嚮往和追求,不像現在,總好像忙了一天卻不知道自己幹了什麼。那個時候的人確實是那樣的,現在的人不理解,這個可能是代溝的問題。那個時代的人都在為共產主義而奮鬥,工人一個月工資才十幾塊錢,物質條件方面,穿也穿不好,大姑娘穿一個軍裝就已經很好的衣服了,但是他那種嚮往是有的,每個人都有,那種非常激情的狀態,跟現在不一樣。解璽璋 : 那個時代的壓力再大,可是每個人嚮往美的心情是不變的。我講一個現實的例子,我那時候在工廠當工人,有一個青年女工,女孩子都是愛美的,我們進工廠才16歲,每個女孩都有愛美的追求、有這種衝動,不讓她穿花衣服,於是她只能把花衣服穿在藍布的衣服裡面,露出一個花領子來,但是這個都要受到批評和指責,這個是現在的年輕人無法想像的。我們還有一個女工特別想穿一件母親給她買的新衣服,可是她又怕單位有人議論她,批評她,她就把所有的舊衣服泡在水盆里,沒有衣服穿了,只能穿新衣服,顯示一下。在這樣的環境下,每一個個體對生活的嚮往和追求都帶有這種美的色彩,這個人類的追求是淹沒不了的,不管用什麼樣的力量。主持人 : 解老師提到的你們對那個時代的敬仰和被感動,現在我們的讀者在看了徐老師的書以後,有著當初你們對那些人的敬仰相同的感受,你們確立了當時他們在你們心目中的位置了。網友:我看了書以後,首先覺得一種不真實,看完了以後,特別想學,有這樣的衝動,可是又不知道怎麼樣去學,我一直覺得周郿英是一個怪人,至少放在這個時代是怪人。但是每次看到描述那些情景的時候,都讓自己感到慚愧,有點想不明白。網友:非常羨慕那個時代的年輕人,那是一個有著熱血的時代。主持人 : 可能那個時期也給你們這樣的感受,你們理解那個感受,現在談起那個時代很多人嚮往,其實嚮往的肯定不是當時殘酷的生活,是嚮往當時的精神追求,實際意義在何處呢?徐曉 : 我想時代總是在變化,剛才有網友說到包括對物質的東西是不是不追求。首先我並不覺得社會應該停滯不前,我更情願說,一定要回到70年代掙30多塊錢,然後沒有新衣服穿,我的孩子也沒有可以玩的東西,也沒有電腦看,我當然不願意這樣。但是這並不能說明,其他的一切都可以放棄、精神的東西可以放棄。而這種堅持,不是說不住大房子,可以不開車,沒有更多的物質上追求,而是說你在擁有了這些後,怎樣還能夠有一點精神的東西。因為現在很多人在物質上滿足後,他並不愉快,而我們當年在物質上不滿足的時候,我們反而比現在更充實,為什麼我們懷舊,為什麼很多人說看了你的文章,就真正被帶到了70年代和80年代那個時候,特別嚮往。真的不是說嚮往那樣的更貧窮的生活,如果這樣理解就庸俗化了。你要在得到一切物質的、人類文明的東西的同時,又保持一個人的尊嚴,那個尊嚴是什麼?我覺得就是一種精神上的堅持,這種東西是可以很日常化的,並不是要你扛槍幹革命。有一點堅持就非常好了,總之你周圍的人、周邊的事你都能夠善意的對待,哪怕你走在街上不扔一張紙,或者說你看到一張紙把它拾起來,如果某一天你做了這樣一件事,一定會覺得內心很寧靜。我相信大家試一試都會有這種感覺。當然疑問我也非常能理解。比如我這個書排版的時候,兩個年輕人,他們是設計公司搞排版的,他們都說看了以後都流淚了,翻過來他們就問我,徐老師您這一定不是真的,您這是小說。他就是不相信,我怎麼講他都不相信,不會有這樣的事,人怎麼是這樣的呢?我覺得時間只隔了20多年,人就變得這麼隔膜了,對那個時代不了解甚至不理解了,這也說明我們寫這個都是更是必要的。我們總得留下一點什麼,留下一點想念,哪怕我想為我的孩子,將來我老了,記憶力不好了,說不出來了,或者說出來不是這麼回事了,我留下這一本書,他把這本書給他的孩子看,能找到一點父輩的蹤跡。小畢 : 我覺得網友們都應該看一看,看看20年前是什麼樣子。網友:我特別嚮往那個時代,那個時代的人他們追求是以精神左右物質,而現在這個時代很多時候是物質左右精神。徐曉 : 但是也並不全是,我接觸了很多年輕人,我特別的感動,很多大學生的志願者活動挺多的,成為社會風尚了,北師大有人民之子,人大也有活動,我看到特別高興。主持人 : 現在志願者的活動特別多。徐曉 : 我們當年,比如說我們追求,我們辦《今天》,現在不一定你就干這樣的事情,總之你要關心一點你身邊以外的事情。比如說自私這個概念,比如說自由主義的概念裡面,也有個人主義,也有很重要的個人主義的成份,但這是不是說明人自私是最高標準呢?我相信每個人都有維護自己的權利,維護自己的利益,但是人是一個社會的綜合,你怎麼能夠做到只自私不傷害別人?那是不可能做到的。如果你事事都讓自己滿意了,一定會讓別人不方便。你一定要為周圍的人考慮,你幫不了100人,只幫一個人,你幫不了1千人,只幫100人,現在年輕人裡面形成這種風尚還是特別讓人高興。網友:真是很好的感覺,我們大家探討一下物質觀、金錢觀與愛情觀的關係吧。主持人 :說到了過去、現在、年輕人的想法和精神世界的現狀,大家想探討的問題就特別多了,今天的作家在線可能沒有時間探討這些了,把話題往回拉一下。網友:我相信這個故事,我自問有這種可能嗎?答案是否定的,寫作需要有什麼知識積累,才能從事這樣的工作?網友:在這個寫作過程中應該是很痛苦的吧,因為放大了生離死別,徐老師在年輕的時候從事文學工作么?徐老師說說。徐曉 : 我沒有從事過文學工作,事實上我上大學的時候,接觸了趙一凡,他應該算我的精神導師,給我推薦了很多外國經典的東西,我開始接觸文學,成為了一個文學青年。後來寫了一些詩,給詩人們看,人家不表揚我,我就不敢寫了。後來接觸了《今天》那些人,又開始寫了小說,很少很少,我真是不勤奮的寫作者。後來大學畢業以後,生活不是很順利,也沒有時間寫作。當然我做的是文字工作,那時候是記者,但是它和我的寫作是無關的,它是一個技術性的工作,在我來說它和寫作無關,雖然寫的也是字。然後到我先生去世以後,我覺得寫作真是自己內心的需要,你把它當成內心的需要,而不是一種職業,這時候你那種寫作真的是特別苦,有很多年輕人跟我談,他們要寫作,我都不敢鼓勵他們,因為我覺得真正好的寫作確實是需要用心寫,而用心寫確實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正是因為這種痛苦,你留下了你的生活。很多東西不是想好了再寫的,事實上都不是想好了再寫的,寫的過程就是想的過程,是重新體驗的過程,是一個還原的過程,不是還原現實的事件,是還原一種內心的感受,這種還原等於你又過了一次。我在自序裡面講到,現在的三聯周刊的主編朱偉,他約我寫過一篇我丈夫的文章,開始我不敢寫,後來還是寫了,但是覺得不堪回首,每一次寫東西對我來講都是這樣的,所以我寫的特別少。小畢 : 確實是這樣的。解老師對創作有什麼樣的體會么?徐曉老師寫這樣的作品,不是完全的還原事實,而是這個時間段體會那個時間段的感受,你覺得這樣的創作,對年輕人來講,能給他們提些什麼建議?解璽璋 : 寫作有各式各樣的,徐曉的這種寫作是因為她有這樣的生活積累,有這段經歷,她把這個經歷寫出來,就必須要重新面對這個東西,重新來看這個東西。我倒不反對現在的年輕人寫作,時代在進步,剛剛我們講到現在社會是物質社會,事實上人的物質慾望恰恰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個動力,如果沒有這個動力,我們現在還在原始社會,還用石器呢。我的意思是說,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經歷,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經歷,比如我們那個時代的人,激情表現在哪些方面,每個人受到壓力有哪種反彈,這個時代比我們那個時候寬鬆很多.剛才網友也講到他們自己的生活經歷,現在年輕人,比如放長假了,就可以自己背著背包,就可以上喜馬拉雅山了,我們那時候想都不敢想。記得當年我有一個朋友也是過年,在家裡面閑著沒事,想上懸空寺,結果去了一下子就被扣起來了,人家打電話來問你們單位有這樣一個人嗎?大過年跑這兒來幹什麼?現在時代不一樣了,這個東西你把它寫出來也是很好的事。我覺得每個人的寫作有每個人的前提,文筆是次要的,你內心對生活的感受是最重要的。剛才徐曉老師說,她真想寫,逼的你都想湧出來的事,想表達。現在的大學生也多,研究生也多,現在的年輕人讀的書比我們原來讀的書多得多了,視野開闊多了,為什麼不讓人家表達?內心有東西壓在這裡,不表達出來不舒服,就要寫出來給大家看。有各式各樣的,比如剛才講的志願者,援助艾滋病的,援助老少邊窮地區的,那個經歷我們沒有,每個時代都有激情的,但是激情表現方式不一樣,出口不一樣,這個出口就是這個時代的特性,你有你的特點,不要在乎別人。徐曉 : 確實是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使命,人不同的階段也有不同的使命,你不可能永遠在一個位置上停留,但是這並不說明人可以變來變去,那些最本質的東西、一種價值觀念的東西能留下來,這是非常可貴的。比如有人講周郿英、趙一凡是怪人,他們確實是怪人,但他們有一以貫之的東西,你可能有自己的價值觀的東西,但是你能堅持也是挺棒的。主持人 : 我們一直說讀者通過讀您的書對那個時代引起了嚮往,包括您自己的追憶給他們帶來的影響,我想到一個方面的問題,就是文字方面的表達,除了你蘊含的內容,或者說你的思想之外,都必須用文字來表達,文字表達的技巧非常重要,先聽聽郝老師對徐老師的文字上有什麼看法?郝宏麗 : 我作為編輯,從編輯的角度來看這個書,我覺得她非常美,文字非常美,非常流暢和美,一下子可以讀下去,不像有的文字讀著讀著就讀不下去了,文章最關鍵是這兩條必須要具備的,如果你不具備這兩條,文章是寫給人家讀的,如果他連讀都讀不下去,他的寫作就等於失敗了一部分了。關於寫作這塊,我也沒有太多的經驗,一直做編輯,總是在改別人的稿子,做編輯的人有一個共同的毛病,就是眼高手底,看別人的東西總覺得不是很好,我兒子有一次寫作文的時候問:媽媽這個作文應該怎麼寫?我因為經常上網,也在網上寫一些東西,我就突然跟他講,寫文章是什麼呢?寫文章就是講故事,我們平時跟人聊天的時候,能夠很信口開河的,洋洋洒洒的講很多的故事,而且非常的生動。但是一到寫的時候,有很多人就犯怵了,不知道從哪兒開頭。其實你寫東西就是這樣子,在你想表達的時候,寫東西肯定是一定想表達,你要是不想表達寫起來可能有一點困難。在想表達的時候,心到了,手也到了,手隨心寫,這樣的話,你流暢出來的東西,自然就是很真實,也很感人,因為它真正表達了你的內心。在這一點上,感覺徐老師講故事講的非常好,這當然跟她的經歷有關係,很抓人,寫的非常美,這樣才能讓你讀下去。我從這個角度上看是這樣覺得的。另外一個,她這個文筆,那個年代的人可能更多用這種文筆去寫作,跟現在的年輕人有點差別,現在的人隨意性要強一些,可能是有點差異的。解璽璋 : 對於徐曉的文字,我最感動的一點就是她很樸實,覺得她這個散文寫的非常好,散就表現在不做作,是自然流動的東西,不會讓你覺得是人為的雕琢,這是散文的最高境界。我還要說為什麼極力讚揚徐老師的文筆,她不是矯揉造作的,極力表現自己的思想等等很多,你能看到很多大散文的流行,徐曉跟他們不一樣,她就是寫自己的情感和感受,這種感受不是強迫出來的,是自己水到渠成流動出來的。徐曉在書的前面寫到,我願將此書當做一束野菊花,為什麼叫野菊花,我沒有問過徐曉,野菊花現在在花市上可以看到,淡淡的,有一點香味,很樸素,不起眼,有一種很綿長的感受,讀這本書從這一要點切入的話就抓住了這本書,抓住了徐曉最集中的一點。我覺得這個野菊花的比喻非常好,我特別認同她對這本書的判斷,她就是獻給大家的一束野菊花,她的意境、包括對文字的要求都在這裡面。主持人 : 兩位編輯老師都說了,徐曉老師您自己說一說,您在進行這篇散文創作的時候,大概的行文習慣是什麼樣的?徐曉 : 我沒有特別的感覺,比如說人家跟我談到文體,我說我不知道文體,我對文體沒有研究,有人說文筆,所謂的文筆就是用詞造句,最基本的元素。我好像都沒有特別刻意的考慮過。但是解老師剛才說的那一點,這一點我還是自己有意識的,可能和我的人比較像,我就是願意用那種比較實在的方法敘述和表達,不願意過度的誇張,就是怎麼想的就怎麼說,這可能是寫作最重要的一種態度,最簡單的一種態度,可能也是最可行的一種態度。主持人 : 不會為一個句子琢磨很長時間?徐曉 : 不會,我可能會把這件事情想清楚花很多時間,我不是寫作特別快的人,但是我不會發愁找不著詞來表達,沒有這種情況。主持人 : 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不能繼續探討下去了,雖然很多網友,包括我們兩位主持也想繼續和三位繼續交流下去,我們覺得無論是那個時代,還是您的作品,都會讓現在的讀者感受到很多現實中感受不到的東西,剛才說的野菊花就形容得特別好。再次跟網友們說一下,扉頁翻過來,我願意把此書當作野菊花獻給大家。借這句話向網友推薦這本書,希望親愛的網友有時間逛書店的話,把這本書捧回家,用心去讀,一定會帶來淡淡的芬芳。徐曉 : 謝謝大家。主持人 : 感謝各位網友,下期作家在線再見。本次聊天到此結束。
推薦閱讀:

45度做人,90度做事,180度為人,360度處世
多少「數位元組」等待發掘?「萌節」最不為人知曉
何為人生?這就是人生!
為什麼不要去好為人師?
家居16條不為人知的風水秘籍

TAG:人生 | 為人 | 生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