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單反的技巧_
07-08
數碼單反的技巧鏡頭在光圈F2.0,快門1/60s的條件下拍攝出的圖像焦點正確對準了人物,但後背景變得模糊;而F16、1s的條件下拍攝出的圖像中人物和背景上都準確對準了焦距。人像照片的攝影目的在於塑造人物,因此通常模糊處理人物周圍的背景。人像攝影中要重點調整光圈值,即先把光圈開至最大,再調出適當的快門速度。 總而言之,可通過調整快門速度和光圈值的方法來獲得適當的曝光效果,但是即便其他設置相同,曝光程度還受攝影環境和表現主題的影響。 光圈 如果說快門是一把切割光線的銳刀,那麼光圈就是調整進光量的水龍頭。雖然光圈只是由一組葉片通過改變圍成的孔徑大小來控制進入的光線多少,但是在攝影中光圈起到了決定的作用。在這裡詳細介紹了光圈值對照片效果的影響。 光圈是在相機的鏡頭內部,用於調整進光圓孔直徑的裝置。光圈通常由5~8個葉片組成,可以通過改變其圍成的圓孔的直徑大小來控制進入鏡頭的光線的多少。在明亮的戶外環境中,保持原快門速度的同時降低曝光度或保持原曝光度的同時減慢快門速度時就要使用光圈功能。光圈口徑越大,進入的光量越多。光圈值可以表示為F2.0、F2.8、F4.0、F8.0等,還可以採用如f/2、f/2.8、f/4在數值前增加「F(f)」的方法。光圈數值越小其口徑越大,如F2.0時進入的光量就大於設為F8.0的光量。 上表給出了光圈值的調整範圍,從一個階段調至另一階段的過程稱作換擋(stop)。兩個相鄰的光圈值之間相差兩倍,也就是說F2.8比F4.0所通過的光線要多兩倍,而F5.6比F4.0所通過的光線要少一半。 開啟光圈後拍攝的照片-70mm,F4.0 緊縮光圈後拍攝的照片-70mm,F22 通過鏡頭參數理解光圈值 鏡頭的參數表中體現了F2.8-F4.8或1:1.4等字元,這就是表示光圈性能的參數。比起以mm為單位的焦距或以秒為單位的快門速度,光圈值的單位F非常生疏,很多人難以理解其意義。該值的準確意義是「口徑比」,最大程度開大光圈即相應鏡頭中進入的光線最多的狀態設為1後,表示光圈所形成的有效口徑和鏡頭整個口徑之間的差異。 為了加強理解,我們還列舉了更加通俗的方法。以28-105mm F3.5-4.5鏡頭為例,其最大廣角28mm支持F3.5(1:3.5),最大望遠角105mm支持F4.5(1:4.5)。我們假設鏡頭的整個口徑為58mm(為了便於理解,將濾鏡的口徑設為實際口徑),解析1:3.5=X:58方程式後就可求出光圈開啟的有效口徑即約為16.57mm。若該鏡頭支持F2.8,那麼有效口徑就會增至20.71mm,這樣就能增加進光量。所謂鏡頭的「亮」和「暗」就是從這裡說起的。 那麼再看看更加準確的說法。首先,理論上F表示通過鏡頭的光量。F值在光學原理上與鏡頭有效口徑的平方成比例。焦距和有效口徑相同的情況設為F1.0,再以該值為基準,光圈值每減少一個刻度進光量就以1/1、1/2、1/4、1/8、1/16、1/32、1/64順序依次減少。我們根據F值與鏡頭有效口徑的平方成比例的原理,在分母上代入2次方根後得到了1、1.4、2、2.8等光圈值。總結該內容後就可得到下列公式。 光圈F值= 焦距/ 鏡頭有效口徑 由光圈值調整的曝光度與鏡頭的類型無關。例如,50mm鏡頭所支持的F2表示鏡頭的有效口徑為25mm,而200mm鏡頭支持F2時表示鏡頭有效口徑為100mm。在這裡由大口徑補償了光線在長路程中發生的損失,因此兩種鏡頭的光圈值相同,演繹出的圖像曝光程度也相同。 快門速度 設定相機曝光度的要素包括快門速度、光圈值、ISO感光度、曝光補償、被攝體佔據畫面的比率等。其中,快門速度和光圈值是關鍵要素,即便其他條件相同,若這兩個要素不一致,獲得的圖像效果也完全不同。即,曝光度的設置離不開快門速度和光圈值。雖然這兩種要素各有其特點和功能,但在曝光過程中起到相互補償的作用。在這裡不僅介紹了快門速度和光圈值,還介紹了兩者之間的相互關係。 攝影是光的藝術。照相機的快門就起著捕獲這些光並創作藝術作品的作用。若說某位攝影師的快門速度控制能力強,我們就可理解為演繹曝光度的技巧過人。常說理解了快門就看到了曝光度。下面就詳細介紹了快門。 什麼是快門速度? 快門速度是快門開啟的時間。它是一種用於調整光線掃過膠片或CCD、CMOS的時間的手段。快門速度表示為1/2000s、1/2s、3s等,那麼1/2000s和1/2s中哪個更快呢?當然是分母大的1/2000s更快。所謂快門速度快,表示快門開啟到關閉的速度快,那麼接收光線的量自然就會少。相反,開啟快門的時間越長,接收的光線就會越多。 開啟快門的時間越長接收的光線越多,但是對抖動更加敏感。通常,不受手的抖動影響的快門速度約為1/30s。當然,這並不說明所有人都一樣,只能代表平均水準的人們。也就說,快門速度越快,抖動的影響越少,焦點越准,照片更加清晰。若在光線不足的室內或夜間,不使用閃光燈且以自動模式或程序模式拍攝照片,往往會得到抖動的照片效果。這是因為環境的亮度不夠,為了補償曝光度設置了較長的快門速度,結果照片受到了手的抖動影響。 快門被開啟的過程中抖動了相機,那麼自然就會拍攝出被攝體的抖動效果。此時,我們可以把牆壁、周圍事物作為支架避免相機的抖動。當然,最好的方法還是使用三腳架。夜景的攝影絕對離不開三腳架。另外,拍攝道路的汽車軌跡或樂園的玩具軌跡就可適當延長快門速度。 延長快門速度後拍攝的照片-F27.0,10s 焦距和快門速度 快門速度還與鏡頭的焦距有關。以35mm膠片相機為基準,膠片至鏡頭之間的焦距為50mm的鏡頭最接近肉眼觀察到的形態,因此稱之為標準鏡頭。焦距值變小就稱為廣角鏡頭,該值變大就稱為望遠鏡頭。望遠鏡頭焦距越大,對抖動越敏感。我們在使用望遠鏡頭或高倍光學放大鏡攝影時,最好加快快門速度。 上表列出了適合相應焦距的快門速度,是以35mm膠片相機為基準換算的值。實際攝影中用戶可以直接設置上述表中的快門速度,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提高快門速度。 B快門和T快門 普通相機基本不支持該功能,只有High-End數碼相機或DSLR相機支持B(Bulb)快門和T(Time)快門。B快門和T快門主要用於需要有長時間曝光的攝影,例如夜間攝影或煙火攝影等,此時就可以使用這兩種快門。其中,在按住快門線按鈕的過程中B快門就會保持開啟狀態,因此可以任意調整快門的開放時間。相反,在按一次快門按鈕後,取消該設置之前T快門會保持開啟狀態,因此設置10s以上的快門速度時可以使用該快門功能。 以長時間曝光拍攝的煙火-F11.0,7.3s 曝光補償 曝光補償是一定範圍內所確定的曝光量(EV值)單位,對照片的整體亮度進行調整,與優先調整光圈值或快門速度的模式相比,操作簡單,並可輕鬆補償圖像的亮度,因此自動相機中也包含著該功能。簡單地說,在相機產生的曝光值上用戶任意加減亮度。 使用曝光補償功能時,若設為+表示增加整體亮度,若設為-表示降低亮度。因此,陰天或雨天最好把曝光補償設為+值,從而稍增亮度。但是這樣的曝光補償方法反而會誤導用戶,在這裡以拍攝黑色和白色數碼設備的照片來介紹曝光補償的作用。 下列圖像是以點測光模式進行了測光。對黑色被攝體進行測光後,由於曝光失誤,被攝體不是顯得過亮就是顯得過暗。 以黑色被攝體為曝光基準拍攝的照片,因曝光失誤使整個照片過亮 以白色被攝體為曝光基準拍攝的照片,因曝光失誤使整個照片過暗 採用相機的自動曝光功能時,就如18%反射率,所有物體均以灰色為基準。其在表現暗色調的部分時,判斷為「稍增亮度」,拍攝亮度高於灰色的部分就判斷為「稍減亮度」。因此,就如上圖拍攝黑色被攝體時相機自動測定其曝光值,並增加了整體圖像的亮度,而拍攝白色被攝物時照相機同樣測定曝光值,判斷為稍減亮度。 我們查看攝影信息,就可以確認相機的反應。拍攝的是黑色被攝物,那麼光圈值為F4.0,快門速度為1/30s,而拍攝白色被攝物時光圈值相同,快門速度卻提高為1/100s。 此時必須改變曝光補償方法。對於黑色被攝物,相機自動判斷為暗色調並「增加亮度」,那麼我們就要把曝光補償修改為-值;相反,對於白色被攝物,相機判斷為「稍減亮度」,而我們就要把曝光補償改變為+值,這樣就能得到曝光適當的圖像。下面是通過曝光補償獲得的圖像。 曝光補償與將圖像導入到圖像處理軟體中增減亮度的過程是完全不同的。曝光補償並不是對已拍攝的照片增減亮度,而是在攝影前把用戶的意見反饋給照相機。即,用戶向照相機傳達了這樣的信息,曝光補償修改為+值時「應設定稍亮圖像所適合的曝光度」,曝光補償修改為-值時「應設定稍暗圖像所適合的曝光度」,那麼相機最後就以該指令確認快門速度和光圈值,並拍攝出相應的照片。 對於只是利用自動模式完成簡單攝影的用戶就沒有必要詳細了解曝光補償功能。但是,特殊的狀況下曝光補償功能還是會直接影響照片的亮度。下面就列舉了我們所提到的「特殊狀況」。海邊的日出、日落非常壯觀,為了拍攝這樣的美景筆者曾經把照相機鏡頭朝向太陽,認真半按快門確信對準了焦距後,很有信心的按下了整個快門。可是發生了令人差異的變化,眼前的景觀如此的柔和、朦朧,充滿了神秘感;而拍攝出的霞景不斷過亮,光線過於強烈,完全失去了其原有的神態! 這與前面列舉的黑色被攝體相同。晚霞的整體色調較暗,相機自然就會判斷為「屬過暗的狀態,應增加亮度」。此時若不補償曝光值,拍攝出的照片必定會過亮,必定沖淡了晚霞天空的典雅色彩。我們通過降低曝光補償值減少亮度,就可表現出晚霞映紅天空的效果。 雪景也是容易出現曝光失誤的被攝體。筆者拍攝了如仙女撒下的無瑕碎玉般晶瑩剔透、白茫茫的白雪,可是所有照片都很暗淡,彷彿是在陰天拍攝似的。這是因為整個攝影畫面充滿了白色,相機作出了「過亮,應降低亮度」的判斷。此時,就要把曝光補償值設為+值,進一步增加圖像的亮度。對於此類狀況,曝光度修改為+值,請求「塑造亮度更高的圖像」,那麼就能夠得到稍亮的圖像。人像照片上就可以利用該原理以衣物為基準補償曝光值。 相信讀者都捕捉過生活的片段,那麼定有拍攝過過暗或過亮照片的經歷。此時,若能理解曝光補償功能,就可以得到更加自然的圖像效果。在這裡為了便於理解總是補償了過高的曝光值,但是實際攝影中為了獲得最真實的作品應更加精細地設置0.3檔或0.5檔等曝光值。最後,我們還不得不承認只有不停地拍攝照片、積累經驗,才能掌握補償最佳曝光值的技巧。 測定曝光度 初學者利用數碼相機未能拍攝出想像中的圖像效果,那麼就會常說「內功不足」。照片攝影中最重要的要素便是攝影構圖、焦點及曝光度。其中,曝光度影響照片的亮度和景深,而各種相機為了獲得更加自然而富有個性的照片,總是支持多種曝光方式。 曝光度決定了圖像的亮度和景深,而其又被光圈值和快門速度所控制。即,光圈值的大小(光圈開大或開小)和快門速度的快慢(開啟快門到關閉開門的時間)決定了照片的亮度和景深。在數碼相機的自動模式中,自動設置了合適的快門速度和光圈值,從而表現較為適合的圖像;而在手動模式中,由於可以自行設置光圈值和快門速度,從而獲得所設曝光度的圖像。 我們怎麼獲得隨著季節、天氣、攝影時間等多種條件的變化而改變的曝光度值呢?測定曝光度的方法大體上分為反射光式和入射光式兩種。 反射光式測定法就是將相機朝向被攝體方向後測定曝光度的方法。通常,相機內置的曝光表原理也是此類反射光式曝光度測定方法。反射光式曝光表與相機的標準畫角接近,接受光的角度為50&730;~60&730;(曝光表的畫角),測定包含主被攝體的周圍背景光量。即,並不是直接測量從光源發射出來的光線,而是測量從被攝體反射出來的光量,從而確定曝光值。在這裡就能反映出反射光式曝光表的範圍。由於各種被攝體的反射程度有所差異,不能測量準確的照度(從光源發射出的光的強度),因此,定義了「18%反射率」這樣的測光依據。 不同的被攝體表現不同的反射率,而相機不可能精確測量所有的反射率,因此「所有被攝體都將表現18%左右的反射率」作為了一種基準。即,相機中的反射光式曝光表將具有100%反射率的白色確定為18%的反射率,因此ZS3有時會把白色拍攝成灰色。例如,即便是拍攝白色的雪景,曝光表識別成包含18%黑色的灰色,因此不能表現為白色。此時可以使用曝光補償功能,或使用由柯達生產的反射率為18%的攝影灰度卡。灰色卡是將其放置到被攝體的位置後測定反射光的曝光度測定方法,可以利用反射光式曝光表獲得入射光式測量法的效果。 入射光式測定法是指測定照射被攝體的光線,用其確定曝光度的方法。普通的相機都不支持該方法,因此需要藉助相應的曝光表。此類曝光表就要從被攝體的位置,朝著照明光源進行測光。入射光式曝光表直接測定從光源發射出的光,並以此來計算快門速度和光圈值。該曝光表適用於明暗差異較大的被攝體。 數碼相機的種類-特殊用途的數碼相機 數碼相機對潮氣和灰塵非常敏感,我們要特別注意相機的維護。在濕氣大、灰塵多的地方拍攝照片時最好使用防塵、防水容器或相應用途的專門相機。特殊用途的相機包括適用於建築現場的由膠皮材質及強化玻璃構成的相機,即便掉入水中也不會進水的防水型相機等。另外,還有門用於水下攝影的完全防水數碼相機。最近,推出的具備生活防水功能的相機,該產品適用於雨天或雪天攝影。 前面提到反光鏡(reflex mirror)的作用是向取景器反射圖像,沒有反光鏡取景器就不能形成影像。反光鏡是一片表面上鍍有銀色反光物質的玻璃,在反光鏡箱內有一個45&730;鉸鏈,用於在拍攝照片時切斷進入CCD的光路。真正按下快門的瞬間反光鏡向上翻至五稜鏡位置,該瞬間光線進入CCD內。曝光過程結束後,反光鏡即時返回到原來的位置,該部分就稱作快速復原(Quick Return)裝置。 圖中紅線表示實際攝影範圍,而藍線表示能夠通過取景器觀察到的範圍。對於測距取景器(Range Finder)方式,通鏡頭實際拍攝的範圍和取景器中形成的上移範圍有所差異。但是,單反相機的鏡頭攝影範圍和通過取景器觀察到的範圍是相同的。嚴格地說,實際拍攝的範圍要大於取景器觀察到的範圍。另外,與其他數碼相機不同的是大部分SLR相機不能通過液晶屏確認被攝體。而由於SLR相機上增加了反光鏡和五稜鏡,其尺寸和重量上都超出了普通數碼相機。 測距取景器(Range finder)方式和單鏡頭反光方式的攝影範圍 DSLR相機的優點 1 可以自由更換鏡頭。 SLR相機中快門起到切斷光路的作用,因此即便卸掉位於CCD前面的鏡頭,光路還是處於切斷狀態,從而可自由更換鏡頭。根據具體情況更換焦距適當的鏡頭後,就能拍攝各種攝影題材。 2 可以確認通過鏡頭的被攝體實像。 袖珍型數碼相機基本都是通過LCD屏幕確認被攝體。與此不同的是,SLR相機可通過鏡頭直接觀察被攝體的實像。袖珍數碼相機的LCD影像是實際攝影曝光度和景深相互作用後的最終畫面。我們之所以觀察通過鏡頭進入取景器的實像,是因為結合鏡頭的個性化感性認識就可更加精確的調整焦距並更加清晰的顯示出細部。 3 色階更加豐富。 諸多SLR相機中,與袖珍數碼相機相比,DSLR相機支持非常大的圖像感測器。當然,大部分類型還是小於早先的35mm膠捲(專業型相機中也有支持相當於35mm膠捲的圖像感測器的類型),但與內置只有小拇指指甲大小圖像感測器的袖珍數碼相機相比成像面還是非常大,有利於形成高畫質圖像。對於追求完美作品的用戶來說,豐富的色階是DSLR相機最大的魅力。實際上,起到渲染顏色作用的是相機里內置的圖像處理器,但是圖像感測器越大,越能為個別畫質要素預留空間,這樣有利於包含更多的色彩信息。這些豐富的色彩信息表現為細部顏色,使人物的皮膚色調等更加逼真。 4 感光度非常高。 與像素相同的相機進行對比,因DSLR相機內置的圖像感測器非常大,其每一個像素也較大,這就更有利於接收光線。亮度不足時,該相機就會提高ISO感光度,應用鄰近像素的光量補充曝光度的不足值。相同情況下,袖珍數碼相機為了獲取必要的光信息,不僅鄰近像素之間的干涉增加,分析光信息的圖像處理過程中還會發生噪音。相反,對於個別像素所接受光線較多的DSLR相機而言,各個像素之間的干涉較少,可以呈現噪點較少的潔凈畫面。最近,袖珍型數碼相機也從多個層次減少了噪點,但是未能改變根本上差距,只是修補了處理過程。這樣做的結果,雖然減少了噪點,卻又損失了圖像的細部畫質。目前,對於追求高快門速度和潔凈畫質的用戶,DSLR還是最好的選擇。 5 AF快速而準確。 相機的AF(自動對焦,Auto Focus)是先分析被攝體的對比度或灰度差,並把該信息作為事物分析距離後對焦的系統。通常,袖珍數碼相機採取檢測對比度差異的方式,而DSLR相機採取檢測光的灰度差的方式。我們要知道DSLR相機的灰色(位相差)檢測AF方式更加快速、準確。袖珍數碼相機所採用的對比度檢測方式判斷的是事物的明暗差異,因此對於穿白色衣服的人物、全黑的汽車或光線不足的室內環境中其往往不能對準焦點。但是,若使用檢測光的灰色和波長的DSLR相機,即便在黑暗的環境中,正確對準焦點的幾率也非常高。 6 電池更耐用。 DSLR相機的電池效率也比其他數碼相機的電池高出許多。數碼相機利用數碼技術內置了很多實用的功能,然而要想啟動這些要素,耗電量也隨之增加。但是,數碼相機中耗電量最大的配件還是液晶屏。袖珍型數碼相機要通過液晶屏觀察畫面,而且液晶屏尺寸增大到2.5英寸以上又是主流趨勢。相比之下,其耗電量就會比DSLR相機超出許多。DSLR相機因使用取景器觀察畫面,減少了使用液晶屏的時間,因此與袖珍型數碼相機相比拍攝照片的時間也增加了。 SLR(Single Lens Reflex)數碼相機 SLR(Single Lens Reflex)相機又稱為單反鏡頭或單鏡頭反光照相機。多數人認為SLR相機是「可更換鏡頭的相機」,其實SLR的正確意義是被攝體通過鏡頭後,從取景器確認效果後進行拍攝。「單鏡頭(Single Lens)」表示只有一個鏡頭,而鏡頭起著人眼的作用,因此也使用「獨眼」這個詞。SLR數碼相機的一個鏡頭起兩種作用,因此還要配置一個將光線傳遞給取景器的反射鏡。因此又多了一個反光型(Reflex)這個詞。 下面就介紹SLR數碼相機的工作原理。經相機的鏡頭進入的被攝體影像處於倒立狀態。該影像經五稜鏡(Pentaprism)再次倒轉後送進取景器,這樣我們通過取景器觀察到的是被攝體的原狀。在快門開啟之前,反光鏡(reflex mirror)向上翻,讓出光路使光線射入CCD或CMOS後,快門才打開,從而拍攝被攝體。一旦反光鏡上升,就無法看到畫面,而反光板的上下運動過程中不僅會產生雜訊,還使機身振動,這就是我們所說的「Mirror Shock」。開發商不斷地研究減少振動的技術,比起早期的產品,如今推出的SLR數碼相機大大降低了機身振動。 高端(High-End)數碼相機 高端(High-End)數碼相機大部分是高畫質、高價的產品,可任意調整光圈值、快門速度、焦距及曝光度等攝影條件,是支持手動模式的相機。此類產品的手動設定曝光度功能使得我們可以充分發揮想像力拍攝出個性化攝影作品。相反,相機的菜單設置較為複雜,對於初學者可能會有難度。要想使用高端數碼相機,除了了解光圈、焦點、曝光度、快門速度等概念外,還要知道這些參數並不是獨立的,需要掌握它們之間的相互影響相關知識。最近,推出了不少支持手動功能的袖珍型數碼相機,但是支持全手動模式(Full Manual Mode)的產品尺寸必定會比普通相機大。我們都覺得數碼相機的魅力就是便於攜帶,可隨時隨地拍攝照片,但是也不能忽略演繹個性化照片的樂趣。 富士FinePix S6500fd 佳能PowerShot S3 IS 普及型數碼相機 究竟什麼樣的相機才算普及型的呢?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觀點。通常,把家庭或生活中便於使用的,價格在1500~3500元之間的自動型、手動型數碼相機,即價格適中、操作方便的產品都可以歸類為普及型或大眾化相機。此類產品不僅具有自動功能,還支持簡單的手動功能。不僅用起來得心應手,在造型、性能、生產廠家等方面也有多種選擇。通常,普及型相機可以隨意調整自動曝光、曝光修補和ISO感光度及白平衡等參數。快門速度和光圈值等的曝光值也可以採取自動或手動方式設置,而相比之下菜單的構成較為簡單,即便是不具備專業知識的人,也可以使用自如。另外,還有機身小巧,便於攜帶的優點。當然,還包括一些造型獨特、功能豐富的個性化相機。 普及型數碼相機 小型數碼相機 數碼相機的分類並沒有特殊的標準。通常以品牌、像素、價格來分類,而像素相同的產品也可根據是否支持手動模式再次細分類型。下面就以價格和功能為基準分成小型、普及型、高端(High-End)、SLR、特殊用途的數碼相機這5個類型進行說明,其中重點介紹SLR數碼相機。 1 小型數碼相機 這裡所指的小型相機是功能簡單、尺寸嬌小的相機。這樣的小型相機在數碼相機中還算價格最低的產品,該相機沒有使用CCD感測器而是使用了價格較低的CMOS感測器。機身多為塑膠材質,非常輕便,這也是價格較低的主要原因。攝影功能非常簡單,幾乎不支持手動功能。此外,曝光、對焦及測光等功能也是由相機自動設定的。小型相機通常會包含PC相機的功能,因此用途較廣。小型相機的優點在於嬌小、輕便、價廉。小型數碼相機與像素相同、功能相近的主流產品相比畫質上還是有差距。但是,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小型數碼相機的性能也在提高,出現了不少畫質較好且功能齊全的相機。 多種小型數碼相機 數碼相機的基礎-數碼相機原理 膠捲相機和數碼相機,雖然核心組件不同,但拍攝某特定場景的方式是相同的。那麼,數碼相機和膠捲相機形成圖像的共同點在哪裡呢?下面就介紹相機的基本原理。 數碼相機與膠捲相機都是拍照用的工具。數碼相機和膠捲相機的機械性能有所差異,但是也有相同點,那就是均利用光形成瞬間的影像。人們總是說,照片是光的藝術。就是說,攝影的關鍵在於怎麼利用光效。兩者的最大區別在於,膠捲相機把圖像存儲在膠捲上,而數碼相機利用CCD這個半導體解析圖像,然後把數字化的圖像保存到存儲卡上。數碼相機形成照片的過程如下。 照片的形成原理是,由鏡頭收集被攝體的反射光並形成焦點,而這些光通過調整進光量的快門,以及可以改變口徑的光圈,最後在CCD或膠捲上形成影像。CCD是區別膠捲相機和數碼相機的決定性器件。CCD是Charge Coupled Device的縮寫,是「電荷耦合器件」。CCD是特殊的半導體器件,上面有很多感光元件,它起到將光線轉換成電信號的作用。各個感光元件分別接受由鏡頭聚集並對焦形成的影像。CCD也是決定照片解析度的核心要素。數碼相機的CCD只識別圖像的黑白,為了獲得色彩信息,在鏡頭和CCD之間安裝顏色濾鏡,從濾鏡中獲取色彩信息,並最終獲得顏色。使用較多的濾鏡包括RGB原色濾鏡和CMY補色濾鏡。就這樣,形成照片的過程中鏡頭和光圈以及快門之間的相互作用,會使圖像發生很大的差異。 CCD的實際大小 從數碼相機性能參數表的CCD部分可以看到,它有像素和大小兩種基本指標。一般都寫為1/1.8英寸,有效像素380萬(總像素400萬)這樣的形式。這裡的1/1.8英寸指的就是CCD的大小,有效像素380萬(總像素400萬)指的就是CCD的像素數。如果這樣的話,CCD的實際大小果真就是1/1.8英寸么?許多用戶都覺得給出的產品參數應該不會有問題,所以絲毫不加懷疑,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然後大家都會產生「為什麼產品參數表上要標出錯誤的數據?如果數據錯誤的話到底有多少差異呢?」這樣或那樣的疑問來。 我們以標記為1/1.8英寸的CCD為例。1/1.8英寸換算成實際單位的話約為0.555英寸大小,換算成毫米(mm)單位的話約為14.1mm。但1/1.8英寸CCD的對角線真的有14.1mm么?如果說實際長度真有14.1mm的話就沒有問題了,可偏偏1/1.8英寸CCD的對角線的實際長度只有8.93mm。那剩下的1/3,即5.17mm到底跑哪兒去了呢? 其實,以這種方式標示出來的大小和實際大小的差異在於,1/1.8英寸不是感測器的大小,而是真空管的尺寸。1/1.8英寸的形式是從1950年開始,為了表示真空管的尺寸而使用的,所以這1/1.8英寸指的不是感測器對角線的長度,而是它周圍一圈真空管的直徑長度。為了幫助理解,下面就讓我們來看看圖例吧。 下面左圖中,黑色部分為真空管,綠色長方形部分為感測器。1/1.8英寸(14.1mm)指的是圍繞在感測器周圍的真空管(圓)的直徑,而綠色感測器的對角線長只有8.93mm,所以會有5.71mm的誤差。另外還要注意的一點就是,感測器的寬度(綠色長方形)約為周圍真空管(圓)直徑的2/3。 粗粗看的話並不會覺得真空管和感測器在尺寸上有什麼數學關係。但CCD的面積也約為真空管實際有效面積的2/3,所以至今仍採用的是真空管直徑表示方法。 但為什麼不直接用mm來表示CCD大小呢、因為和電視機、電腦屏幕一樣,表示對角線長度時習慣上使用英寸。另外,用表示真空管直徑的方式還能覆蓋CCD的實際大小,所以自然而然地把這種1/1.8英寸的表示方式沿用至今。 感光度、焦點、曝光的調整 攝影過程中能夠對準焦點和曝光度就可認為成功了一半。焦點和曝光度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難調整的。普通的數碼相機快門按下一半就可固定焦點和曝光度,我們可以先固定焦點和曝光度,再完全按下去拍攝照片。 &8226; ISO感光度:感光度表示對光的敏感程度,提高感光度就可在光線不足的地方拍攝照片。但是感光度越高,粒子越粗糙,畫質就越差,因此要合理設置感光度。我們可以利用菜單按鈕設置感光度,通常設為自動或ISO 100。 &8226; 自動對焦(Auto Focus)、手動對焦(Manual Focus):半按快門屬於自動對焦,支持手動功能的相機中可以手動對準焦點。手動調焦的最理想的狀態應是直接觀察通過鏡頭產生的影像,並調整鏡頭的聚焦環(focus ring),這是DSLR相機的典型做法。最近,部分普及化數碼相機中也設置了菜單調焦功能。 &8226; 調節曝光度:我們可以通過改變光圈值和快門速度調整曝光度。光圈值決定光照度,快門速度則決定被曝光的時間長短。以後我們會詳細介紹曝光度的各個功能選項。 調整白平衡 白平衡決定照片的色彩。若拍攝出的照片顏色與被攝體有差異,那麼我們就要調整白平衡。白平衡的關鍵因素是色溫,攝影地點的照明,即色溫決定了相片所表現的色彩。通常,預先調好白平衡,然後再去拍攝照片。 半按快門的對焦手法 多數人認為,DSLR相機的大部分功能都要手動調整,操作起來非常不方便。因此,很多人根本沒有接觸DSLR相機,就已經退縮了。要想手動調整所有功能確實消耗時間。先學會利用相機的自動功能攝影的技巧,然後學習手動操作,也是不錯的選擇。半按快門對焦,是指快門按下一半左右,而不是全部,這種自動對焦功能大大提高了攝影的便利性。先把被攝體安排在相機的中心,半按快門方式焦點對準到被攝體上。接著,半按快門的狀態下重新調整構圖,然後完全按下快門,這就可以拍出對焦後的被攝體照片。 半按快門,對前面的人物對焦後,重新調整構圖拍攝的照片 半按快門,對後面的人物對焦後,重新調整構圖拍攝的照片 相機的正確手持方法 基本設置好了相機,就要按下快門鍵拍攝照片。為了拍出不抖動的圖像,一定要拿穩相機。拍攝照片時,應該收緊手臂,一手用於按動快門,另一隻手托住相機,以最穩定的姿勢拍攝照片。若能使用三腳架,更具穩定性。 解析度和壓縮功能 安裝了電池、存儲卡及鏡頭,就完成了相機的基本設置。現在只要按下快門按鍵,就可以拍攝照片。但是按下快門按鍵之前,還要設置基本的選項,那就是圖像的解析度和圖像的壓縮率。解析度越大,照片的尺寸也越大;降低壓縮率後,照片文件的容量變大,但能得到高畫質的照片。所以,以最大尺寸、最高畫質拍攝的照片效果肯定是最好的。但是,解析度和壓縮率程度,直接影響存儲卡的照片存儲數量,因此我們要結合存儲卡的容量和照片的用途設定該值。即,並不是無條件的提高解析度,降低壓縮率就是應付萬變之策。如果要把照片沖印出來,就應增大尺寸、降低壓縮率,從而保障高畫質;如果要把照片上傳到網上,就沒有必要保障尺寸,只需保持適當的尺寸,再稍降低壓縮率就行。就如2560×1920,解析度以寬×高的像素來表示,而壓縮存儲的格式包含JPEG、TIFF、RAW等。解析度值越大照片的尺寸就越大壓縮率的畫質從高至低的順序依次為super fine、fine、standard、normal。TIFF和RAW表示沒有壓縮的文件格式。通常,通過調節相機背面的功能按鈕,可以設定解析度或壓縮率。 參考│數碼相機的圖像格式—RAW、JPEG、TIFF 數碼相機提供了幾種圖像存儲格式。調整解析度和壓縮率,可以合理利用存儲卡空間並可根據用途選擇適當的畫質,還可以調整照片的尺寸。乍看,感覺較為複雜,但實際上圖像本身的格式不會超出RAW、JPEG、TIFF的範圍。 1 RAW:詞典中把RAW解釋為「未加工的、處於自然狀態的」。數碼相機中的RAW也與詞典中的意思相同,表示原始圖像數據存儲格式。即,通過鏡頭採集光線後轉換為數碼信號(0,1),然後不經任何處理保存原狀態。相反,JPEG或TIFF格式圖像根據相機設定項目進行了壓縮等圖像處理,這樣的結果往往會對後期處理帶來麻煩。RAW格式既表現了CCD的原特性,還保留了高畫質,這樣可在後期任意調整白平衡、銳度及對比度等參數。但是它也有缺點,RAW的容量為JPEG的2~3倍,並且只能配合專用軟體或plug in才能使用。因此,比起普及化相機,該格式多用於商業性高畫質專業相機上。對於我們的日常生活,JPEG格式就可充分滿足需求,但是拍攝大型人像照片或商業用途照片時,建議讀者儘可能採用RAW格式。 2 JPEG:幾乎大部分數碼相機都在使用JPEG格式。該格式使用了有損壓縮手法,即通過從原圖像損失掉肉眼分辨不出來的部分而壓縮圖片的方法。我們可以根據需要提高或降低壓縮率,例如提高壓縮率就可降低圖片文件的容量。JPEG格式可將高畫質照片壓縮到原先的1/10,已經成為了業界的圖片格式標準。最近新出現了每RGB通道相當於16位的JPEG格式,這就可以支持高畫質,但與8位JPEG相比使用頻率還是不高。 3 TIFF:以無損非壓縮方式變換原圖像的格式。與RAW相比,該格式甚至包含了更高位的顏色數目,因此文件容量過大也是其最大的缺點(300萬像素的相機中約為10MB)。此外,數碼相機上的TIFF很難支持該格式的原意義,因為拍攝的圖片上已經複合了相機的白平衡、銳度(sharpeness)等值。 DSLR相機的使用及攝影基礎 「怎麼才能拍攝精美的照片?」 這是我作為數碼攝影網站的經營者考慮最多的問題。這樣的疑問無論丟給誰反饋的答案都是相同的。 那就是「多拍拍吧!」。 如今,早已實現了數碼相機的全民普及化,此時已無需強調數碼相機的便利性。 只是,讀者要記住它的兩個優點,那就是存儲卡代替膠捲後,我們可以無約束地拍攝大量照片,還有可以通過液晶屏及時確認照片的效果。大量拍攝照片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會形成個性化攝影風格。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熟悉相機的各種功能,或者多少掌握一些攝影理論,那麼一定能大幅度提升自己的實力。 其實,數碼相機的功能並不複雜。只要掌握相機的幾種功能及原理,並經實戰攝影驗證,就可拍攝出專業攝影師水平的圖像作品。 另外,不要盲目探索攝影方式,應熟悉環境、可用的附件及設施後,再投入到實戰當中。 數碼相機的基礎 1 啟動相機 &8226; 裝入電池:打開相機側面或底部的電池蓋後放入電池。相機的類型不同,電池的種類也有差異。常用的電池包括鋰電池、鹼性電池、氫鎳電池,因此一定要選擇適合相機的電池。通常,廠家會隨相機包裝盒贈送電池。 &8226; 插入存儲卡:與膠捲相機相比,數碼相機的最大特點是,將照片存入存儲卡中。不同的數碼相機使用的內存卡不同,其中佳能(Canon)、柯達(Kodak)及尼康(Nikon)使用Compacrtflash(CF),而富士(Fujifilm)、奧林巴斯(Olympus)則多使用xD Picture card。最近,多個數碼相機製作商開始使用了SD存儲卡。 SD存儲卡不僅尺寸小、容量大,且性能非常穩定,在短時間內佔據了廣闊的市場。插入存儲卡之前,先要確認插入方向,然後再插入SD存儲卡。安裝存儲卡時,不需要其他配件,只要稍用力插入到內存槽就行;再按下已裝入的存儲卡,它就會自動彈出來。 &8226; 更換鏡頭:對於DSLR相機,一定要加裝適合當時實景攝影的鏡頭。加裝鏡頭時,對準相機機身和鏡頭上標記的接點,然後旋轉鏡頭就可。尼康相機上的接點標記是白色,而佳能的接點標記是紅點。按下機身上鏡頭部位的按鈕,再旋轉鏡頭,就可以卸下鏡頭。 &8226; 電源開關:通常,電源開關位於相機的上端或背面的上部,按下該電源ON/OFF按鈕或控制柄,就可以開啟電源。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榮耀MagicBook,和手機一起還能這樣互動
※數碼版奧巴 PEN
※玩固數碼,今生前世(一)
※尼康和佳能,今天就告訴你一個真正的攝影師選哪個
※冬季數碼相機使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