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頸椎病的刺血方法
【取穴】 大椎、肩井、崑崙穴。
【操作】 對局部進行常規消毒後,在大椎、肩井穴點刺出血,擠出血液2~3滴;在崑崙穴點刺出血,擠出血液3~5滴。每2日1次。
方法二
【取穴】 大椎、大杼、肩中俞、肩外俞穴。
【操作】 每次選2穴,對局部進行常規消毒後,用梅花針反覆叩打至皮膚髮紅,並有少量出血點,然後撥火罐,留罐10分鐘,以拔出瘀血為度,隔日1次。
方法三
【取穴】 大推穴。
【操作】 先用2%碘酊對局部皮膚進行消毒,再以75%酒精脫碘,然後用七星針叩刺大椎穴5分鐘左右,以局部皮膚潮紅、微出血為度,再拔上大號火罐,留罐1O~15分鐘,起罐後,用消毒干棉球拭去拔出的瘀血。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
方法四
【取穴】頸椎5~7棘突、大椎、風門等穴。
【操作】 對局部皮膚進行常規消毒後,用梅花針在所選穴位和部位反覆叩打至微出血,再拔罐吸出瘀血數毫升,每日或隔日1次,5次為1療程。
方法五
【取穴】 壓痛點、第7頸夾脊、大椎、膈俞穴。
【操作】 對局部皮膚進行常規消毒後,用左手拇、食2指提捏起局部肌膚,右手用三棱針快速點刺2~3下,擠捏,使之出血3~5滴。若血色暗紅,可擠捏出血至血色淡紅。
方法六
【取穴】 病變椎體相應的夾脊穴。
【操作】 每次選1~3穴,對所選穴位進行常規消毒後,1注射2%的利多卡因,然後用三棱針先挑破表皮,再挑斷白色的纖維,使出少量血,深度一般不超過1厘米,以創可貼敷貼傷口,每周1次,5次為1個療程。
方法七
【取穴】 委中、尺澤、風池、大椎穴。
【配穴】 病變在上頸段者加啞門穴;病變在頸中、下段者加百勞穴和棘突之間或椎體兩側;病變在肩井部者加肩中俞、天醪穴;頭痛者加太陽穴。
【操作】 對局部皮膚進行常規消毒後,用三棱針點刺放血,出血適量,血止後拔火罐,留罐5~10分鐘,總出血量控制在50毫升。半個月1次。
方法八
【取穴】 大迎穴。
【操作】 對局部皮膚進行常規消毒後,以三棱針點刺,放血3~5滴。
方法九
【取穴】 大杼穴(壓痛最明顯處為刺激區域)。
【操作】 對局部皮膚進行常規消毒後,用三棱針快速刺人0.5厘米,在點剌部位拔火罐,以溢血為度,留10~15分鐘熱罐。隔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每療程間隔1周。本法適用於神經根型頸椎病。
方法十
【取穴】 ①頸部不適者取頸靈(頸椎4-5)、天宗穴;配太陽、百會穴。②臂痛者取頸靈、臂臑穴;配少沖、關沖穴。③後背痛者取頸靈、肩中俞穴;配陽溪、商陽穴。
【操作】 對局部皮膚進行常規消毒後,用三棱針在所選主穴和配穴上點剌出血,不出血者可擠壓令出血,並在主穴拔火罐,每穴出血約1毫升時起罐,3日1次,5次為1個療程。
方法十一
【取穴】 項部、胸1至胸5兩側、陽性反應物、風池、大椎、肩井穴。
【配穴】 虛證者加腎俞穴。
【操作】 對局部皮膚進行常規消毒後,先用重刺激手法叩打陽性反應物部位,然後用中等刺激手法叩打局部穴位,至患處整個皮膚出血後,加拔火罐,留罐5~10分鐘。起罐後拭去瘀血,常規消毒。每周2次,10次為1個療程,一般治療1~3個療程。
上一篇:如何治療頸椎炎
下一篇:頸椎病刺血療法的注意事項
相關文章推薦閱讀:
※治療頸椎病,從正確坐姿開始做起
※治療頸椎病,你需要懂的幾個核心問題(附穴位按摩與康復鍛煉)
※「每周一病」| 頸椎病
※海西健康熱線:久坐族聳肩護頸椎
※支招:預防頸椎病「七絕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