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立堅:衝擊史無前例 大地震會否讓日本經濟沉沒

孫立堅:衝擊史無前例 大地震會否讓日本經濟沉沒www.eastmoney.com2011年03月17日 07:07孫立堅每日經濟新聞

  3月11日發生的日本東北9級大地震,不僅給還沒有擺脫危機陰影的日本社會造成了史無前例的衝擊,也給正在面臨通脹風險的全球經濟蒙上了陰影——全球股價下跌、大宗商品價格回落、「流動性逃避」引起美元和日元大漲的恐慌格局。再加上福島核電站放射物的泄漏事件,更讓海內外投資者對日本經濟的未來和世界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增添了許多憂慮。

  那麼,現在市場強烈的反應是否會持續很久?中國經濟是否會受到嚴重的拖累?世界經濟是否會因為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三大經濟體的發展放緩而再次陷入低迷?

  能否控制核污染是關鍵

  首先,筆者以為,日本大地震給內外經濟造成的最大危害,是福島核電站的核污染問題。

  儘管這次大地震給日本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是巨大的,但是,它對日本製造業、出口產業和企業競爭力的衝擊,並不一定會超過1995年神戶大地震所帶來的巨大負面影響。因為支撐今天日本製造業及其出口競爭力的區域主要集中在三個地方:京濱區域、阪神區域和九州區域。而目前重災區——東北區域的經濟表現則要排在日本國內中下游的位置。1995年阪神重災區生產能力的復甦只用了半年,經濟的全面復甦只用了兩年,遠遠好於市場當時悲觀的預期。更何況經過了16年的變化,日本企業的國際化程度已大大提高,分散日本經濟風險能力已大大增強?如果核污染沒有進一步惡化,日本產業的復甦和企業生產能力的恢復不會花費太長的時間。

  但是,如果最壞的局面出現,即嚴重的核污染問題無法控制,從而導致日本不得不進行人口和產業大遷移的局面,那麼,這種將花費巨大的財政成本的「結構調整」,可能會讓日本社會出現恐慌性的震蕩——不僅日本經濟會大幅度的下挫,而且,日本民眾拋售國債恐慌性的離場,也會讓日本國債市場價格暴跌,由此引發金融資產價格一路下跌的恐慌現象,日本政府也會被逼到沒有能力再融資的「破產」地步。當然,我相信在核污染可能引起的「日本沉沒」危機發生之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G7主要國家乃至G20成員,都會加入到援助的行列之中。否則,一個經濟大國的「退出」所掀起的巨浪,一定會嚴重威脅其他國家的經濟運行。

  短期負面影響無法迴避

  其次,即使核污染問題得到有效控制,日本大地震所造成的負面影響短時間內也無法迴避。

  從實體經濟層面上看,日本國內的生產線因直接破壞和電力不足等因素的影響,導致大面積的停產,必然會出現暫時性的商品和產品的短缺現象。日本政府大規模的救市資金投入,不僅給已經債務累累的日本政府增加了財政負擔,也會因為流動性的過剩和商品短缺的複合效應,而導致災難中常見的通脹高企現象。另外,從金融市場層面上看,大量向海外做「逃息交易」的機構資金,因為危機中有強烈補充流動性的需求,導致日本國內資金流入急劇增加,日元瞬間大幅升值,而投向日本短期國債、謀求「流動性保障」的資金也在短時間內變得越來越多,從而導致基本面惡化的擔憂、離開股市的大量資金和海外「回歸」的大量資金匯攏在一起,一下子就把日本國債的價格拋向了空中。今後,日本國債價格大跌的風險會因此變得越來越大。

  從中長期看,家園重建的機會給大批日本企業打開了投資的空間,很多企業會找到難得的 「商業感覺」,而危機給日本經濟所遺留下來的就業壓力也會得到慢慢的緩解。今後可能出現的失業率下降和日本企業利潤的回升,反而有利於日本政府財政赤字的減少。

  中國需建立有效替代方式

  第三,中國經濟擺脫日本大地震負面影響的關鍵,在於迅速建立起有效的替代方式。

  從短期而言,日本東北地區提供給中國的半導體電子部件、汽車零部件等高附加價值的中間品,會影響到高端客戶市場的產品生產。由於東亞製造鏈長時間以來分工明確,短時間內來自韓國、歐洲等地的其他替代品還很難快速投入使用,如果我們要解決市場短缺現象,就要快速尋找替代的渠道來調整「信價比」。但是,我們也要注意到,因為日本經濟的震蕩產生了打壓大宗商品價格的效果,這對緩解中國輸入性通脹和貨幣政策的從緊壓力有一定的積極效果。

  從中長期來看,日本產品「缺位」對中國的影響,可以通過內外「替代」得到緩解,一旦日本災後經濟復甦,仰仗大量避險資金的外流所帶來的日元貶值優勢,就會使得日本企業對華出口的規模進一步增大。事實上,日本貿易振興協會在大地震發生前,剛剛發布的中日貿易展望報告曾樂觀地判斷日本貿易順差將創下歷史的新高。此外,我們還要注意核污染對中國產業政策和世界能源市場帶來的影響。前者可能會影響中國投資的取向和相應股市板塊的表現,後者會影響中國所面臨的輸入性通脹的環境,即核電站產能的萎縮會增加對傳統能源的依賴,由此推高油價。

  世界經濟受金融市場影響

  最後,世界經濟受到日本大地震的負面影響,更多的可能來自於金融渠道。

  由於中國是日本最大的出口國,而歐美國家和一些新興市場又是中國出口的主要市場,所以,日本的「缺位」會讓外部市場判斷中國的最終產品供應能力也受牽連。於是,世界最大製造基地的萎縮,可能會短時間內打壓大宗商品價格。但是,從中長期來看,源於日本的影響會被韓國和歐洲製造商、乃至中國的成長性企業的崛起所沖銷。儘管如此,筆者還是認為,日本大地震中長期對世界的影響主要是來自於金融領域。短期內,關聯保險公司股價的破位和後來可能發生的倒閉現象,會再次引起市場的恐慌。但是畢竟這次保險市場的派生風險,已經不再是2008年前金融創新濫用的那個時代,保險市場的震蕩不會波及到所有的金融行業。另外,由於日本低息政策的長期化和財政赤字的持續膨脹,日元流動性的泛濫和日元的日益貶值,會給其他國家、尤其是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國家,造成持續的通脹、資產泡沫和貨幣升值的壓力。

  不管怎樣,從日本的民族性和經濟基礎來看,日本經濟不會輕易沉沒,而市場今天的過度反應,很多時候可能也是金融資本想在價格的變化中謀求暴利的表現。所以,決策部門和我們一般的消費者在出乎意料的重大事件面前,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以提高全社會擺脫非常事件所需要的危機管理能力。


推薦閱讀:

母親大地的生態精神文明
[轉載]風水大地欣賞
[悼念]5,12汶川大地震 迄今為止最全組圖 【貓眼看人】
魯迅眼中「最有前途的女作家」,為大地立傳,走過生死場

TAG:日本 | 地震 | 經濟 | 日本經濟 | 大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