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拉利有可能說錯了?
尤瓦爾·赫拉利的《未來簡史》,1月份中國上市,又是厚厚一大本。匆匆讀完,還是非常精彩、震撼。看過這本書有一種感覺:一書在手,可以省掉很多其它書了。
一個月前我剛剛寫了人類簡史的讀書筆記,寫成了流水賬。《未來簡史》,全書三十萬字,精彩之處比比皆是,如果一一道來,又會變成流水賬。隨書一起送到的有一張漂亮的思維導圖,已經把書的脈絡畫清楚了,大家可以自己找來看看。這次的讀後感,只想聊聊我的個人想法,對書中內容認可的和不認可的地方。
如果做一個簡單的總結,《人類簡史》中最核心的觀點,是認知革命,「編故事的虛構能力」帶來了智人的大發展。而《未來簡史》中最重要的觀點,是「演算法」。作者將智人、人的感覺、人類社會、人類社會曾經出現過的各類宗教和主義、各種社會運作模式、乃至宇宙間所有的生物,全部概括為各種各樣的「演算法」,即某種數據處理系統。於是,萬事萬物便順理成章地,被視作了大大小小的各種數據流,生命也只是數據處理,「信數據,得永生」。
這真是一個腦洞大開的提煉,讓人眼前一亮。我很開心,迅速接受了這個說法。中信出版社有另一本暢銷書,名為《思考,快與慢》,講人的認知系統分兩個部分,系統1反映快速直接,是一種直覺,系統2需要集中注意力,慢,但更理性精確。如果把兩本書結合在一起看,則系統1正是我們的身體歷經億萬年的進化,而固定在基因里的一種生物演算法,我們並不需要了解這個演算法的過程,演算法直接給予我們計算結果,是下意識的。而系統2,則是面對更複雜的情況,除了眼前的信息,還需要調用更多的外部數據、需要動用意識做分析和判斷的,意識對計算全過程都了解和控制一種更複雜的演算法。然而,都是演算法,有著同樣的過程:收集信息--數據處理--給出結果。如果把萬事萬物都概括為演算法,則對其難易和優劣程度的判斷也變得較直觀、輕鬆了。比如,可以看一個演算法的運算邏輯和依據是什麼,基礎數據是否準確和全面,如果邏輯OK,數據準確,則運算結果相對就可信。如果兩者都有問題,就不可信。同時,運算時納入的數據越多、運算結果也越準確。例如,我們要判斷一個人是不是一個好人,不能光聽他自己嘴上說的,也不是去看《面相大全》,或者盯著他做冥想、找感覺。最好的方式是搜集他從小到大的履歷、查看他的信用記錄,了解他的生活軌跡、再聽聽他身邊一些親朋好友的評價。大量地搜集和分析數據,得出更準確的答案,這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最聰明的人們乾的事兒。
「數據主義」和「演算法」,打破了生物和機器之間的隔閡,也跨越了不同學科,把科學家、經濟學家、藝術家納入同一套語言體系,有了溝通的可能。通過對演算法的不斷升級,人工智慧雖然仍然沒有意識也沒有感覺,卻已經能夠理解人類的情感。基於大數據的精準分析和判斷,人工智慧甚至能夠比人類更了解他們自己。而人類的藝術創作,曾經被認為是人工智無法突破的堡壘,也被打破了。現在的人工智慧已經可以模仿音樂家來創作音樂作品,聽眾根本無法分辨作曲者是人還是機器。我自己還曾經猜想過,或許音樂創作由於符號和規則較少,相對簡單而容易被人工智慧模仿,但文學作品更為複雜,短期內人工智大概能很難做到。結果剛剛搜索了一下,發現已經有日本的人工智慧創作出了小說。是的,如果本質上都是一些演算法,那麼,人與機器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也就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情。
除了「演算法」,書中有許多容易讓人覺得匪夷所思的說法,我也傾向於接受,譬如
1、人類曾經的三大問題:饑荒、瘟疫和戰爭,已經基本解決;
2、並不存在人類獨有的「永恆的靈魂」;
3、並不存在一個「唯一的、固定的、真正的自我「;(人文主義主張的」尋找你內心真實的自我「其實很不靠譜)
4、自由意志只是一種錯覺,其實並不存在。我們所有貌似自主的選擇行為,其實是基因的既定設置 隨機性的結果。
這些概念聽起來有些驚世駭俗,但赫拉利基於他的科學世界觀,在書中給出了大量事實依據,以及諸多科學實驗的研究成果,相當可信而有說服力。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讀讀看。
如果如書中所論述的,三大問題已經基本解決,說明智人到目前為止一直在進步,且成果赫然,那麼今天這個時代,正是人類出現以來,最好的一個時代,那些總是嘮叨「今不如昔,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們可以閉嘴了。「不存在永恆的靈魂」,則各種有神論宗教以及人類中心主義的信念也都可以拜拜了。不存在唯一的固定不變的自我,這一點和佛教哲學有點不謀而合,但若如此,其實轉世之說也就沒有什麼依據。關於自由意志不存在的部分,似乎最為驚人,但想想,如果我們的感覺和慾望,不過是基因演算法的副產品;再梳理一下每天活躍在我們頭腦里的種種思想和判斷,基本上都能找得到被灌輸的源頭,並沒有哪一條是純粹自發生成的。想想這些,那麼自由意志不存在一說,也就不難接受了。
問題是,如果接受了自由意志並不存在,則生命、世界的意義究竟為何?馬克斯·韋伯說:「人類是懸掛在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上的動物」,人類總是需要意義。過去,「神賦予世界以意義」,現今的人文主義、自由主義則認為「人的感受是最重要的意義」意義是基於人的自由意志來創造的,那麼,人的自由意志不存在的話,意義是什麼?赫拉利給出的答案是:數據主義。外部演算法代替人來做選擇,並進一步拿到控制權,萬事萬物皆是數據流,信息的自由流通成了最大的意義。這個會成真嗎?稍後再聊。
赫拉利對歷史和現實世界的精準而天才的概括和總結,總是讓我驚訝和佩服,也基本都能夠接受。我最佩服赫拉利的,一方面是他學識廣博,涉獵極多;更重要的,在於他別緻的角度,和他將各種不同的事物、知識之間進行的這種邏輯強大的交叉融匯能力。王朔曾經創造過一個詞:知道分子。很多做學問的人,只限於知道而已,卻一不能活用、二無創造力。在今天,有了互聯網、有維基百科,我們可以很方便地獲取信息,僅僅做一個知道分子,幾乎沒有任何意義。真正的思考,應該是赫拉利這樣的融會貫通,讓知識活色生香、四處流動。
所有對過去和現在的解讀與分析,其真正目的,如果不是為了指導未來的行動,就沒有太大的意義。從某種性質來說,未來簡史,有點像二十一世紀的《資本論》,是建立在對作者對自身所處時代深刻的觀察和理解之上的一種對未來的推演。並且,和馬克思一樣,他使用了同一個工具:邏輯。然而,《未來簡史》一書中,我個人覺得問題最大、存疑最多的,也正是關於對未來的推演這一部分。當然,精確地預言未來原本就是件不可能的事情,赫拉利自己在上一本《人類簡史》中也提到過,人類社會是一個混沌系統,而且是二級混沌系統,不僅複雜難測,而且預測行為本身還會對這個系統形成干擾,而讓這系統變得愈發不可測。馬克思的共產主義理論在二十世紀對人類社會的發展造成了巨大的擾動,卻未能命中未來,赫拉利的預言多半也是同樣的情況。
那麼,赫拉利做了哪些預言呢?簡單羅列一下:
1、人類新千年的追求會變成」長生不死、永恆快樂、升級為神「;
2、數據主義代替人文主義成為新宗教,信息自由成為最大的意義;
3、目前存在的大部分工作會消失,多數人類作為個體的價值將不再被社會系統所認可。一般大眾成為無用的階級,少數人則升級成為如神一般的新人類。
關於第一點,我基本認同。只是,雖然書中做了樂觀預測,基於這些事情本身的技術難度,以及現實人類社會在相關倫理上的爭議,這些追求的實現,可能非常艱難,並且要花費不短的時間,當然不會是上萬年,但也應該不會只是幾十年。
關於第二點,我的感受和判斷是:有道理,很有可能,也不一定。人類社會的發展從來就不是在一個速度一個平面上。直到今天,有的人已經開始嘗試改造自己,爭取成神,但同時也有大批人還在拜神。全世界最發達的國家-美國,至今仍有33%的人壓根就不相信進化論;在全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中國,如果做個調查,問幾千年前的《黃帝內經》和現代醫學相比哪個更優秀,沒準超過半數的人會選前者。就在當下,茫茫太空中,宇航員們在空間站工作的同時,亞馬遜叢林里,還有原始人仍在狩獵。除了赫拉利在前書所說的金錢的力量,還沒有哪一種理念、主義、信仰能夠如金錢這般做到統治幾乎全人類。現如今,人文主義思想大行其道,傳統的宗教信仰也仍然根深蒂固。在不太遠的未來,各種思想還在撕扯,不確定哪一種主義會佔據絕對上風,數據主義未必就能成為人類的主流選擇。如果有一大批人抱持著人文思想,或者宗教信仰不放,寧可過得別彆扭扭並不舒服,也非要自己做決定或者讓上帝(或許是上帝的代言人)做決定,堅決不把自我控制權交給人工智慧和外部演算法,恪守傳統思想,堅決不做改變,也毫不意外。人類干這種抱殘守缺的事兒,自古有之,未來恐怕也不見得少。如果要想讓信息自由成為最大的意義,讓人類社會的大多數改信數據主義,放棄自己的自主權,勢必要獲得大多數人的認可,這可實在不容易。
數據主義還要面對一個大問題:個人隱私的保護。雖然我們大部分人在下載某個APP時,壓根不會細看裡面的隱私條款,直接點同意,但倘若某一天忽然發生嚴重的由於隱私暴露而產生的惡性社會事件,恐怕還是大家還是會認真考慮一下,是否還要繼續讓信息的流動這麼暢通無阻?另外還有一個阻礙數據主義大行其道的因素:現代社會對人工智慧的態度,一直是邊研發利用、邊擔憂恐懼。種種掣肘,使得赫拉利的這個預言,即使真的發生,也可能進展十分緩慢。
最後一項是預言也是網上流傳最多的:大部分工作會消失!大部分人會成為沒用的人,成為被餵養的小白鼠,天天打遊戲做白日夢度日?而少數人使用新技術,升級自己,成為和普通人差別巨大的,完全不同的神人。普通人和神人之間,會出現遠超今天階層差異的巨大鴻溝。多吸引眼球、聳人聽聞呀!但在我看來,比之前兩件,這個可能是最不準確的。原因有四:
1,從過去的歷史看,一直有工作在消失,但同時也一直有新工作出現,舊工作消失得越快,新工作出現得也越迅速,相輔相成,一直相對平衡。人類是適應能力最強的生物,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潛能無限。從目前看,人工智慧、以及各種新技術,無論是研發還是運用,依然需要大量的人來參與和輔助,並且,如前所說,在種種因素制約下,新技術發展可能沒那麼快,那麼,也就有時間來探討和處理諸多工作消失後,新的行業、工作的問題。人是這麼敏感的動物,面對賴以糊口的工作被奪走這種事情,豈能束手就擒,毫無反應? 看看英國脫歐、美國川普上台, 被新移民威脅到生存,都可有這麼大的反應,更別說被人工智慧幹掉了。人和人搶工作,該傾向哪一方,目前的人類思想和倫理尚還要爭議一下,若人工智慧和人搶,人類會站在哪一邊,傾向性太容易猜了。這不僅僅是技術發展問題,牽涉到了個體人類的利益,就算技術已經不成問題,在倫理道德上大概還得掰扯許多年。那些在新技術面前失去發言權的人,政治權力可還沒有失去,還有很多決定權,讓精英們不得不去考慮他們的利益呢! 所以,除了推測即將消失的工作,也可以展望一下可能會誕生的新工作崗位吧! 除了新的有價值的工作,沒準還會出現一些沒有實際意義,只具象徵意義,但仍可領工資讓人糊口的空頭工作呢?
2、個體的人,除了工作價值,其實還有別的價值,比如,作為消費的主體、作為大數據的提供者。
在前一本《人類簡史》的書中,赫拉利提到近五百年的技術爆炸,有一個幕後推手,就是金錢和資本。那麼同樣,赫拉利推測的三個人類未來的追求「長生、永恆快樂和人自身的升級」,其背後的助推力,仍然是金錢和資本。
今天的社會是一個消費社會,資本有一個特點,如果它推動了某個新技術的誕生,絕不想只提供給少數人使用。對於資本來說,一個新技術的應用市場,從來都是越大越好,一旦有一個技術,比如植入晶元,升級人類自身,能夠應用於全民,為何不想辦法讓更多的人去購買?赫拉利之所以說只有少數人可以享受到更長的壽命、可以升級自己,化身為神,無非是因為這些技術費用昂貴,只有少數人能夠消費得起。但是,貴,很重要的原因之一也是由於用的人少啊! 一旦用的人多了,還會那麼貴嗎? 不要忘了,技術有兩個特點,開始階段都比較昂貴,隨著技術更新,會趨向于越來越便宜,而且技術還有後發優勢。
在未來簡史中,赫拉利舉了安吉麗娜·朱莉的例子,說她做了基因檢測,了解到自己有乳腺癌高發風險,便毅然切除乳腺以避免得癌症。基因檢測價格極其昂貴,只有少數人能夠購買這一服務。但是,很有可能,在未來,由於技術進步,基因檢測會變得非常便宜,連普通人也消費得起呢?而且隨著技術的更新換代,或許乳腺癌風險被檢測出來之後,壓根不需要切除乳腺,一個小手術就能夠解決問題呢?這並不是一個空想,想想手機,在剛剛誕生的時候,又大又沉,功能也很少,質量也很一般,價格還非常貴,都是土豪在用,而現在,一個偏遠山村的窮青年,也可以買一台智能手機,價格非常便宜,功能還遠遠超過二十年前土豪手裡的那一台。如此一看,早期花了高昂的費用享受到新技術的有錢人,反而成了新技術的實驗小白鼠,除了能夠比窮人早用一段時間,並沒有其他更明顯的優勢。當熱,或許也有人會覺得,如果在同一個時間,有錢人購買的新技術,如果花費更高,總會比窮人用的要好一些吧?還真的未必。一部一萬元的手機,和一千元的手機,一輛蘭博基尼和一輛吉利,在基礎使用功能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其價格差異,僅僅體現在情感體驗、精神體驗上好一些罷了,而這些體驗,就一項技術的本質而言,其實沒那麼重要。
3、關於預測本身對未來的影響。既然已經預測到了未來的一些可能性,意識到一些危險,身為人類,難道不會做一些事情來規避危機的發生嗎?
4、最後一點,是關於自由意志、關於犯錯誤這件事的。會犯錯誤,其實是人類這種生物演算法的一個特點,錯誤,有可能是隨機性帶來的結果。犯錯誤這件事,其實意義非凡。整個進化過程,其實也是一個DNA不斷犯錯的過程,沒有犯錯就沒有進化。雖然自由意志只是個幻想,但我們還會隨機犯錯呀!我們常說的創造力,或許某種意義上說,就是隨機地犯錯誤的能力。所以,未來作為人,或許還有機會,就是犯錯誤? 或許,生物演算法和人工智慧演算法最大的區別正在於此。大數據分析的都是既往數據,而人類總會隨機犯錯,整出些未曾出現的東西。人工智慧則不同,要模仿巴赫的音樂作品,得先有個巴赫,人工智慧自己尚不能造一個貝多芬出來。
當然,人工智慧的演算法也許還會繼續進步,連創造力都可能會有,什麼都有可能,我也只是做一猜測。如果真這樣,也好。
未來簡史是學者的預言,學者的樂觀與擔憂。學者寫這些,目的是為了引發思考,而非造成恐慌。看過此書,我等窮屌絲也不用過於擔心自己成為被未來拋棄的那一部分人。更大的意義,在於今後,在走每一步路的時候,多想想未來,多思考一下各種可能性。
或許我還是太樂觀。那又怎樣?樂觀地面對,和悲觀地面對,未來都是會到來的。何不樂觀一些?
無論怎樣,無論是樂觀還是悲觀,趁現在還有時間和機會,多了解些未來的趨勢、多學些新知識、讓自己多掌握些技能,成為一個兼具各種能力的多面手,總沒壞處。
一不留神又快六千字……最後還得雞湯一句,一起努力,活到老,學到老,加油。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發布,不代表今日頭條立場。
推薦閱讀:
TAG:赫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