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處方:風寒項強方
【組成】:承漿穴、風池穴、風府穴、後溪穴、申脈穴。
承漿穴
承漿穴是任脈與足陽明胃經的交會穴。
【定位】:在面部,當頦唇溝的正中凹陷處。
【刺灸法】:斜刺0.3~0.5寸;可灸;寒則通之或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功效】:生津斂液、舒筋活絡。
【主治病症】:
口眼歪斜,唇緊,面腫,齒痛,齒衄,齦腫,流涎,口舌生瘡,暴喑不言,消渴嗜飲,小便不禁,癲癇。
【配伍】:
1、配委中穴治衄血不止;
2、配風府穴治頭項強痛、牙痛。齒槽尖腫;
3、配女膝穴、唇里穴(《奇穴治療訣》);
4、下牙痛:配合谷穴、下關穴、頰車穴、承漿穴(《中華口腔科雜誌》)。
5、面肌痙攣:配攢竹穴、四白穴(《針灸學》上海中醫學院編)。
6、三叉神經痛:配下關穴、合谷穴(出處同上)。
7、痛經:配大椎,經潮前3天開始,每日1次,至經凈為1療程。
8、落枕:配風府,用瀉法,有強的針感為好,一般針刺後即有一定效果。
風池穴
風府穴
【定位】:風府穴,後背正中一條線,往上,在開始長頭髮的地方,也就是頭髮的邊緣,用大拇指中間的關節在這個邊緣向上比劃一橫指就是1寸(大拇指中間關節就是1寸)。
【刺灸法】:直刺或向下斜刺0.5-1寸。不可深刺,以免傷及深部延髓。
【功效】:散風熄風、通關開竅。
【主治病症】:
頭痛,項強,眩暈,咽喉腫痛,失音,癲狂,中風。
【配伍】:
1、配崑崙、束骨治狂證多言不休;
2、配肺俞治狂走欲自殺;
3、配腰俞治足不仁 (《千金要方》);
4、配二間、迎香治鼻衄 (《針灸大成》)。
5、配風市,有疏風通絡的作用,主治寒傷肌膚經絡。
6、配肺俞、太沖、豐隆,有理氣解郁的作用,主治狂躁奔走,煩亂欲死。
後溪穴
申脈穴
申,八卦中屬金也,此指穴內物質為肺金特性的涼濕之氣。脈,脈氣也。該穴名意指膀胱經的氣血在此變為涼濕之性。本穴物質為來自膀胱經金門穴以下各穴上行的天部之氣,其性偏熱(相對於膀胱經而言),與肺經氣血同性,故名。
【定位】:人體的足外側部位,腳外踝中央下端一厘米凹處。
【刺灸法】:直刺0.3~0.5寸。虛寒則先瀉後補或補之灸之,實熱則瀉針出氣。
【功效】:補陽益氣,疏導水濕。
【主治病症】:
後枕部頭痛,目眩,目赤痛,癲癇,失眠,腰腿酸痛;增進耐性、怕冷症(怯寒症)等。此穴位為人體足太陽膀胱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有關此穴的治病療法有:治療怯寒症、增進耐性等。
【配伍】:
配腎俞穴、肝俞穴、百會穴治眩暈。
【刺灸法】:針用瀉法;強刺激,承漿、後溪、申脈留針
20
分鐘,間斷行針;風池穴、風府穴可加用溫針。
【功效】:疏風解肌,溫經通絡。
【主治】:外感風寒,邪滯經脈,津液不能敷布而致項背強直,疼痛,無汗,惡風,脈浮緊。用於外感引起的頭痛項強痛及頸椎病,肩頸綜合征,落枕等疾病。
【加減】:伴有惡寒發汗加合谷穴、大椎穴;頸項疼痛不能回顧加天柱穴;肩背疼痛加肩井穴、天宗穴。
推薦閱讀:
※針灸推拿加中藥綜合治療肩周炎
※做出燒山火、透天涼真的很難嗎?針灸名家張縉告訴你秘訣
※<<最新實用董氏針灸奇穴全集>>------董景昌、胡文智
※針灸是怎麼補陽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