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個半布爾什維克(的最後結局)
用戶3308175933
來源:網路,作者/跌名
上世紀20年代,孫中山「聯俄聯共」的政策,曾使國共有過一段貌合神離的「蜜月期」。1925年成立的莫斯科中山大學,即是「國共合作」政策的產物之一。當時的國民黨高層,就有不少人將孩子「保送」入此校。
比如蔣介石之子蔣經國、馮玉祥之子馮洪國、其女馮弗能、馮弗伐、邵力子之子邵志剛、葉楚傖之子葉楠、于右任之女於秀芝。與國民黨這些「革命繼承人」保送入學不同,其他人(包括許多共產黨人)要麼報名考試、接受選拔;要麼就需由組織秘密推薦選派。
但是,1927年7月26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發表聲明:「取締」中山大學,並嚴禁再向莫斯科派遣學生。在與國內幾乎「斷絕一切聯繫」3年之後,1930年夏,莫斯科中山大學宣布解散。根據楊尚昆的回憶:1927年後,蘇共內也發生巨大分歧,斯大林和托洛茨基就形如水火(後來「托派」被大肆清洗),對中國革命的看法,也不盡相同。這時,王明與共產國際的代表米夫走得很近,於是,也就自然形成一派勢力,希望與國內的中共決策層分庭抗禮。
普遍的說法,「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就是在1929年夏、召開的中山大學「十天大會」上誕生的。因為那次會議上,有28個人投票,贊成黨支部局的意見,還有一個「搖擺不定的人」(據說是年齡較小的徐以新),忽而贊成,忽而不贊成,成了「半個」。
我不否認,「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這一專用名詞,肯定來源於「十天大會」,但具體的人物究竟指誰,卻很難確認。比如,被稱為「二十八個半」的領袖王明,其實就並未出席「十天大會」,早在1929年3月,他就已經被共產國際派回了中國。同樣,張聞天、王稼祥等人,也並未在場。
根據我掌握的一些資料顯示,這一概念真正被使用,很有可能是1933年以後的事。那時,正值年輕的王明主掌中共,一方面,被他這一派打擊和壓制的人們,用這個辭彙,來譏諷和嘲笑以「百分之百正確」自居的王明及其追隨者,帶有明顯的貶義;另一方面,或許也是王明等人,以此標榜「莫斯科留學派」才是共產國際的衣缽傳人、和當時「瞿秋白路線」的堅決反對者。
那麼,「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究竟是誰呢?比較通行的說法是:王明、博古(秦邦憲)、張聞天(洛甫)、王稼祥、盛忠亮、沈澤民、陳昌浩、張琴秋、何子述、何克全(凱豐)、楊尚昆、夏曦、孟慶樹(緒)、王保(寶)禮、王盛榮、王雲程、朱阿根、朱自舜(子純)、孫濟民(際明)、杜作祥、宋潘(盤)民、陳原(源)道、李竹聲、李元傑、汪盛荻、肖特甫、殷鑒、袁家鏞、徐以(一)新。
從盛忠亮的回憶錄來看:這29個人,進入中山大學的時間並不一樣。王明、張聞天、博古、王稼祥、盛忠亮、張琴秋、陳原道等,是在1925年入學的第一期學生,沈澤民雖然是1926年才插班進來的,但他也屬於第一期學生之列;楊尚昆、李竹聲是1926年進校的第二期學生;其他的人員,基本上都是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進入中山大學學習的。夏曦則是1928年春成立的特別班(或稱「老頭子班」)里的一名學員。這個班的學員,有不少都是年紀較大、經驗較豐富的中共領導人,如葉劍英、董必武、林伯渠、徐特立、何叔衡、楊之華、楊子烈、施靜宜等。
從性別上看,「二十八個半」中有女性4人,即孟慶樹、張琴秋、朱自舜、杜作祥。沈澤民和張琴秋當時已是夫妻;孟慶樹則是王明當時追求的對象,回國後不久也結成了夫妻;朱自舜是孟慶樹在中山大學裡最好的朋友。 「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的人生結局—— 王明(陳紹禹):「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的領袖人物,1931年在前莫斯科中山大學校長、共產國際代表米夫的支持下出任中共領袖,1931年到1937年在蘇聯,後回中國,與毛澤東再次展開爭論,再次失敗。1956年赴蘇聯,中蘇決裂之後批判中共,1974年在蘇聯病逝。
孟慶樹(孟慶緒、女):王明的妻子,1984年死於莫斯科。博古(秦邦憲):王明的摯友,王明去蘇聯之後的中共領袖,遵義會議中失勢,但仍是黨的領導人。「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也旋即解散。延安整風時被批判。1946年在重慶到延安的飛機失事中死亡。
張聞天(洛甫):一度支持張國燾,在遵義會議上出任中共名義上的領袖,曾把中共總書記的職位讓給張國燾,後一直擔任中共名義領袖直到194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外交部副部長,廬山會議中支持彭德懷,被打倒。
王稼祥:很早就支持毛澤東,遵義會議上被選為中共軍事負責人之一,擔任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主任多年。曾任中國駐蘇聯大使,文革中去世。
楊尚昆:遵義會議後投向毛澤東,1980年代成了國家和中共的最高領導之一,是中共八大元老之一。
陳昌浩:支持張國燾,在張失勢後被派去領導西路軍,失敗後留在中共進行黨史研究,文革中自殺。
張琴秋(女):沈澤民的妻子,紅四方面軍總政治部主任、婦女獨立師長。沈去世後嫁給陳昌浩,陳去蘇聯後,張和原四方面軍總醫院院長蘇井觀結婚。曾任紡織工業部部長。文革中因不堪凌辱,跳樓身亡。
王盛榮:「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中最長壽的人。回國後在中央蘇區任團中央少先隊總隊長。1945年底任齊齊哈爾工委書記。1949年後曾任中南有色金屬工業管理總局局長等職。截至2006年我採訪他時,一直在武漢居住。
徐以新(徐一新):張國燾紅四方面軍的部下,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外交部任大使。1990年代去世。
凱豐(何克全):反對王明,在遵義會議中堅持支持博古,後來改變路線。曾被國民黨逮捕坐牢,堅貞不屈。《抗大校歌》作者。曾任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總書記和中宣部副部長,1954年去世。
何子述:在中共華北局工作,在1929年被國民黨逮捕處決。
沈澤民:茅盾的弟弟,張國燾紅四方面軍的部下。在領導遊擊戰爭中1933年11月病逝於紅安。
宋潘民(宋盤民):張國燾紅四方面軍的部下,因反對夏曦的清肅而在1933年被處死。
陳原道(陳源道):回國後曾任中共河南、江蘇的負責人,後來被國民黨逮捕在南京處決。
殷鑒:在華北唐山煤礦進行工運時,和薄一波一起被國民黨政府逮捕,被營救之前死於獄中。
李竹聲:回國後曾任中共上海的負責人,1934年被國民黨逮捕後叛變,出賣了不少從前的同志。1949年後被抓獲,1973年病死獄中。
盛忠亮(盛岳):中共上海領導人之一,被李竹聲出賣後為國民政府情報機關中統工作。之後移居美國,撰寫了關於「二十八半個布爾什維克」的回憶錄——《莫斯科中山大學與中國革命》。
袁家鏞(袁孟超、宋叄):中共江蘇省委書記,1934年和李竹聲一起被國民黨政府逮捕後叛變,在特務機關中統工作,改名嚴英。
王雲程:中共江蘇省委書記,1933年被國民黨綁架之後叛變,和李竹聲合作。並使羅登賢、廖承志等被捕。
孫濟民(孫際明):和王雲程一起被捕、叛變。
夏曦:(1901年—1936年)由於他在1933年到1935年間,在湘鄂西蘇區三次「肅反」的過程中,造成了紅二方面軍4萬人以上死亡(包括洪湖紅軍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段德昌和毛澤東詩詞中「我失驕楊君失柳」中的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在長征途中落水,無人救助而死。因為他是在長征中死的,而得以成為「烈士」。
朱阿根:回國後曾任中共領導,但退黨。一說叛變。
汪盛荻:回國後曾任中共領導,但退黨。
李元傑:淡出政治、平淡生活。
王保禮(王寶禮):淡出政治、平淡生活。
朱自舜(朱子純、女):孟慶樹的好友,回國後淡出政治、平淡生活。
杜作祥(女):淡出政治、平淡生活。 肖特甫:不詳。
推薦閱讀:
※註定的結局
※海城牆 前言 相關介質介紹、以及結局
※宋太宗趙光義神秘上位的真相,結局挺酥脆的!
※幾十萬大軍進入九宮山之後,為什麼會神秘消失?李自成的結局之謎
※太在意別人的看法,最後只有兩種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