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與納蘭性德詞作的純真美
發布日期: 2013-07-10 發布: www.xzbu.com
摘 要:李煜,晚唐五代詞人中的傑出代表;納蘭性德,清初復興詞壇的主將之一。李煜與納蘭性德,一為亡國之君,一為烏衣承平之少,身份經歷固不可同日而語,然綜觀二人之心路歷程、詞作之情感特徵與美感,卻有著諸多驚人的相似之處,均是以其純真、率性的情懷,噴薄出對事物敏銳的感觸,字字珠璣,聲聲血淚。圍繞二人詞作中所體現的純真美這一核心的共同點展開論述,或可藉以管窺二人詞作之親緣關係。 國論文網 http://www.xzbu.com/5/view-4190069.htm
關鍵詞:李煜 納蘭性德 純真 赤子之心
一、「詞之言情,貴在得真」
沈祥龍《論詞隨筆》曰:「詞之言情,貴在得真。」況周頤在《蕙風詞話》中說:「真字是詞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真」,乃文學之第一要義,是藝術感染力之深厚根源。故為詞人、為詞,純真的氣質是極為寶貴的,而後主與容若,則共同稟賦了一顆「赤子之心」,並將其貫穿於一生的創作之中,因而在二人的詞作中明顯放射出一種純真之美。
王國維《人間詞話》評李煜說:「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故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是後主為人君所短處,亦即為詞人所長處。」所謂「赤子之心」,李贄說:「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於童心焉者。」{1}後主詞的情感抒發是以「真」取勝,以「真」感人。以亡國為界,後主詞明顯呈現出兩種基調,但在基本上卻有一點不變的特色,即於詞中貫以全心傾注的一份純真深摯的感情,使其作洋溢著純真之美,彰顯著那顆不易的赤子之心。同樣,王國維認為,容若「以自然之眼觀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漢人風氣」{2}。容若的詞作有意識地追求「純任性靈,纖塵不染」,其真摯、濃郁、深沉、纏綿的情感時時給人以心靈的撞擊。張任政在《納蘭性德年譜》自序中說道:「先生之待人也以真,其所為詞,亦正得一真字,此其所以冠一代排餘子也。」這道出了納蘭詞重真性、講實感的特點。而容若自身也主張以對生活實踐的真情實感為詩歌創作的第一要義,他在《淥水亭雜識》中說:「詩乃心聲,性情中事也」,「作詩,欲以言情耳」。納蘭詞每每以其清新流利的風格與悲凄哀婉的情思,給人一種直覺的美感,並讓人深深感動。「真」,貫穿了後主與容若的整個情感世界,熔鑄於他們的整個創作之中。因此,他們的詞作,無論是情感、內容,還是語言,均洋溢著純真之美,放射出靈性的光輝。
二、情真——「詞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
李煜詞的純真之美,最主要是得力於其情感抒發的率真自然。他的詞是自然而然地唱出來的,無論是前期的耽於游宴,還是後期的以淚洗面,他都把最真純、最銳敏、最深摯的心靈和感情全心全意地傾注其中,從而給我們以強大的感發。特別是「歸為臣虜」後的故國之思、亡國之痛,李煜更是毫不掩飾地宣洩出來,表現出一個純真的「自我」。
其寫追憶金陵城破時的《破陣子》就表現著這種鮮明的個性和作風: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樓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一旦歸為臣虜,沈腰潘鬢消磨。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垂淚對宮娥。在慌亂之中告別宗廟的時候,教坊還奏起別離的哀歌,自己只有對著宮娥默默地掉淚,這是何等真切而又坦率的自我表白。雖然這首詞曾引起諸多非議{3},但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這首詞正符合作者平素毫不掩飾、真率誠實的個性作風。正如鄭振鐸先生所說:「此正後主至情流露處。他心裡不願哭廟謝民,便不哭廟謝民。此種舉動,實勝於虛偽的做作萬萬。好的作品,都是心裡想什麼,便寫什麼的。」{4}再如那首為其招來殺身之禍的《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東流。
詞中以融為一體的感情抒發和環境描寫,流露了絲毫不加掩飾的故國之思。故周振甫說:「並不考慮到封建君主的猜忌毒辣,把亡國的感受照實說出來」{5},把不堪回首的往事盡情流露,意義顯豁,以情過人。
納蘭性德是非常重感情的人,他用情的至真、至深常常洋溢於筆墨之外,他詞作中的那種真摯、沉鬱、纏綿的情感,時時給人以深深的震撼、撞擊與感染。他的戀情詞,突出地表現了其真摯、專一的情感追求,他把一腔摯愛完全傾注於對愛妻盧氏的思念之中。容若和盧氏有過三年美滿幸福的生活,然而情真意篤、志趣相投的「知己」卻不幸早逝。這給感情非常豐富而真摯的詩人的心靈留下了無法縫合的創傷,成了容若後半生永遠的痛,傷悼因而伴隨著愛妻的死亡一直延續到納蘭的逝去。對妻子的深切悼念,在容若的悼亡詞中,唱出了如後主亡國詞般的聲聲血淚,如《金縷曲·亡婦忌日有感》:
此恨何時已。滴空階、寒更雨歇,葬花天氣。三載悠悠魂夢杳,是夢久應醒矣。料也覺、人間無味。不及夜台塵土隔,冷清清、一片埋愁地。釵鈿約,竟拋棄。重泉若有雙魚寄。好知他、年來苦樂,與誰相倚。我自中宵成轉側,忍聽湘弦重理。待結個、他生知已。還怕兩人俱薄命,再緣慳、剩月零風裡。清淚盡,紙灰起。
在容若數量頗豐的悼亡詞中,這是尤為催人淚下的一首。這首詞寫於盧氏三周年祭之時,時隔三載,早已存亡各方,但容若悲痛難泯。妻子早已亡逝,尚追懷於九泉之下,挂念亡妻的衣食飽暖,為她的孤苦無依而擔憂。此詞純是一段痴情裹纏、血淚交溢的超越時空的內心獨白語,將痛切之感毫不塗飾地表現出來,把人天永隔的訣別寫得情深無限,把迴腸九轉、痛不可抑的悲哀抒發得淋漓盡致,那痛定思痛,尋尋覓覓夢會亡妻,留戀於逝去的幸福的箇中滋味,令人感同身受,不忍卒讀。納蘭的悼亡詞就是這樣,赤誠淳厚,幾乎將一顆哀慟追懷、無盡依戀的心活潑潑地吐露到了紙上。納蘭悼亡詞中所蘊涵的悲劇性的純真之美,是詞人「赤子之心」遭遇到現實的無情打擊而迸發出的凄艷幽美的藝術之花。納蘭的思念是那樣深廣而綿長,納蘭的悲痛是如此深沉而生生不已。他是用一種聖潔而純真的情感來打動讀者,他所給予讀者的是人世間最珍貴的人情和人性。嚴繩孫說納蘭詞「蘊藉流逸,根乎情性」是很正確的。情感,是納蘭詞的生命和靈魂。
三、景真、事真——「以自然之眼觀物」
李煜前期的詞作,有描寫大自然清新的風景畫面以表現其對隱逸生活的嚮往的篇章,如《漁父》詞兩首:
一棹春風一葉舟,一綸繭縷一輕鉤。花滿渚,酒滿甌,萬頃波中得自由。 浪花有意千里雪,桃李無言一隊春。一壺酒,一竿身,世上如儂有幾人。
這兩首詞描繪的是清悠自由的畫境,可謂佳境獨造。詞中沒有因著力太過而流於刻板之病,純粹是勾勒出那一幅幅純真自然而傳神的生活畫面,是以真情寫真景,使這兩首詞充滿了清新天然之美。
身為帝王的李煜,亡國前過的多是縱情聲色、紙醉金迷的生活。而其詞中表現宮廷享樂的作品,多是與大周后、小周后所交織而成的生活畫面,浪漫又旖旎。其中較有代表性的如《菩薩蠻》:
花明月黯籠輕霧,今霄好向郎邊去!衩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 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他與大周后伉儷情深,然而在大周后病篤期間卻又和小周后幽會。詞中,他毫不顧及自己的帝王身份,淋漓盡致地呈現給我們男女幽情中最美妙動人、最具光焰的畫面,展現了小周后情竇初開、熱情奔放的幽會心理,一個情潮激蕩、惹人愛憐的多情女子的形象躍然紙上,令人縈懷,思慕不已。末句「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何其大膽、真率、熾烈!如此透骨之情語,若非情真情摯者豈能為之!容若本屬烏衣弟子,但他絕少涉足秦樓楚館,在他的詞中,也沒有粉飾太平、描繪豪奢生活的詞章。他以其純真的心靈,盡情抒寫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且看《如夢令》:
正是轆轤金井,滿砌落花紅冷。驀地一相逢,心事眼波難定。 誰省,誰省。從此簟紋燈影。
詞寫一對青年男女一見鍾情的情景,但詞中所塑造的環境,不是花好月圓的良辰美景,而是春寒料峭、落紅成陣的冷漠凄清之景。「驀地一相逢」,男女主人公在這樣的環境中相遇,並擦出了愛的火花,然而,橫亘在他們之間的,是他們難以逾越的封建倫理無形的高牆,於是,一見鍾情換來的,只能是別後無處不在的相思之苦。整首詞短短几句,卻情景交融,自然流露,不事雕琢,把烏衣子弟深藏於內心的愛情的苦悶表露無遺。
作為康熙帝身邊的一等侍衛,容若經常扈從出巡,身負重任,跋涉窮邊寒塞,這對於厭倦仕宦生涯的容若來說,是極為懊惱之事。在他的詞中,有不少境界壯闊而又情致綿綿的邊塞詞。這些詞是其扈駕巡邊生活的真實的心靈寫照,是邊塞的壯闊蒼茫與戍邊生活的凄苦在其靈魂深處留下的綿邈的餘響,體現了其「以自然之眼觀物」的純真情懷,如《浣溪沙》:
身向雲山那畔行,北風吹斷馬嘶聲。深秋遠塞若為情? 一抹晚煙荒戍壘,半竿斜日舊關城。古今幽恨幾時平?
「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6},這是真話還是怨語呢?我想是不言而喻的。詞中,落筆即是天涯行役,然關山莽莽,連戰馬的嘶鳴聲都為莽野所吞噬;殘陽如泣,斷垣如訴,這一切都是那麼破敗、殘缺,充塞著漫無邊際的凄涼,同時也蘊含著詞人心中無限落寞之感,這荒涼之景中瀰漫著詞人奉使出塞的凄惘之情,可謂情景如一。讀完此詞,感受到的是一種沉鬱深邃、豪宕蒼涼的意境,體會到的是詞人純真、善感的情懷。
四、語真——「以自然之舌言情」
語言總是為表情達意服務的,李煜詞的情感、內容所表現出的真摯、自然、純任性情,正是通過其「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的文學語言傳達出來的。李煜詞以洗盡鉛華、天然圓潤的白描語言表達出其純真的情懷與對事物敏銳的感觸。如《長相思》:
雲一緺,玉一梭,澹澹衫兒薄薄羅。輕顰雙黛螺。 秋風多,雨相和,簾外芭蕉三兩窠。夜長人奈何?
詞寫風蕭蕭雨綿綿的秋夜中思婦的情絲愁緒,天然流麗的語言,清淡素雅的筆調,勾勒出素淡天然、玲瓏剔透而富於風韻的女主人公形象。仿若脫口而出的景語,譜就一曲輕婉的秋窗夜雨歌。最後「夜長人奈何」,更是活脫脫的發自心底的嘆息,是一種淡淡的惆悵,一種幽幽的無奈。整首詞以自然天成的語言將人、景、情和諧地統一起來,別具俊逸神飛之致,頗饒純真淡遠之美。另如《子夜歌》:
人生愁恨何能免,銷魂獨我情何限。故國夢重歸,覺來雙淚重。 高樓誰與上,長記秋晴望。往事已成空,還如一夢中。
淪為階下囚的李煜,承受著人生最為深重的恥辱,亡國之痛、故國之思時時繚繞於多愁善感的詞人的胸懷。短短的篇章之中涵蓋了詞人無限的哀愁、無邊的悲痛以及深重的人生慨嘆,然而表達如此豐富的內蘊,詞人藉以承載的語言卻是如此之平易,更使全詞顯得渾然天成,更使詞人的情感得以自然傾瀉,於明白樸素中表現出一種撼人心魂的藝術魅力。
同樣,納蘭詞多呈自然標格、別樣清幽之致,多現含蓄蘊藉又不失清靈雋秀之美。宛如一曲曲真摯動人的心靈之歌,情真意切,令人神往。這皆因其詞中「至真之情由性靈肺腑中流出」{7},而成為天然而工的言辭。且看《阮郎歸》:
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消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漿向藍橋易乞,葯成碧海難奔。若容相訪飲牛津,相對忘貧。
這是納蘭愛情詞中語氣較為激切的詞作之一,詞作道出了現實生活中追求愛情自由卻屢受現實打擊的青年心中的壓抑與苦悶之情。詞開篇問句,單刀直入,詞人仰天長嘯、痛苦呼號之情溢於言表。詞的下片雖用典,卻均是家喻戶曉的故事。裴航遇雲英、嫦娥奔月,以及傳說中的許許多多「相對忘貧」的千古佳話,是容若發自心靈深處的對剝奪了青年男女愛情自由的封建制度的強烈的不滿。詞作上下一氣而有珠聯璧合之妙,精巧細緻卻不遺雕琢之跡,自心底噴薄而出卻有渾然天成之致,頗具感染力。
我們再來看看他的邊塞詞又是怎樣,如《長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那千帳燈下照著的萬顆無眠的鄉心是怎樣的一種羈旅情味呢?塞外的荒涼,思念故鄉的傷感,翻山越嶺的辛勞,無可奈何的愁悶與蠻橫的狂風、冷漠的飛雪融和在一起,構成了闊遠清晰而凄涼慘淡的獨特意境,又怎能不使你為之動、為之憾、為之嘆、為之奇呢!在這些詞中,作者不僅深情地體會到深閨的寂寞,還有發於心底的「羈棲良苦」的鬱悶,而且更是毫不諱言地表達了自己在對跟隨皇帝出巡這樣的光宗耀祖的事情上,只感到懊惱和苦悶。這裡一無典故,二無華麗辭藻,但胸中一泓真情是如此真切地捧現在讀者眼前。
千古痴兒淚,一顆赤子心。富貴非所願,悲歌與夢縈。李煜與納蘭性德,其縱逸天真,真率任情,既是其人格特徵,又演化為其詞之審美特質,成為詞作藝術魅力之根本。真情所至,功力所匯,「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學識,斯有第一等真情」,一真一切真,「待人真,作詞真,寫景真,抒情真……故感人甚深。一種凄惋處,令人不忍卒讀者,亦以其詞真也。」{8}不同的生活遭遇使他們真切地感受到了人生的苦難,摧毀了他們的生命活力,而他們又都以自一顆「赤子之心」,自以其天生所稟賦的那份純乎純者、易於感發且富於關懷的纖柔善感的詞心,把心靈的矛盾和掙扎的痛苦,用血與淚譜寫出一曲曲哀婉的悲歌。
{1} 見李贄《童心說》。 {2} 見《人間詞話》第五十二則。 {3} 洪邁《容齋隨筆》載,蘇軾讀了這首詞之後批評道:「當慟哭於廟門之外,謝其民而後行;乃對宮娥聽樂,形於詞句。」 {4} 鄭振鐸:《古典文學論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 {5} 周振甫:《中國歷代著名文學家評傳·李煜》。 {6} 見納蘭性德《蝶戀花》(又到綠楊曾折處)一詞。 {7} 見況周頤《蕙風詞話》。 {8} 見沈德潛《說詩碎語》。 參考文獻: [1] 李煜撰,劉緒德輯注. 南唐二主詞[M].江蘇:江寧縣文物事業管理委員會,2001. [2] 李煜撰,王兆鵬校.李煜詞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3] 納蘭性德撰,趙秀亭、馮統一校.飲水詞箋校[M].北京:中華書局,2005. [4] 黃天驥著.納蘭性德和他的詞[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3. [5] 王國維著,徐調孚校.校注人間詞話[M].上海:開明書店,1947. [6] 葉恭綽.全清詞鈔[M].北京:中華書局,1979. [7] 陳乃乾.清名家詞[M].上海:上海書店,1982. [8] 梁令嫻編.藝蘅館詞選[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1981. [9] 唐圭璋編.詞話叢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6. [10] 施蟄存編.詞籍序跋萃編[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4. [11] 唐圭璋.詞學論叢[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 [12] 葉嘉瑩.清詞叢論[M].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7. 作 者:余柱青,文學碩士,南華工商學院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古代文學、詞學研究。 編 輯:杜碧媛 E?鄄mail:dubiyuan@163.com 轉載請註明來源。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5/view-4190069.htm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李煜?
※李煜詞集(下)
※李煜:一個用江山換來千古絕響的詞客
※再看後主李煜,難得一個多才多藝的痴情汗!
※李煜《浪淘沙令·簾外雨潺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