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升級與鄰國關係應對美國重返亞太
樹欲靜而風不止。
2011年,國際社會動蕩起伏,特別是中國周邊的國際環境不容樂觀。在東面,日韓與中國的領海問題時有爭議;南面的海上,許多國家借殲-20試飛、「瓦良格」號航母試水,質疑中國軍力擴張,並以此相要挾;而西面,印度也加緊試射「烈火」系列彈道導彈。
這一年,縱觀亞太地區和印度洋地區,美國的諸多動作顯示了這一地區對美國的重要戰略價值,也讓不少專家相信,美國在實施自己的反恐目的的同時,「暗度陳倉」地將中國團團包圍在了亞洲的東方。
這一年,中國與周邊各方的對話全面升級,中國同各國高級別的軍政交流讓人眼前一亮。專家表示,2012年是特殊的一年,全球共有59個國家將進行領導層換屆,這一時刻,世界更希望看到的是和平,而不是軍事對峙。
亞太複雜
美重返亞太 日韓「熱烈歡迎」
《紐約時報》曾發表一篇題為「亞洲焦慮來源於中國」的文章,稱美國對亞洲的憂慮不是源於中國10年來的軍力增長,而是中國動用這些新能力的方式。「或許是考慮到貿易路線的重要性,中國海軍把行動範圍擴大到了整個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正在引起外界的警覺。」
或許正因如此,2011年10月,美國新任國防部長帕內塔對印度尼西亞、日本和韓國進行了為期7天的訪問,這是其執掌五角大樓後的首次亞洲之行。帕內塔此行「繞中國而不入」,以出訪三個國家抖摟出一個個精心設計的「包袱」,嬗變地顯現了鞏固亞太同盟關係、制衡中國的「面孔」。
美國一官員告訴《華爾街日報》記者,隨著美軍完全撤離伊拉克以及2014年年底前撤離阿富汗,美國將有能力「重返亞太」。《韓國先驅報》報道分析指出,美國的所謂「重返」,是在中國與這一地區關係不斷發展的大背景下出現的,這使亞太安全形勢變得更為敏感複雜。
此後不久,日本正式將在距離中國最近的沖繩縣與那國島上部署自衛隊提上日程,這是日本戰後首次向沖繩最西端島嶼駐軍。
犯南海菲越頻變臉
「南中國海」一詞,近年頻繁見諸外國媒體報端。日本在2011年底的東盟峰會後發表聲明,宣布將會加強與東盟在海上安保的合作。與此同時,美國也宣布提高南中國海的戰略地位,並向菲律賓免費提供一艘美國巡邏艦,以提高菲律賓的海上保安巡邏能力。
當時的東盟峰會,美俄受邀參加。有評論認為,此舉是東盟想尋求大國之間的相互制衡。菲律賓、越南、印尼等國近年來大量購買軍事裝備,藉此增長在南海說話的「底氣」,並提高了與美國的合作級別。
日本共同社分析說,美國在安撫盟友的同時,也在向中國發出明確信息,中國軍力迅速增強的態勢已讓美國及其地區盟友感到不安。
但這話還得分兩頭說。國際軍事戰略專家滕建群認為,拋開政治,從經濟上看,東南亞各國十分需要與中國搞好關係。所以我們經常看到一些國家一會兒和中國搞好關係,一會兒又會仗美國之勢向中國發難。
達爾文港揳進第二島鏈
在南海的背後就是澳大利亞。澳大利亞被稱作第二島鏈的南端起點。2011年11月,在澳大利亞訪問的美國總統奧巴馬宣布,美國將在澳北部港口達爾文長期駐軍,五年內將達到2500人規模,並有大批先進軍事設施進駐。
而澳大利亞國防白皮書同美國一樣渲染了中國威脅論,並計劃將投入800億美元購入新的戰機和軍艦,其中就包括F-35等第四代戰機。
美國波士頓大學國際關係學院主任安德魯·巴斯維奇在接受法晚記者採訪時指出,美國對於前蘇聯和中國的包圍概念是在上世紀50年代提出,這是冷戰時期的產物。時過境遷,儘管目前這樣的概念已經不太適合解釋所有的中美軍事戰略關係,但是從奧巴馬增兵達爾文的行為來看,這的確可以證明奧巴馬對於亞太地區新的戰略意圖。
安德魯指出,客觀上,美國希望通過這些軍事部署上的信號,來影響人們的視線,在亞太地區擺出一種老大的姿態,強調與軍事盟國的親密關係,在東盟這些「若即若離」的國家之間套近乎,希望通過這種手段向崛起中的中國施壓。
南亞博弈
印度半島 盟友與對手共存
圍繞中國的海上鏈條已經存在了幾十年,如果說「島鏈」概念是「老瓶新酒」的話,那麼來自中國西部的戰略關係網也正在緊密地織起。
如果將印度看作一個點,那麼它既是包圍中國的海上島鏈的終點,又是中國西部陸地包圍圈的起點。
近年來,印度與日本及東盟多國建立軍事關係,印度媒體也大肆炒作中國入侵言論,大談雙方攤牌,製造緊張空氣。這從印度2011年試射的多枚射程達數千公里的「烈火」系列導彈上便可窺見一斑。
而緊鄰印度的巴基斯坦,則被很多戰略學家視為中國打開包圍的重要突破口。2011年5月,本·拉丹在巴基斯坦被美軍擊斃。外媒稱,美軍在巴基斯坦隨意襲擊,表面上看起來是打擊塔利班,其實,細細分析也有著強烈的項莊舞劍的味道。
有軍事專家就分析認為,美國使用無人機進行密集襲擊的地區是巴基斯坦的西南省份俾路支。而中國對巴基斯坦的主要投資就在這裡,比如著名的瓜德爾港。美國和印度一直疑慮這個港口會被中國用作通向印度洋的出口。作為中國南面的地區大國,印巴兩國更被認為是中美戰略博弈的關鍵。
西面減壓
美國三面包圍就差一點兒
據《紐約時報》2011年11月1日消息,吉爾吉斯斯坦新總統阿坦巴耶夫宣布將關閉美國位於該國的瑪納斯空軍基地。報道指出,美國自2001年以來就租用瑪納斯空軍基地作為阿富汗戰爭的後勤中心,駐紮了1200名士兵。
吉爾吉斯斯坦總統阿坦巴耶夫表示,美國在吉境內的空軍基地令吉蒙受遭到報復性攻擊的風險,有必要關閉。
除了不受官方的歡迎之外,另一方面,美國在吉的駐軍還引起當地居民的憤怒。在吉爾吉斯當地百姓心中,俄羅斯傳統上仍將吉爾吉斯斯坦視作俄影響力範圍。俄羅斯在吉北部也設有一處軍事基地,當地居民認為美軍在此處設立的軍事基地會讓他們感到緊張。
而十年硝煙的阿富汗,沒有因為塔利班的下台和美軍的部分撤出而最終平靜。相反,依然是恐怖活動橫行,人民提心弔膽的國家。因此,美軍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是否能真正結束還有待觀察。
另一方面,中國在這一地區也建立了上海合作組織等區域性合作對話機制。成員包括中國、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俄羅斯、塔吉克和烏茲別克。另外,以觀察員身份加入的還有印度、伊朗、蒙古和巴基斯坦。可以說基本涵蓋了中國西部各重要戰略鄰國。十年來,上合組織發揮了維護地區安全穩定的重要作用。
專家說法
強化對話 中國升級鄰里關係
基於反恐作戰需求的減少,美國的重點發生了改變。安德魯教授認為,吉爾吉斯斯坦駐軍的減少,意味著巴基斯坦對於美國的戰略意義的提升。因此,美國對於加強在巴基斯坦等國軍事設施的規模十分重視。所以,美國一直希望與巴基斯坦能夠建立更加信任的關係,但是目前來看並不順利。
縱觀2011年全年,中國與周邊各方的對話全面升級,上半年中美兩國軍政界的高層交往讓所有人眼前一亮。雙方展開了多層次的交流。中國還同時升級了與日韓等周邊各國的軍政交流級別,強化與南海各鄰國的對話。
安德魯教授認為,美國的確有人一直視中國為最大威脅,但是對於「包圍中國」的意見,就連目前奧巴馬政府內部意見也不盡相同,華盛頓並沒有就牽制中國的具體措施達成一致,而且,美國對待中國的態度不應該是這樣的相互對抗,因為根本沒有這樣做的必要。更關鍵的是,美國目前也沒有足夠的能力與中國形成軍事對峙的態勢。
轉移戰略重心 奧巴馬多是作秀
「美軍宣布增兵達爾文一方面是其落實對於亞太戰略部署重心轉移的聲音,但更多的是奧巴馬在做給美國人看。」滕建群認為,之所以奧巴馬頻頻在海外駐軍上做文章,也是因為他在經濟等其他方面的作為很少。2012年是大選之年,無論是拉丹被擊斃,還是利比亞戰局,在大選之年之前完成這些成績,其用意是明顯的。
滕建群認為,2012年是中美兩國領導層進行換屆之年,對於雙邊關係會有一些影響。特別是美國會由於大選可能做出一些反常動作,但中國沒有必要去被這樣的反常騷擾到。
滕建群預計,雙邊關係總體上還是會以和平穩定發展的大方向為主。美國更希望的是能夠和中國搞好經濟關係,而不是軍事對峙。
推薦閱讀:
※阮次山:美大選辯論是作秀 中國無需作回應
※中國孝文化:要有內在誠心和外在禮節
※安倍誓言守衛日本領海 欲攜手美印包圍中國
※川貝枇杷膏在美國火了,下一個最可能火的中國神葯是?
※鄭永年:中國民主應是「開放的一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