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名就的曾國藩同志,為什麼不在帝都買房?
本文3047字,讀完大約需要5分鐘
一
曾國藩第二次上京趕考的時候,家裡窮得連路費都拿不出來。
曾家是湖南湘鄉的普通鄉下人家,平時的生活也就能吃飽糙米飯而已。當時去北京一次天遠地遠費時數月,路費是一筆相當可觀的開銷。沒辦法,曾家找親戚朋友借了32串銅錢。曾國藩一路省吃儉用,到北京時也只剩下3串——還幸好當時沒有過路費。
而且那時知識還真的可以改變命運。爭氣的曾國藩同學終於考中了進士,很快又點了翰林,於是曾家的經濟狀況一夜之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因為作為新科進士加翰林,曾國藩的前途猛然變得不可限量:混得再差勁也起碼是個縣長,混得好的話成為省部級幹部也不為奇。一支27歲的官場年輕潛力股,誰都想趁早攀附。所以范進中舉的故事,又在曾國藩的身上重現了。
很快湘鄉縣令就上門拜訪,跟曾國藩的幾個弟弟稱兄道弟把手言歡。附近大小鄉紳更是每天絡繹不絕地登門拜訪,送上賀禮。很快曾家宅院出現了大批上等的木製傢具,曾國藩父親出門應酬也能坐轎子了,請客時也能出現海鮮一類的高級菜。曾家一夜之間魚躍龍門,躋身當地的上流階層。
而曾國藩不久後也衣錦還鄉,在老家呆了296天。其中的198天,他都在四處應酬。說得好聽是登門拜訪,說得不好聽就是打秋風。沒辦法,沒錢就沒法回京上任。
跟後來的公務員不同,當時官員的好多支出皇帝都是不管的。首先進京當官要花一大筆錢雇車馬,其次你的房子、交通、制服、僕役統統必須自籌資金,曾國藩的家裡哪有這筆錢給他?只有靠他用新鮮出爐熱氣騰騰的翰林身份去籌款。
曾國藩先拜訪親戚朋友,然後是附近的大小官員。親戚朋友不必說,而官員不但有錢另外也捨得投資:混官場哪有嫌人脈太廣的?今天送這個年輕的曾翰林十兩二十兩銀子,他一旦發達說不定會帶來十倍百倍的回報。此外曾國藩還去拜訪同鄉在湖南其他縣開的店鋪。商人不但有錢,也樂於結交官員以規避可能的風險。官商勾結?那多難聽,應該叫資源優化配置。
曾國藩這次要錢也不像旅遊那樣輕鬆。他跑了湖南十多個縣州,一共輾轉一千五百公里,拜訪了將近兩千家客戶,最後一共收入一千四百八十九兩一錢二分白銀。以當時的米價來保守估計,大約相當於今天的三十萬元。
有了化緣而來的這筆錢,曾國藩終於能去北京了。
二
在帝都當官,就要有個京官的模樣。京官是什麼模樣?
首先,房子一定不能住差了。你再窮困潦倒,也要住進寬敞氣派的大House,不然沒人跟你玩。曾國藩在繩匠衚衕租的房子,每月租金十三兩三錢,一年就是一百六十兩銀子。
其次,請客吃飯必不可少。京官們幾乎是天天聚宴、日日笙歌、廣交人脈、互換資源。別人請客你要去隨份子,別人請完你也要回請,否則也沒人跟你玩。
再次,翰林們經常出入宮廷,衣服必須體面才能讓同僚把你放在眼裡。曾國藩的個人衣物中,光是帽子就有十幾頂。
總之要在京城混,就必須按京城的規矩來。道光二十一年,曾國藩衣食住行來往應酬共支出458兩白銀,但他的工資只有124兩。三百多兩的赤字怎麼填補?自然有各種辦法,不然京官早死光了。
首先是接受地方官的饋贈。京官是死工資,而地方官有大量灰色收入,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嘛。地方官為了在中央建立關係網,每次進京都要給京官們送紅包。夏天是「冰敬」,就是清涼飲料費;冬天是「炭敬」,就是烤火取暖費;另外過年過節還有「年敬」「節敬」。沒有哪個京官會把這筆灰色收入拒之門外,拒絕的都早窮死了。只是作為官場新人,曾國藩也收不了多少,一年一百兩左右。
其次是拿人錢財替人辦事,一般是替外省官員跑關係、拜碼頭、找門路,收點中介費和辛苦錢。跟曾國藩行政級別差不多的另一名官員李慈銘,日子過得比曾國藩滋潤得多。他不僅娶了三個妾,還天天吃喝玩樂。錢從哪裡來?幫外省官員在京鑽營。
最後就只有借錢了。道光二十一年底,曾國藩積蓄用盡,找人借了五十兩銀子才勉強過了個年。曾國藩從三十歲開始立志要做聖人,因此也就沒有全身心投入灰色收入經營,於是借錢也就成了他彌補赤字的主要手段,最高時外債達到一千多兩。
幸好這時通過考試選拔,曾國藩獲得了一個到四川擔任鄉試主考官的機會。因為按照當時的潛規則,每次地方官場都要送給主考官多達數千兩的「辛苦費」,對一直入不敷出的京官而言,不啻於一夜暴富的大好機會。所以當曾國藩得知自己要去四川時,不禁大喜過望,出京一路西行愉快之至,比當年中了進士回家還要高興得多。
最終曾國藩這一趟凈收入六千兩左右,光是四川省財政就給他補貼了二千四百兩,除此之外沿途官員還饋贈了衣服、布料、土特產等禮物。他不但還清了自己的欠債,還幫湖南老家也還了債。他在家信里說:
「我從四川回來以後,身體也長胖了,精神也好了。雖然沒有自己買車,但出門一定坐車,再不會走路了。」
看來最愉快的事,莫過於公開合法地收受賄賂了。這也是皇帝默許的:京城發得少,就去外面補補營養吧。世上哪有又吃得少又肯跑的馬?
三
在北京當了十二年京官,最終做到了國防部副部長的位置,曾國藩的仕途一片光明。此時太平軍起事,咸豐帝要回鄉守孝的曾國藩就地籌集團練保衛湖南,於是曾國藩開始棄文從武。
他在國防部多年,深知軍隊之所以沒有戰鬥力,就是因為上下一片腐敗。所以他創辦湘軍時,採取「高薪養廉」的策略,給統兵官和士兵足夠的軍餉,要他們專心打仗,不致於一邊喊著口號一邊想著撈錢。
一開始,他是嚴禁湘軍將領私自搶掠財物的,對地方官員的貪腐也不姑息,所以很多人都討厭他:你不讓我們搶,又不讓我們貪,那就算打贏了太平軍,我們又有什麼好處?你要做聖人自己做去,小弟恕不奉陪。哪種人最討厭?擋人財路的傻X。
屢屢碰壁之後,曾國藩同志終於認清了形勢:這片土地上的潛規則,不是你一個人可以改變的。你要把事情做成功,就必須在一定程度上同流合污,這才能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做成你想要做的事。不然就算你的個人能力再高強威猛、道德再潔白無瑕,也是然並卵。
同事和屬下們很快發現:曾國藩比原來好相處了。他做事既遵守一直以來大家心知肚明的規則,也不再管屬下撈錢手的長度了。既然你讓大家開心,大家也就讓你開心不是?將心比心嘛。
最終曾國藩成就了消滅太平天國的宏圖偉業,自己也當上了兩江總督這樣的封疆大吏。
兩江總督相當於今天江蘇、安徽、江西三省的一把手外加大軍區司令員。不過其法定年薪只有一百五十五兩,就算加上皇帝下發的一萬八千兩「養廉銀」,年收入也不到兩萬兩。而晚清時官員的年平均灰色收入,總督一級是十八萬兩。
曾國藩確實是當時少見的清官了。他不但要求下屬接待時一切從簡——不是空話而是真的一切從簡,還約束自己身邊的工作人員不得徇私枉法。當然收禮是免不了的,因為下屬送禮不僅是送經濟,還是送人情和表忠心。你一律拒絕,下屬只能認為你不懂事,還會奇怪你是怎麼能做到這位子的。
收歸收,曾國藩只是象徵性地挑禮物中一兩件價值最低的留下。他也有獨立於官方財政之外的小金庫,但也僅僅用於向京官送孝敬、給來地方的主考官送辛苦費而已,絕不中飽私囊。
任總督十二年,按理說曾國藩的資產至少在一百八十萬兩左右。但實際上他去世時,只留下了預備給自己辦喪事的一萬八千兩。雖然一生出將入相、封侯開府、位極人臣,但曾國藩並沒有給自己聚斂什麼財富。他給子孫留下的,不過一堆家訓和一樓藏書而已。他年輕時就決定「不靠做官發財」,晚年時又給兒子寫信「余將來不積銀錢留給兒孫。」
四
像曾國藩這樣的頭腦和歷練,深知在某種環境中要做成事情,就不能成為官場的公敵。所以他絕不做海瑞那樣的極端式清官,名滿天下但一事無成;但他也絕不做和珅式的貪官,那樣顯得太下作,身後名聲也太臭。
曾國藩在骨子裡效仿海瑞一塵不染之實,表面上卻竭力避免一清如水之名。他的選擇,遠比做一個簡單的所謂「清官」更複雜、更通達、更有效也更智慧,所以他才能夠做成一般人做不成的事、成就一般人成就不了的功業。
至於直隸總督曾國藩為什麼沒在自己主管的轄區北京買房?看看比他更有錢更有權的皇室就明白了:整個故宮那時都是他們家代代相傳的大別墅,可現在呢?當時北京房子也有那麼多,可有幾棟的產權能活到現在?就算按最新規定七十年算,這也就剛剛一百多年。曾國藩那時要是看不透,他也就不是曾國藩了。
當然時代早已不同了,不與時俱進不行。要是曾國藩同志能有幸穿越到如今來,見識一下比戰事還激烈的房事,多半也會目瞪口呆三觀崩潰,跟著老淚縱橫長嘆一聲,說:
「……我要回咸豐。」
參考:張宏傑《曾國藩的正面與側面》
想了解更多
太平天國和曾國藩往事嗎
本周末
談資有營養邀請來譚伯牛
為成都的朋友們帶來一場
主題為「太平天國與湘軍崛起」的講座
詳情請掃描下方二維碼
時間:3月25日,本周六14:00
地點:言幾又IFS旗艦店(成都市錦江區紅星路3段1號IFS LG223)
獨具慧眼的成都龍湖地產
與成都本地最具影響力的新媒體——談資
聯合發起「不讀就出局」讀書計劃
邀請想讀書愛讀書的朋友們,互相監督,挑戰一年內讀完10本書。
譚伯牛「太平天國與湘軍崛起」講座,就是「不讀就出局」活動內「閱讀開啟財富·精英領讀計劃」的第一場。
談資有營養邀請當今中國優秀讀書人,定期舉辦主題講座,與各位書友們交流、切磋。
他們可能是原書的作者,也可能是媒體人、藝術家、行業大牛……
這是一個系列歷史、文化沙龍
我們將努力打造一個
配得上這座城市的文化產品
點擊文末
推薦閱讀:
※買房風水70招
※買房必看的風水禁忌大全
※如何通過風水命理選樓層?買房租房必看!
※買房什麼時候合適,記住這幾點?
※回鄉買房,能否安放那顆漂泊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