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需防政治浪漫主義

過去二三十年,世界社會主義國家的改革大致有三種模式:第一種是古巴的「保守改革模式」,即政治體制完全不動,只對經濟體制和社會體制進行有限的改革;第二種是蘇聯和東歐的「激進改革模式」,即對政治體制、社會體制和經濟體制都進行激烈的變革; 第三種是中國的「穩健改革模式」,特點是進行大規模經濟體制改革、適中規模社會體制改革和相對較小規模的政治體制改革,而政治改革重點是為經濟社會發展鋪平道路,最終落實到改善民生。中國模式雖有不足,但比較另外兩種模式,顯然是最成功的。

  在經濟領域內,中國已經形成「看不見的手」與「看得見的手」相結合的混合經濟模式,這個模式並非十全十美,但已奠定中國崛起基礎,明顯勝於導致西方金融危機的「華盛頓共識」。在社會建設方面,我們已經以世界最快的速度建立了覆蓋13億人的基本醫保制度,而美國至今還有1/6的國民沒有醫保;我們住房自有率也一舉超過所有發達國家。在政治領域內,我們「選拔+某種形式的選舉」制度創新,雖然還在完善之中,但已經不害怕和西方僅僅依賴選舉的政治模式競爭;我們一系列五年計劃的成功制定和執行,以及這個過程所展現的決策民主和經濟社會效益,令西方對中國模式不得不刮目相看。

  從中國過去30來年改革的內容來看,絕大多數經濟、社會、政治改革並不是截然分開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農村改革廢除了人民公社,這既是解放生產力的經濟改革,又是農村社會和政治制度的重大變革。國企改革既是經濟體制改革,也是社會制度和政治管理體制的創新。物價改革、住房改革、銀行改革等也都涉及經濟、社會和政治三個領域的改革。所有改革都有一個共同之處:它們不是單向度推進,而是綜合推進的,許多社會建設和政治改革的內容都寓於「經濟」改革中。

  這也反映了中國文化傳統的影響,西方文化強調個體和差異,中國文化強調整體和綜合。過去30多年,中國已借鑒了西方強調個體和差異的許多做法,但中國從未放棄整體思考和綜合治理的傳統。智慧地、穩妥地推動政治改革,以較小代價爭取較大成果,才是中國前進的最佳途徑。

  中國一切改革的宗旨都是為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而非照搬西方政治制度,這是過去30年中國成功的關鍵,否則中國大概早就像蘇聯那樣解體了。在堅持這個宗旨的前提下,中國經濟、社會和政治領域內的改革已基本形成自己的邏輯,即實事求是、循序漸進,各項改革比重時有調整,該側重經濟改革就側重經濟改革,該側重社會建設就側重社會建設,該側重政治改革就側重政治改革,該三者齊頭並進就三者齊頭並進,一切都取決於具體時空條件。

  在未來改革中,我們最需防範的是政治浪漫主義。政治浪漫主義把中國的一切問題歸結為政治,想推行政治改革的方向就是採用西方政治模式。筆者在蘇聯解體前訪問過蘇聯,在南斯拉夫解體前訪問過南斯拉夫,當時兩國的知識精英和政治精英都被這種極其淺薄的西方話語忽悠,結果經濟崩潰、國家解體。在已經有前車之鑒的情況下,在西方世界陷入重重危機而難以自拔的今天,我們一些文人書生還是處處以西方模式為馬首是瞻,實在令人費解和唏噓。西方模式在人口300萬的蒙古和人口500多萬的吉爾吉斯斯坦都成功不了,怎麼可能在13億人口的中國成功?西方自己政治、經濟改革也還任重道遠,中國經濟、社會和政治改革已經形成自己的邏輯和特點,並將推動中國走向新的更大的成功。▲(作者是春秋綜合研究院研究員,近著有《中國震撼》

推薦閱讀:

Ayawawa是女奴主義?讓我從另一個角度告訴你真相
「威權主義」評析
長平:作為女權主義者的我
真實貞觀之治是一場形式主義的烏托邦

TAG:政治 | 改革 | 浪漫 | 浪漫主義 | 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