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朝三暮四」等七大成語看莊子的「天道無為」

莊子的思想中包含了樸素辯證法因素,其主要思想是「天道無為」,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他認為「道」是「先天地生」的,從「道未始有封」,莊子主要認為自然的比人為的要好,提倡無用,認為大無用就是有用。

大家都知道莊子是古代哲學家、思想家,但其文采之優秀卻少有人知了。今天,整理從莊子著作演化而來的七大成語,以觀莊子哲學之一隅。

1、越俎代庖

成語出處: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莊子·逍遙遊》。(翻譯)廚師雖然不做祭品,主持祭祀的司儀是不會越過擺設祭品的几案,代替廚師去做的。此謂儘管庖人不盡職,尸祝也不必超越自己祭神的職權範圍代他行事。表現了莊子無為而治的思想。

2、目無全牛、遊刃有餘

成語出處: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莊子·養生主》。(翻譯)以無厚入有隙,所以運作起來還是寬綽而有餘地的。說明做事要「依乎天理」,「以無厚入有間」,這是莊子養生論的核心。同時說明了要認識自然規律,按自然規律辦事。

3、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成語出處:以火救火,以水救水,名之曰益多——《莊子·人間世》。(翻譯)用火來救火,用水來救水,這樣做不但不能匡正,反而會增加(衛君的)過錯。假借孔子教導顏回的話,來闡明一種處世之道。

4、相濡以沫

成語出處: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乎江湖——《莊子·大宗師》。(翻譯)天久旱無雨,河水乾涸了。許多魚被困在河中灘地上,它們親密地互相依靠著,嘴巴一張一合地吐著唾沫,來潤濕它們的身體(藉以延緩生命,等待大雨降臨),倒不如在江湖裡彼此相忘。 這裡暗喻世人應忘掉生死,而游於大道之鄉。

5、得魚忘筌

成語出處: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莊子·外物》。(翻譯)竹籠是用來捕魚的,有人捕到了魚卻忘了竹籠;兔網是用來捕兔的,有人捕到兔子卻忘了兔網;語言是用來表達思想的,有人領會了思想卻忘了語言。以魚、兔喻意,以筌、蹄喻言。強調得魚得兔是目的,筌、蹄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形象地說明了「得意忘言」的合理性。

6、朝三暮四

成語出處:狙公賦 ,曰:「朝三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莊子·齊物論》。(翻譯)有個養猴子的老人,把橡子分給猴子,對它們說:「早上給你們三升,晚上給你們四升,好么?」猴子們聽了都發怒了。老人又說:「那就早上四升,晚上三升!」猴子們都高興了。莊子用「名實未虧」的道理,來比喻未達道者不能忘懷是非。

7、白駒過隙

成語出處: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莊子·知北游》。(翻譯)人生在天地之間,就像透過縫隙看到白馬飛馳而過,不過一瞬間罷了。

[莊子簡介]

莊子(約前369-前286)。戰國時哲學家,庄氏,名周,(一說子沐)。漢族,宋國蒙(今河南商丘東北,一說今安徽蒙城縣)人。做過蒙地方的漆園吏。莊子是我國先秦(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哲學家、和文學家。原系楚國公族,楚莊王後裔,後因亂遷至宋國蒙,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與道家始祖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思想體系,被思想學術界尊為「老莊哲學」,然文采更勝老子。代表作《莊子》並被尊崇者演繹出多種版本,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等,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

莊子是道家學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皈依於老子的哲學。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莊子曾作過漆園吏,生活貧窮困頓,卻鄙棄榮華富貴、權勢名利,力圖在亂世保持獨立的人格,追求逍遙無恃的精神自由。對於莊子在中國文學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貢獻,封建帝王尤為重視,在唐開元二十五年莊子被詔號為「南華真人」,後人即稱之為「南華真人」,被道教隱宗妙真道奉為開宗祖師,視其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莊子一生著書十餘萬言,書名《莊子》。 《莊子》一書也被稱為《南華真經》。其文章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對後世文學有很大影響。這部文獻是中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


推薦閱讀:

邯鄲:成語之都
數字開頭的成語(六)
成語故事: 聖清濁賢
成語 | 說說西漢「戰神」韓信身前生後的那些成語
成語帶虎生威儀

TAG:成語 | 莊子 | 天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