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眉《教外別傳》卷十三(法眼宗:清涼文益 永明延壽等)
教外別傳卷十三(法眼宗)
(法眼宗)
南嶽下八世
(羅漢琛法嗣)清涼文益禪師
南嶽下九世
(清涼益法嗣)天台德韶國師 清涼泰欽禪師 靈隱清聳禪師 百丈道恆禪師 永明道潛禪師 報恩慧明禪師 雲居清錫禪師 羅漢智依禪師 報慈文遂禪師 報恩玄則禪師 歸宗策真禪師 古賢謹禪師
南嶽下十世
(天台韶法嗣)永明延壽禪師 廣平守威禪師 五雲志逢禪師 智者全肯禪師 瑞鹿遇安禪師 瑞鹿本先禪師 興教洪壽禪師
(清涼欽法嗣)雲居道齊禪師
(永明潛法嗣)千光環省禪師
南嶽下十一世
(雲居齊法嗣)瑞嚴義海禪師
(凈土素法嗣)凈土惟正禪師
南嶽下八世
清涼文益禪師(羅漢琛法嗣)
金陵清涼院文益禪師。餘杭魯氏子。抵福州參長慶。不大發明。後同紹修法進三人。欲出嶺。過地藏院。阻雪少憩。附爐次。地藏問。此行何之。師曰。行腳去。地藏曰。作么生是行腳事。師曰不知。地藏曰。不知最親切。又同三人舉肇論。至天地與我同根處。地藏曰。山河大地。與上座自己。是同是別。師曰別。地藏豎起兩指。師曰同。地藏又豎起兩指。便起去。雪霽辭去。地藏門送之。問曰。上座尋常。說三界唯心。萬法唯識。乃指庭下片石曰。且道。此石在心內在心外。師曰。在心內。地藏曰。行腳人著甚麼來由。安片石在心頭。師窘無以對。即放包。依席下求決擇。近一月余日。呈見解說道理。地藏語之曰。佛法不恁么。師曰。某甲詞窮理絕也。地藏曰。若論佛法。一切見成。師於言下大悟。
子方上座。自長慶來。師舉長慶偈問曰。作么生是萬象之中獨露身。子方舉拂子。師曰。恁么會又爭得。曰和尚尊意如何。師曰。喚甚麼作萬象。曰古人不撥萬象。師曰。萬象之中獨露身。說甚麼撥不撥。子方豁然悟解。述偈投誠。自是諸方會下。有存知解者。翕然而至。始則行行如也。師微以激發。皆漸而服膺。海參之眾。常不減千計。
師問修山主。毫氂有差。天地懸隔。兄作么生會。修曰。毫氂有差。天地懸隔。師曰。恁么會又爭得。修曰。和尚如何。師曰。毫氂有差。天地懸隔。修便禮拜(東禪齊雲。山主恁么祗對。為甚麼不肯。及乎再請益。法眼亦只恁么道便得去。且道疑訛在甚麼處。若看得透。道上座有來由 五祖戒出。法眼劈脊便打 保寧勇雲。修山主。當時也好向法眼道。與么會又爭得徑山杲雲。法眼與修山主。絲來線去。綿綿密密。扶起地藏門風。可謂滿目光生。若是徑山門下。更買草鞋行腳始得。何故。毫釐有差。天地懸隔。甚處得這消息來 楚石琦雲。二老漢。不會轉身句。如今忽問天寧。毫釐有差。天地懸隔時如何。向他道。昨日有人問。三十棒趁出院去也)。
師與悟空禪師向火。拈起香匙問曰。不得喚作香匙。兄喚作甚麼。悟空曰香匙。師不肯。悟空後二十餘日。方明此語。
僧參次。師指簾。時有二僧同去卷。師曰。一得一失(東禪齊雲。上座作么生會。有雲。為伊不明旨。便去捲簾。亦有道。指者即會。不指而去者即失。恁么會。還可不可。既不許恁么會。且問上座。阿那個得。阿那個失 黃龍清雲。法眼如鏌鎁在手。殺活臨時。二僧既齊捲簾。且道。那個得。那個失。還會么。世事但將公道斷。人心難與月輪齊)。
問寶資長老。古人道。山河無隔礙。光明處處透。且作么生是處處透底光明。寶資曰。東畔打羅聲(歸宗柔別雲。和尚擬隔礙)。
師指竹問僧。還見么。曰見。師曰。竹來眼裡。眼到竹邊。曰總不恁么(法燈欽雲。當時但擘眼向師 歸宗柔別雲。和尚只是不信某甲)。
有俗士。獻畫障子。師看了問曰。汝是手巧心巧。曰心巧。師曰。那個是汝心。俗士無對(歸宗柔代雲。某甲今日。卻成容易)。
上堂。盡十方世界。皎皎地。無一絲頭。若有一絲頭。即是一絲頭(法燈欽雲。若有一絲頭。不是一絲頭)。
師指凳子曰。識得凳子。周匝有餘(雲門雲。識得凳子。天地懸殊 雪竇顯雲。澤廣藏山。理能伏豹 雲峰悅雲。官不容針。私通車馬 薦福懷雲。識得凳子。是楠木做 五祖演雲。這兩個漢。一人過船。一人渡水。若檢點得出許。你具正法眼 圓通秀。舉法眼雲門天衣語了雲。山僧道。識得凳子。四腳著地。大眾其間。一出一沒。半合半開。有得有失。有親有疏。具眼禪人。一任驗取泐潭清。舉法眼雲門雪竇語了雲。三個漢。總是依他作解。明昧兩岐。不脫見聞。如水中月。黃龍即不然。逼塞乾坤外。開張日月前 徑山杲雲。識得凳子。好剃頭洗腳雖然如是。錯會者多 天童華雲。向周匝有餘處。會理上偏枯。向天地懸殊處。會事上偏枯。且道。歸宗為人在什麼處。犀因玩月紋生角象。被雷驚花入牙 楚石琦雲。莫將閑話當閑話。往往事從閑話生 恕中慍雲。松直棘曲。鵠白烏玄)。
因開井被沙。塞卻泉眼。師曰。泉眼不通。被沙礙道眼不通。被甚麼礙。僧無對。師代曰。被眼礙。
問僧甚處來。曰泗州禮拜大聖來。師曰。今年大聖出塔否。曰出。師卻問傍僧曰。汝道伊到泗州不到(浮山遠雲。這僧到即到。泗州只是不見大聖 道場全雲。這僧見即見。大聖不曾識法眼 東禪觀雲。這僧到也到。泗州見也見。大聖識也識。法眼只是自討頭不見)。
師謂小兒子曰。因子識得你爺。你爺名甚麼。兒無對。(法燈欽代雲。但將衣袖掩面)師卻問僧。若是孝順之子。合下得一轉語。且道。合下得甚麼語。僧無對。師代曰。他是孝順之子。
師問。講百法論。僧曰。百法是體用雙陳。明門是能所兼舉。座主是能法座是。所作么生說兼舉(有老宿代雲。某甲喚作個法座 歸宗柔雲。不勞和尚如此)。
師因患腳。僧問訊次。師曰。非人來時不能動。及至人來動不得。且道。佛法中下得甚麼語。曰和尚且喜得較。師不肯。自別曰。和尚今日似減。
師一日。與李王論道。罷同觀牡丹花。王命作偈。師即賦曰。擁毳對芳叢。由來趣不同。發從今日白。花是去年紅。艷冶隨朝露。馨香逐晚風。何須待零落。然後始知空。王頓悟其意。
南嶽下九世
天台德韶國師(清涼益法嗣)
天台山德韶國師。處州龍泉陳氏子也。後唐同光中遊方。首詣投子。見同禪師。次謁龍牙。乃問。雄雄之尊。為甚麼近之不得。龍牙曰。如火與火。師曰。忽遇水來。又作么生。龍牙曰。去汝不會我語。師又問。天不蓋。地不載。此理如何。龍牙曰。道者合如是。師經十七次。問龍牙只如此答。師竟不諭旨。再請垂誨。龍牙曰。道者汝已後自會去。師後於通玄峰澡浴次。忽省前話。遂具威儀焚香。遙望龍牙禮拜曰。當時若向我說。今日決定罵也。又問疏山。百匝千重。是何人境界。疏山曰。左搓芒繩縛鬼子。師曰。不落古今請師說。曰不說。師曰。為甚麼不說。曰個中不辯有無。師曰。師今善說。疏山駭之。如是歷參。五十四員善知識。皆法緣未契。最後至臨川謁法眼。法眼一見深器之。一日法眼上堂。僧問。如何是曹源一滴水。法眼曰。是曹源一滴水。僧惘然而退。師於坐側。豁然開悟。平生凝滯。渙若冰釋。遂以所悟。聞於法眼。法眼曰。汝向後當為國王所師。致祖道光大。吾不如也。尋回本道。游天台山。睹智者顗禪師遺蹤。有若舊居。師復與智者同姓。時謂之後身也。初止白沙。時忠懿王為王子。時刺台州。向師之名。延請問道。師謂曰。他日為霸主。無忘佛恩。漢乾祐元年戊申。王嗣國位。遣使迎之。伸弟子之禮。有傳天台智者教羲寂者(即螺溪也)。屢言於師曰。智者之教。年祀浸遠。慮多散落。今新羅國。其本甚備。自非和尚慈力。其孰能致之乎。師於是聞於王。王遣使。及齎師之書。往彼國。繕寫備足而回。迄今盛行於世。
師有偈曰。通玄峰頂。不是人間。心外無法。滿目青山。法眼聞曰。即此一偈。可起吾宗(徑山杲雲。滅卻法眼宗。只緣這一頌)。
師因興教。明和尚問曰。飲光持釋迦丈六之衣。在雞足山。候彌勒下生。將丈六之衣。披在千尺之身。應量恰好。只如釋迦身長丈六。彌勒身長千尺。為復是身解短邪。衣解長邪。師曰。汝卻會。明拂袖便出去。師曰。小兒子山僧若答。汝不是。當有因果。汝若不是。吾當見之。明歸七日吐血。浮光和尚勸曰。汝速去懺悔。明乃至。師方丈悲泣曰。願和尚慈悲。許某懺悔。師曰。如人倒地因地而起。不曾教汝起倒。明又曰。若許懺悔。某當終身給侍。師為出語曰。佛佛道齊。宛爾高低。釋迦彌勒。如印印泥。
清涼泰欽禪師(清涼益法嗣)
金陵清涼泰欽法燈禪師。在眾日。性豪逸。不事事。眾易之。法眼獨契重。法眼一日問眾曰。虎項金鈴。是誰解得。眾無對。師適至。法眼舉前語問。師曰。系者解得。法眼曰。汝輩輕渠不得。
上堂。某甲本欲居山藏拙養病。過時奈緣先師。有未了底公案。出來與他了卻。時有僧問。如何是先師未了底公案。師便打曰。祖禰不了。殃及兒孫。曰過在甚麼處。師曰。過在我。殃及你。江南國主。為鄭王時。受心法於法眼之室。暨法眼入滅。復嘗問師曰。先師有甚麼不了底公案。師曰。見分析次 (翠岩芝雲。為眾竭力。禍出私門 天童覺雲。這僧若是個漢出來。便與掀倒禪床。不惟自有出身之路。亦免祖禰不了。殃及兒孫 昭覺勤舉雲。山僧卑志。本亦如斯。今日出來。只為五祖。先師有個現成公案。對眾舉揚。有不惜性命底。試出來挨拶。看如無不免自拈自弄去也。喝一喝。以拂子擊禪床下座)。
靈隱清聳禪師(清涼益法嗣)
杭州靈隱清聳禪師。福州人也。初參法眼。法眼指雨謂師曰。滴滴落在。上座眼裡。師初不喻旨。後因閱華嚴感悟。承法眼印可。
百丈道恆禪師(清涼益法嗣)
洪州百丈道恆禪師。參法眼。因請益。外道問佛。不問有言。不問無言。敘語未終。法眼曰。住住汝擬向世尊良久處會那。師從此悟入。
永明道潛禪師(清涼益法嗣)
杭州永明寺道潛禪師。河中府武氏子。初謁法眼。法眼問曰。子於參請外。看甚麼經。師曰。華嚴經。法眼曰。總別同異。成壞六相。是何門攝屬。師曰。文在十地品中。據理則世出世間一切法。皆具六相也。法眼曰。空還具六相也無。師懵然無對。法眼曰。汝問我。我向汝道。師乃問。空還具六相也無。法眼曰空。師於是開悟。踴躍禮謝。法眼曰。子作么生會。師曰空。法眼然之。異日因四眾士女入院。法眼問師曰。律中道。隔壁聞釵釧聲。即名破戒。見睹金銀合雜朱紫駢闐。是破戒。不是破戒。師曰。好個入路。法眼曰。子向後有五百毳徒。為王侯所重在。
報恩慧明禪師(清涼益法嗣)
杭州報恩慧明禪師。姓蔣氏。南遊於閩越間。歷諸禪會。莫契本心。後至臨川。謁法眼。師資道合。
一日有新到參。師問。近離甚處。曰都城。師曰。上座離都城到此山。則部城少。上座此間剩。上座剩。則心外有法少。則心法不周說。得道理即住。不會即去。僧無對(徑山杲代雲。和尚謾。某甲不得。某甲亦謾。和尚不得。復雲。即今莫有道得相謾句者。么若也道得許汝。跳得金剛圈。吞得栗棘蓬)。
師尋遷天台山白沙卓庵。有朋彥上座。博學強記。來訪師敵論宗乘。師曰。言多去道轉遠。今有事借問。只如從上諸聖及諸先德。還有不悟者也無。彥曰。若是諸聖先德。豈有不悟者哉。師曰。一人發真歸源。十方虛空。悉皆消殞。今天台山嶷然。如何得消殞去。彥無對。
漢乾祐中。忠懿王。延入府中問法。命住資崇院。師盛談玄沙及地藏法眼。宗旨臻極。王因命翠岩令參。等諸禪匠。及城下名公。定其勝負。天龍禪師問曰。一切諸佛。及諸佛法。皆從此經出。未審此經從何而出。師曰。道甚麼。天龍擬進語。師曰過也。資嚴長老問。如何是現前三昧。師曰。還聞么。資嚴曰。某甲不患聾。師曰。果然患聾。師復舉雪峰塔銘。問諸老宿。夫從緣有者。始終而成壞。非從緣有者。歷劫而長堅。堅之與壞。即且置。雪峰即今。在甚麼處。(法眼益別雲只今是成是壞)老宿無對。設有對者。亦不能當其征詰。時群彥弭伏。王大喜悅。
雲居清錫禪師(清涼益法嗣)
南康軍雲居山清錫禪師。泉州人也。有廖天使。入院見供養法眼和尚。真乃問曰。真前是甚麼果子。師曰。假果子。天使曰。既是假果子。為甚麼將供養真。師曰。也只要天使識假。
羅漢智依禪師(清涼益法嗣)
漳州羅漢智依宣法禪師。與彥端長老吃餅餤。端曰。百種千般。其體不二。師曰。作么生。是不二體。端拈起餅餤。師曰。只守百種千般。端曰。也是和尚見處。師曰。汝也是羅公詠梳頭樣。
師將示滅。乃謂眾曰。今晚四大不和暢。雲騰鳥飛。風動塵起。浩浩地。還有人治得么。若治得。永劫不相識。若治不得。時時常見我。言訖告寂。
報慈文遂禪師(清涼益法嗣)
金陵報慈文遂禪師。杭州陸氏子。嘗究首楞嚴。甄會真妄緣起。本末精博。於是節科注釋。文句交絡。厥功既就。謁於法眼。述己所業。深符經旨。法眼曰。楞嚴豈不是有八還義。師曰是。曰明還甚麼。師曰。明還日輪。曰日還甚麼。師懵然無對。法眼誡令焚其所注之文。師自此服膺請益。始忘知解。
報恩玄則禪師(清涼益法嗣)
金陵報恩院玄則禪師。滑州衛南人也。初問青峰。如何是學人自己。青峰曰。丙丁童子來求火。後謁法眼。法眼問。甚處來。師曰青峰。法眼曰。青峰有何言句。師舉前話。法眼曰。上座作么生會。師曰。丙丁屬火而更求火。如將自己求自己。法眼曰。與么會又爭得。師曰。某甲只與么。未審和尚如何。法眼曰。你問我。我與你道。師問。如何是學人自己。法眼曰。丙丁童子來求火。師於言下頓悟。
開堂日。李王與法眼俱在。會僧問。龍吟霧起。虎嘯風生。學人知是出世邊事。到此為甚麼不會。師曰。會取好。僧舉頭看。師又看。法眼乃抽身入眾。法眼與李王。當時失色。法眼歸方丈。令侍者喚問話。僧至。法眼曰。上座適來。問底話許。你具眼人天眾前。何不禮拜。蓋覆卻法眼。摵一坐具。其僧三日後。吐光而終。
歸宗策真禪師(清涼益法嗣)
廬山歸宗策真法施禪師。曹州魏氏子也。初名慧超。謁法眼問曰。慧超咨和尚。如何是佛。法眼曰。汝是慧超。師從此悟入(昭覺勤雲。有者道。慧超便是佛。所以法眼恁么答。有者道。大似騎牛覓牛。有者道。問處便是有甚麼。交涉若恁么會去。不惟孤負自己。亦乃深屈古人 雪竇顯頌雲。江國春風吹不起。鷓鴣啼在深花里。三級浪高魚化龍。痴人猶戽夜塘水)。
古賢謹禪師(清涼益法嗣)
澤州古賢院謹禪師。侍立法眼次。法眼問一僧曰。自離此間。甚麼處去來。曰入嶺來。法眼曰不易。曰虛涉他。如許多山水。法眼曰。如許多山水也不惡。其僧無語。師於此有省。
南嶽下十世
永明延壽禪師(天台韶法嗣)
杭州永明延壽禪師。餘杭王氏子。往天台山天柱峰。九旬習定。暨謁韶國師。一見而深器之。密授玄旨。仍謂師曰。汝與元帥有緣。他日大興佛事。忠懿王。請開山靈隱新寺。明年遷永明大道場。眾盈二千。
僧問。如何是永明妙旨。師曰。更添香著。曰謝師指示。師曰。且喜沒交涉。僧禮拜。師曰。聽取一偈。欲識永明旨。門前一湖水。日照光明生。風來波浪起。
問。如何是大圓鏡。師曰。破砂盆。
廣平守威禪師(天台韶法嗣)
福州廣平院守威宗一禪師。本州人也。參天台國師得旨。乃付衣法。時有僧問。大庾嶺頭提不起。如何今日付於師。師提起曰。有人敢道。天台得么。
五雲志逢禪師(天台韶法嗣)
杭州五雲山華嚴院志逢禪師。餘杭人也。通貫三學。了達性相。嘗夢升須彌山。睹三佛列坐。初釋迦。次彌勒。皆禮其足。唯不識第三尊。但仰視而已。釋尊謂之曰此是補彌勒處師子月佛。師方作禮。覺後因閱大藏經。乃符所夢。天福中。遊方。抵天台雲居。參國師。賓主緣契。頓發玄秘。一日入普賢殿中宴坐。倏有一神人。跪膝於前。師問。汝其誰乎。曰護戒神也。師曰。吾患有宿愆。未殄汝知之乎。曰師有何罪。唯一小過耳。師曰何也。曰凡折缽水。亦施主物。師每傾棄。非所宜也。言訖而隱。師自此洗缽水盡飲之。積久因致脾疾。十載方愈(凡折退飲食。及涕唾便利等。並宜鳴指默念咒。發施心而傾棄之)。
智者全肯禪師(天台韶法嗣)
婺州智者寺全肯禪師。初參國師。國師問。汝名甚麼。師曰全肯。國師曰。肯個甚麼。師於言下有省。乃禮拜。
瑞鹿遇安禪師(天台韶法嗣)
溫州瑞鹿寺上方遇安禪師。福州人也。得法於天台。又常閱首楞嚴經。到知見立知。即無明本知見。無見斯即涅槃。師乃破句讀曰。知見立 知即無明本 知見無 見斯即涅槃。於此有省。有人語師曰。破句了也。師曰。此是我悟處。畢生不易。時謂之安楞嚴。
瑞鹿本先禪師(天台韶法嗣)
溫州瑞鹿寺本先禪師。本州鄭氏子。參天台國師。導以非風幡動仁者心動之語。師即悟解。爾後示徒曰。吾初學天台法門。語下便薦。然千日之內。四儀之中。似物礙膺。如仇同所。一日忽然猛省。譬如洗面摸著鼻孔。
興教洪壽禪師(天台韶法嗣)
杭州興教洪壽禪師。同國師普請次。聞墮薪有省。作偈曰。撲落非他物。縱橫不是塵。山河及大地。全露法王身。
雲居道齊禪師(清涼欽法嗣)
洪州雲居道齊禪師。本州金氏子。遍歷禪會。學心未息。後於上藍院。主經藏。法燈一日謂師曰。有人問我西來意。答它曰。不東不西。藏主作么生會。師對曰。不東不西。法燈曰。與么會。又爭得。曰道齊只恁么。未審和尚尊意如何。法燈曰。他家自有兒孫在。師於是頓明厥旨。
千光瑰省禪師(永明潛法嗣)
杭州千光王寺瑰省禪師。溫州鄭氏子。幼歲出家。精究律部。聽天台文句。棲心於圓頓止觀。後閱楞嚴。文理宏浚。未能洞曉。一夕誦經既久。就案假寐。夢中見日輪自空而降開口吞之。自是倏然發悟。差別義門。渙然無滯。後參永明。永明唯印前解。無別指喻。
南嶽下十一世
瑞岩義海禪師(雲居齊法嗣)
明州瑞岩義海禪師。霅川人也。造雲居法席。雲居問。甚麼物恁么來。師於言下大悟。遂有頌曰。雲居甚麼物。問著頭恍惚。直下便承當。猶是生埋沒。
凈土惟正禪師(凈土素法嗣)
杭州凈土院惟正禪師。秀州華亭黃氏子。提策東引。學三觀於天台。復旋徑山。咨單傳之旨於老宿惟素。惟素董臨安功臣山凈土院。師輔相之。久而繼席焉。
葉內翰清臣牧金陵。迎師語道。一日葉曰。明日府有燕飲。師固奉律。能為我少留一日。款清話否。師諾之。翌日遣使邀師。留一偈而返。曰昨日曾將今日期。出門倚杖又思惟。為僧祇合居岩谷。國士筵中甚不宜。坐客皆仰其標緻。
師雅愛跨黃犢出入。軍持巾缽悉掛角上。市人爭觀之。
杭守蔣侍郎。嘗與師為方外友。每往謁。至郡庭下犢。譚笑終日而去。蔣有詩曰。禪客尋常入舊都。黃牛角上掛瓶盂。有時帶雪穿雲去。便好和雲畫作圖。
師嘗作山中偈曰。橋上山萬層。橋下水千里。唯有白鷺鷥見我常來此。
(《教外別傳》卷十三)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