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健康從「腸」計議

現如今只要說到健康,人們大都認為與心、肝、、脾、肺、腎、腦等臟器關係密切,卻不知,腸道健康與否也關乎到生命的安危。因為,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素都來自於腸道對食物的消化與吸收;代謝後的廢物也有相當一部分是通過腸道排泄的。傳統中醫理論早就告誡人們:「欲無病,腸無渣。欲長壽,腸常清。」唐朝醫聖孫思邈在其《千金要方》中記述:「便難之人,其面多晦。」漢朝大哲學家王充在《論衡》中寫道:「欲得長生,腸中常清;欲得不死,腸中無滓」。

據WHO(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僅中國就有1.2億胃腸病患者,其中中老年人佔70%以上。世界上每年死於腸胃病的人數都在1000萬以上,僅因腹瀉死亡的人就高達400多萬。可見腸道問題其實是很大的問題,但是很多人對於腹瀉往往不在意,除非拖不動身體的時候才會去尋求醫生的幫助。

2000年,WHO宣布「萬病之源始於腸道毒素。」

2012年《中國腫瘤登記年報》顯示,全國每分鐘就有6人被診斷為癌症,全球每年有5萬人死於大腸癌,平均137人/天。

我們每天進食的食物進入胃,通過胃機械性和化學性消化形成食糜,隨著胃的運動而逐漸排入小腸。小腸是消化管中最長的一段,成人全長約5—7米。小腸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場所;食物進入小腸後,受到胰液、膽汁和小腸液的化學性消化和小腸蠕動的機械性消化後形成小分子物質,後者經消化道黏膜上皮細胞進入血液和淋巴液而被吸收。大多數營養物質在小腸被吸收,難於消化吸收的食物殘渣則進入大腸。可以這樣說,小腸是人體的食品加工廠,而大腸和結腸,則是這個加工廠的廢品處理廠。小腸決定了要保留哪些有益物質後,就將廢物直接運至盲腸,食物殘渣的水溶液由盲腸通過結腸,結腸將將液體吸收回人體。固體廢物糞便仍留在體內。糞便逐漸變硬,向下移至消化系統底部的直腸。至此,腸道就較好地完成了它的工作。腸道又是人體內最大的排毒器官,人體80%以上的毒素由腸道排出體外。同時腸道也是人體內最大的微生態環境,居於其中的細菌多達500多種。可以分為有益菌、有害菌、中性菌三類,有益菌的代表有乳酸桿菌、雙歧桿菌等,它們可以分解乳糖、葡萄糖,產生乳酸及醋酸,使腸道保持弱酸性,抑制有害菌,增強人體抵禦力。有害菌的代表有致病性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它們在腸道中繁殖並生成腐敗物質,影響腸道的健康。因此有益菌的數量與質量決定著我們腸道環境的優劣。

醫學界還稱腸道為「第二大腦」。腸道中的殘渣不能及時排出體外,在細菌的作用下,久滯後產生大量有害物質,如甲烷、酚、氨等,這些物質部分擴散進入中樞神經系統,干擾大腦功能,突出表現是記憶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思維遲鈍、頭痛頻發、失眠、煩躁易怒等。

現在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毒素變得無處不在,如飲食污染、水污染、空氣污染、雜訊污染、生物污染等,其次,工作壓力、經濟壓力、生活方式、居住條件等也影響著人體健康。此外,毒素還來源於糞便,糞便中的有害物質約為22種。如果人體內的毒素排不出去,營養就進不來。其實毒素不可怕,可怕的是毒素的累積,隨著積累程度最終造成人體慢性中毒。因此有人說,毒素是埋在人體內的定時炸彈。醫學界長期觀察多種癌症的生長規律,始終都與消化系統有關。所以:維護腸道健康是保證人體健康的基礎。因此,對於便秘,宿便,腹瀉,腸炎等「小問題」,千萬不可忽視,需要從生活方式上予以重視,關注飲食結構,尤其是酒桌族、上班族、出差族、開車族、老年人,更需要有健康意識的自我覺醒,通過科學的方式,好好的呵護自己的腸道,讓它保持永久年輕、健康、活力。

建議:1、多喝水,多食用富含水溶性膳食纖維的食物。

2、三餐定時定量,細嚼慢咽,食物多樣。每天一瓣大蒜,多食用潤腸蔬菜如萵苣、空心菜、韭菜、菠菜、圓白菜、薯類、包蘿蔔等。

3、少食過冷、過熱、過酸、過甜、過鹹的食物或刺激性調味品,以及濃茶、咖啡等。

4、忌食不潔、腐爛、酸敗的食物。

5、烹調宜採用蒸、煮、燴、燜、燉、汆等方法。

6、乳酸菌:可維持腸道內菌群平衡和酸性環境,抑制壞菌,並促進腸道蠕動。酸奶中富含乳酸菌,可幫助維生素合成。

7、發酵食品:紅葡萄酒,納豆等。都具有提升人體免疫力的效果,還能降低糞便的臭味,納豆還含有某種酶,可預防心血管疾病。

另外,芝麻、魔芋、海帶、黑木耳、豬血、苦瓜、香蕉、蜂蜜、糙米、甘薯、茶葉、牛奶等。都有助於腸道毒素的清除。

8、適當體育活動:堅持適量的運動鍛煉,還能促進腸道蠕動,以加速排便,防止腸道老化。

9、避免過度緊張、焦慮、壓抑、惱怒、憂愁等不良情緒,不良情緒也會給胃腸道帶來壓力。所以,學會調控和駕馭自己的情緒,也是胃腸保健的一個重要環節

10、戒煙限酒:煙酒均可導致胃腸功能發生紊亂。

11、充足睡眠:熬夜的人得慢性疾病的幾率比抽煙或喝酒的人都來得高。

總之,關愛健康,關愛自己,關愛家人,從關愛腸道開始吧!


推薦閱讀:

養生之道:冰島男人長壽之謎是什麼?
一水腫, 就顯胖, 中醫教你給身體「排排水」
ICL 手術具體有什麼風險?術後要注意些什麼?
甲狀腺健康體檢需要多久檢查一次?
瞬間笑抽你 【笑笑更健康】

TAG: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