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品賞析】陸儼少國畫作品欣賞(六)
陸儼少國畫作品欣賞(六)
秋興八景 手卷 設色紙本 1977年作
題識∶佳人拾翠春相問,仙侶同舟晚更移。陳英同志近收祝允杜陵秋興字卷,屬予作圖以配之。因窮半月之力成此八段,筆墨無靈甚愧杜陵佳句也。丁巳二月,陸儼少並記。鈐印∶陸印、儼少、穆如館、嘉定
題跋∶(一)一筆雄奇拍案驚,前朝樣風流,文采是吾師。惜夢裡,是弓望。出峽才,名再仰,令無聲,心期快,賞江山,滿目參緊秋思,丹林雪浪。調憶故人。英公屬題。徐邦達。
(二)墨能栽培山川之形,筆能傾複山川之勢,未克以一邱一壑而限量之也。古今人物無不細悉,必使墨海抱負,筆山駕馭然後廣其用,所以八極之表,九土之變,五嶽之尊,四海之廣,放之無外,收入無內,世不執法,天不執能,不但其顯於畫而又顯於字,字與畫者其具兩端其工一體也。陳英先生有祝允明杜陵秋雲字卷,由陸公儼少作圖以配。予以石濤語題記之。八十七歲老人,森然。
格律近體詩,鼎盛於初唐而集大成於李杜。尤以老杜秋興八首堪稱極則。詩因感秋而寄興,自夔州遙想長安,又從長安寫到夔州,迴環往複章法井然,一股鍾愛纏綿之忱充塞其間,千載以下,成為傳誦不朽的名篇。陸儼少先生善以古人詩意作山水畫,生平歷經坎坷,屢遭家國之變,舉家違難入蜀,歷江流湍急、觀山石危聳,一一與杜甫詩句相合,故於杜詩體悟日深,依詩意所寫畫作亦成就最高。此卷即窮半月之功成秋興八景,煌煌巨制,堪稱古今獨步。畫幅依照詩境以高峽雲水發端,止於逶迤平遠。曲折迴環,時而疏放雄健、時而秀逸俊邁,或山路蜿蜒,煙嵐遊走,或林木繁密、高士獨卧,筆墨枯濕並用,於水墨交融間凸顯深厚意韻,山石皴染法乳元人放筆而為,精力彌滿、神完氣足,畫境與詩中曲折幽眇之境絲絲入扣,真可謂洞開奇境,豁人心目,每段皆以精妙行草書原詩於側,雙美並舉,滿目森嚴法度又非時輩所及。徐邦達先生有「一筆雄奇拍案驚」之譽,王森然先生稱其:墨能栽培山川之形,筆能傾複山川之勢,更證此卷為宛翁生平難得一見的精絕妙品。
萬里山河圖 1978年作 (1600萬元,2006年5月)
《萬里山河圖》整幅巨作高231厘米,長670厘米,約140餘平方尺,採用了傳統的小青綠畫法,從畫幅的整體來看,氣勢恢宏,雍容而華麗;鳥瞰之勢,長空萬里;氣貫長虹,連綿不絕;筆墨細膩而沉著痛快、靈氣橫溢而清新。
1978年的金秋,陸儼少先生應上海虹橋機場之邀製作一巨幅布置畫。陸儼少先生在創作這幅巨畫的過程中,用唐朝詩人李長吉的一首詩「乘風好去,長空萬里,直下看山河」來高度概括「祖國萬里山河映日月,萬民歡騰見光明「以及表達自己此時此刻的心情。對陸儼少先生比較了解的人都知道,以陸儼少先生的功底,先生作畫是從來都不打樣稿的;但在這幅巨畫的章法上陸儼少先生再三推敲,反覆運籌,多番思量,起筆之前還畫了一張小樣,這是先生從未有過的舉措。《萬里山河圖》是他獨立完成的平生第一巨幅山水精品,陸儼少先生歷時一月之久才告完成。
《萬里山河圖》畫面在平遠法中取鳥瞰之勢,長空萬里;又揉進深遠法,將山、樹、水、雲等物象巧妙地置陳於畫幅之中。畫作給人以場面開闊、氣勢恢弘、雍容華貴之感。淺降小青綠的色調,讓人感覺祖國山河蔥鬱、無限壯美。細看峰巒如聚、雲涌山移,似有山風吹來;漣漪輕翻,若有水聲溢出。技巧上用筆流暢而沉穩,用墨用色瀟洒而清新。此畫創作於一九七八年,時值畫家陸儼少先生繪畫創作鼎盛時期,又逢畫家久經磨難,再獲「解放」的欣喜歲月,佳藝、佳情、佳時都傾注在這一巨幅的佳作之中。
《萬里山河圖》全面而又集中的展現了大師陸儼少先生樹、石、雲、水的獨特造型和表現,以及用筆、用墨、用色等方面的個性特點,這些個性化而又純熟的造型和筆墨技巧及其所蘊涵的意境、情趣、氣韻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級大師的必定正果,是任何人都不能仿製抄襲和剽竊的,這是源於大師陸儼少先生善於繼承融會前人的優秀傳統,同時又在創作中善於發現、創造、悟道所展現的別具一格的風貌。
書畫合璧 鏡心 設色紙本 1978年作
款識:戊午五月於卓雲兄齋中畫即正,儼少。
書法:四方之歌異者而同樂,歲正月余來建平。里中兒聯歌竹枝吹短笛,擊鼓以赴節。歌者揚袂。舞以至多為賢。聆其音中黃鐘之羽九十章,激評如吳聲。維傖佇不可分。而含思宛轉有洪澳之艷。昔屈原居沅湘間,其民迎神詞多鄙陋,乃為作九歌到於今荊楚鼓舞之,故予亦作枝詞九篇,俾善歌者揚之,陽於末後之聆己斂,知變風之自焉。
陸儼少曾說過:「我於書法,所用功夫,不下於畫畫。」可見其在書法上的努力程度,由於多年的磨練,陸儼少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書法特點:一是博採眾長:二是自出新意。他曾說,就畫畫用筆來說,寫字是最好的訓練方法了。的確是老畫家的藝術心得和總結,每當觀賞陸儼少的畫作和書法時,就會發現他的畫作含蓄蘊藉,骨力內含;反觀書法時,會感覺他的書法俊秀飄逸,靈動綺麗,別有韻味。
把陸儼少的書法和繪畫擺放在一起,會讓人強烈的感受到畫家的才情和意趣,畫作不大,書法也非巨幅,但可以握於手中,展讀把玩,妙趣橫生。畫中林壑優美,一椽茅屋掩映於青翠蒼鬱的林木中,清泉溪流,一高士坐於溪邊石上,好似已經悟透了人世繁華,唯有隱於林泉才可滌盪身心。畫面用筆豐富,有繁有簡,筆墨變化靈活,畫幅不大,卻耐人尋味。觀賞這幅書法,自然而不做作,雋逸而富有變化。他的書法接替奇峭而不怪誕,章法獨特而出新意,流露出一種書卷氣息極濃的形式美,是一種瀟洒自然與樸拙嚴謹的兩者相參的獨特書風,故其書法生動耐看,回味無窮,值得品味。
秋在白雲黃葉中 鏡心 設色紙本 1978年作
款識:秋在白雲黃葉中。一九七八年八月陸儼少畫。 鈐印:陸儼少(白文)、宛若(朱文)、穆如館(朱文)、歲在戊午(朱文)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末及八十年代以後,陸儼少的創作進入全盛時期。此幅作品便屬於這一時期的傑作,也是「陸氏山水」代表作品。首先,在構圖上畫家注重大疏大密的氣勢組合,遠取其勢,近取其質,濃淡相宜,虛實相生;畫家採用層層勾勒的方法,淡墨皴擦,輔以花青色暈染,由近及遠,輕鬆洒脫。近處的層林婀娜多姿,色彩豐富絢爛,與遠處的墨色交相暉映,同時也拉深了畫面的空間,恰到好處地表現了畫面的主題思想。陸氏山水特有的留白技法,突顯煙靄空靈散動之態,更是增添了畫面的藝術趣味。熟悉陸儼少的人都知道他的記憶力非常好,大部分作品都是在目識心記的前提下完成的,依然能得山水之精神。可見畫家深厚的傳統藝術底蘊。
嘉陵高秋 立軸 設色紙本
款識:亞順醫師正。陸儼少。 鈐印:陸(白文)、儼少(朱文)、就新居(朱文)、嘉定(朱文)
熟悉陸儼少的人都知道,他一生不長於人交往。在回憶自己最初的個性時,陸老說過:我稟性內向,臨事遲疑,不善交接人物,無丈夫踔厲奮發之志,而寫字作畫,下筆委婉,少剽悍剛毅之氣。可是這種天生的秉性並非一成不變的,為了自己的藝術追求,他也常常主動與人交往,並非落落寡合之人。在他的個性中既有執著、封閉而獨行的一面,也有頭腦開放、靈活汲取周圍有利因素的一面。一生當中陸老交友無數,還常常受朋友之約以畫相贈,從不憐惜自己的筆墨。
在山水畫創作中,陸老一直主張畫中必有一處為重中之重,即畫面主題之所在。他認為一幅山水畫的創作即是由主題生髮而形成的。「畫有主題,切忌散漫零碎,平均對待,樣樣有一點,而卻沒有一個主要之點。」《嘉陵高秋圖》就是陸老對畫面主題把握最為成功的代表作品。畫面一改「陸氏山水」之磅礴氣勢,而採用一種輕鬆恬靜的筆法,藉以表現風和日麗、秋高氣爽的氛圍。畫家既強調畫面筆墨結構氣勢的組合,又不捨棄筆墨的鋪陳性,而在筆墨的鋪陳之中力求精練,使之更符合於畫面結構組合的要求。畫家使用濃重乾枯的線條勾勒山體,淡墨皴擦,暈染出山體的陰陽向背。向陽處罩染一層淡淡的赭石色,更顯山體渾厚峭拔的本色。遠山刻畫簡約精練,輔以墨色暈染,突顯秋日平淡天真之態。近山樹木婀娜多姿、蒼翠崢嶸,遠處樹木的刻畫更趨符號化、精練化。濃重的墨點與鮮艷的色點交相暉映,好一幅萬山紅遍、層林盡染的優美畫面。山上一縷清泉傾斜而下,而江面卻風平浪靜,毫無一絲漣漪,幾葉扁舟順流而下。一切都融合在濃濃的秋意之中。此圖可謂是動、靜、柔、剛、工、寫的相映互補,既有突出的氣勢,又有豐富的審美內涵。
黃岳雲霧圖 1978年作
石氣晚露 立軸 設色紙本 1978年作
黃山雲松 立軸 設色紙本 1978年作
款識:黃山雲松之圖。一九七八年十二月,陸儼少寫於湯山。 鈐印:儼少(白文)、宛若(朱文)、穆如館(朱文)
陸儼少的一生都在努力地探索藝術,早年隨馮超然學畫時即被告知「學畫要有殉道精神」。幾十年來陸儼少都一直牢記和實踐著這句話。二十世紀八十年代,陸儼少在浙江美院任教,這個時期他在藝術上已經處於顛峰了,可是依然孜孜不倦的追求和探索,儘管這個時期他還在探索畫中用色以求有新的突破,但從整體面貌上來說,其筆墨風神已趨於平淡,一種絢爛後的平和。
這張創作於1978年的《黃山雲松》,先用水墨畫出,後著淡彩,展卷拜讀,讓人覺得滿紙墨氣淋漓,清新可人。畫面章法結構簡單明了,但整體氣勢卻沒有減弱。整幅畫的筆墨框架以濃墨為主,先以濃墨立住骨架,然後由濃入淡,使濃墨和淡墨相互滲化,當然濃墨不會全部被淡墨所滲化掉,以此來形成不同的層次。由於畫面上的設色較輕,畫面的表現力就全部依靠濃、淡墨,線條的粗細交錯變化組成形象,用這些筆墨、線條為我們營造了一個雲煙縹緲、意境幽遠的佳境。這張作品構圖平實簡約,筆墨剔透松靈,意境幽淡天,可以窺見大師由絢爛走向平淡天真的歷程。
雁盪古竹洞 鏡心 紙本 1978年作
雁盪奇峰圖 設色紙本
雁盪奇峰 立軸 紙本
款識:雁盪多奇峰異嶂,穹崖峭壁,瀑泉處處,雲霧朝朝。山水之奇譎,甲於東南。此寫其意。陸儼少於上海。鈐印:陸印、儼少、穆如館
陸儼少,原名同祖,又名砥,字宛若,齋名萬安草堂、穆如館、就新居、自愛廬、晚晴軒。上海嘉定人。現代著名中國畫大師之一,最具個人風格的山水畫家,「海上畫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與李可染並稱「北李南陸」。青年時飽覽大江南北風光,中年顛沛流離,壯年蒙受冤屈,晚年奮發藝事,碩果累累。早年師從馮超然,後由「四王」正統派入手,上溯宋元諸家,吸收歷代諸家技法,受黃鶴山樵影響尤深。作品縝密娟秀,靈氣外露;學古又不泥古,既注重傳統筆墨,又勇於創新,中年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貌,其水雲畫法古今獨步;後期作品趨渾厚老辣,創造了「墨塊」、「留白」等技法。他以「推陳創異,化古為新」的藝術主張和深厚的學養、紮實的功力,成為一位真正從傳統繪畫演變出來而具有創造性的山水畫宗師,在現代畫壇佔據重要位置。
深山採藥圖 設色紙本
(未完 待續)
推薦閱讀:
※【文化閱讀】近代畫作1-徐悲鴻與《奔馬圖》
※【引用】纖細的藝術情思--品讀楊愛國油畫作品
※【油畫國畫作品繪畫動物油畫油畫風景】朝鮮人物油畫賞析 細膩筆觸展現藏民風采_資訊中心_博寶...
※鄭旭慶 (靜物)油畫作品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