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歲失獨母親生二胎:我的經歷不可複製|盛海琳|醫生

60歲失獨母親生二胎:我的經歷不可複製

2014年01月17日 16:19來源:南都周刊 作者:於麗麗

用微信掃描二維碼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7人參與 1評論

原標題:「我的經歷不可複製」

記者_於麗麗 北京 報道

截至2013年12月份,64歲的盛海琳收到的各種邀約足以排到春節。這些邀約主要包括一些電視台節目的錄製、一些醫院生殖中心的講座和她用來賺「奶粉錢」的各種營養保健知識的授課。最極端的時候,她需要一天飛到三個城市上課。為了囤積體力,她甚至學會了一上飛機就雷打不動、充分閉目養神的本事。

12月26日,在錄製完《魯豫有約》節目並接受完一家都市報媒體的採訪後,盛海琳出現在北京廣播大廈附近一家餐館。她一頭幹練的短髮,系著一條大紅圍巾。目光炯炯,毫無垂老之態。兩個雙胞胎女兒在周邊亂竄,保姆忙不迭地各種追趕。

她聲音洪亮,且滔滔不絕,有著一個64歲老人罕見的旺盛精力。她將之解釋為自己屬虎,所以風風火火,又因為是巨蟹座,難免戀家。說這些時,她表情生動,並用手比畫出一個螃蟹「鉗」的動作,來強調自己是一個護犢心切的母親。

但依然有尷尬,帶著三歲半的兩個女兒逛超市,孩子脆生生喊媽媽,售貨員會意外,並好奇補一句:是奶奶吧。她糾正:是媽媽。售貨員再補充:是外婆吧?

不過在她看來,這都是小事,更嚴峻的,是現實的一地雞毛。

創傷

想到又近年關,盛海琳還是不安起來。於她,春節是充滿創傷的節日。

一則因為一到春節,保姆回家,一對雙胞胎女兒的生活起居就要犯難。她清晰記得有年春節,孩子病了,老兩口一人抱一個,連個換手的人都沒有。勞累之下,她甚至精神恍惚,想把孩子從牆頭扔出去,後來因為迅疾意識到自己可能因為勞累過度,腦子出問題,才慢慢平靜下來。趕上春節打車難,如果孩子病了去醫院,就只能向120求救。急救車呼叫著衝進來,問明情形後,護士們也只有嘆氣。

二則就是她的大女兒也是在春節期間故去的。就在2009年的正月初六,她失去了自己29歲的獨生女兒—— 她的女兒和女婿在婆家雙雙煤氣中毒身亡,當時他們剛新婚四個多月。

當時一切都了無生趣了。她為此號啕大哭,再無生活下去的願望。在給女兒置辦墓地的時候,她甚至非要給自己也選購一塊。出售的人看她才60來歲,不太情願。她就哭喪著臉,鄭重擔保:女兒去了,我也是活不久的。

本就好酒的丈夫更是開始沒有節制,一天二十四小時泡在酒精里,不省人事。每到下午,他還老往頭上看。過了好久,盛海琳才明白:他是在找鐘錶看點。以往,女兒都是正6點回家。所以,每到5點40,他都會叨叨一句,趕緊做菜炒飯,女兒馬上回來了。之後沒多會兒,就能聽見女兒踩著高跟鞋,咯噔咯噔回家。這個習慣持續多年,以至於每到5點40,他都要抬頭看下錶。現在,女兒卻沒了,一切皆空。

盛海琳於心不忍,只好把鐘錶給拆了。而自己到庭院,看著院落中的蔬菜瓜果,分明也能看見女婿在摸高爬低地採摘,但也不過是幻影。

失去孩子之後,她曾經想過代孕、領養,甚至打電話給安徽、北京、四川當地的孤兒院,卻都沒有合適的。這時,自己的醫生職業和既有的婦科醫學知識讓她開始有非分之想。通過致電在北京當醫生的朋友,她了解到試管嬰兒技術的一些前沿狀況,並開始設想自己實施試管嬰兒手術的可能性。在一連串碰壁後,2009年7月份,她找到了在合肥的解放軍105醫院生殖中心的醫生,苦苦哀求,並最終被接納。

在可以檢索到的當時的報道中,盛海琳大都使用了化名,而這主要考慮到當時在部隊院校工作尚未退休的丈夫,他們不想因此打破生活的平靜。包括整個備孕過程,她也一直是偷偷進行的。在經過3個月的用藥調養後,身體各項機能都有所好轉。尤其月經在絕經五六年後,也重新恢復,這讓醫生都感到意外。2009年10月13日上午,盛海琳進行了試管嬰兒手術,三個受孕成功的胚胎,被移植到盛海琳體內。後一個胚胎流產,存活下來兩個。2010年5月25日9點零5分,盛海琳的一對雙胞胎女兒提前出生,大的3.7斤,小的2.9斤。她由此打破了生育極限,成為中國最高齡的產婦。

這樣一種罕見紀錄最終還是驚動了合肥當地的媒體。日後和盛海琳一家建立深入了解的吳芳是合肥當地一家媒體的攝影記者,他見證了盛海琳的整個生產過程。在他回憶中,當時的盛海琳看上去非常虛弱,臉上甚至出現很多斑。因為是早產,孩子一出生就被轉移到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新生兒科,通過暖箱進行重症監護。

產後的盛海琳在當時合肥在線的一篇新聞報道中,被這樣敘述:「她精神狀態很好,說話聲音清晰。儘管身上插著鎮痛棒,但刀口的疼痛仍然一陣陣襲來,她不時皺著眉頭強忍著,術後她睡了幾個小時,由於沒通氣,還不能進食,早上只喝了些米湯。請的月嫂在幫王潔(盛海琳化名)揉腿,由於全身浮腫,她翻個身都顯得困難。」

因為當時她已60歲,很少有醫療機構願意冒此風險。出身軍人家庭,並做過軍人的盛海琳,在事後稱讚部隊醫院呈現出的勇氣和探險精神。

九死一生

在盛海琳接受試管嬰兒之前,她曾被告知曾經有個52歲的人,儘管試管嬰兒手術成功,卻在懷孕兩個多月時,主動找醫生流掉,因為她無法承受懷孕的各種痛苦,而且這項技術針對年輕夫婦的成功率才20%到30%,很多人做了多次,都希望渺茫。

但她不能接受沒有子女的生活,同時又對自己的基因有著充分的自信。在成為一個醫生之前,她的最大願望是成為一個演員,可以在舞台上光彩照人。而最終,她人生中最重要的演出和作品,就是在60歲那年,她選擇重新成為一個母親。

她認同生孩子是一道鬼門關的說法,當年作為工農兵大學生在安徽某醫學院就讀時,她因為不忍看女人生孩子時的各種痛苦,逃到內科,卻沒想到在60歲時,要重新經歷這一切:

在三個月的用藥調理階段,因為藥物的副作用都非常大。她出現了除癌症、腫瘤之外的所有癥狀,渾身浮腫,疼痛,大出血。作為一個超高齡的產婦,瓜熟蒂落之前,她選擇秘不示人,加之前期怕過多走動導致流產,很多打針的工作,她都選擇在家完成。在打避免流產的黃體酮針時,因為是油性的,需要用大力助推,她就讓老伴兒幫忙,無奈他動手能力差,四針下來,藥水和血經常流一床,一褲子。因為浮腫,打針一百天結束的時候,她的兩邊屁股甚至鼓出一個像饅頭樣大的包。

調理完畢後,醫生把胚胎放到子宮。她開始有窒息感,大氣不敢喘。加之心肝脾胃腎被兩個孩子擠壓,非但吃不下飯,還經常返流胃酸。刺激到嗓子,就容易咳嗽,但因怕孩子流產,就只好憋著,能撐多久是多久。孩子生下後,當別人歡慶結果時,她只有一個直接感受:終於可以正常呼吸、喘氣了。

她說自己此生共經歷了三次鬼門關:大女兒出生、大女兒死亡、兩個小女兒出生。

兩個女兒出生後,她又重新活了過來。她會非常神秘地表達自己的發現:兩個雙胞胎孩子,仔細端詳,一個像女兒,一個像女婿。她甚至開始相信一些蹊蹺:院子里有棵奇異的花,在女兒故去那年,開始開花,兩個女兒出生後,卻再沒有開過。她相信女兒以一種奇異的方式重新回到了自己身邊。這些充滿宿命感的安排讓她開始著迷佛教,並選擇了皈依。

盛海琳已經比許多人幸運。自從宣布「單獨二胎」放開以來,想要生二胎的夫妻都躍躍欲試,但很多家庭並沒有如願,專家指出,我國每年不孕不育人數在逐年上升。數據顯示,中國不孕不育的平均發病率為12.5%至15%,也就是說,每8對夫妻就有一對不孕不育,不孕不育患者人數已經超過5000萬。

一地雞毛

2011年1月30日,不滿一周歲的雙胞胎女兒戴上媽媽買來的新帽子,手舞足蹈。盛海琳則左擁右抱,一臉春風。三歲大時,64歲的媽媽在廚房拿起一條魚「嚇唬」女兒,母女幾乎同時瞪大眼睛,並嘟起了嘴……在前不久攝影記者吳芳發布的一組照片中,我們可以看到盛海琳從成功分娩到女兒承歡膝下的全過程,包括那些耳鬢廝磨的生活細節。

在吳芳看來,盛海琳選擇高齡產子是為了從失獨後的精神困境中解脫出來,但現實是他們要面對世俗的質疑,對孩子的吃喝拉撒,以及長大成人負責。在和這個家庭打交道時,他能看到盛海琳的疲乏,但她並沒有將這些情緒傳遞給孩子,相反,她更注重從小就教育她們,要學會自理。

曾有很多失獨家庭聞訊她高齡生子後,趕赴盛海琳家中取經,希望藉此撫慰失去子女的傷痛。盛海琳卻告知對方,大女兒的傷痛一直在,並不會被治癒。盛海琳的丈夫一開始並不支持生孩子,但因為她沒有孩子,生活不下去,就只好配合。他認為新的孩子的出生對傷痛的治癒就是讓你忙起來,無暇顧及,當閑下來,那種隱痛是無法消除的。自從大女兒出事後,他們搬過幾次家,但在新家通往卧室過道的隔板上,依然放著女兒和女婿的遺照。只要在家,老兩口都要看到這些照片。

孩子出生後的生活被盛海琳稱為一地雞毛。她這樣敘述自己的處境:既養老又養小,孩子嗷嗷待哺,老伴非但疾病纏身,貪戀喝酒,還因為衰老,性格越發固執。花錢如流水,她給自己算了一筆經濟賬,她和老伴兒月退休收入合計15000元,這中間,要除去駐家阿姨一個月6000元,料理家務阿姨1500元。給孩子喝進口奶粉,300多塊錢一桶,兩個孩子沒幾天就喝光了,尿不濕50多塊錢一包,兩天半就沒了。還要吃飯,還房貸,所以每個月都是入不敷出。因為保姆之間也存在工作量和收入上的攀比,加上外界各種變化,孩子才三歲半,保姆卻已經換了三十多個。

但無疑,她的體力還是勝出同齡人很多的:從孩子滿100天開始,她就開始外出,通過介紹營養保健知識,講課賺錢。短短三年多時間,她幾乎跑遍了全國各大城市。當下,她每個月需遊走十七八個城市。高齡生子無疑給了她某種權威,很多保健品、營養品的公關公司會邀請她授課,很多生殖醫院也在尋找她代言。她的授課收入也從一開始的年薪10萬升至當下的40萬。

內心中,她又始終有一種隱憂。一則新聞報道曾讓她深有感觸:一對廣州的夫婦在年近50的時候,因為兒子車禍身亡,通過試管嬰兒手術生了一對龍鳳胎。當孩子長到10歲左右的時候,老兩口卻不堪重負,跳樓自殺。

她表示,自己非常理解其中的甘苦,死亡對他們來說可能意味著解脫。她甚至不太確定,在10年之後,自己是否會有同樣的掙扎,不過她在認真比較了自己與那個家庭的差異後,認為自己也許境況更樂觀一些。

在錄製《魯豫有約》的後台化妝時,一個85年出生的化妝師,對盛海琳表達了自己的觀念:你們生活的年代是講究奉獻的年代,我們這一代卻開始講究享受,像我,如果35歲以前不生孩子,可能就不會再生了。


推薦閱讀:

母親節感懷
現實版「孟母三遷」 為女兒母親18年搬家20次
╭*★*╯感恩母親節,媽媽我愛你!╭*★*╯
士師參孫的母親

TAG:二胎 | 醫生 | 經歷 | 母親 | 生二胎 | 複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