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問題同事」 上司該咋管
|
|||
2013-09-05 天津網-數字報刊 | |||
|
|||
職場中不乏這樣的人:工作不努力、拖著團隊的後腿,無論怎麼施壓,就是難以推動;沒什麼業績,卻總是怨天尤人,對工作有各種不滿和牢騷;行為另類、違背規則做事、缺乏合作精神、個人利益第一……通常情況下,這樣的人被稱為團隊中的「問題同事」。 小劉在公司做內勤,與他一起工作的另一位同事就是一個「大蘑菇」(做事磨磨蹭蹭的人)。「其實,大家每天工作的內容並不多,可他總是喜歡把事情拖到最後再做,而且明明一天可以完成的事情,他卻需要兩天,甚至更長時間,只要老闆不催,他就拖延著,直到最後期限才把工作做完。」用小劉的話說,他的這位同事並不是慢性子,而是根本不想儘快完成工作。因為同事曾悄悄告訴他:如果工作做完了,上司就會分配其他工作給他。那位同事的口頭禪就是:反正工作大家一起做,我不用著急。 做行政工作的徐麗,也有類似的困擾。徐麗的同事張姐是部門裡最愛發牢騷的人,無論讓她做什麼,她總是抱怨連連。主管讓她做月度報表,她就嘟囔:「這麼簡單的事怎麼不讓新來的人做。」策劃方案如果不合規矩,張姐就抱怨說上司沒有交代清楚。總之,不管什麼事,她都要提出異議。 這些人讓同事反感、上司頭疼,有調查顯示,一個團隊中只要有一個這樣的「問題同事」,團隊的績效就會下降30%到40%。 「不思進取,做事緩慢,效率低下的人,並不是能力不行,而是缺乏主動意識和奉獻精神,唯恐自己做多了吃虧。」某獵頭公司顧問郭小姐分析。對於一些以業績為考核指標的職位,比如銷售,一般會有淘汰機制進行制約,在該機制下,員工的能動性比較強;而對於一些職能性職位,比如行政,很難有明確的分工和任務量度,就會出現互相攀比,消極怠工,導致整體團隊工作效率下降的問題。「工作做得不多,抱怨卻是一大堆的人,在這類人心裡,老闆和公司就是自己天然的敵人,沒有業績是公司的原因,有業績也不值一曬。」郭小姐表示,當他們把這些抱怨情緒傳播出去後,這會對整個公司造成致命的打擊。此外,還有一些人,常常違背正常的人際交往規範,處處以自己的利益為中心考慮問題,忽視與人合作,平時上躥下跳,時不時給同事出難題。「這樣的職場人有些能力,卻總在規則外做事,時間久了,在他們的帶動下,大家要麼不守規則,要麼不思進取,要麼開始抱怨,整體戰鬥力會受到極大的影響。」郭小姐說,「這類職場人是最令人厭煩的,在上司和同事眼裡,都沒有好印象。」 這些「問題員工」,在面試過程中是很難被篩選出來的,那麼作為管理者,還有什麼高招能夠應對這樣的下屬呢?第一,反覆磨合碰願景。一些基層職位的管理相對容易些,而一個高層職位的引進稍有不慎,輕則元氣大傷,重則毀滅崩潰。對於高層職位人員,重點在於前期的不斷磨合。「以一些兼職、合作的形式進行考察,看這個人是否有相同的願景度,是否願意付出,工作中是否有足夠的職業素養。一起做事,比如拓展、旅遊,那麼這個人是不是團隊中的人,就顯而易見了。這招看似費時費力,但對於有些重要職位,卻又是非做不可的。」郭小姐說。第二,制度規範有預警。「問題員工」並不是一無是處的,每個人都有兩面性,制度就是為了規避人性中「壞」的一面。然而制度不是萬能的,懲罰不是目的,在企業內,制度過於細緻就變成了和人的對抗,這樣導致的結果只能越來越糟糕。因此,制度規範本質是為了預防。第三,提升管理者領導力,發揮個性優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能力優勢,那麼讓每個『問題下屬』專註於他所特長的領域,或許會是一種不錯的管理方法。」這需要管理者的領導力,如果治理有方,管理者往往會把「問題員工」變成積極向上的工作先鋒,而管理不當,則會使更多的人「問題化」。第四,果斷放棄。對於那些「刀槍不入」的員工來說,放棄是最好的方法。「辭退員工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不但會增加成本,還會因各方面原因使得管理者左右為難。但是,裁人只是短痛,而影響團隊效率、破壞組織文化才是長痛。」最後,郭小姐建議,無論運用何種方法,管理者的管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所謂管理方法,就是對員工內在需求的挖掘,並與企業目標進行結合。」郭小姐分析道,「換句話說,就是從員工出發,以企業視野進行引導。之所以不思進取、悲觀負面、令人生厭,很多時候是內心價值感沒有被激發出來。做好人才管理固然艱辛,有時候也是必做的功課。」 |
推薦閱讀:
※名醫面對面
※跳舞時面對「放鬆」你真的懂它嗎?
※面對得失莫計較:失之我命,得之我幸
※人生面對:人生貴在要知足
※男人必學的幾樣家常炒菜,尤其是面對一個不會做飯的媳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