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4本大牌作家聊寫作的書,讀完會讓你受益匪淺
前兩天,我在頭條問答上看到一個問題:「有哪些作家來談寫作本身的書?」
鑒於已有的回答都不能令人感到滿意,而我又讀過十幾本作家談論小說的書籍,因此想以自己的閱讀經驗來回答一下。
我放棄了一些書,最終選擇了以下這四本,主要是因為他們的作者都是經過時間檢驗過的作家,其中包含2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第一本:略薩(2010年諾獎得主)《給青年小說家的一封信》(其他譯名《中國套盒》)
作為一本面向青年小說家的書,略薩談及了敘述者、時間、空間、風格等小說創作中必不可少的基本理論。
和批評家不一樣,雖然略薩也舉了很多作品的例子,但他的邏輯是小說家式的。這些例子不是為了解構,而是為了創作,因此更適合小說愛好者去讀。
這本書原先譯為《中國套盒》,或許是因為存在「中國套盒」這麼個玩意。如果你沒聽說過它,那麼至少聽說過俄羅斯套娃。
它是指小說的一種形式,像套娃一樣一個故事套著一個故事,正如《一千零一夜》里的那種講故事的方式,包括《堂吉訶德》在內的很多小說都採用過這種形式。
第二本:帕慕克(2006年諾獎得主)《天真的和感傷的小說家》
當你了解了略薩所說的小說的基本理論後,下面就該進入帕慕克的世界了。在這本書里,帕慕克會讓你了解到自己究竟屬於哪一種小說家。
這裡以德國的一對好基友作家為例,歌德屬於天真型小說家,這類作家沒有什麼後顧之憂,他們盡情地宣洩自己的情感,靈感迸發、熱情洋溢。
席勒則屬於感傷的小說家,這類作家通常考慮周到,不斷在「讀者需要什麼」等問題上思來想去。當然,你要明白,在一位小說家身上,這兩種類型並非非此即彼,而是誰的比重更大。
第三本:卡爾維諾《新千年文學備忘錄》(其他譯名《未來千年文學備忘錄》)
作為一位天才型的小說家,卡爾維諾在展望未來文學時,提到了輕逸、迅速、確切、易見和繁複五個部分。
在涉及作品中的「輕」時,卡爾維諾引用了詩人瓦萊里的一句話:要像鳥兒一樣輕,而不是像羽毛。這種「輕」不僅體現在語言上,也表現在意義上,它強調的是有生機的、靈動的、自由的輕,而不是隨風飄蕩的、隨意的、膚淺的輕。
卡爾維諾的這本書,你可以看作是略薩那本的升級版。它會讓你明白天才作家不僅能寫出好作品,還能像醫師使用手術刀一樣,精準地剖析小說的創作過程。
第四本:米蘭·昆德拉《小說的藝術》
當你已經了解了小說中的各種手法與理論,明確了自己屬於哪種小說家之後,我們再來讀一讀昆德拉。
昆德拉自認為是一個搞理論的門外漢。而這本《小說的藝術》最大的價值在於,它從塞萬提斯說起,談論了一個小說家眼中的文學史和各種流派。如果你曾經學過西方文學史,那麼你肯定能從中看出差別來。
這本書當然也聊文學,並且是設身處地地去聊。昆德拉從自己的作品出發,來分析「復調」等手法是如何在小說中實現的。沒有什麼比小說家現身說法,更具有參考價值的了。
簡單聊一下我放棄掉的那些書。比較有名的是福斯特的《小說面面觀》,這部作品裡率先提出了圓形人物與扁平人物的說法,然而它的很多觀念實在是太陳舊了。
大江健三郎的《小說的方法》,我一開始準備選擇這本東方視角的書,但相對於那四本書而言,它在語言等章節上的內容過於晦澀了。
《布洛克的小說講堂》是一本比較實用的通俗小說指導作品,如果你愛寫暴力、偵探等類型小說,建議找來讀一讀。
至於國內的作品,包括曹文軒的《小說門》、馬原的《虛構之刀》、王安憶的《小說課堂》等,由於作家本身還不夠有分量,因此我就不推薦了。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看,質量還算不錯。
最後,如果你是一個偏執狂寫作者的話,建議閱讀陳衛的《保護才能》,但不必輕信裡面的話語。
關注《有書有影》,只推送我看過的書。你要是喜歡,就多了一本可看的書;你要是無愛,就避開了一本討厭的書。
本文為頭條號作者原創。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推薦閱讀:
※【文學】莫言是我早就放棄希望的作家--肖鷹
※有哪些讓人不想承認看過他們書的作家?
※如何理解遲子建《群山之巔》的結局?
※作家出書如何掙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