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力勞動者要常動形, 體力勞動者要常動腦
腦力勞動者要常動形, 體力勞動者要常動腦
腦力勞動者和體力勞動者,是指以兩類不同的職業勞動形式為社會創造價值的人。
顧名思義,腦力勞動是以大腦勞動為主,特點是靜多動少,腦力消耗多。體力勞動則以肢體勞動為主,動多靜少,消耗的多是體力。
從養生的角度來看,這兩種不同工作性質的人,日常養生的方法,應該有動靜不同的側重。
關於動靜養生問題,我們平素經常可以聽到兩種截然相反的養生觀點。
一種是生命在於運動。這種觀點認為,「流水不腐,戶樞不蠹」,只有運動才能促進氣血運行,增強抵抗力,預防疾病。
還有一種是完全相反的觀點,認為生命在於靜止。這種觀點沿用了古訓中「燈用小盞」的說法,以靜來養神、養身,防止人體能量的過度消耗。
面對兩種不同的養生觀,在實踐中,該如何作出抉擇?怎樣做才能更科學、更合理的把握好動靜的尺寸?
我通過修鍊實踐體會到,從事腦力勞動的人和從事體力勞動的人,體內氣血的流動是有不同趨向性的。這種趨向性,是由長期形成的勞動習慣導致的。正確的養生方法,就應當根據這種不同的氣血趨向性來選擇,才不至於犯南轅北轍這樣根本性的錯誤。
腦力勞動者,由於長期從事腦力活動已成習慣,大腦有著很強的攝取能量的能力。即使是在身體比較虛弱、體內真氣不足的條件下,大腦也很容易把身體中的真氣聚攏過來,為大腦所用。不過,由於平素肢體少動,氣血的流動向四肢的趨向性較差。天長日久,如果長期忽視運動的話,就會導致以肌肉、骨骼為中心的運動系統的機能低下,並影響到內在臟腑的功能低下,成為肩不能挑擔、手不能提籃的文弱書生。這樣一來,就不能獲得一個健壯、結實的體魄。
體力勞動者,由於長期從事體力活動,氣血有很好的四肢趨向性。表現為體力好,耐受性強,能吃苦耐勞,身體健壯。但在真氣多量流向四肢的同時,大腦攝取能量的能力會在不知不覺中降低。即使在身體健壯、真氣很足的狀態下,動腦也不是一件輕鬆的事。如果長期下去,流向大腦的真氣越發不足,腦力就會越來越差。隨著年齡的增長,腦組織會因缺乏能量的供給而出現腦萎縮,從而罹患腦痴呆的機率也比較大。
養生的根本目的,是建立和恢復陰陽平衡。動靜平衡也是一種陰陽平衡。因此,根據每個人的不同情況,從事腦力勞動的人,要多活動身體,從事體力勞動的人,要常動腦。這是保持身心陰陽平衡、預防疾病、獲得健康與長壽的養生根本大法。
推薦閱讀:
※10分鐘核心力量,加強身體力量並清理雜念
※5種熱身運動讓體力提高20%
※在澳洲,決定人生高度的不是智力,而是體力
※博海拾貝1017:智力不行就得靠體力補
※務必身體力行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