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易致膠質瘤?流行病學上暫無證據
核心提示:近日,一則關於「手機套被加熱後,會釋放致癌物質苯」的帖子,在網上流傳。雖然在第一時間就被專家予以闢謠,但是手機風波並未散去,關於「手機輻射致腦癌」的傳聞又被大家拿來熱議。
●世衛組織下屬研究機構認為手機輻射可能與神經膠質瘤的發生有關聯
●本地腫瘤專家釋疑,此研究僅為「可能」,並未提出確鑿證據,廣大市民無需過慮
●有研究證實,手機產生的電磁場對人的腦電流確有干擾
近日,一則關於「手機套被加熱後,會釋放致癌物質苯」的帖子,在網上流傳。雖然在第一時間就被專家予以闢謠,但是手機風波並未散去,關於「手機輻射致腦癌」的傳聞又被大家拿來熱議,特別是幾年前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將手機定義為「可能致癌物」,稱其與神經膠質瘤(一種腦瘤)有關聯。這也是世衛組織首次為手機輻射定性。一時間,人們對手機輻射的關注達到前所未有的程度。
據工信部統計數據顯示,到2013年,我國行動電話用戶數已超過11億,手機已然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顯然,手機的普及在給人們帶來便捷暢快通信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了一些煩惱,那就是對手機輻射的恐懼。關於手機輻射,多年來一直紛爭不斷,到底應該怎麼看待其「致癌可能性」?它對人體是否存有潛在風險?39健康網特意請來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神經外科主任王偉民教授為大家詳解疑惑!
手機引腦瘤高發?流行病學上暫無依據
近20年來,我國腦腫瘤患者明顯增多。而手機輻射被人認為正是腦癌增長背後的最大原因,據IARC發布的評估報告稱,無線通信設備產生的無線電頻率電磁場有可能是一些人患癌症的原因,而這種電磁場可能增加患神經膠質瘤的風險。雖然目前為止,手機致癌還只停留在「可能」層面上,但WHO做出這樣的裁定,說明手機和癌症確實存在某種聯繫。「這一划分和發現手機對健康的潛在後果,對長期的研究非常重要。」IARC主管克利斯朵夫·瓦爾德如此說。
「手機輻射究竟會不會導致膠質瘤即腦瘤?目前在流行病學上還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神經外科主任王偉民教授表示:「就目前研究來看,手機電離輻射的確會引發人體細胞生物學上的變化,但是該變化是否會引起癌變或者致癌,在流行病學上全世界至今都還沒有見到統計學數據證明,因此受眾並不需要太恐慌。特別是近十年來,手機的設計越來越小也越來越精細,與以前的『大哥大』時代相距甚遠,所產生的輻射量也已大幅度降低。」
王偉民主任介紹,IARC發布的評估報告將手機輻射的致癌風險歸為2B等級。有趣的是,同屬2B等級的還有咖啡和泡菜。因此所謂「可能致癌物」,更多是排除了手機絕對「清白」的可能性,給予手機用戶必要的安全提醒,而非一口咬死,認定打手機多了就會致癌。
手機輻射確會干擾腦電流
據了解,瑞士科學一項最新研究表明,手機等移動通信設備產生的電磁場對人的腦電流的確有干擾,這一效應在使用者睡眠期間尤其顯著。在半個小時的試驗期間,研究人員不斷開、關手機類似電磁場,同時觀察睡眠狀態中受試者的腦電流。結果顯示,受試者的腦電流頻譜在幾分鐘內就發生了明顯變化。
「人腦本身有屬於自己的腦電流,而手機在貼近耳朵使用時,所產生的外加電磁場或對人的腦電流產生干擾和影響。」王主任說道,「這種影響由於個體的差異不同而表現不同癥狀,比如有人長時間打電話會出現皮膚刺痛、頭疼、頭暈、注意力不集中等,甚至有人會因其影響睡眠,但這種癥狀還不能讓手機與癌症划上等號,一般來說只要減少打電話時間或者避免長時間接觸手機,癥狀都能自我減輕消失。」
推薦閱讀:
※中國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學概況
※彈狀病毒科、狂犬病毒屬病原學
※[譯文] 疫苗倡議標誌著大膽的決議
※為何發達國家和地區更容易爆發新型傳染性疾病?
※在賓館、浴室、游泳池感染皮膚病、性病和肝炎的概率有多大?公用毛巾真的消毒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