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歷史,盤點中國歷史上的十大軍事重鎮
我國幅員遼闊,地形層次極其複雜,在我們所熟知的三階梯結構(青藏高原為第一、內蒙古高原雲貴高原為第二、三大平原為第三)之中,由於河流、山脈的的阻隔,又劃分為若干條塊。在這樣的地形條件下,進行軍事爭奪的焦點---軍事重鎮的分布就十分廣泛,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了我國國土的廣大。本文以軍事史的視角,來看看我國有哪些要害地帶。此外,本文所提及的,不僅指這些重鎮本身,也涵蓋了其周邊地區。
一,吉林四平四平市位於松遼平原中部,吉林省西南部,遼、吉、蒙三省(區)交界處。整個東北平原被遼東丘陵和內蒙古高原東部支系分割為遼河平原、松嫩平原南北兩部,四平恰好位於分隔帶的核心,可以說,四平是整個東北地區的南北交通要衝,另外,四平也是東北三大糧倉之一,戰略資源豐富。
中國近代史以來,隨著東北地區戰略地位的提升,四平逐漸凸顯出了自身重要的戰略價值。國共雙方為了爭奪東北地區,進行過「四戰四平」戰役,為了一個城市進行如此的反覆激烈戰鬥,這在國共戰爭史上是極其少見的。
二、遼寧錦州
內蒙古高原的擴張在臨近渤海時終於停住了腳步,使華北平原和東北平原之間出現了一條狹長的「遼西走廊」,而在遼西走廊上呈一線分布的諸多城市之中,錦州毫無疑問成為了核心。
與四平不同,錦州的戰略地位,早在明代就已經凸顯,自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後,錦州作為京師通向東北地區的必經之路,早已有重兵把守。明朝末期,名將袁崇煥在兵力對比十分懸殊的情況下,憑藉這一條「寧錦防線」(寧遠,今遼寧興城),遲滯清(後金)軍進攻關內達數十年之久,使其長期無法肆意縱兵南下。
而到了近代,國共雙方所進行的錦州戰役,甚至寫進了教科書,成為了「解決主要矛盾」的典型教材,這些都足以說明錦州的戰略價值。
三、山西大同與前兩者相比,山西省大同市的開發歷史較早,由於處於中國古代經濟的「農牧分界線上」,所以,中原政權與游牧民族在這裡的爭奪十分激烈,古人描述為:「三面臨邊,最號要害。東連上谷,南達並恆,西界黃河,北控沙漠。實京師之藩屏,中原之保障」。曾發生上千次大小戰事。
現在,大同作為京包鐵路、北同蒲鐵路、大秦鐵路的交點,戰略價值絲毫不減當年,大同既是進入內蒙古地區的要害,也是煤炭這一戰略資源的重要產地。
四、河南洛陽(包涵陝西潼關地區)中國的著名古都有很多,如北京、南京、西安等都成為了省會乃至首都,但是,可以這麼說,這些城市,在中國歷史上的知名度,都不及未成為省會的洛陽。洛陽最早被提及,可以追溯到「周平王東遷洛邑」的春秋初期,這是其他幾個古都所不能企及的。而我國北方的分裂局面,往往是以洛陽地區為分界線東西對立,如戰國時期東方六國與秦、南北朝時期前趙對後趙、東魏對西魏。
翻開地圖,我們可以看到,無論從陝西關中地區東進,還是從中原地區向關中西進,洛陽及其周邊地區都是必經之路,由崤山和黃河擠壓出的豫西走廊,西起潼關東至洛陽,加之洛陽位於伊河洛河交匯之處,這就使得洛陽就成為了軍事較量的重點地區。戰國時,秦軍在洛陽附近的伊闕之戰里大敗韓魏聯軍斬首24萬,徹底打通了通向中原之路;唐初,李世民在洛陽東面的虎牢關之戰里,大敗竇建德軍,一戰盡取中原之地。
五、河南南陽(包涵湖北襄樊地區)如果說洛陽是關中與中原的要衝,那麼,南陽、襄樊地區就是關中與江漢平原的聯繫要道。南陽,戰國時稱宛,為楚國北方重鎮,防禦三晉(韓趙魏)的屏障,楚國所建長城即在其周圍,也是當時著名的冶鐵之地,襄樊,為襄陽樊城所合稱,而這兩個名字,已經由於《三國演義》的經典而為大家所熟知。
「襄陽之地,西接秦蜀,東瞰吳越,進可出擊中原,退可掩衛湖廣。」戰國時,秦楚兩國為了爭奪霸權,在南陽展開反覆戰鬥,最終秦國奪取了南陽,也成就了後來名將白起長驅直入直搗楚都的著名戰役,元與南宋對峙時期,南宋降將劉整向元朝皇帝忽必烈獻計,「攻宋方略,宜先從事襄陽」,他認為,「如覆襄陽漢入江,則宋可平也。」之後果如其言。
六、陝西漢中(包涵陽平關地區)
諸葛亮鞠躬盡瘁、六出祁山的故事已經成為了美談,而與之相關的兩個地名--漢中、陽平關對大家來說也不再陌生。
其實,漢中最早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戰國,秦國擊敗楚國奪取這一地區後,於公元前312年置漢中郡,這裡北靠秦嶺,南屏巴山,西向江漢平原,是關中通向四川盆地的交通要道,物產也極其豐富。漢高祖劉邦就以漢中為軍事基地逐步統一全國,諸葛亮在漢中苦心經營,力圖收復中原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
七、江蘇徐州徐州古稱彭城、春秋時屬宋,處於晉楚齊吳四大國之間,成為了春秋霸權的爭奪焦點。春秋時期著名的「弭兵」(即休戰)會議即因此召開;到了三國時期,曹操、袁術、呂布、劉備等割據勢力在徐州地區曾經進行了曠日持久的戰鬥。到了近代,解放戰爭三大戰役之一的淮海戰役,即以徐州為中心展開,國共雙方在這片地區投入了百萬大軍進行殊死較量,此戰之後,「整個長江以北都在我們手上」(電視劇《亮劍》中解放軍司令語)
現在的徐州,是京滬鐵路與隴海鐵路交匯處,戰略價值不減,我想,我校很多家在東南各省市的同學,絕對不會對這個地名陌生。
八、江西鷹潭
古代中國的軍事鬥爭多在北方,所以南方和西部很多地區的戰略價值沒有顯現出來,近代以來,南方經濟的迅速發展,使得交通變得尤為重要。
江西省鷹潭市,雖為小城,卻是浙贛、皖贛、鷹廈三條鐵路幹線的交匯點,貫通大江南北;206、320國道和311高速公路(滬昆高速)和濟廣高速橫貫全境;江西五大水系之一的信江,向西流入鄱陽湖與長江水系貫通。
在對台的軍事部署上,福建省處於最前沿,福建省為群山環繞,對外的唯一鐵路線即經鷹潭,在這方面來說,鷹潭可以說是福建前線軍事補給的咽喉之地,據傳中央擬建設浙江-福建的沿海鐵路,以減輕鷹潭方面的運輸壓力,但就安全性而言,鷹廈線毫無疑問遠勝沿海線。
九、湖南衡陽
衡陽位於湖南南部,為湘桂鐵路、京廣鐵路交匯處,擁有四個火車站,這方面不要說是非省會城市,即使在省會城市裡,也是相當罕見的,這就足以說明衡陽的戰略地位。
南方為文人騷客之地,而非武鬥之所,所以在這裡發生的戰事極少。僅有的一次大戰,卻足以使國人振奮,外寇膽寒,那就是抗日戰爭期間發生的衡陽會戰,其時,日軍為打通大陸交通線,集結重兵沿京漢、廣漢鐵路瘋狂南進,9萬日軍攻至衡陽,遭到了中國駐軍1萬7千人頑強抵抗,遲滯達47天之久,遭受了3萬人的重大傷亡,進而迫使日本內閣倒台。縱觀整個中國抗日史,這一仗持續之彌久、戰鬥之慘烈、影響之深遠,中國戰場所有的城市防衛戰,似乎沒哪一仗可與堪比。
十、青海格爾木
隨著青藏鐵路的通車,格爾木作為這一偉大工程曾經的終點,似乎失去了自己的位置。但是,我們不要忘記,這裡是我國第一級地形階梯青藏高原與第二級地形階梯之間唯一的鐵路通道。
青藏高原是我們兩條母親河的發源地,甚至可以說是全亞洲的最大水源地,青藏高原對我國的戰略意義,甚至已經超過了前面所提到了九大重鎮的總和,從這個意義上說,格爾木的戰略地位不僅沒有降低,反而越發重要。何況,在格爾木周邊,有著儲量豐富的各種戰略資源。
格爾木,不僅是我國西部大開發的前沿基地,更是我國國際鬥爭的要害。
推薦閱讀:
※與佛教為敵,怒懟皇帝出氣,一生正氣的他,連蘇軾都是他的迷弟!
※中國古史-商前往事-國之大事
※朱德剛剛追隨共產党參加革命,南昌起義,井崗時期為什麼那麼多人明裡暗裡幫助他?
※「三不知將軍」張宗昌:不知道自己有多少兵、多少錢、多少女人
※李世民為什麼不大肆加封秦瓊程咬金等武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