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達嶺經濟開發區謀求產業轉移新布局
隨著北京大紅門、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的逐步外遷,北京的產業外溢已成為大勢所趨。
8月19日,記者在北京八達嶺經濟開發區(下稱八達嶺開發區)採訪時了解到,該園區正在與毗鄰的河北省懷來縣聯繫,打算把園區企業的一些生產環節轉移出去。
「對於我們來說,迫切希望實現京津冀一體化。」北京八達嶺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劉濤對《企業觀察報》記者表示,河北有較為豐富的土地資源,可以解決園區企業發展面臨的土地瓶頸。
據劉濤介紹,他們的計劃是,在產業轉移過程中,八達嶺經濟開發區負責抓好產業的兩端,即企業的前期研發和後期服務。至於生產環節,則放在與北京延慶縣毗鄰的河北懷來縣。
新能源產業建五大集群
自2008年明確發展新能源產業以來,八達嶺開發區採取「新能源高端研發製造+科技示範應用」的聯動發展模式,新能源產業得到快速發展,逐步形成了五大產業集群。
資料顯示,北京八達嶺經濟開發區(下稱八達嶺開發區)成立於1992年,為市級開發區。2009年6月正式掛牌,名為「北京市新能源產業基地」。2012年,該園區被納入中關村(000931,股吧)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並於2013年掛牌成立「中關村延慶園」,八達嶺開發區的3.0466平方公里土地被納入其中。
據劉濤介紹,前述五大產業集群分別為風電產業集群、光伏產業集群、智能電網產業集群、生物質能產業集群、節能環保產業集群。
其中,風電產業集群由中材科技(002080,股吧)風電葉片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玻鋼院複合材料有限公司、京能官廳風力發電場、北京普華億能風電技術有限公司、中科院熱物理所國家級風電葉片研發檢測中心等組成。
光伏產業集群由北京京儀綠能電力系統工程有限公司、國電龍源100兆瓦風光互補項目、八達嶺新能源谷屋頂光伏電站、京能集團31兆瓦光伏示範電站、力諾瑞特(北京)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東晨陽光(北京)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中科院1兆瓦光熱發電站等組成。
智能電網產業集群由八達嶺新能源谷智能電網系統、北京合銳清合電氣有限公司、北京首科通達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等組成。
生物質能產業集群由德青源沼氣發電廠、北京合力清源科技有限公司沼氣發電設備及相關新能源設備製造企業組成。
節能環保產業集群由北京京城壓縮機有限公司、中科通用環保技術公司、北京環都拓普空調有限公司、北京東方潤澤節水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京儀遠東系統工程技術有限公司等組成。
至此,八達嶺開發區的新能源示範效應初步顯現,產業鏈條逐步完善,產業基礎初具規模。截至目前,八達嶺開發區有註冊企業1000家左右,實體企業50多家。園區有7000多名員工,年產值30億元左右,占延慶縣財政收入的四分之一。
據劉濤介紹,為推進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八達嶺開發區制定了《十二五新能源產業發展規劃》,明確了新能源產業的定位和發展理念,力爭在「十二五」末建成全國新能源產業及新能源應用示範區。劉濤表示:「未來將在園區形成新能源研發、服務等層面的聚集,企業之間既有競爭,也有合作。」
賽普諮詢戰略事業部副總經理張輝支招說,八達嶺開發區可借鑒上海自貿區的經驗,實施清單式管理。對於符合園區產業定位的特定產業,在配套政策、融資、租金、廠房等方面給予優惠,並在開發區內部實施優勝劣汰的調整機制。
以產業轉移實現雙贏
隨著北京大紅門、動物園服裝批發市場的逐步外遷,北京的產業外溢已成為大勢所趨。同時,北京對於工業用地的管控以及產業發展方式的限制,也導致八達嶺開發區很難實現全產業鏈式發展。
據了解,延慶縣屬於生態區,不允許新增工業,並且對進駐企業有著極高的環保要求。比如,只有符合延慶縣環保部門相關要求的企業才允許入駐產業基地。進駐園區的企業,第一要做到清潔生產,必須達到《清潔生產促進法》的要求;第二,必須對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料進行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
「八達嶺開發區可借鑒中關村科技園的經驗,採取『一核多園』的發展模式。」張輝認為,在核心園區內,可重點培育研發、測試、交易、展示等功能,控制產業鏈的制高點,而把生產製造及物流功能分布在周邊的其他園區。據此,便在不同的園區之間形成了合理的產業分工,構建出一個完善的產業生態群。
「我們正在跟河北方面談,那邊的土地資源較為充足。但園區引進的企業,仍以北京的企業為主。」劉濤表示,京津冀一體化為北京的產業園區及企業提供了走出去的機會。
中國城市發展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章惠生認為,在產業轉移過程中,應進行一些適當的升級和改變,並做好協同發展。
據劉濤介紹,他們的計劃是,八達嶺開發區負責抓好產業的兩端,即企業的前期研發和後期服務。至於生產環節,則放在與北京延慶縣毗鄰的河北懷來縣。
「這樣的做法實屬無奈,我們一畝熟地也沒有,只能以開發合作的方式去談。」劉濤坦言,北京許多園區的發展都面臨土地資源的制約,比如海淀區就與秦皇島市有類似的合作。
目前,京津冀一體化的發展已勢在必行。劉濤表示,各個園區之間的合作,核心在於稅收方面,比如招來一家企業,稅收到底該怎麼分配。
據了解,北京海淀區與河北秦皇島市實施產業轉移,其稅收模式採取「442」方式,即從北京遷往秦皇島的企業,20%的稅收返還給企業,剩下的80%由北京與秦皇島方面進行對半分,從而實現了雙贏的局面。
首都經貿大學土地資源與房地產管理系主任趙秀池認為,產業轉移取決於政府主導、市場機制和企業意願。能否實現雙贏甚至多贏,關鍵要看土地、稅收、政策等方面的核心利益因素。只要理清了這幾個要素,產業轉移就會出現雙贏的局面。(企業觀察報)
評論回復請點擊閱讀原文,感謝您關注延慶微信:xiaduyanqing。
推薦閱讀:
※「菜花經濟」如何延伸產業鏈(組圖)
※美養老市場巨大 養老產業成為新一輪投資熱潮
※許家印:2020年恆大總資產將達3萬億,要進高科技產業
※產業資本進場 誰將藉機爆發
※棉花價格「三級跳」殃及下游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