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空軍空降兵沿革

空軍空降兵 1949年2月,中原野戰軍第9縱隊於河南周口地區整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5軍,屬第2野戰軍第4兵團建制。下轄第43師,第44師,第45師。1950年12月,第43師奉命留駐雲南建設昭通軍區,第10軍第29師編入第15軍序列。1961年6月,該軍改編為空降15軍。第44師改編為空降兵第44師;第45師改編為空降兵第45師。

空降兵是以傘降或機降方式投入地面作戰的兵種,又稱傘兵。它是一支諸兵種合成的具有空中快速機動和超越地理障礙能力的突擊力量。中國空降兵自1950年9月成立空軍陸戰第1旅,1961年6月組建第15空降軍以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目前已由初建時的單一兵種,發展成為擁有炮兵、航空兵、導彈兵、特種偵察兵、防化兵等20多個專業兵種組成的多兵種合成部隊,初具規模的高技術特種兵種。   1949年8月19日,中央軍委決定在空軍編製內成立空降兵部隊。1950年4月17日,中央軍電示各軍區、各野戰軍,要求從各陸軍部隊中抽調一批戰鬥英雄,或模範班、排幹部組建空軍陸戰部隊。不久又規定,其不足之數可從優秀戰士中補選。1950年7月17日,中央軍委頒布「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陸戰第1旅」的番號。1950年7月26日,空軍陸戰第1旅旅部以第3野戰軍第9兵團第30軍第89師師部為基礎在上海組成。同年8月1日,空軍陸戰第1旅旅部由上海移駐開封。1950年9月16日,第一支空降兵部隊——空軍陸戰第1旅在開封正式成立,下轄4個狙擊營,1個坦克營、1個迫擊炮營、1個加農炮營,還有高射機槍、工兵、運輸、通信、偵察、警衛、汽車7個連,另設有1個教導隊,全旅共5030人,分別來自第1、2、3、4野戰軍和山東、華東、東北軍區等40個軍以上單位,還有部分原國軍傘兵第3團起義人員。這是當時最精銳的一支部隊,全旅人員中共產黨員佔88%,戰鬥英雄、模範和功臣佔93%,參加過戰鬥的佔83%。   空軍陸戰第1旅成立之初,僅有從蘇聯購買的300具降落傘,繳獲的幾架美製C-46飛機和蘇聯的伊爾-12飛機,數量少,機型舊,而且破損較為嚴重,根本無法滿足空降官兵跳傘訓練的需求。於是部隊採用了古老而原始的跳傘方式——傘塔跳傘。經過短短11天的訓練,官兵們便基本掌握了跳傘的地面動作要領和降落傘的摺疊技術。1950年9月29日,空軍陸戰第1旅進行了新中國空降兵的第一次跳傘。狙擊第1營營長、戰鬥英雄崔漢卿率領62名官兵乘美製C-46運輸機跳傘,拉開了中國空降史上嶄新的一幕。翌年3月14日,當時任俄語翻譯的沈元珍等4名女戰士也進行了跳傘,成為新中國的第一批女傘兵。   1950年12月,空軍陸戰第1旅改編為空軍陸戰第1師。1955年改稱傘兵師。1957年4月28日,番號正式改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兵師。1961年5月,中央軍委決定將陸軍第15軍改編為空降兵軍。第15軍前身為中原野戰軍第9縱隊,1949年2月改稱第2野戰軍第4兵團第15軍。這是一支英雄的部隊,當年朝鮮戰爭中鏖戰上甘嶺,令美國大兵聞風膽寒,曾經湧現黃繼光這樣的戰鬥英雄。1961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兵第15軍組成。原有的空降兵師也同時劃歸該軍建制。從此,人民解放軍空降兵部隊逐步發展壯大。   當時,第15空降軍配備的運輸機主要有蘇制安-2和國產運-5小型運輸機,其速度、運載能力、續航能力都不能滿足空降部隊的要求。空降軍的主要重火力裝備為60毫米、82毫米、120毫米迫擊炮、82毫米無后座力炮等,沒有重炮、坦克、裝甲車等武器,也沒有有效的防空和反坦克武器。所以戰鬥能力遠遠未達到要求。飛機和傘具數量也不能滿足部隊跳傘訓練的需求,官兵們冒著生命危險,採用安全係數不高,但省時、省人、省錢而且訓練周期相對要短的氣球進行跳傘訓練。   1969年6月26日,毛澤東主席作了重要指示:「空降兵要認真地搞起來,搞就要搞得像個樣子,不充實的把它充實起來。」之後,第15空降軍開始充實人員、飛機以及傘具等,並且擴建了自己的直升機團。儘管當時的飛機還不足以形成空降作戰的能力,但跳傘訓練卻步上了一個新台階。   1975年和1985年,第15空降軍先後兩次進行整編,步兵比例被大幅壓縮,技術兵種的比例由17%提高到43%。部隊配備了榴彈炮、反坦克導彈、防空導彈等先進武器,但還缺少能運載重武器裝備的大中型運輸機。   90年代初,中央軍委把空降兵列為應急機動作戰部隊,加速了空降兵部隊的發展步伐。一批新型飛機、新型傘具、新型火炮等相繼加入空降兵序列,使空降兵能夠執行較大規模空降作戰任務。目前,中國空降部隊配備的運輸機主要有國產運-8、運-7中小型運輸機和俄制伊爾-76大型運輸機、以及國產直-8、直-9和俄制米-8/17直升機。傘具主要有第二代傘兵傘(傘兵9型傘)、翼形滑翔傘、動力飛行傘和重裝空投傘等。壓制火器主要有122毫米牽引式榴彈炮、122毫米40管輪式火箭炮、120毫米自行迫榴炮、100毫米和120毫米迫擊炮以及105毫米無后座力炮等。防空和反坦克武器主要有37毫米雙管自行高炮、25毫米雙管牽引式高炮、紅櫻-5和前衛-1單兵攜帶型防空導彈和紅箭」-8反坦克導彈等。中國空降部隊還配備有傘兵突擊車,用以執行快速突擊作戰任務。   和武器發展相適應的,中國空降兵部隊著力培養一支「門類齊全,素質優良,梯次銜接」的人才隊伍。1999年6月,空軍學院組建了空降兵系,承擔空降兵生長軍官培訓和在職軍官輪訓等任務。目前,空降兵部隊團以上幹部全部達到大學文化程度,有的已達到碩士研究生水平。一批空中能飛翔、地面能戰鬥、合成能指揮、平時能管理的新型高素質指揮人才群體正在崛起。   近年來,空降兵部隊大力貫徹落實軍委新時期戰略方針,針對高技術條件下作戰的特點,先後北上長白山區進行寒區野戰生存訓練,南下四川、廣西,西進青海、西藏,開展「三高」試訓和拉動演練,進行了水上、森林、高原、海島、丘陵及寒區、亞熱帶等特殊環境和氣候條件下的跳傘訓練,以及新機型、新傘型跳傘和重裝空投試驗,組織了特種分隊和傘兵突擊車同機空降空投、翼傘滲透破襲、動力傘空中越點攻擊等空降作戰演練。目前,空降兵部隊從部隊長到士兵,不分性別年齡、不分職位高低,普遍掌握了5種機型、9種地形、開雙傘、全副武裝等8個課目的跳傘技能。在晝夜間、特種地形、武裝跳傘及野戰生存能力等方面,分隊試訓成果逐步轉化為整營、整團的戰鬥力。   空降兵部隊所擔負的特殊作戰任務,需要士兵具有強健的體魂和超人的反應能力。官兵們每天除完成8小時正常訓練課目外,早上要進行5公里武裝越野;上午開課前,展伸雙臂握兩磚繞營區跑兩周;中午拳術半小時,下午開課前,做俯卧撐150次,負重下蹲100下,蛙跳300米;睡覺前,頭部、肘、拳、腿各擊沙袋50次,馬步推磚100次;仰卧起坐50次。   一兵多用,一專多能是合格空降兵的基本條件。一個空降兵戰士,除了要熟練掌握陸軍步兵的各項技能,精通手中武器,還要學會使用全連所有武器、營屬炮兵火器,還要掌握工兵、防化兵、通信兵、偵察兵、導彈兵的一般技能。要能駕駛多種機動車輛,會跳多種傘型和機型,能在山區、高原、海島、熱帶、亞熱帶和森林等多種環境下進行野戰生存。   為適應空降兵執行特殊使命的需要,1991年7月,中國空降兵組建了中國第一支女子空降隊。如今,她們已成了高翔雲天的大鵬,能自如地應付惡劣天氣,順利地排除空中各種險情,準確降落在我國任何一個地區執行任務。   神兵天降撼山嶽。中國新一代天兵已具備了隨時能飛、到處可降、降之能打、打之能勝的全方位、全天候空降作戰能力,成為人民解放軍戰鬥序列中一支令人生畏的快速突擊力量。  (孝感,39155部隊/95829部隊) 一、解放戰爭:小荷才露尖尖角 第15空降軍是1961年6月1日在陸軍第15軍的基礎上組建的。第一任軍長為趙蘭田少將,武漢軍區空軍副政委廖冠賢兼任空降兵15軍首任政委。 在渡江戰役中擔任兵團先遣軍在安徽蕪湖一線突破敵軍江防,而後以勇猛動作向敵側後突擊,一口氣打到福建北部,切斷湯恩伯四十萬大軍向內陸退卻的通道。毛澤東對此十分滿意,他在給林彪等四野主要負責人下達向桂系深遠後方大迂迴,大包抄的指示中就以15軍一氣打進敵縱深700公里的戰例為例激勵四野部隊樹立信心 1950年,屬下的第43師還在雲南剿匪,遂脫離15軍建制,15軍補充以四川翻身農民為主的第10軍第29師。15軍轄29、44、45三個師在河北經緊張的換裝和訓練,於1951年4月入朝,立即參加了第5次戰役,經受了嚴峻考驗。 二、抗美援朝:八面威風上甘嶺 1952年9月,美國為了在談判中獲取所謂的「海空優勢補償」,命第八軍於10月25日突然集中大量兵力和密集火力向位於金化地區五聖山前沿的上甘嶺的兩個支撐陣地發起「金化攻勢」,猛烈攻擊我前沿防禦的重要支撐點,企圖依靠火力和空中優勢一舉佔領五聖山地區。 美軍「金化攻勢」重點突破的就是由15軍45師擔任值守的上甘嶺。在上甘嶺,「聯合國軍」先後投入美第7師,韓第2師、第9師及美空降第187團等部共六萬餘人,戰鬥空前激烈。第45師135團通訊員黃繼光在反擊戰鬥中英勇地用胸膛堵敵軍的火力點,創造了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業績;第29師87團戰士邱少雲在敵前潛伏被敵軍燃燒彈燒著的情況下嚴守紀律,直至壯烈犧牲,保證了整個部隊潛伏的隱蔽和最後衝鋒的勝利。 經過7天激烈、殘酷的戰鬥,共殲敵七千餘人,使敵軍始終不能佔領陣地。在表面陣地被敵摧毀後,第15軍轉入坑道與敵軍繼續開展頑強的戰鬥。面對敵人築堡封鎖、轟炸爆破、燃燒煙熏、放毒、堵塞、鐵絲網圍困等妄圖破壞我坑道、困死我坑道分隊的企圖,我堅守坑道官兵克服了缺糧、缺水、缺彈、缺葯和空氣污濁以及人員傷亡不斷增加等嚴重困難,在縱深火力和兵力支援下,展開了小分隊出擊活動,炸毀敵堡,以冷槍冷炮殺傷敵人等反圍困鬥爭。 在上甘嶺戰役中,第15軍的戰士們前仆後繼,與12軍31、34師一道頑強戰鬥43天,擊退了「聯合國軍」的猖狂進攻,徹底粉碎了金化攻勢。此役共殲敵二萬五千餘人,擊毀擊傷敵機三百架,擊毀敵大口徑火炮六十一門、坦克十四輛。上甘嶺成了美軍的「傷心嶺」(聯合國軍司令李奇微語)。 所屬第29師,第44師,第45師,先後參加了第五次戰役和平(康)、金(化)、淮(陽)地區防禦作戰,以及著名的上甘嶺戰役,湧現出一批英雄模範單位,其中記特等功4個、一等功34個、二等功63個。有1.3萬多名指戰員榮立戰功。其中有特等功臣、特級英雄黃繼光,特等功臣、一級英雄孫占元、邱少雲等。在上甘嶺戰役中,第15軍在友鄰部隊的配合下,依託以坑道為骨幹的防禦陣地,在約3.7平方公里的狹小地區內,與敵反覆爭奪43天,抗住了敵人日均20萬發炮彈的狂轟濫炸,打退敵排以上兵力的進攻900餘次,進行較大規模的反擊29次,使美帝國主義及南朝鮮軍鼓吹的所謂「一年來最大的攻勢」徹底失敗,為朝鮮人民的解放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1953年1月,第15軍奉命於元山地區擔任海岸防禦任務。1954年5月奉命回國。 上甘嶺戰役是中國軍人堅韌不拔,頑強不屈的象徵。在戰場條件空前殘酷,敵軍火力密度超過了二戰中最殘酷的斯大林格勒會戰,我軍的火力密度也屬空前,這場生死之戰對我軍從小米加步槍向現代化戰爭的轉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如果說在朝鮮戰爭中,長津湖戰役表現了我軍的「矛」之利,那麼上甘嶺戰役顯示的就是我軍的「盾」之堅。長津湖,上甘嶺,美國佬記住中國人的鐵拳! 三、改建為空降軍:海闊天空從頭越 1950年4月,中共中央軍委下令,以從陸軍部隊抽調戰鬥英雄和模範的班、排幹部為主組建傘兵部隊,空降兵領導機構也從有作戰經驗的步兵師部、團部、營部中選調。師、團級幹部主要由第三野戰軍部隊抽調,以利對台作戰。 1950年7月,空軍第一陸戰旅旅部以三野30軍89師師部為基礎在上海組成。為發揮空降兵的戰略機動能力,軍委將地處中原的開封、鄭州、新鄉、安陽等地選為空、傘兵部隊的駐防和訓練基地。同年9月空軍陸戰第一旅在河南開封成立,下轄4個狙擊營,以及戰車、迫炮、加炮各1個營,還有高射機槍、工兵、運輸、通信、偵察、警衛、汽車7個連,另設有一個教導隊,全旅共五千餘人,正式名稱為「空軍陸戰兵」。同年12月該旅又擴編為空軍陸戰第一師,幾經易名在1957年4月正式改稱「空軍空降兵師」。 六十年代初,中國軍事戰略環境開始急劇惡化,台海形勢日趨緊張,中印邊境衝突愈演愈烈,西北邊境地區也極不穩定。軍委考慮增強戰略機動力量,於1961年6月決定擴編空降兵部隊,組建空降軍。當時中央軍委在全國幾十支野戰軍中,反覆遴選出三支,交劉亞樓空軍上將挑選。這三個軍分別來自一野、二野和四野,來自二野的就是15軍。此時的第15軍轄44、45兩個師,原屬第43師因留駐雲南剿匪沒有隨軍部入朝,後改製為昭通軍分區。 劉亞樓在三個軍中選擇了第15軍,選定後劉司令給首任軍長趙蘭田和政委廖冠賢留下這樣一段話:「這次改建為什麼選到15軍?這也是經過挑選和比較的。15軍是個能打仗的部隊,在上甘嶺打出了國威。不僅中國,而且全世界都知道有個15軍。作了比較之後,軍委就決定下來了。」 第15軍自朝鮮回國後一直駐湖北孝感地區,隸屬武漢軍區。改製為空降軍後,將空軍陸戰第一師編入,並借用原43師番號,稱空降兵第43師。因此現第15空降軍屬下的第43師並不是15軍老部隊的43師,只有第44、45師是15軍的老底子。 四、戰略轉變:昔日「空中游擊隊」今日的戰略軍團 受長期游擊戰思想的支配,在組建空降軍之初,我軍是將其作為「空中游擊隊」使用的。確定空降兵的任務是「奪取並扼守敵縱深內重要目標或地域,破壞敵方指揮機構、機場、港口、交通樞紐、後勤基地、重要武器,以及支援在敵後作戰的部隊和游擊隊等特種作戰」。即將空降兵作為實施敵後破襲任務的「游擊隊」。 六十年代末,中蘇邊境衝突後,軍委才對空降兵的戰略機動性能有了新的認識,認為「空降兵具有快速機動能力,可實施全方位立體作戰。」遂將空降兵定位為擔負戰役戰略任務機動突擊力量,由過去的內線防禦作戰向未來的外線進攻作戰轉變。 空降兵戰略任務的轉變,導致武器裝備發生變化。鄧小平1975年主軍後,對空降兵作了三次結構改造,壓縮普通傘兵,增編反坦克導彈、防空武器、榴彈炮等重武器,火力獲得增強。1985年軍隊整編,15空降軍建制也由師團體制改為旅營體制,技術傘兵由原額的17%升至43%;普通傘兵由原額的53%下降到23%。空降兵部隊已發展成引導、偵察、步兵、炮兵、工兵、通信兵、防化兵、汽車兵等8個兵種,以及36個專業組成的特種兵部隊。 進入九十年代,台灣形勢日益險峻,台海作戰樣態決定空降兵具有無可替代的跨海攻擊作用。空降兵部隊受到軍委的特別重視,工程師出生的江總書記尤其重視未來高科技條件下打贏戰爭技術準備,第15軍成了軍隊建設的重中之重。 凸現重點建設的最大舉措,就是投入十幾億元為空降兵部隊換裝大中型運輸機,改變以往以運-7、運-5等中小機型為主的運輸裝備。大型運輸機速度快、航程遠、可超越地理條件限制,是將作戰人員和物資迅速送到遠距離戰場實施快速機動作戰的最理想裝備。空降作戰的最基本條件就是有運輸機配合,且最好是大型遠程運輸機。新時期強化空降戰力首先從提升空運能力著手。 首先加速從俄羅斯買進伊爾-76大型運輸機,取得團級規模的運送能力;其次大量換裝國產運八中型運輸機,提高連級規模運送能力,使空降兵部隊的每個班都能配備重型武器,迅速提升遠程攻擊作戰的能力。現在,第15軍的運輸飛機已由過去以運七和運五中小型運輸機為主,發展成以伊爾一76和運八大中型運輸機為主,隨著國產動力傘的研製成功,使用機動傘的技術傘兵將會成為空降兵的主力。此外,專門為空降兵研製的輕型坦克、自行火炮、傘兵戰車、通訊指揮車等也已投入使用。 為適應現代高技術戰爭,中國空降兵特彆強化了C3系統,其通信保障分隊每人都精通多種通信技術,會使用國內外先進通信裝備;每人都有100次以上跳傘經驗,能使用多種機型傘型空降,人人都會駕駛車輛,每人都會使用四種以上武器,具備惡劣條件下的野外生存能力。 中國空降兵的傘兵供氧裝置,使他們具備了在5000米以上高度空降的能力。這種裝置原來是用於中國西部高原空降的,但在未來跨海空降行動中,也具有重大價值。空降兵從高空跳傘,借用新型滑翔傘就能在空中飛翔十幾公里,無聲無息地突然給目標以猛烈打擊。採用這種新的戰術,運送傘兵的運輸機就可以不再接近目標,從而避免了損失。當前台灣軍隊對付舊式空降的辦法甚多,也頗為自信,但新的空降戰術將使台灣軍隊無技可施。 五、空中雄獅:舊貌變新顏 第15空降軍下屬第43、第44、第45三個空降旅(師),一個航空運輸團和一個直升機團,軍屬機場七個。 現裝備運輸機有: 1、波音737-200四架。這是軍隊停止經商後,空軍辦的聯航併入民航前劃撥過來的飛機,將來可能還有幾架入役。受中美兩國協議的約束,該機不得直接作為戰鬥使用。所以,該機型現在主要用於空中指揮、戰時傷員運送、物資運輸等,在1999年進行的青藏高原、大西北等高寒地帶的傘兵訓練中也有兩架波音飛機參加。 2、伊爾-76十六架。該機的最大速度850公里/小時,最大航程6500公里,一次可空投1200名傘兵或40輛傘兵戰車,是目前空降兵擁有運輸能力最大的運輸機,是投送團級規模兵力的主力機型。囿於我國不能製造大型飛機,我軍空降兵配置團級規模運輸機很受限制,重新啟動運-10飛機,無論從國防,還是民用,都是當務之急。一個十三億人口的大國,幹線飛機全部要進口,總不是長遠之計。 3、運-8六十八架。該機是An-12的仿製品,裝有4具渦槳六型甲發動機,最大平飛速度650公里/時,最大航程6500公里,最大續航時間近11小時。運八由5人操縱,最大散貨運載量20噸,集裝貨運載量16噸,可空運全副武裝的士兵96名或空降傘兵82名,也可載運2輛中型卡車及隨車裝備與物資,或載運2輛傘兵戰車。是連級兵力投送的主要機種。 4、運-7三十七架。運-7屬排級規模運輸機,尾部開有供人員進出和裝卸貨物的落地艙門,最大起飛重量24噸,可在泥土跑道的野戰機場起降,最高巡航速度440公里/時,裝載3.3頓貨物時的最大航程之2000公里,最大負載航程1040公里。可裝運38名全副武裝士兵或29名傘兵,也可裝載24副擔架和1名醫護人員,還可外掛2噸貨物或武器。 此外,還有運-5、Z-9直升機等飛機。第15軍目前的運力,一次可投送全副武裝(攜帶作戰用輕重武器)的士兵13000餘人,如果考慮戰時損耗,保留預備飛機,一次只可投送8000名全副武裝的士兵。就攻打台灣而言,運力顯然還不足。 六、天安門前受檢閱:如鷹如虎空降兵 國慶五十周年大閱兵,由第15空降軍組成的徒步第十一方隊那身以白為底色的迷彩服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影響。第二天出版的《解放軍報》是這樣描述他們的:「在天為雄鷹,落地成猛虎。當身著藍白迷彩服的空降兵方隊通過天安門廣場時,人們感到了一種銳不可當的氣勢。」在現代戰爭的舞台上,空降兵是一支重要的作戰力量。他們似神兵天降,奇襲敵後。這種特殊使命,使他們練出特殊的作戰技能。在中原進行的一場重要演練中,人們看到了他們降龍伏虎的技能。當新型運載機進入空降空域時,隨機飄出朵朵傘花快速著地,戰士如猛虎一般搶佔了附近的山頭,開闢空降場。在他們的指揮引導下,大批運載機群臨空而至,剎那間,大小傘花布滿天空,一輛輛野戰加油車、一箱箱物資從天而降。這次重裝實投演練的成功,標誌著空降兵又填補了一項空降作戰的「空白」。為適應高技術條件下作戰需要,他們積極開展新機型、新傘型訓練,很快使4種機型、7種傘型、新的離機編組形式等空降技術在部隊迅速普及。目前,空降兵部隊90%的團隊成建制地形成新機新傘空降的能力。在實現跳傘技能更新換代的同時,他們對新的作戰樣式進行積極探索,使300多項體現高技術作戰特點的新科目走進了訓練場。空降兵還配合其他軍兵種實施海島登陸、山地進攻、城市作戰、空中進攻演練。我軍第一部空降兵戰役學、戰術學、作戰條令也先後問世,促使空降兵戰鬥力實現新飛躍。從東北雪原、南海島嶼到十萬大山、世界屋脊,從平原湖泊到山區森林,他們在各種複雜地區進行空降作戰演練,使部隊已具備了到處能飛、到處能降、到處能打的特殊作戰本領。孤軍遠投,敵後作戰。為適應惡劣的作戰環境,空降兵把野戰生存訓練作為部隊每年必須進行的「傳統課」。在海拔4600多米的崑崙山脈,空降兵進行了高原跳傘和野戰生存訓練,空降戰士在這「生命禁區」整整生存訓練了51天。寒冷的冬季,他們將萬人千車拉出去,實施「兵撒大別山」戰役機動和野戰生存演練。20個專業兵種,數十種輕重火器連續15天在大山裡進行真槍實彈的「作戰」。特殊的訓練使這支部隊的鷹姿虎威更可畏。」 為了給台獨有足夠的戰略威懾力量,也為了適應現代局部戰爭突發性和快速部署的需要,1998年底舉行的中央軍委第24次會議決定,在2001年底前在第14、21、38、54軍組建空降旅或團;2005年前,再為四個集團軍組建空降兵。也就是說在二十一世紀,第15空降軍不再一枝獨秀,空降兵將成為陸軍合成作戰的常規兵種。 第15空降軍屬空軍序列,但作為我軍唯一的空降軍,是直接受中央軍委節制的全軍快速部署部隊,同時擔當廣州軍區戰略預備隊。現任軍長馬殿聖空軍少將,軍部駐湖北省孝感市。    中國空降兵:到處能飛 到處能降 到處能打

1950年4月17日,中央軍委發布命令,抽調人員組建空降兵部隊。7月26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陸戰第一旅在上海組成,9月17日在開封召開成立大會。從此,新中國有了第一支空降兵部隊。後來,在抗美援朝上甘嶺戰役中名震天下的一支英雄部隊也擴充到了空降兵部隊的行列。 中國空降兵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已經鍛造成為一支全疆域全方位快速機動作戰的突擊力量。在祖國的萬里藍天和疆土上,新一代中國空降兵正用忠誠、勇敢和無畏譜寫更加輝煌的絢麗篇章。   從「步兵加跳傘」到現代化特殊兵種  2003年8月,鄂北某空降場。空降兵某部百餘名官兵運用某新型傘兵傘在空中對「敵」目標進行射擊。從高倍望遠鏡中可以看到,傘兵們在1000米高空拉動操縱棒,使傘處於滑翔狀態,沿著水平線運動。隨後有的操起槍、有的扛起火箭筒,在空中與「敵」對抗,進行自衛射擊和打擊「敵」目標…… 這是空降兵某部將新型傘兵傘投入訓練的一幕場景。 2003年11月,鄂北山區。隨著陣陣轟鳴聲滾過天空,一朵朵傘花將一箱箱後勤指揮、軍需、衛生、軍交、油料、野營裝備和百餘名後勤保障人員安全投送到地面。數十分鐘後,乾裂的河灘上奇蹟般地冒出了野戰指揮所、野戰醫院、野戰加油站……這是中國空降兵用獨特的作戰方式探索後勤裝備機動性與適應性的一幕場景。 今年初,鄂北某地。一場現代高技術條件下的空降演練在刺骨寒風中悄然打響。野戰指揮所的電腦屏幕顯示:千里之外的軍用機場馬達轟鳴,傘兵戰車、火炮和各種空投系統正在快速裝載登機;預定戰場,成千上萬朵傘花競相開放…… 這是空降兵某部實施的一次戰役性實兵演練。   歷史焊接著昨天和今天,記載著中國空降兵非凡而光輝的歲月。 初創時期的空降兵舉步維艱。當時僅有從蘇聯購買的300具降落傘、繳獲的幾架美製C-46飛機和蘇聯製造的伊爾-12飛機,裝備數量少,機型舊,根本無法滿足部隊跳傘訓練的需求。怎麼辦?官兵們因陋就簡,在較短時間內,修建了飛機模型、平台吊環、操縱架和被戲稱為「亞洲最高建築」的傘塔等綜合訓練場。 1950年9月29日,空降兵部隊精選了62名官兵進行首次示範跳傘。官兵們僅用11天時間就實現了「從天而降」的夢想。 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中國空降兵早已擺脫了「步兵加跳傘」的方式,成為一支由步兵、炮兵、通信兵、防化兵、工兵、航空兵、汽車運輸大隊等多兵種、多專業密切協同的現代化特殊兵種。其作戰裝備也從組建初期的傘塔、氣球、小型飛機、火炮、火箭筒,逐步發展到了今天的以傘兵戰鬥車、導彈為主的高科技裝備格局的部隊,形成了主戰裝備機械化、作戰裝備空降化和戰場機動立體化模式。 近年來,他們完成了「空降-97」、「98抗洪搶險」、國慶受閱、「神五」搜救等重大演習和急難險重任務,成為一支反應快速、作風頑強、能執行特殊作戰任務、能打惡仗、特別有戰鬥力的精銳之師。   訓練:每年都在開歷史先河  中原某地,夜闌人靜。空降兵某部特種分隊進行的越點垂直打擊演練鏖戰正酣,突然接到指揮部「即赴『敵後』特種偵察作戰」命令。10分鐘左右,某分隊全員全裝緊急出動,奔襲到40公里外的「戰區」。一個個官兵從千米高空躍出機艙,陸地、水下戰鬥員多路出擊,隱蔽、神速,猶如空中獵鷹、下山猛虎、出水蛟龍,直逼「敵」要害目標…… 「精幹、頂用、過硬」,進入新的歷史時期後,中國空降兵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實踐著軍委領導的要求。  一部記錄空降兵訓練、演習、生活的實況「錄像」將記者帶進了一個神奇的世界。 隆冬,北國雪原,寒風呼嘯。 中國空降兵部隊「拳頭營」在小興安嶺的一塊開闊地著陸集結後,揮兵向深山老林開進。他們在無後方保障的情況下,每人負重25公斤,踩著30~80厘米厚的積雪,在-24℃的氣溫下與風雪搏鬥19個晝夜,行程400多公里,完成了穿插、分割支撐點等13個訓練科目。 盛夏,南國叢林,熱氣蒸騰。  東北寒區野戰生存訓練歸來不到5個月,空降兵部隊又挺進十萬大山,開始了熱帶山嶽叢林地野戰生存訓練。官兵們在炎熱地區連續107個小時翻越50多座山頭,攀越9道絕壁,進行了奔襲、泅渡、潛伏等12個超負荷科目訓練。25天下來,平均每個官兵「減肥」約7公斤。 "鋼鐵就是這樣煉成的!」中國空降兵部隊領導告訴記者:只有平時把部隊往「死」里練,戰時才能把官兵往「活」路上帶。 據了解,一個空降兵戰士只有經歷了長達一年的強化訓練完成跳傘任務後,才算是名合格的空降戰鬥員。傘兵從天而降,看起來很是瀟洒,殊不知他們每個人的雙腿都曾經受了從腫到消、從消到腫、再從腫到消的礪練,叫作「三腫三消,才上雲霄」。  空降兵某部作訓科給我們提供了一份特種兵營的訓練日誌,上面赫然記錄著:每天除完成正常訓練科目外,早上要進行5公里武裝越野;上午開訓前,做俯卧撐l50次,負重下蹲100次,蛙跳300米;睡覺前,頭部、肘、拳、腿各擊沙袋50次,馬步推磚100次,仰卧起坐50次……   除精通掌握手中武器外,他們還要學會使用全連所有武器、營屬炮兵火器,掌握工兵、防化兵、通信兵、偵察兵、導彈兵、野戰生存等諸多技能。   1999年底,總部、空軍先後考核了中國空降兵100多個分隊的72項技術,82%的項目取得優良成績。軍委領導這樣評價他們:「空降兵的訓練每年都在開歷史先河。打起仗來,空降兵個個能以一當十。」   這裡集合著一群新型軍事人才群體   大別山區。上午11時,朵朵傘花從藍天白雲間倏然而下,突破「敵」層層封鎖,迅速佔領「敵」要害部位……桂林空軍指揮學院空降兵繫於2000年招收的首批百名學員在這裡成功地進行了多機型、多傘型、多地形、多課目的空降空投「戰場」演練。 中原某地。烽火滾滾,大地震顫。全副武裝的傘兵從天而降,如一把銳利的尖刀,迅速在「敵」前沿撕開缺口……參加演練的步、炮、工和航空兵等按空域、高度、時間、目標與強擊機、導彈、輕武器等火力密切配合,一大批「高科技通」、「外軍通」、「戰法通」、「裝備通」的新型人才在實戰中各顯神威,構成了「空地一體、立體突破、整體作戰、縱深打擊」的恢弘畫面。 鄂北山區。全副武裝的迷彩「天將」披掛傘具從天而降。空降兵某部首次集中數百名5級軍事主官,在輕雲薄霧緊裹中進行了一次高技術條件下的戰役課題演練。據介紹,參加此次演練的軍事主官遍布這個部隊的各個專業,參演人員全部實施實裝、實降、實彈、實打,展示了空降兵部隊指揮員們的過硬本領。 中國空降兵著眼未來作戰和跨越式發展的需要,注重依託重大軍事演練鍛造變革型領導人才、專家型科技人才和複合型指揮人才。他們組織團、營、連主官從單兵技術練起,再練指揮自動化設備的操作使用、練戰鬥指揮、練謀略和決策,鍛造出了一支會聯合、會協同、能指揮、善謀略的新型軍事人才群體。 近年來,中國空降兵部隊80%的幹部具有本科以上文憑,90%以上的中高級指揮員都進過高等學府深造,師團幹部和營連軍事主官95%的人員都參加過軍以上單位組織的重大軍事活動,團以上班子的軍事指揮員人人熟悉手中高新武器裝備的技戰術性能和作戰運用。他們還把信息化指揮和信息化技術作為突破口,通過崗位互換、交叉學習、重大任務摔打等形式,使一批信息化人才迅速脫穎而出。 藍天撒銀傘,大地鑄利劍。中國空降兵史冊上有著這樣的記錄: ——跳傘事故率降低到了萬分之零點一三,超過世界先進水平。 ——組織高寒區跳傘,野戰生存一個月無一凍傷,創造了傘兵史上的奇蹟。  —在南海某島地域傘降成功,開創出世界傘兵史上的先河。 …… 今天的中國空降兵已經具備了到處能飛、到處能降、到處能打的全方位作戰能力,一旦需要,可以成建制地迅速出現在中國任何地區執行作戰任務。 有國外軍事專家評論:中國空降兵全方位的空降具有「奇兵」特色,顯示出了令人矚目的威懾力。 中國空降兵某部領導有言:「面對高技術條件下空降作戰這個新天地,中國空降兵追求的目標是成為世界第一流的空降兵。」

呵呵!說的是空降兵15軍啊,著名的千歲軍,台海一戰的不二主力!我國的空降兵以前一直是沿用前蘇聯的訓練方法,並進一步的做了革新,不過在裝備上和老美的101空中突擊師還有點差距.印象中空15軍從朝鮮回來後到現在還沒有參加過什麼大的軍事行動,而檢驗一支部隊戰鬥力的最好方式還是實戰,所以要把握住隨時可能開戰的台海,打出軍威,成為和俄羅斯空降兵齊名的空中王牌!期待中!

按照軍隊軍兵種教材和有關資料的相關介紹,一個標準的空降兵軍下轄三個空降兵師、一個運輸航空兵團及通信、工兵、防化等專業分隊;空降兵師下轄兩個步兵團、一個炮兵團、一個直升機團及通信、工兵、防化、偵察等專業分隊;空降兵團下轄三個步兵營、一個炮兵連、一個特務連;空降兵營下轄三個步兵連、一個機炮連。

【補充】關於孝感的空降兵研究所 這個研究所位於湖北孝感,和15軍軍部在一起。它不是研究空降兵戰術,而是研製降落傘的!我國從80年代初就研製出動力傘。不幸的是,第一個試飛員在一次動力傘試飛中犧牲了。 中國空降兵訓練新兵跳傘時,摔死2個/每10000次以上才追究責任。 空降兵在湖北的木蘭山有一個訓練基地。空降兵軍官退役後大部分都轉業在武漢市了。

空降兵總共3個師。 43,44,45。其中43師在河南開封,44在湖北應山(讀音),45在湖北的黃陂。每一個師都有自己的機場。早先90年代以前大量使用運-5,90年代以後改用An-26,以及仿製的An26——國產運七,後陸續換裝運8大型運輸機(仿蘇An12)。

在97年香港回歸前,在兩廣地區搞了一次大演習,空降兵也參加了。沒有對外公布有演習,在演習中至少有2架直-9被高壓線給「擊落」了。 在中國,不論中國哪裡有危機第一個進入一級戰備的就是空降兵!海灣戰爭後,美軍留在海灣地區的一部分單兵裝備,被中國買來了!僅就目前知道的就有夜視儀和瞄準鏡。

【空軍空降兵部隊的組建和發展】(上)

一、空軍陸戰第1旅

1949年8月,中共中央委派劉亞樓(兩個多月以後就任人民空軍首任司令員)、王弼(時任軍委航空局政委,兩個多月以後出任空軍副政委兼工程部部長,後調航空工業部工作)、呂黎平等人赴莫斯科與蘇聯有關方面商談幫助中國建立空軍的問題時,考慮到準備解放台灣,決定請蘇聯方面協助,組建中國的傘兵部隊。同年11月,中央經過認真研究,由政務院總理、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親自起草了關於組建空降兵部隊的決定。1950年2月15日,向蘇聯政府聘請顧問41名,訂購降落傘300具,為空降兵部隊的組建創造了條件。 1950年4月17日,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從各軍區、野戰軍抽調人員組建空降兵部隊。根據空降兵處於敵後獨立作戰,必須具備英勇頑強、機動靈活的特點,要求選調一批戰鬥英雄和模範班、排幹部組建空降兵。5月27日,軍委又電告各部:如確難按條件抽調,其不足者,可以一、二等功臣補充;如仍不足時,則按政治可靠、身體健康、戰鬥勇敢、表現好等條件,從戰士中補選。空降兵部隊領導機構的組建,要從有指揮作戰經驗的步兵師團營領導幹部中選調。7月17日,中央軍委確定部隊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陸戰第1旅。 在空降兵部隊編製的確定上,經與蘇聯顧問團研究,參照蘇軍建設空降兵的經驗,考慮到我軍的實際情況,本著敵後空降、小分隊、配合正面部隊作戰的基本指導思想,確定旅機關設司令部、政治部、炮兵司令部、供給處、技術處、醫務處等機構;作戰和保障分隊設阻狙擊第1、2、3、4營,1個迫擊炮營,1個戰防炮營,1個坦克營以及通信、偵察、高射機槍、工兵、運輸、衛生等直屬連隊,全旅共編3884人。當時這個編製基本是照搬蘇軍的,某些職務的名稱也沿用蘇軍的,如後勤副旅長、技術副旅長等。政工幹部的編製、名稱則按我軍傳統設置(蘇軍各級部隊中只編政治副職),旅有政治委員、營有教導員、連有指導員、機關有政治協理員,並且各級均設有副職。 在基地的選擇上,空軍領導認為,根據當時空降兵部隊只有1個旅,除了主要擔負解放台灣任務外,還要應付國內各個方向可能的突發事件等情況,訓練基地選在中原地區比較合適。為此,空軍副司令員常乾坤親自帶領蘇聯顧問在1950年5月初赴河南開封、新鄉、安陽等地進行了實地勘察,認為開封、鄭州兩地可作為空降兵訓練基地,於5月9日向代總參謀長聶榮臻寫了專題報告,經聶代總長批准,軍委電令中南軍區責成河南省軍區將開封機場附近原日本兵營和鄭州機場附近的房屋全部騰空交空軍陸戰旅使用。部隊組建後,由於開封一地就能容納全部人員,因此並未進駐鄭州機場。當時的訓練基地位於開封東南,距城1.5公里,系侵華日軍遺留的營房,場地開闊,面積有數萬平方米,離機場也僅有1.5公里。機場南面有面積很大的平坦荒地,可供跳傘著陸,是比較理想的訓練基地。 空軍陸戰第1旅的領導機關,由軍委責成第3野戰軍負責組建。1950年7月,軍委任命陸軍第26軍步兵77師師長王建青為旅長,陸軍第20軍步兵58師參謀長方銘(後任武空副司令員兼空降兵第15軍軍長)為副旅長,陸軍第31軍步兵91師副政委丁釗(後任成指政委)為副政委,陸軍第21軍步兵63師政治部主任林震為旅政治部主任。不久王建青因身體不符合傘兵條件而調離(後來擔任過南京軍區工程兵政委、軍區政治部顧問)。10月,軍委任命陸軍第28軍參謀長朱雲謙(後任總政副主任)任旅長。 1950年7月26日,空軍陸戰第1旅機關在上海組建,多數幹部由3野第9兵團選調。8月1日旅部機關移駐河南開封,進一步充實了機關幹部。旅炮兵司令員權啟禮、後勤副旅長錢心展、技術副旅長周鳳閣等旅領導和機關作戰、偵察、通信、傘兵、隊列、機要、管理、組織、宣傳、保衛、文化、財務、給養、軍需、油運、營房、軍械等科長以及工兵主任、保密室主任、傘勤主任、醫務主任等先後配齊到位。 7月底,蘇聯顧問團一行41人先期到達開封。顧問團除團長兼旅長顧問沙別里車夫上校外,還包括政治委員顧問朱伯柯中校、參謀長顧問巴拉斯基中校,旅機關的炮兵、作戰、傘降、通信、工兵和後勤、醫務等部門都有顧問,7個營也分別設有營長顧問、傘兵科長顧問和若干疊傘/傘降教員。 旅機關到達開封后,立即開始著手進行部隊組建工作,主要任務是接收陸續從陸軍調來的大批人員,進行體檢和部隊的編組工作。當時從4個野戰軍、東北、華北、山東軍區中的37個軍和3個軍級單位中共抽調來6862人,經體檢合格,按照某1個軍調來的人員為主編1個連的原則進行編組。實際體檢合格5053人,8月底機關和部隊按照編製基本編組就緒時,全旅實編5000餘人。 1950年9月17日,空軍陸戰第1旅正式在河南開封宣告成立。 10天以後,經3野粟裕副司令員建議,軍委決定將華東軍區軍政大學第7總隊(即由原國民黨傘兵第3團起義以後改編的傘兵總隊)部分人員共380餘人調撥給陸戰1旅,總隊長劉農畯(原傘兵3團團長)擔任旅參謀長。 1950年9月29日,經突擊訓練後,陸戰1旅在開封南郊組織了新中國第1次傘兵跳傘。旅司令部作戰科長王佑民、傘兵科長何廣田等62名幹部戰士進行了首批試跳。第1個跳傘的是狙擊第1營營長、戰鬥英雄崔漢卿。到50年底,先後組織了2032人的跳傘訓練;到51年3月,全旅身體合格的幹部戰士均完成了3至5次的跳傘訓練任務。1951年3月14日,還成功的組織了新中國第1批女跳傘員(4名女翻譯)試跳。 1951年6月28日,方銘率領狙擊第1營1個加強連,參加了南京軍事學院在安徽臨淮關地區組織的河川進攻聯合演習,使用9架C-46運輸機編隊從南京起飛,1次空降集合完畢以後充當空降兵團空降在敵主要防禦地帶與第二防禦地帶之間的炮兵陣地上,以部分兵力阻止敵預備隊機動,主力配合正面部隊強渡淮河,較好的完成了演習任務,受到了劉伯承院長、粟裕副司令員的高度讚揚和親切接見。 1951年10月1日,在參謀長劉農畯率領下,452名傘兵組成受閱方隊,參加了國慶兩周年天安門閱兵。 1950年12月,空軍陸戰第1旅改編為空軍陸戰第1師,以後又改稱為傘兵師。1961年5月31日,空軍傘兵師調歸新改編的空降兵第15軍建制,改番號為空降兵第43師。

【空軍空降兵部隊的組建和發展】(下)

二、空降兵第15軍

空降兵第15軍系由第2野戰軍陸軍第15軍改編而成,其前身是1947年7月由太行軍區組建的晉冀魯豫野戰軍第9縱隊。該部隊參加了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作戰,尤其是在上甘嶺戰役中打出了國威軍威,湧現出了黃繼光、邱少雲、孫占元、柴雲振等著名戰鬥英雄和1.3萬名功臣。改編以前,15軍隸屬武漢軍區建制,下轄第44、45、29三個步兵師。 1961年3月14日,中央軍委決定將陸軍第15軍改建為空降兵,番號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空降兵第15軍,並決定將隸屬於空軍的原空降兵師也編入15軍序列。 據時任陸軍第15軍軍長的趙蘭田老人回憶,1961年4月2日,武漢軍區電話通知他和軍政委廖冠賢到軍區開會。當時的武漢軍區司令員陳再道向他們傳達了軍委決定,將15軍軍部及所屬第44、45師改建為空降兵,歸空軍領導;下午,趙蘭田、廖冠賢、齊丁根、張顯揚、王新等軍領導幹部到東湖畔的曹家花園武漢軍區招待所,見到了就空降兵改建問題專程到武漢的空軍司令員劉亞樓。劉在談話中提到,空降兵是統帥部的戰略預備隊,在戰略防禦、戰略反攻中都是一支強大的突擊力量……過去我們只有1個傘兵師,不能成為一個兵種。我國國土遼闊,1個傘兵師太少了,空降兵要擴大,這次改建是要建立一個新的兵種。 在談到為什麼選擇將15軍改編為空降兵時,劉司令員說:這次改建是經過挑選和比較的。15軍是個能打仗的部隊,在上甘嶺打出了國威,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全世界都知道有個15軍。作了比較後,軍委就定下來了……改建以後,15軍番號就不改了,就叫空降兵第15軍…… 當時確定由陸軍改編為空降兵的是15軍軍部和44、45兩個步兵師共14645人。原屬15軍的步兵29師、軍屬炮兵基幹團1個、軍屬工兵營和44、45師各1個高炮營、榴炮營共5個營則分別調歸軍委炮兵、武漢軍區、濟南軍區以及陸軍第1軍等5個單位,共調出10175人,槍支9420支(挺)、火炮346門、車輛644台、軍馬370匹。 武漢軍區黨委、空軍黨委對15軍的改建工作都十分重視和關心。武漢軍區政委鍾漢華、副司令員孔慶德、政治部主任葉明,武空政委龍道權以及空軍政委吳法憲、副司令員徐深吉、武空司令員傅傳作等先後專程到15軍檢查和處理移交、改建工作出現的問題和苦難,對改建整編的目的、意義和工作展開的方法、步驟作了指示。 1961年5月31日,總參謀部公布了空降兵部隊番號。從6月1日起,15軍正式歸軍委空軍和武漢軍區空軍領導,步兵29師調離15軍建制,歸武漢軍區直接領導,原空軍傘兵師調歸15軍建制,改番號為空降兵第43師。 7月1日,在15軍軍部駐地湖北孝感舉行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40周年暨空降兵成立大會,標誌著改建空降兵的任務勝利完成,空降兵部隊由原來的1個師擴大為1個軍,開始進入了新兵種的建設階段。 部隊根據空軍黨委所批准的空降兵軍暫行編製進行了整編。軍下轄第43、44、45三個空降兵師,共18810人。增編和改、擴建了一些新的單位和部(分)隊,其中:43師擴編了2個步兵團,增編了1個炮兵營和通信連、工兵連、偵察連、防化連、高機連和氣球隊。軍部和44、45師各增編1個氣球隊。整編後,44、45師各轄3個步兵團、1個炮兵團和1個氣球隊。軍機關設司、政、後三部。司令部下設作戰、偵察、訓練、通信、科研、工兵、防化、軍務、機要、管理等10個處和1個炮兵辦公室,並且直轄通信營、工兵營和氣球隊等單位;政治部下設秘書、組織、幹部、宣傳、文化、保衛、群工、青年、直工等9個處;後勤部下設計劃、政治、財務、軍需、軍械、車管、營管、油料、衛生、生產等10個處和管理科。 部隊完成整編以後,軍委任命原陸軍第15軍軍長趙蘭田(後任沈空政委)為空降兵第15軍軍長,原陸軍第15軍政委廖冠賢(後任武空政委)為空降兵第15軍政委,原陸軍第15軍副軍長兼參謀長齊丁根(注#)、張顯揚(不久調離15軍改任武漢軍區副參謀長,離休前為福州軍區副司令員)和原空軍副軍長兼參謀長方銘(後任武空副司令員兼15軍軍長)三人為空降兵第15軍副軍長,原陸軍第15軍副政治委員王新(後也離開空軍,文革中曾任武漢軍區副政委兼河南省軍區第二政委,離休前為武漢軍區顧問)為空降兵第15軍副政治委員,還任命孫濟云為軍參謀長,衛景廉為軍政治部主任,蔣英為軍後勤部長,梁仁魁為軍副參謀長,孫冠生為軍政治部副主任。同時任命趙登程、丁釗為第43師師長、政委;鄧天福、張洪為第44師師長、政委;張治銀、李尚文為第45師師長、政委。 此後,1962年4月,空軍將空13師(運輸航空兵)劃歸空降兵領導,並以空13師原屬運-5獨立大隊為基礎,擴編了1個運-5獨立第6團,直屬15軍建制。1966年6月,空13師由15軍調出。在此後的數十年間,空降兵部隊先後擴建了運輸航空兵團和直升機團,並且新組建、改建了一些兵種部、分隊。 1985年精簡整編以後,15軍所屬的3個空降兵師分別壓縮為旅,並將其按照空降兵部隊任務要求、訓練要求以及作戰特點劃分為教導旅、機動旅、快反旅。90年代以後,由於形勢和任務的需要,3個空降兵旅再次恢復為空降兵師建制。 應該說由於新時期軍事戰略指導方針以及我國所面臨國際、地區形勢的新變化,空降兵部隊的建設在90年代以後受到了足夠的重視,現任空軍副司令員景學勤中將即為空降兵部隊出身,而在他以前,85年以後,還沒有1個非飛行員出身的幹部走上這一級領導崗位;98年抗洪中,由於空降兵部隊的出色表現,15軍軍長馬殿聖少將也直接提升為空軍副司令員。(後由於軍委空軍軍事副職數超編而改任南京軍區副司令員)。 需要說明一個問題,儘管軍委空軍和大軍區平級,由軍長直接提升為大軍區副司令員在陸軍部隊屢見不鮮,但由於空軍部隊在軍與軍委空軍之間還有軍區空軍這一級機關(副大區級),因此空軍的軍長要想直接提拔為軍委空軍副司令員是少見的,一般需要在軍區空軍一級的副職(同樣為正軍職)上過渡一下,如景學勤副司令員,先由軍長提為廣空副司令員,而後才晉陞空軍副司令員。因此,可以說馬殿聖的提拔應該算得上是論功行賞,破格晉陞。

注#:據趙蘭田1991年5月的回憶副軍長名為齊丁根,但《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帥名錄》第二集記載,名字似乎應為齊釘根,並且空降兵軍副軍長也是他的最後職務,1986年去世。

推薦閱讀:

專家解讀空軍司令員專訪:空軍實現跨越式發展
美國空軍為啥把這麼便宜又實用的蠍子攻擊機拒之門外?
各國空軍標誌欣賞
[原創]美空軍「閃電2」將吞噬俄空軍「鴨嘴獸」?
毛澤東來自空軍的三名小舞伴

TAG:空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