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人生要一「定」:如何培養孩子的定力?
07-08
昨天,講到對「博學之」的理解時,提到了「學貴以專」。講到「立志」的問題。我覺得有必要再展開聊聊這個「專」。專,還指專心(心力專註),佛家講「定力」,俗雲「注意力」。 人生要一「定」 傳統蒙學十分注重孩子「定力」的培養,這其中有何深刻的道理呢? (一)從我們人生的經驗來看,很多事情錯在慌張、急躁上,所以古人強調語言行為要安詳、沉穩。 (二)定能生慧,躁則添亂。佛教中強調「戒中生定,定中生慧」,遠離壞習氣,才能得到定力,有了定力,智慧才能顯現出來。 (三)有位心理學家把「注意力」稱為「學習知識的門戶」,認為不通過這個門戶,外部世界的東西就沒法「映入」到人的內部世界。 (四)眾多老師和家長通過長期的教育實踐經驗認為,與其盲目地給孩子灌輸知識,不如先培養孩子的注意力,這樣才能把握教育的根本之道。 常見現象 (一)現在很多孩子心性不定,表現在:做事毛躁。如走路慌張不看路,拿東西摔盆打碗。脾氣急躁,比如略有不順心則大哭大鬧,甚至頂嘴衝撞等。 (二)更普遍的表現是注意力不集中。很多孩子坐不住,缺乏耐心,寫作業時,不是玩玩鉛筆,就是捏捏手指頭。一會上廁所,一會要喝水。 且舉一例 有一位老師講過一個案例:考試開始了,坐在第一排的藍衣男孩不停地轉動身子,一會兒鉛筆掉到地上了,一會兒桌子發出聲音,引來監考老師,男孩馬上說要上廁所。返回後剛落座,「咔嚓、咔嚓」文具盒打開又關上,引來周圍同學的目光,監考老師催促他趕快做題,他拿起鉛筆剛寫了半個字,又拿出橡皮擦不停地在卷子上擦啊擦啊…… 下課鈴聲響起,老師收卷子了,他才做了不到一半,一下子就急哭了…… 這個男孩真的很笨嗎?不,玩起遊戲來一關一關過得順利著呢,說他不學習吧,有時自己也急得直哭,但做起正事來,精力就是無法集中。 像他這樣表現的學生大有人在,下面有兩組調查數據: 有關調查 (一)北京師範大學在不同地區對16472名學生的最新調查顯示:62%的中小學生上課注意力不集中,84%的中小學生認為「學習是很痛苦的事情」。 (二)另一項關於我國青少年注意力狀況的調查顯示,學生中自認為上課時能集中注意力的比例為58.8%,且僅有39.7%的被訪學生表示能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30分鐘以上。 那麼,注意力渙散產生的原因到底有哪些呢? 原因探析 (一)高科技社會中多變的信息大量湧入孩子的生活、攪亂他的大腦,如:網站推陳出新,手機簡訊、彩鈴等讓很多中小學生沉迷其中,上課不停發簡訊,他怎麼能專心學習呢? (二)電視中各種廣告、選秀、偶像投票等迷惑著孩子的心智,網路遊戲猶如毒品一般侵害著孩子的理性。 (三)有的家長不遵照兒童心理特點教育孩子,攀比心、功利心重,讓孩子學習很多雜亂的東西,使其大腦早早就不堪負重。 (四)與家長和老師單一追求分數的做法也有關,將課堂簡單地變成「做題」與「考試」的地方,使學生厭煩學習。 (五)孩子胸無大志,貪戀新奇玩具、美食、衣著等,注重物質享受。 如何培養孩子定力? (一)重視孩子習慣的培養。古人云:「少成若天性,習慣成自然」。好習慣本身就是一種強大的力量,這種力量能夠幫助孩子健康成長。好習慣要從小養成,長大再培養就晚了。 為改善孩子注意力渙散的現狀,家長和老師要幫助孩子「戒掉」壞習慣,比如:使其少看電視、不迷戀網路、不把手機帶入學校、拋棄物質享受和攀比心等。 (二)要改掉孩子的那些換習慣,必須給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氛圍,特別是家庭氛圍。《論語》講:「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即不雅觀的事情不看,不能凈化心靈的傳言緋聞不聽,不文明的言語不說,有損道德健康的行為不做。 總之,要減少過多外界信息對孩子大腦的干擾,干擾少了,注意力自然就集中了。 (三)家長主動帶頭,讓孩子涵詠在經典的境界中。 凡是聖賢的典藉,都是規範我們立身行事的。家長在孩子幼小時可適當讓孩子背誦一些典籍,以培養孩子的智慧和定力,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沉穩、從容的心理素質。孩子在背誦時要求語速不急不徐,語調抑揚頓挫,這是培養孩子的心定功夫簡便易行的好方法。將來長大了,心才能定得下來,才會有能力去思考,面對問題時才不至於慌張忙亂。 同時,家長自己也要少在電視、手機、牌桌上花時間,用這些時間多陪孩子,一起學習。這一點,比較難做到,但我還是力勸廣大家長要盡量去做,用身教來影響孩子。 陪孩子學習,避免講空洞的大道理,多講故事,有趣!我小時候就很喜歡聽爺爺講故事。我家兩個閨女小時候,每天晚上都是在媽媽的故事聲中進入夢鄉的。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德育故事很多,比如《德育古鑒》的故事就很好。 (四)要培養孩子頑強的毅力,毅力成就未來。毅力不僅是身體能夠忍受痛苦,經受住磨難,更重要的是心理要強大,精神要挺立。 現在孩子最缺的就是意志力薄弱,因為他們是溫室里的花朵,沒有經受雨雪風霜的洗禮,怎能有過人的毅力呢?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平時,父母要有意地鍛煉孩子的意志力,讓他能夠保持克制,管住自己。 當然,不贊成所謂的「鷹爸」讓孩子脫光了衣服在雪地里跑這樣極端的做法,但讓孩子適當參加一些戶外活動包括夏令營之類的還是很有必要的。 (五)要讓孩子擁有自己的夢想,無論這個夢想是否如你所願是你所想,你都要支持孩子。夢想是孩子的權力,父母無權剝奪。 可悲的是,很多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卻沒有夢想。問他的理想是什麼,除了考名牌大學就是找一個好工作。 我認為這不能稱之為理想,理想就是讓自己的生命盡情綻放,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己的潛力,為社會進步和人類發展做出貢獻。 (六)參考方法 以下是一位老師給我提供的一套她總結的教學方法,叫「定中生慧法」,簡易有效,可以提高孩子注意力: 1、先讓孩子用4分鐘左右的時間調整好身體姿勢,閉目、調整呼吸,爭取做到心如明鏡。 2、如果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隨著輕緩的音樂朗讀一些相關文章,然後使用積極暗示法,讓孩子用20秒左右的時間在心中默念3遍,如「我的心清靜了」或者「我的注意力很集中」一類的適合個人情況的暗示語。 3、接著,讓孩子搓熱兩手,用手心輕輕捂著眼睛,心想「我的眼睛多麼明亮」(有助於保護視力),同時頭緩緩抬起對著天空,兩手輕輕從兩側舉過頭頂再放下,最後慢慢睜開眼睛。 4、還有一些其他的訓練注意力的方法,如讓孩子堅持一項體育運動,如打球、盪鞦韆、跳繩、跑步等,以及讓他們參加諸如「扮演哨兵站崗」、「傳悄悄話」、「夾豆子」、「穿珠子」、「5分鐘寫字記時賽」等遊戲。 俗雲「靜若處子,動若脫兔」,今天講到修靜的「定力」,明天與大家說說:培養孩子的「活力」吧。 吳柏林,出身農村,幼承庭訓,祖父以手抄《昔時賢文》開蒙,從小對中國傳統文化培養了濃厚的興趣。隨著大女兒的出生,為了教育孩子,更深入地學習古聖先賢的教育智慧。女兒的健康成長進一步堅固了研究聖賢經典的信心。 心游聖賢的同時,耳聽窗外,感知由於傳統文化的斷代,造成社會的種種亂象,深感恢復傳統文化的責任和使命,再一次發心深入經藏,以傳播聖賢文化為己任。由此,憑其遠大的志向和驚人的毅力,二十年如一日,專心研修聖賢經藏。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