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亞洲的日本」到「日本的日本」:日本憲制簡史 · 中篇(六)答問 中 | 冬川豆
維持憲法形式有一個秘密,就是說,舊勢力不能滅亡得太快。舊勢力如果滅亡得太快、太徹底的話,社會上就缺少了一股維持法統的力量。舊勢力滅亡得比較慢的一個額外好處就是,他們自己在實質滅亡的同時,能夠把他們的政治資源以法統的形式保存下來,能夠更多地保護天皇的正統性,這對於整個社會是有好處的。
:大鹽平八郎是否是城市自治的代表?
阿姨:大鹽其實是日本在德川時代中國化的一個體現。他所提倡的陽明學和他發動的那些暴動的支持者,就性質來說的話,等於就是在中國亞洲大陸經常發生的那種由知識分子領導的民眾暴動的一個典型,但是由於日本的封建結構,他得到的支持要少得多。但他的出現是一個不好的徵兆,說明日本在德川時期的社會跟戰國時代和室町時代相比是有退化的。室町時代或戰國時代,民眾也有不滿,也有很多暴動,但是不會像大鹽的暴動那樣組織散漫。大鹽那種暴動跟一向宗的暴動或者是跟鎌倉時代的武士暴動相比起來的話,很明顯,組織度要差多了,儒學的性質要強得多了,費拉性要強得多了。如果順著這個方向發展下去,如果德川幕府在削藩方面表現得比實際上要好一些,把中央集權的原理引進到日本,也許再過五、六百年以後,大鹽這種類型的暴動會變成日本歷史的主流。但那樣的話,日本就會中國化了,走上它可能走上的最不好的一條道路。幸好德川所代表的這個歷史時期在日本是很短暫的,而且德川自身的封建性也太強,不可能真正走上這條道路。
大鹽平八郎,江戶時代後期陽明學派儒者。14歲襲父職,任大阪「町奉行」屬下的「町與力」(類似管理民政事務的警察)。1830年辭職,開設家塾,專事教育與著述。1830年代,大阪地區連年歉收,農村饑饉,城市物價騰貴。1837年2月,大鹽盡售藏書,得款620兩,散發給萬餘市民及近郊貧民,密告以起義信號。2月19日上午大鹽聚集300餘人進攻市區富家的商店與宅邸,下午即被鎮壓。
問:是否可以認為本能寺之變讓日本躲過了成為官僚制大一統國家的厄運?
阿姨:織田政權是怎麼都走不遠的。從當時的情況來看,從他在京畿地區跟松永久秀和小諸侯周旋的經歷來看的話,即使是他沒有遭遇到明智光秀的叛變,也會遇上其他的大麻煩。他派到四方去的像柴田或者羽柴這些諸將,早晚會分化成為獨立的勢力。就算是他自己活到自然死亡,照當時的平均壽命也不過四、五十歲,時間也不長了,在那以後的話,他自己的兒子或者弟弟是沒有能力控制羽柴或者柴田這樣的人的,他的體系仍然會發生分裂。明智光秀的政變,有很多證據說明,他跟足利義昭周圍的人有一定的關係,他很可能不是為了自己做的,而是為了被織田信長迫害的那些室町時代的舊勢力的代理人採取的行動。但是這一點並不重要,織田那種做法是怎麼樣都長不了的,即使沒有明智光秀,他也沒有建立一個穩定政權的機會。
《本能寺燒討之圖》
問:源義經假如沒有敗亡,與源賴朝兩雄並立,各國武士會不會選邊站隊,再起爭亂?天皇和貴族會不會利用源義經和源賴朝互相攻伐,漁翁得利,重建公卿體制?
阿姨:天皇和朝臣肯定會這麼做,實際上他們就已經這麼做了。實際上,如果天皇沒有利用他去反對鎌倉殿的話,他跟賴朝不一定會翻臉。他們後來翻臉本身就是公卿相互挑撥的結果。義經也不是一定會失敗,如果他能夠得到西國或者北國豪族的支持的話,也許能夠跟賴朝打成平手。但是這樣也不會造成公家政權的復辟,因為以公家政權為名分和以公家政權為建設者是完全不同的兩件事情,公家政權沒有建設的能力,它自己不能打。無論是以維護公家的名義打仗還是以反對公家的名義打仗,都是需要兵糧米的,都要建立後來室町時代的兵糧料所這樣的機構。例如,義經即使是以朝廷的名義跟關東武士作戰、以關西為基地的話,他也必然要徵用公卿在關西的殘餘田莊來供養他自己的軍隊。如果徵用不動的話,他這個仗就沒有辦法打。實際上他之所以失敗有一個原因就是因為,公卿沒有給他以真正的支持。如果公卿真的把他們的殘餘莊園交給義經的話,他說不定能打得好一點。如果他真的能打得好一點的話,那他必然已經在西國或者在北國其他地方建立了類似的經濟體系,這實際上是意味著公卿以更快的方式滅亡。
hhh實際上,鎌倉殿所建立的那個二元體系一方面是壓制了公卿的勢力,一方面也是延緩了它的滅亡。在東國武士的監視團體控制之下,公卿原有的經濟利益還沒有徹底被消滅,只是受到了損害,一點一點萎縮。他們最後徹底被消滅,還要到足利幕府的時代。如果說義經真的跟鎌倉殿形成長期作戰的格局的話,那就等於是南北朝時代提前來臨,公卿的勢力會滅亡得更快,這樣對日本的文化和憲法形式來說不是件好事。維持憲法形式有一個秘密,就是說,舊勢力不能滅亡得太快。舊勢力如果滅亡得太快、太徹底的話,社會上就缺少了一股維持法統的力量。舊勢力滅亡得比較慢的一個額外好處就是,他們自己在實質滅亡的同時,能夠把他們的政治資源以法統的形式保存下來,能夠更多地保護天皇的正統性,這對於整個社會是有好處的。
義經戰死之地
問:信長對基督教的所謂好感是否是機會主義?
阿姨:當然。信長與其說是對基督教有好感,不如說是對南蠻文化有好感。他之所以不鎮壓基督教,是因為他還沒有像後來的豐臣政權和德川政權那樣能夠有真正統一天下的能力。在爭霸天下的過程當中,南蠻的支持對他來說是很寶貴的。但他如果真的能走到能夠統一天下的那一步的話,他立刻就會看到,基督教所建立起來的那些基層組織對他的威脅比一向宗要大得多。
信長焚毀比叡山,出自繪本太閣記
問:戰國時代的農民一揆和東亞的流寇戰爭是否是一個性質?
阿姨:不是一個性質。一揆是明顯具有共同體性質的。例如德川領地上,三河的一揆跟其他各國的一揆就不一樣。真正的共同體在各國,而不是全日本。德川地區的農民通過一揆能夠跟德川家達成特殊條約,這跟三河武士團自身的憲法結構是有關係的;同樣的一揆,跟織田信長就沒有辦法達成條約,這跟織田信長政權在京都地區的僭主性質是有密切關係的。織田政權不一定全都是僭主性質的,它在清州也是一個封建政權,但是在京畿無疑就是一個僭主政權。僭主政權的性質就是必須取得全面勝利,因此跟一揆就沒有辦法達成協議了;但是三河武士團是一個土生土長的土豪政權,它跟農民的關係就是同一個共同體的不同階級,所以他們就能夠達成一致。流民戰爭的特點是,流民是沒有共同體的多餘人。江戶時代的那些浪人和遊動在商業大都市的勞動者,很有可能變成類似亞洲大陸的流寇的先驅者。如果大鹽平八郎那種模式得以普及下來、長期化的話,就有可能產生出這樣的「階級」。但是這樣的「階級」即使是在德川時代,也還是人數極少的。
長島一向一揆
問:您如何評價新選組?
阿姨:新選組也就是適合於拍電影或者寫小說,對實際歷史的影響並不很大。他們也就是暗殺了一批人,這樣的暗殺活動在明治維新以後還在不斷地展開,但是實際上並不怎麼影響歷史的進程。
問:從鎌倉幕府卵翼土豪武士、孕育封建習慣法的角度看,日本史上的鎌倉時代可否類比於東亞史上的西周時代,而室町時代可否類比於春秋時代?
阿姨:有一定的可比性,但是我們要注意一個根本性的不同,就是日本封建主義的內生性。我在上一次講座就強調過,這一次也提到過,日本的封建主義是本土產生、驅逐外來文化的產物,西周封建跟日耳曼封建都是征服者軍事殖民的產物,這兩者有非常重大的差別。而且日本這種封建制度可能在將來會有更加重大的意義,因為歷史上的主流封建——最大的主流當然就是日耳曼的封建,東亞大陸最大的主流就是西周封建——都是依靠外來征服者,也就是說蠻族輸入秩序,有沒有一種方式可以在原先的吏治國家內部,通過零星緩慢的自發方式產生出內生的封建體系?答案是有的,日本就是這個模式。
問:既然神道教內核是南島系的,那麼今日的一些內亞薩滿信仰可否仿效神道教的神社制度?
阿姨:滿洲國實際上做過這樣的事情,但是時間太短,還不好評價這樣的成效如何。從憲法意義上講,當然是可以這麼做的。從宗教意義上好不好做的話,除非你自己有相應的宗教體驗,否則是不好評價的。
問:藤原氏家族從飛鳥末期開始崛起,歷經平城時代穩步上升,到平安時代盛極一時,榮華富貴數百年,請問藤原氏的經濟基礎是其家族莊園嗎?而藤原氏的沒落是否也伴隨著家族莊園的衰落?請您評說一下藤原氏在日本古代政治史上的地位。
阿姨:藤原氏是二元政治的真正創立者。實際上天皇由於他的祭司地位和象徵地位,真正秉政的時間就沒有多長。二元體制真正的創始人並不是鎌倉幕府,而是攝關政治,也就是主要是藤原北家的經營。藤原北家是國際主義者。它真正的開創者藤原不比等就是一個對印度文化和大陸文化有深刻了解的人,他心目中的日本朝廷是一個沒有邊界的文化朝廷。這個作風為藤原家族的後代所承襲,所以他們在朝廷上的政策,一方面是壓制像吉備真備這樣的地方豪族出身的人,維持朝廷的開放性和國際性,另一方面是在國際關係的角度上來講,企圖利用唐朝瓦解以後的亞洲局勢,把取代唐朝的興起的各邦當作是日本地方豪族的同類,把渤海、吳越、契丹各邦都當成是日本地方各國的豪族類似的東西放在天皇的象徵性權力之下。
藤原不比等
hhh而他們藏身於袞龍之袖,利用天皇的象徵性權力,對各國和各地豪族進行憲法性的整合,不真正干預這些豪族和各國國君管理自己事務的權力,而是通過禮儀性的方法把他們引導到天皇政治的正軌上。因此藤原家族積累了非常豐富的政治經驗,這個政治經驗在它自己的家族衰退以後仍然存在。後來的岩倉具視、三條實美這些人在明治維新以後運用政略的巧妙程度,很大程度上就是舊式藤原時代京都公卿運用外交手段調整各國關係的一個繼承。如果沒有這方面的積累的話,明治維新以後的走向可能會非常不同。
hhh藤原家族的經濟資源當然是來自於莊園,由天皇賞賜給它莊園和部民,它把這些部民轉化為莊園。然後這些莊園的權力一部分是被外來的武士侵奪了,一方面是被它自己在莊園的代理人侵奪了。在整個社會趨於武家化的情況下,即使是它自己派出去的庄官或者代官,自己如果不學會武士那一套的話也會無法生存。而學會了武士那一套以後,必然也就不再會聽從他們原先的長上的支配。在武士的戰爭當中,原有的莊園資源必然會被轉化為兵糧米,也就是出現基層截留的現象,交給京都貴族的份額必然會越來越少,最後終於會變成象徵性的東西,在某一次亂世中完全終斷。
藤原北家的家紋
問:如果十七世紀日本沒有鎖國的話,日本向北能擴張多遠?是否能在兩百多年內殖民北海道、乃至登陸西伯利亞?
阿姨:會比蝦夷島奉行成立以後擴張得快一些。蝦夷島奉行實際上是江戶中央政權企圖管理國際糾紛和蠻族事務的一種現象,但它跟所有的遠方的管理一樣,實際上是不利於個人冒險家的拓地的。如果松平家和其他各藩繼續按照封建式的分散方式開拓的話,那麼早晚會出現,某些藩鎮派出監工這樣的冒險家,不僅去蝦夷島——也就是北海道,而且要去樺太島(註:中文名庫頁島,俄語名薩哈林島,日語名樺太島)和東北滿洲拓地的現象。幕府的統一管理對於已經局部開發的北海道來說是一個利好,因為它把原先分散的、相互矛盾衝突的藩鎮式開拓形成了合理化管理;但是對於樺太島、千島群島或者滿洲東北部西伯利亞的開拓則是不利因素,因為它有意識地把所有力量引向那些容易開發、適合開發的地方,結果把冒險家分散混亂開發的自發生長的野草式的力量給扼殺掉了。所以如果幕府不加干預的話,很可能東北滿洲直到鄂霍次克海沿岸會出現很多日本漁民的居留點和日本武士的封建領地。
千島列島最北の秀峰?阿頼度島の阿頼度富士
問:假如日本向西南移動五百公里,讓日本發揮東亞英格蘭的作用,您認為日本自身發展到什麼程度會開始向中原大陸輸出秩序?
阿姨:鎌倉幕府的晚期就可以開始了。元軍艦隊由於神風失敗,就會引起日本某些冒險家向大陸發展的慾望。在蒙古帝國瓦解的過程中間,他們會比真實歷史中間的倭寇提前二百年開始干預大陸事務。南北朝的衝突會把失敗者大批地驅向大陸,促使他們在大陸上建立具有日本特色的封建殖民地。也就是說,在這樣一種版本的歷史時間線當中,明朝就不會出現了,相當於明朝的這個時期就會變成日本封建領主在大陸大發展的時期。
『蒙古襲來絵詞』 前巻【絵六】
問:日本為什麼曾經產生過很多女天皇?同樣擁有女性君主的還有英格蘭,是否說明背後有相通之處?
阿姨:說明絕對君主不發達。女性君主的產生,本身是憲法體制發達、封建體制發達、國君權力不大、象徵意義和禮儀意義超過實際政治意義的表現。因為在國君的主要職能就是戰爭的情況下,女性君主是很難攝政的;只有像日本幕府政治那樣,宮廷完全消除了戰爭職能,或者是在封建體制之下,君主的戰爭職能不多,女性君主可以依靠騎士精神,由她的封建騎士替她行使戰爭義務的情況下,才能夠普遍實施。能夠出現女天皇的時代,就說明天皇和朝廷的禮儀作用和憲法作用大,實際作用不大。
問:戰國時代的戰爭頻度、社會暴力程度是否算日本歷史上的高峰?死亡率相對有多高?
阿姨:戰爭的高峰肯定是明治以後。戰國時代的戰爭規模雖然比鎌倉時代要大一些,但是性質上講仍然是封建性質的戰爭,死亡率並不很高。基本上是,一個由五、六百人組成的核心武士團被打垮以後,戰役的勝負就已經分了。三方原之戰應該是戰國時代戰爭的一個典範。川中島合戰死的人其實也是很少的。
川中島合戰
問:日本憑藉自身的封建主義,能否自發演化出類似於英格蘭的普通法或者現代的憲政民主?
阿姨:日本有自己的武家諸法度。如果按照複雜度來比較的話,大概跟成吉思汗的大扎撒差不多,但是達不到普通法的複雜程度——這跟日本自身的盆景式格局是有一定關係的。憲政,日本其實是已經有了。日本在明治和德川幕府以前,憲法理論的複雜程度實際上是比德川幕府和明治憲法更精細的。至於民主,當然沒有。但是民主和憲政本來就是沒有關係的兩件事情,甚至對於憲政來說,民主成分可能是負面多於正面的一種因素。即使有正面作用,也需要一定的複雜條件,並不是必需的。也就是說,沒有民主的憲政是完全可行的。而德川時代以前的日本可以說就是這種沒有民主的憲政的一個典範。
天保九年(1838年)的《武家諸法度》抄本
問:早在「院政時代」之前,從平城時代到平安前期,日本就頻繁出現在位天皇讓位於太子而自居太上天皇的現象,這背後體現的是貴族集團的意志,還是天皇家族的意志?
阿姨:是天皇個人的意志。院政的實質是憲法破壞。律令制之下,天皇要做什麼事情是需要按照一定的格式的。在貴族勢力強大的情況下,哪個貴族的兒子應該補哪個官銜,哪一天哪一個節慶的紀念活動應該怎樣舉行,哪一天的朝會應該怎麼開,一舉一動都是高度形式化的。天皇要想改變這些形式,就像是京劇演員想要改變京劇的面具、能劇演員想要改變能劇的形式一樣的不可能。形式化一旦形成,就比任何人都要強大。其實憲政的意義就是這樣的。可以說院政是這樣一種現象:在位的天皇受天皇角色的束縛,天皇是有角色的,就像是關公不能隨便改變他自己的面具一樣,天皇的憲法角色是固定的,即使是非常強勢的天皇也沒有辦法改變自己的角色,於是他就只有退位了,退位以後他變成太上皇。憲法中有天皇的地位,沒有太上皇的地位,所以太上皇是一個憲法外的力量。他在天皇時代不能做的事情,在太上皇時代就可以做了。院政是一個相當于軍機處這樣的東西,軍機處在憲法體系中是不存在的,因此也就沒有約束它的規範,因此它可以變成皇帝擴張個人權力的工具,院政就是這樣的東西。院政是在律令制對天皇進行有效束縛的情況下,強勢天皇不甘寂寞,不願意接受束縛,於是就跳出原有體制的框架之外,在體制外建立完全從屬於個人的體制外權力的一種努力。
第一個開院政的白河法皇
問:「遍歷武士」是不是從封建體系遊離出來的流寇集團?楠木正成的勤王勢力裡面包含了大量「遍歷武士」,是否屬於一種頂層皇權與底層無產者聯合壓制中層土豪的模式?
阿姨:遍歷武士是土豪向武士轉化的過程中間為原有體制所不能容納的現象,它跟武家制度完全成熟以後找不到封地的浪人武士不是一回事。早期的武士跟晚期的武士不一樣,早期的武士就是土豪,就是農村的有產者,農村的有產者為了保障自己的私有財產權,必須得掌握一點武力,於是他們自動地變成了武士。但是這些人在原有的公家體制之下沒有自己的合法身份,因此就變成了遍歷武士。而公家收編遍歷武士去打鎌倉幕府,實際上是表明了建武復辟政權的自相矛盾之處,因為能夠戰勝武士的只有武士,它為了能夠戰勝比較體系化的鎌倉殿的武士系統,必須把不屬於鎌倉殿的土豪和武士招攬到自己腳下來。這樣,即使它戰勝了鎌倉殿,它所造成的勝利也是皮洛士式的,也就是說,名義上消滅了武家政權,結果卻使自己比原來的武家政權更依賴於地方豪族了。
楠公誕生地(大阪府南河內郡千早赤阪村)
問:按照「部落野蠻--封建自由--文明啟蒙--平等專制--福利帝國--費拉順民」的文明形態發展脈絡,日本歷史的哪些時代可以一一對應以上文明形態?現在的日本應該算哪種?
阿姨:由鎌倉時代開始、到戰國時代達到頂峰的武家,就對應於它的封建時代。鎌倉時代以前開闢關東殖民地的武裝拓殖者,相當於它的蠻族時代。實際上他們當中也摻雜了大量的蝦夷人,武士傳統是在關東開拓者和蝦夷人互動的過程中間形成的。東國武士對西國武士的征服,就差不多相當於是日耳曼人對拉丁人征服的過程。明治國家是相當於日本的法國大革命或者拿破崙戰爭性質的行動,標誌著封建制度向絕對主義國家的轉化。日本現在還處在這個階段。
· 未完待續 ·
推薦閱讀:
※冬川豆是誰?
※如何用阿姨學原理理解吉恩獨立戰爭?
※阿姨論法統(三):法統與僭政 | 冬川豆
※如何用阿姨學原理解讀《三體》?
※什麼是費拉? | 冬川豆